首页 理论教育 突发事件频发_继续教育多变

突发事件频发_继续教育多变

时间:2022-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突发事件频发_继续教育多变第一节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突发事件频发突发事件已成为当代社会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成为各级政府和广大公众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我国历来高度重视突发事件的应对,尤其是2003年“非典”事件的发生,敲响了我国政府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警钟。由于国外学者各自的侧重点和研究目的不同,突发事件的定义达100多种。

突发事件频发_继续教育多变

第一节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突发事件频发

突发事件已成为当代社会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成为各级政府和广大公众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我国历来高度重视突发事件的应对,尤其是2003年“非典”事件的发生,敲响了我国政府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警钟。

要想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尽可能地减轻和避免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第一步是要了解突发事件,弄清突发事件的成因、特点、影响和发展趋势。本节从突发事件的概念出发,对近几年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分类和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进入突发事件频发期这一现实问题。

一、突发事件的概念、分类及举例

(一)突发事件的概念(www.guayunfan.com)

在我国,自2003年“非典”以来,“社会转型期”、“突发事件”、“公共事件”、“风险社会”等字眼屡见报端,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公众耳熟能详的词汇,受到社会上下的高度关注。但是对于其确切的含义,人们未必清晰、明确,甚至在学术界也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和争议。由于国外学者各自的侧重点和研究目的不同,突发事件的定义达100多种。[1]根据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所谓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本书所说的突发事件包含以下两层含义:第一,突发事件主要包括四大类,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第二,突发事件具有发生的突然性、事件的复杂性、后果的严重性、事件的关联性、处置的紧急性、影响的长期性等基本特征。

(二)突发事件的分类及举例

正确区分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是妥善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保障社会安全稳定的前提,只有根据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采取针对性措施,才能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在我国,突发事件按照发生的原因、机理、过程、性质被分为四大类,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1.自然灾害。

(1)自然灾害的定义。

自然灾害是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堪称“世界多灾之国”。在50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我国曾遭受了各种各样自然灾害的侵袭,这些自然灾害几乎囊括了世界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其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有5类:干旱、洪涝、台风、冰雹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赤潮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农作物病虫等生物灾害。自然灾害是由不可抗拒的自然原因或者由于人为破坏形成的生态环境失衡而引起的突变事件。

(2)近几年我国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

2007年6月3日,云南普洱发生6.2级地震;7月份淮河流域发生流域性大洪水;7月17日重庆遭受115年来最强雷暴雨袭击;7月18日济南遭受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暴雨袭击;8月中旬超强台风“圣帕”肆虐南方七省。

2008年1月,湖北、湖南、安徽、江苏中南部、浙江和江西等地出现暴雪,有的地方积雪深度甚至达到22cm。据统计,此次南方低温冰冻灾害造成129人死亡,2人失踪,紧急转移安置166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516.5亿元。[2]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地震造成68712人遇难,17921人失踪。[3]

2010年2月12日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两次发生地震,最高震级7.1级,地震造成2220人遇难,失踪70人。[4]8月8日,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1232人遇难,331人失踪,累计门诊治疗人数2062人。[5]

2.事故灾难。

(1)事故灾难的定义。

事故灾难是具有灾难性后果的事故,是在人们生产、生活过程中发生的,直接由人的生产、生活活动引发的,违反人们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并且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件。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等交通运输事故,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城市水、电、气、热等公共设置、设备事故、核辐射事故,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件等。

(2)近几年我国发生的主要事故灾难。

2007年8月25日,107国道武汉东西湖陈家冲路段发生一起两辆中巴车相撞的重大交通事故,两车同时坠入路边水塘,16人在车祸中丧生,另有22人不同程度受伤。[6]

2008年2月28日,北京至青岛的t195次列车行驶到胶济线周村至王村区间时,客车尾部第9节至第17节车厢脱轨,与上行的烟台至徐州的5032次列车相撞,事故造成72人死亡,216人受伤。[7]9月20日,深圳市龙岗发生一起特大火灾,事故造成23人死亡,88人受伤。[8]

2010年11月15日,上海余姚路、胶州路交界处一栋高层公寓起火,大火导致58人遇难,另有70余人接受治疗。[9]

由于我国处于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生产安全事故,特别是各种矿难频繁发生,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严重威胁着公共安全。近几年,我国先后发生了重庆开县天然气井喷,河南郑煤、陕西陈家山、辽宁阜新等煤矿瓦斯爆炸,湖南凤凰县大桥垮塌,山东新泰河岸溃堤煤矿进水等特大事故灾难。在各类安全事故中,煤矿事故尤为突出,近年我国平均每7.2天就会发生一起煤矿事故。在产煤大国中,我国目前产煤百万吨死亡人数为2,这一数值是俄罗斯的12倍、是南非的30倍、是美国的100倍。

3.公共卫生事件。

(1)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

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群体性异常反应、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目前,在全球新发现的30种传染病中,一半已在我国被发现。

(2)近几年我国发生的主要公共卫生事件(见表2-1)。

表2-1 近几年我国发生的主要公共卫生事件

续表

2.社会安全事件。

(1)社会安全事件的定义。

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主义袭击事件、涉及民族宗教问题的重大事件、经济安全事件、群体性事件等。[10]此外,还包括重大刑事案件、涉外突发事件、重特大火灾事件、学校安全事件以及其他社会影响严重的突发性社会安全事件。[11]

(2)近几年我国发生的主要社会安全事件。

据我国权威媒体报道,近几年我国主要社会安全事件频发,这里仅从中列举几例。

2008年8月,被中国、美国等多个国家列为恐怖组织的“东突厥伊斯兰运动”(东伊运)在互联网上声称,制造了近期中国境内一系列爆炸袭击。8月2日,他们又在新疆喀什制造恐怖袭击,造成16名警察死亡,16人受伤,这一暴力行为受到来自各方的强烈谴责。[12]

