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年度“十大假新闻”

年度“十大假新闻”

时间:2022-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2年度“十大假新闻”《新闻记者》编者按(摘要):2002年的假新闻有几大特点:一是数量多,几乎涉及新闻报道的各个领域。四是上当受骗的多,如转载国外“造假专业户”制造的假新闻。此文刊出后,山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山西日报社、太原日报社负责人联名对这则假新闻予以了谴责。但今年的这则假新闻再次告诉善良的编辑,“信人”往往是靠不住的。

2002年度“十大假新闻”

《新闻记者》编者按(摘要):2002年的假新闻有几大特点:一是数量多,几乎涉及新闻报道的各个领域。二是完全造假的少,更多的是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让人莫辨真假;三是假新闻的背景复杂,有些假新闻甚至是由一些利益集团直接参与编造。四是上当受骗的多,如转载国外“造假专业户”制造的假新闻。当然,让我们感到欣喜的是,传媒能正视自己的错误,公开向读者致歉。同时,对造假者开始动真格,如《家庭》杂志解聘编辑,《华商报》开除记者……

一、女记者与“狼”共穴61天

【“新闻”】2002年1月下半月的《家庭》杂志推出特别报道《斗智斗勇:女记者与“狼”共穴61天》,报道了山西省城某党报女记者吴丽,因写批评报道而被劫持、拐卖到陕北吴堡县朱家坪61天,最后获救的“离奇”经历。文中说,太原某造纸厂老板马文清因忌恨吴丽曝光该厂污染环境,于是花1万元雇佣在太原打工的陕北人米二强等两人,于2001年5月5日将吴拐卖到陕北。本来马文清要米杀掉吴,但米看吴长得漂亮,想娶吴做老婆,未果,就转手将吴卖给外村50岁的鳏夫老梁。而老梁见吴太年轻,便想把吴丽让给他才上高中的儿子做媳妇。不料善良、懂法的儿子通知了太原那边,2001年7月16日吴丽获救。

此文刊出后,山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山西日报社、太原日报社负责人联名对这则假新闻予以了谴责。1月29日,该文作者季永峰承认纯属杜撰,并在第二天以传真的方式向《家庭》杂志发去致歉信。《家庭》杂志社随即向山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公开道歉,并从各地收回10多万本1月下半月的《家庭》杂志,并将责任编辑艾静解聘。

【点评】从《家庭》杂志发稿的过程来看,其领导、编辑不可谓不认真,但假新闻最终还是出了笼。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总认为,来稿所说的事情是不是真实,什么地方失实,编辑无法一一核实,而且也没必要一一核实。因此,他们着重“细究”作者本人是否可信,反反复复找作者核实。然而,仅“细究”作者是否可信,无异于问道于盲。其实,只要给太原方面打个电话,问问当地党报中有没有吴丽此人,倒可能事半功倍。可见,虚假的社会新闻之所以屡禁不止,主要还是与传媒的领导、编辑的认识有关。然而,赞同《家庭》领导、编辑观点的不乏其人。有同仁撰文,认为编辑“证实真实”难于记者,所以往往只能“信人不信事”。但今年的这则假新闻再次告诉善良的编辑,“信人”往往是靠不住的。

二、诗人汪国真卖字求生

【“新闻”】2002年3月19日,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所属《天府早报》刊发记者杨翘楚的报道《昔日倜傥诗人 今日卖字求生》称,据一位自称是汪国真好友的知名杂志编辑披露,曾红极一时的诗人汪国真近来生活窘困,遭遇连串不幸,不仅2001年复出以后的新作无人喝彩,现在竟连生计也成了问题,原因是投资火锅店失败。该报道还言之凿凿:汪国真由于目前每月收入不稳定,为了改善经济状况,本有书法基础的汪国真开始大练书法,并为京城一些店铺书写招牌,以换取收入。无独有偶,这篇报道也出现在同一天的《江南时报》上,只是稍作修饰,题目改为《昔日辉煌成过眼云烟 大诗人汪国真为钱所困》。

4月26日,汪国真将两份诉状送至北京西城法院,分别起诉作者杨翘楚和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江南时报社。他在起诉书中称,作为一名公民,自己有正当的职业、稳定的收入和安定的生活。这篇报道完全违背了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捕风捉影,甚至编造谎言,贬低、损毁他的名誉,给他的良好社会声誉和精神造成巨大损害。

【点评】作为一个文化记者,必须时时扪心自问,我的所作所为,是否对得起“文化”二字?我生产的究竟是精神食粮还是精神鸦片?同时,也请新闻界的有识之士共同探讨,如何才能有效地遏止日益猖獗的“八卦文化新闻”?

