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时期高职院校党员之家可持续发展探析

新时期高职院校党员之家可持续发展探析

时间:2022-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创先争优”活动大规模的掀起,以及党的十八大的顺利召开,新时期提出了新要求,高职院校党员之家如何可持续发展,将是我们面临的又一个挑战。有的高职院校党员之家甚至位置较偏,加上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出现很多学生党员找不到“家”的尴尬。

新时期高职院校党员之家可持续发展探析_高职院校育人工作

新时期高职院校党员之家可持续发展探析

谭 伟

(页下注)[作者简介]谭伟,男,汉族,1979年出生,湖南湘潭人,大学本科,法学学士,讲师,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

[摘 要]近几年来,作为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方式之一的党员之家,各高职院校对其建设和发展进行了众多有益尝试,使其逐渐成为基层党建工作的得力抓手和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可靠载体,但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创先争优”活动大规模的掀起,以及党的十八大的顺利召开,新时期提出了新要求,高职院校党员之家如何可持续发展,将是我们面临的又一个挑战。

[关键词]高职 党员之家 发展(www.guayunfan.com)

一、高职院校党员之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探究

(一)有“大”家,无“小”家——“家”的优势未有效发挥

由于高职院校办学规模普遍较小,学生党员人数不多,多数高职院校只设有一个院级党员之家,存在“仅此一家,别无分店”的现象。有的高职院校党员之家甚至位置较偏,加上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出现很多学生党员找不到“家”的尴尬。有的高职院校虽在学生公寓楼也设有党员活动室,但设施简陋,缺乏专人管理,大门长年不开,甚至被挪作他用,其效果可想而知。党员之家既然是所有学生党员的“家”,就应该被所有学生党员所熟知、所向往,但“仅此一家,别无分店”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学生党员与“家”无缘,无法对其进行“家教”,更何况那些偏于一隅的“家”呢?

(二)硬件硬,软件“软”——“家”的“软”“硬”未兼施

党员之家建设初期,各高职院校对其硬件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不仅批准了大型建设场地,还投入大量财力,配备了电视机、电脑、会议桌椅、书架、期刊架等多种设备,购买了大量的党建图书资料、音像资料,订购了各类报纸杂志,室内装饰也颇为讲究。党员之家的硬件设施配备基本满足了运行需要,能达标过关。硬件有形,容易到位,而软件无形,同时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等特点,其建设原本就比硬件建设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再加之无经验可循、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上有偏差等原因而有所怠慢、偏“软”,譬如有的党员之家管理队伍还不够完善,机构设置仍不太合理,配套制度没有跟上,某些举措不得力等,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党员之家外强中干,虚有其表,运行效果大打折扣。

(三)多理论,少实践——“家”的功能未充分延伸

学习党的知识和理论的园地,这是党员之家的重要功能之一。然而在实际运行中,许多高职院校却被一叶障目,跑偏了,过分注重该功能,甚至将该功能单一化。多会议式、自学型的知识理论教育,少动手型、自主性的实践锻炼已成常态。单一、枯燥的知识理论灌输,不仅让成员倍感乏味,同时也背离了高职院校“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主”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利于增强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充分体现党员的先进性。

(四)亲成员,远群众——“家”的作用未全面辐射

不可否认,党员之家是学生党员的“家”,是所有学生党员接受教育的中心。部分高职院校正是基于这个观点而片面地认为党员之家仅仅只是学生党员接受教育的地方,最可怕之处便是甚至在很多学生的意识中也认同了只有家的成员——学生党员才能来这个“家”,这个“家”只亲近成员,与群众无缘。其所造成的局面便是:一方面,党员之家只对“家庭”成员敞开胸怀,只负责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另一方面,普通学生对这个“家”敬而远之,不知、不闻、不问“家事”,甚至不愿接受党员之家的教育影响,致使“家”的作用未能全面辐射,未能“惠及民众”。

(五)有组织,无纪律——“家长”过度的“放羊式”管理带来不良后效应

有的高职院校基于对学生党员思想道德素养、组织管理能力、判断辨别力等综合素质的过分信任,放手让其在这个“家”中去“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升”。殊不知,大学生处于思想成长的关键期,容易受外界环境和个人因素的影响,如果不合理引导,其成才道路也会因之而曲折。高职学生党员由于其入党前后培养教育的时间少、理想信念还不够坚定、社会阅历浅等原因,也容易迷失方向、迷惘自我。监督管理、辨别引导的缺失,“家长”过度的“放羊式”管理带来不良后效应:党员之家虽有多类功能,成员也不少,但无法凝成一股合力,学生党员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无法被充分调动,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升”的作用也未能有效发挥,有的党员之家甚至陷入“瘫痪”,出现“停工”现象。