2009年7月5日晚,因广东省韶关斗殴事件处置不当,新疆乌鲁木齐发生了少数分子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事件致使197人死亡,上千人受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895万元。[13]

2010年10月20日,西安音乐学院大学三年级学生药家鑫深夜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8刀致其死亡,此后驾车逃逸至郭杜十字路口时再次撞伤行人,逃逸时被附近群众抓获。2011年5月20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药家鑫案二审维持一审死刑判决。6月7日,药家鑫在陕西省西安市被依法执行死刑。[14]

2011年2月12日,河北省抚宁县发生森林火灾,至2月19日10时左右,大火才被全部扑灭。此次火灾过火面积2000余公顷。[15]

2011年5月26日,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居民钱明奇因对其正在审理中的一案件不满,对江西省抚州市检察院、抚州市临川区行政中心、临川区行政中心东边区药监局旁边的马路三个地点先后发起爆炸,共造成2人死亡,6人受伤,犯罪嫌疑人钱明奇当场死亡。[16]

以上四种突发事件并不是相互独立存在的,它们有时相互交织,有时互为诱因,如果不能妥善处置某一种突发事件,它们会彼此借势、相互激发,就会导致新一轮的系列突发事件,对社会和公众造成更加严重的危害和损失。

二、我国进入突发事件频发期

近几年来,我国发生的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突发事件总体呈上升趋势,种类越来越多、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诱发突发事件的社会性因素不断增多、危害性不断增强,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规模上都呈不断增长的态势。进入2011年,仅3个月来,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就已公布云南盈江地震、吉林省白山市煤矿事故、福建省邵武中巴车落水事故、山西省介休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等20余件在全国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的突发事件……我国目前处在突发事件的高发时期,而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都将面临突发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

(一)突发事件诱因增多、形式多元化

任何突发事件都不是无缘无故发生的,在其背后总有各种原因。对于地震、海啸、暴雨、干旱、雪灾等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来说,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对于群体聚集,罢工罢课,围堵机关和商场等人为群体性突发事件来说,既有历史因素,也有现实因素,既有政治、经济因素,也有民族、宗教、文化因素,既有社会自身的原因,也有群众个体的原因。

国家行政学院杜正艾研究员认为,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进一步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进一步增强,社会思想空前活跃,社会价值观呈多样化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社会矛盾多样化与社会控制力下降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这突出表现在城乡分割状态正逐渐被打破、整个社会的流动性大大加强;社会成员逐渐分化,多阶层、多元化的社会正在形成;人们的价值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正由政治主导型向经济主导型转变,人们从更多地关注集体利益向更多地关注个人利益转变,社会责任感有所削弱;社会的组织化程度大大下降,许多社会成员游离在组织之外,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伴随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是利益结构的巨大调整,利益调整中的得与失,利益调整中的公平与不公平,都会影响人的心理。[17]面对公众利益多元化的需求,原有的社会管理模式被打破,新的社会管理模式还没有建立起来,政府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不能满足社会转型需要,这些就极可能诱发多种类型的突发性事件,引起社会的不稳定。

(二)突发事件信息传播加速、扩散加快

进入信息时代,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电视技术、卫星技术、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和迅速普及,传播手段越来越快捷方便,人类的交流方式、交流途径更加多样,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元化。特别是互联网的应用使信息传播异常迅速,想控制突发事件的消息传播是非常困难的。网络媒体、即时聊天工具、博客、论坛等新型传播形式,尤其是2010年兴起的微博在引导社会舆论方面影响巨大,传统的宣传策略和公共沟通方式已不适应新形势和发展的需要。重大突发事件信息的传播具有越来越强的扩散性,而且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涉及社会不同利益群体,敏感性、连带性很强,聚集效应明显,事件可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大量的人际传播网络,迅速向各地传播,很容易打破人们生活中相对平衡的心理,引起心理恐慌和行为失常,使突发事件信息进一步放大,影响社会的稳定。

(三)突发事件波及范围扩大、经济损失加重

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往往会形成连锁反应,产生强大的破坏力,即使一个小小的起因,经过连锁反应,也往往会产生难以想象的严重后果。社会系统的复杂多变性,使得每一个突发事件都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不仅给人的生存造成威胁和伤害,还会扩展到经济、政治、社会的各个层面。而且,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活动领域的不断扩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整个社会乃至整个世界都越来越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社会的联动性大大增强,这使得突发事件的扩散力迅速增强。一些突发事件,如急性传染性疾病、生化武器袭击事件等,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予以处理,会在一国甚至整个世界迅速传播。以禽流感病毒为例,自从1996年首次在中国广东的一只家养鹅体内分离出h5n1病毒以来,全世界难以计数的家禽因感染h5n1而被杀戮并深埋,这给家禽养殖业带来惨重的损失;2006年1月,美国出现h3n2病毒,截至2007年12月25日,全世界共有332例感染者,其中202例死亡,死亡率为61%。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加上原有的基础设施逐渐老化损坏,以及人们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还有欠缺,突发事件对社会经济的危害越来越大。以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而论,据2009年2月2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08年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752亿元,比2007年增加2.0倍。2010年7月,我国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及民政部公布,2010年上半年,我国自然灾害因灾死亡3512人,失踪286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029.2万公顷,倒塌房屋90.7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113.9亿元。[18]

在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地预防、控制甚至是避免部分突发性事件的发生,如何提高民众的自救、互救能力,如何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准确、科学地做出判断和决策,在最短的时间里解除危机,将突发事件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危害降到最低,已经成为当前各级政府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