三、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拟改名

【“新闻”】2002年3月22日,《金陵晚报》发表报道《政协委员建议:“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可更名》称,李洪远、吴野等多位南京市政协委员在前一天建议,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可改名为“中国南京国际和平中心”,因为纪念馆在许多场合都被简称为“大屠杀纪念馆”,而值得纪念的并不是“大屠杀”本身。随后,该报就此问题展开了讨论。3月24日,《华商报》等传媒发表刘泱的文章《大屠杀纪念馆改名引争议》称,政协委员建议纪念馆更名一事“经当地媒体报道后,在市民中引起强烈反响, 80%的市民坚决反对纪念馆改名。”

3月25日,南京市有关部门表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不会改名,也没有让该馆更名的动议。与此同时,南京市有关市政协委员认为报道曲解了其发言的原意,他们从未建议纪念馆改名。

【点评】经过传媒的炒作,从政协委员提出要建“世界和平中心公园”,变为政协委员建议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更名,再变为大屠杀纪念馆改名引起争议,原本子虚乌有的事炒得就像真的一样。对于媒体而言,最宝贵的不是固定资产,也不是发行量,更不是广告收入,而是赖以安身立命的公信力。当“狼来了”的故事反复上演之日,也就是公信力寿终正寝之时。

四、微波炉是恐怖杀手

【“新闻”】2002年4月23日,《生活时报》发表短文《莫忽视微波炉的危害》称:“微波炉的微波在人身体上沿神经纤维造成乙酰胆碱(一种激素物质)的积累,即使微波炉的微波发射极其微弱,也会引起许多疾病……微波炉的电磁外溢(由于采取了安全措施,这种外溢量很小)能造成永远不能愈合的烧伤……微波炉对食物的破坏十分可怕,‘煮’过的或仅仅回了一回锅的、解冻过的食物,就不再有任何活性维生素了,只剩下一些热量在胃里‘滥竽充数’。”该文先后被全国近六百家媒体转载,使许多消费者认为微波炉不再是厨房帮手而是恐怖杀手,因此不愿购买。这使得微波炉生产行业陷入困境,五六月份全国微波炉销售同比下滑40%。

7月8日,微波炉龙头企业格兰仕紧急进京,就该文进行辟谣,并将矛头直指美国某跨国公司,称其为谣言散布者。全国家电标准委员会副主任王世和这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微波炉工作所产生的辐射比手机还要小。”他还说:“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家家都使用微波炉,但从来也没有听说过他们出现缺营养的现象。”

【点评】其实,像“微波炉有害健康”之类的伪科学,在中国早已不是第一次出现,如“饮隔夜茶容易得癌症”“用铝制品盛食物会得老年痴呆症”等等。2002年还有“甜菊糖有害论”风行一时。可以断言,随着中国进入小康社会,人们对健康越来越关注,虚假的卫生新闻和伪科学普及文章也会越来越多。作为记者,除了自己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外,还要不耻下问,虚心向专家学者请教。当然,还必须防范某些利益集团为了挤垮竞争对手而不惜编造虚假的卫生新闻和伪科学普及文章。对此,传媒一定要多长个心眼,以免被人当枪使。

五、央视全面封杀米卢广告

【“新闻”】2002年5月25日,《南方体育》刊登文章《米卢广告泡沫即将破灭》称:“5月22日,一位米卢的广告主打电话给记者,说刚刚接到中央电视台广告部口头通知,要求广告主做好准备,撤换正在播映的所有米卢广告片。记者随即向中央电视台广告部证实,一位广告部的先生告诉记者,确有其事,米卢的广告片必须停播,广告主必须重新开发新广告片。这位广告部的先生还告诉记者,通知并未要求立即撤换广告。由于事发突然,考虑到广告主更换广告片需要一段缓冲时间,央视决定在6月世界杯赛事后,全面禁止以米卢形象拍摄的广告片。”5月27日,同样的报道略经修改,又在《21世纪经济报道》《天府早报》《华商报》等报纸上发表。于是,一场有关“米卢广告”是否应该禁播的大讨论就此轰轰烈烈地拉开序幕。