二、新时期高职院校党员之家的目标定位和功效梳理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创先争优”活动的大规模掀起,以及党的十八大的顺利召开,我党如春潮般的新思想、新运动孕育了一个新的时期,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员(尤其是大学生党员)发展和培养提出了高标准和新要求。党员之家作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一种创新方式,必须以新时期党的重要思想精神为指引,以党开展的各项体现党的先进性活动为契机,明确目标,发挥功效。

(一)目标定位

党员之家是所有学生党员的“学生会”,但不同于其他学生组织。这个“家”是党的直属派出机构,是基层党建工作的有力抓手、有效平台,它的目标方向应当是散播党的知识理论,宣扬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维护党的形象,展示党的魅力;它的目标宗旨应当是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升、服务群众”;它的目标对象应当“兼容并包”,不仅只对学生党员,同时也应遍及入党积极分子和普通学生;它的目标实现方式应当是“家长”(学校)指导、“成员”(学生党员)主导、“群众”(入党积极分子和普通学生)参与的三位一体联动机制。

(二)功效梳理

围绕党员之家的目标定位,结合高职学生学制短、学生党员入党时间短、学生党建工作复杂等特点,高职院校党员之家的功效可以归纳为“三地两源”。

1.“三地”是指学习党的知识和理论的园地、开展红色活动的阵地、党建骨干教育培训的基地。

基于高职学生党的知识储备少、党的理论功底浅,高职学生党员入党前后培养教育时间少等特点,党员之家应充分利用其党建资料丰富、学习条件相对优越等条件,吸引和容纳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成为他们学习党的知识和理论、增强理想信念的“精神家园”;并借助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红色活动载体,一方面加强对学生党员各项能力的锻炼和提升,另一方面促使学生党员走进、贴近普通学生和群众,增强“鱼水之情”。同时,作为基层党建工作有力抓手的党员之家,为弥补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培养教育工作的空当,可借助自身优势,成为对入党积极分子等党建骨干的培训教育基地。

2.“两源”是指获取党的方针政策和关注时事政治的信息源、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源。

高职学生政治觉悟偏低、时政敏感素偏少,而党员之家设施配备齐全,同时以学生党员为主力军,有条件成为广大学生获取党的方针政策和关注时事政治的信息源;与此同时,党员之家在确保学生党员教育覆盖面,抓好学生党员学习教育的同时,应积极拓展教育辐射面,扩大教育影响面,成为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源和助推器。

三、新时期高职院校党员之家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分析

党员之家是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载体,其成长时间不长,是一个新生事物,它在有着旺盛生命力的同时,也遭遇了多样的困境和挫折。高职院校党员之家要走出目前的困境,确保可持续发展性,需要在思想指引上革新、在制度内容上变新、在教育方法上更新,制定科学的发展策略。

(一)弃旧图新,高屋建瓴,加强“家”的战略思想指引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其本质是以人为本,核心是发展,主要内容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它是新世纪从党和国家全局发展出发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高职院校应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从封闭式的学校教育向开放式的社会教育转变。从这一点出发,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比一般高校要复杂得多。高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与普通高校学生差异显著,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加强针对性,必须注重这些差异,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应当摒弃以往旧思想、旧观念的桎梏,以全新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而作为其重要组织细胞之一的党员之家,亦应如此。党员之家在相对较短的成长历程中,之所以遭遇了不少的“瓶颈”和困境,其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科学发展观指引,未能坚持以人为本,立足点偏离高职学生的特点和高职学生党员的特质;未能将党员之家的建设和发展全面融入高职教育和高职党建工作的血脉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脱离。不能深入研究和正确把握高职教育的规律,以及高职学生的特点、高职学生党员的特质和高职学生党建工作的特色,这就如同没有了基石和标尺,再华丽的石雕瓦砌也只是空中楼阁。因此,要确保高职院校党员之家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战略思想上加强引导。