6月4日,“米卢广告被禁”的说法被中央电视台广告部主任郭振玺明确否认。与此同时,国家广电总局也明确表示,此事纯属谣传,该局从未下达过这样的通知。

【点评】作为一条虚假的经济新闻,“米卢广告被禁”所造成的损害最多不过是断了米卢的财路,好像还不至于损害国家利益。然而,另一些虚假经济新闻的危害则要大得多:如“证监会和上交所将推荐六只蓝筹股”“新股发行全流通”等假新闻扰乱了证券市场,“全国96%项目招投标失灵”“三峡大坝出现大裂缝”等假新闻则可能使人民对中国的经济建设丧失信心。可见经济报道绝非无关宏旨,而是关系到国计民生之大事。对此不可不慎。

六、意韩赛主裁判惨死于乱枪

【“新闻”】2002年6月27日,《新快报》刊发报道《意韩赛主裁惨死于乱枪?》称:“据中央电视台网站体育频道‘网友评论’栏消息,厄瓜多尔国家电视台当地时间6月23日晚8时报道:在本届世界杯赛中执法意大利与韩国一战的厄瓜多尔籍主裁判莫雷诺,于当地时间23日晚6时左右在厄瓜多尔首都基多被人连开数枪后当场死亡,终年33岁。”报道还附有莫雷诺惨死车中的照片。一时间,此报道引起中国球迷的广泛关注。

人民网编辑立即进行多方核实,当天发表《“厄籍主裁被杀”一事纯系无中生有的谣言》一文,肯定此报道是无聊之人编造的假新闻,而照片也是从别的新闻报道中移花接木而来。7月5日,中国新闻网报道:“莫雷诺在接受《海峡时报》的长途电话采访时说,他正和家人在美国度假,根本没有受到任何生命的威胁。”

【点评】近年来,虚假的体育新闻层出不穷。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期间,许多记者干脆就成了“故事大王”,今天只要和哪个国际球星点了下头,明天就能洋洋洒洒地写出一篇专访;实在没有消息,干脆就自编自导自演。

七、地球生命只剩50年

【“新闻”】2002年7月8日,《江南时报》刊登《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一份报告称:地球生命只剩50年!》,《江淮晨报》也刊登《WW F观点耸人听闻 地球2050年灭亡?》。两篇文章的作者署名同为“子非”,内容大同小异,都声称:“人口的急剧增长以及对资源的掠夺性使用使得地球的生命可能只剩下50年,除非从现在开始就找到办法,在2050年之前将地球人大量移民到其他星球去。上述观点是于7月9日公布的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W F)的一份研究报告提出的核心观点。”消息甫出,国内传媒你载我转,又是发消息又是配评论,忙得不亦乐乎。

7月9日,《北京晨报》发表《地球只剩50年?世界自然基金会称消息不实》,该报道将WWF的译名纠正为“世界自然基金会”,并报道“昨天记者就此事向被宣称是发布此信息的某国外机构求证。得到的答复是,他们没有这样预测……记者从该组织驻中国办事处核实时,有关人士表示……中文消息与他们将发布的新闻稿有较大出入。

【点评】发布科技新闻,必须遵循新闻规律和科技自身发展的规律。编辑不但要了解科技新闻的原始资料,而且还要了解原始资料的来源。按国际通行规则,严肃的新闻媒体都不采用非权威来源的科技新闻。

八、宋祖英要揭央视“老底”

【“新闻”】2002年7月22日,《华商报》刊登记者肖东的报道《宋祖英要揭央视“老底”》:“经央视领导和大赛组委会研究决定:宋祖英、成方圆、腾格尔、李双江、邹友开、金铁霖、阎肃等人近日已被取消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专业组评委资格……本来被定为评委的歌手宋祖英,现在也是满腹委屈,她对央视的这一举措极为不满。”报道引起强烈反响,宋祖英的演出经理及律师亲赴华商报社,说明报道内容纯系捏造,要求查清消息来源,澄清事实真相。

7月23日,《华商报》刊登声明,承认这篇报道的内容与事实不符,向中央电视台及宋祖英致歉。《华商报》并宣布:“对于发表该报道的记者肖东予以除名处理,对报社其他有关责任人予以严肃的行政处分。”

【点评】不知从何时起,从事娱乐新闻报道的记者被称为“娱记”,在中国新闻界,“娱记”现象已逐渐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事实上,许多编造假新闻的“娱记”都平安无事,唯独肖东被开除,是不是有点冤?其实,说冤也不冤。你编辑别人的稿件,既未与报道对象核实,又未与发稿人和作者联系,却署上了自己的大名发出去。结果贪功不成,反遭除名,也是咎由自取。

九、刘晓庆在狱中有空调有淋浴

【“新闻”】2002年7月28日,《重庆商报》发表报道《记者乔装探秘刘晓庆捕后生活》称:“门卫向记者透露,刘晓庆的待遇要比一般的罪犯高,因为考虑到她是一个名人等种种角度,看守所给她安排了一个人的单独房间,而且房间里可以洗澡,还有空调,一天三顿饭,生活上应该不错。”同一天,《新快报》发表文章《刘晓庆有钱补税交罚款吗?》进一步描述:“据值班人员透露,刘晓庆现在单独住一个房间,由专人负责24小时看护。房间内有空调、卫生间、淋浴房,刘晓庆的三餐也很正常,只是看守所没条件专门为她做正宗的川菜。”国内新闻传媒纷纷转载,并冠以类似《刘晓庆关押地点实地探访:有空调有淋浴情绪稳定》的标题。

7月30日,北京市公安局就有关传媒报道刘晓庆羁押失实之事举行记者会。新闻发言人证实,刘晓庆目前和几名其他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共同羁押在一个监室内,接受同样的管理,没有任何的特殊待遇。

【点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守所条例》等法律法规,看守所依法履行职责,保护所有羁押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但同时任何犯罪嫌疑人都要遵守监管规定,所有的犯罪嫌疑人均享受同等的生活待遇。耳闻刘晓庆受到特殊待遇,不加核实,就从正面宣传这种涉嫌违法的事件,这样的新闻工作者不但缺乏新闻常识,而且缺乏法律常识。

十、千年木乃伊出土后怀孕

【“新闻”】2002年11月7日,新浪网推出一则报道《美传媒称千年女木乃伊出土后怀孕》:“据美国《世界新闻周刊》报道,一埃及考古小组今年3月在开罗发掘出一具已逝世超过3000年的经防腐处理的女木乃伊。但该学院负责人塞尔德最近获得一个惊人发现,证实这具木乃伊竟在出土后怀孕,至今其腹中胎儿看来已有8个月,经超声波检查后得出胎儿正常成长。该学院看守人西塔尔被指是胎儿的父亲,而他也承认自己难以抗拒女木乃伊的美色,不禁对她表达爱意。”虽然内容荒诞,但是仍有一些传媒转载了这则报道。

11月8日,南京博物院院长徐胡平研究员接受《扬子晚报》记者采访时说,他看了这则报道,评价是12个字:惊天之作,违背常理,不可思议。他说,木乃伊已经过古代人为防腐处理,其大脑、内脏均已拿掉,人体活的细胞已不复存在,而且木乃伊只有在干燥的特定自然环境中才能存在,怎么可能受孕?南京妇幼保健医院生殖不孕中心李红霞主任医师指出,“怀孕”必须具备几个最基本的条件,女性卵巢功能正常、正常体温以及维持胚胎生命的液体、激素等,而木乃伊只是一个“标本”,已经没有生命了,根本不能提供怀孕的基本条件,又怎么怀孕呢?

【点评】随着国际新闻交流的增多,国内传媒编译的国际新闻也越来越多。如果传媒不了解新闻来源的背景,就难免闹出“木乃伊出土后怀孕”这样的世界级笑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