(二)内外兼修,“软”“硬”兼施,强化“家”的管理职能

如同人一般,好外表有瞬间吸引眼球的优势,但这终究不能当饭吃,不能一劳永逸,人要健康活着、良好发展,更重要的是其内在机体的健全、协调与平衡,否则将大小病不断,有的甚至会病入膏肓,一病不起。高职院校党员之家硬件设施基本配备到位,但要注重实用性,设施设备要及时更新,尤其是党建图书资料、音像资料、报纸杂志等,要适应学习需求。在塑造外形的同时,更要注重“内功”的修炼。一是要合理设置党员之家内部机构,健全党员之家的规章制度,为党员之家的良性运作提供静态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党员之家不同于学生会等学生组织,其内部机构的设置不应庞杂,要结合其特定功能,依据实际发展需要,合理设置职能部门,并明确各自职责;要建立和形成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的工作模式,促使各项工作、活动正常化、有序化;要制定科学的规章制度,并通过专门学习、技能培训、专人监督等途径保证规章制度的落实。二是要加强党员之家管理队伍建设,为党员之家的良性运作提供动态的人才保证。一支好的管理队伍,能有效增强党员之家整体的战斗力和影响力,而好的管理队伍的形成关键在于加强各成员的能力建设。在选人时要严格把关,把那些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学生党员吸纳进来;“入关”后,要强化培训,进一步提升人员能力,与此用时,鉴于高职学生党员相对“稚嫩”的特点,学校管理部门应加强监督,并可仿照社团导师聘任制度,聘请导师给予指导。在加强监督和指导的同时,要适“度”,既不可变成凡事都揽的“专制”,也要杜绝过度的“放羊式”管理。

(三)延伸教育手臂,扩展势力领地,充分发挥“家”的优势

高职学生党建工作的着力点主要是在各(院)系的党总支、党支部,而党员之家无疑又是基层党组织加强党建工作的绝佳平台。鉴于高职学生党员素质参差不齐,结构分布不平衡等特点,为让基层党组织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应该打破“仅此一家,别无分店”的局面,需要在各(院)系,甚至是学生公寓建立党员“小家”,延伸党员之家的教育手臂。同时,高职院校普遍实施“工学结合”、毕业实习等,为让在外实习的学生党员能时刻感受到“家”的存在和温暖,应充分借助网络平台,建立网上党员之家和QQ联系群等,扩展“家”的势力领地。“大”家有大的好处,“小”家有小的优势,大小并存,有机结合,方能充分发挥“家”的优势。

(四)化“无形”为“有形”,从单一走向多元,充分延伸“家”的功能

许多高职院校党员之家仅注重知识理论教育功能,未关注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这与目前在高校学生党员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理论教育、轻实践锻炼,重入党前教育、轻入党后培养等问题不无关系。高职学生党员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掌握技术过硬,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上。因此,党员之家既要着眼于学生思想上的入党,更要着力于学生行动上的入党,其“家教”功能应从单一“无形”的理论教育走向多元“有形”的实践锤炼,在加强知识理论学习教育的同时,更应搭建新的平台,增加能有效锤炼和增强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实践内容,如建立各类示范岗,开展各项志愿服务、结对帮扶活动等,使“家”的功能充分延伸,这不仅符合高职院校“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主”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有利于增强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充分体现党员的先进性。

(五)催化主体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全面辐射“家”的作用

由于高职生的自律意识普遍低于本科生,且许多高职院校是从中专升格而成的,因而沿用了中专那种“保姆式”管理,过多强调教育管理者的主导地位,忽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导致多数学生(也包括部分学生党员)主动性不够,自觉性较低,创造力偏弱。很多高职院校党员之家成员主体意识薄弱,服从多,能动少,导致活动开展不力,效果不佳。高职院校党员之家要想有效发挥其成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升、服务群众”的作用,在监督管理上适度放手的同时,还必须通过制订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采取适宜的举措手段,如实行学生党员挂牌制、示范承诺制、设岗定责等,促使学生党员主动亮出身份,自觉加压,催化其主体意识,变被动为主动,主动走进群众,模范带领群众,融洽党群关系,成为党员之家作用的辐射点。党员之家的作用在借助人这个载体得以扩散的同时,还必须借助党员“大家”“小家”、网上之家等载体,吸引和吸收入党积极分子、普通学生参加各种学习教育活动、实践锻炼活动,有效拓宽教育辐射面,扩大教育影响面。

参考文献

[1]李波.高校党员之家合理定位与持续发展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4).

[2]郑志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创新高职院校党建工作[J].学理论,2009(10).

[3]周超,孙鹏程,李卫星.依托高校学生党支部建立红色社团初探[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2).

[4]林青红.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5).

[5]张帆.论教育大众化条件下高职学生党员教育的特点和规律[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6]夏学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新模式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7(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