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主持人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主持人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时间:2022-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北京电台自身发展看播音员、主持人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冉 丽改革开放以后,在中国广播界变化较大、更新最快的恐怕要属编播人员队伍了。据了解,目前以主持人节目形式为主的广播节目类型在全国电台丰富多彩,而且节目内容不断推陈出新,节目时间也在不断增加,这样一来,不断加入到播音主持一线的人员大幅度上升。

从北京电台自身发展看播音员、主持人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冉 丽

改革开放以后,在中国广播界变化较大、更新最快的恐怕要属编播人员队伍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逐渐兴起的“主持人热”更让人们以赶潮流似的速度适应着。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在1982年时,全电台有播音员不过十几位,每天除了固定时间的几档新闻和一些固定的节目预告、天气预报外,就是大量的新闻性专题和文艺音乐节目,偶尔播音员也有机会到剧场进行现场转播等。那时编辑、记者与播音员之间分工明确,互相协作。

近年来,随着全国广播改革方案的不断出台,全国的所有电台大有主持人节目一统天下的局面,1993年初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播音部不复存在了,我们才真正意识到改革带给播音员的冲击非同小可。人们好像一下子也把播音员与主持人两者更紧密地连在了一起,播音员可否做主持人?主持人可否做播音员?记得在1993年之前,我和北京电台播音员萧佟还曾因共同主持一档《世界知识》节目而获得过全国主持人节目一等奖。稿件由编辑写好,我们采取的是一种类似说话的语气即可。而当前的主持人已发展为节目中使用的语言要更加贴近生活,而且主持人有对节目选题的制定、采访、编辑、选材等的最后完成权。我认为,一个有较高文字水平和较深造诣的播音员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主持人,而一名优秀的主持人未必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播音员。据了解,目前以主持人节目形式为主的广播节目类型在全国电台丰富多彩,而且节目内容不断推陈出新,节目时间也在不断增加,这样一来,不断加入到播音主持一线的人员大幅度上升。据统计,仅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主持人已经由1993年的十几个人增加到目前的二百四十多人。

由于主持人是一个令年轻人特别钟爱的职业,所以这个岗位上人员迅速增加,队伍不断壮大,而大部分都是非播音专业毕业的人员,没有经过播音语言和专业素质的集中培训,文化知识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尤其在驾驭新闻节目的播音上存在难以逾越的困难和问题,这也就是我说的为什么一名优秀的主持人未必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播音员的道理。我曾经与一些刚刚入台的年轻主持人聊起做这一职业的认识和感受,他们的回答是这份工作不需要花什么时间和力气,只要声音好,拿个普通话过关的证件,主持一个自己喜欢的栏目,就可以在社会上迅速得到名利双收的好效果。看来这可能是这支年轻队伍普遍存在的一个认识问题,也是我们最担忧和面临的极为现实的问题。

中国加入WTO之后,我们许多电台的硬件水平在世界同行中都是名列前茅,但是软件环境的建立上,在人员高层次素质的培养上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恐怕就有一些距离。所以应该迅速把播音员、主持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问题摆到议事日程。为此本人有一点不成熟的想法,愿与前辈和同行探讨。

一、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广播事业面临的三大改革任务,一是进一步推进广播的频道化改革,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按“三贴近”原则,掌握宣传手段、特点、艺术技巧,坚持创新;二是提高媒体的企业化管理水平,打破“铁饭碗”,优化广播从业人员的队伍,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整体水平;三是加快体制改革,实现广播战略性调整,扩大行业实力和竞争力,要找出一条中国自己媒体发展壮大的新路子。

根据中国广播业当前的三大重要改革任务,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广播发展、改革创新的路子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任务。众所周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我们技术手段的低下,也不是我们政策水平的欠缺,最重要的应该是中国广播业尖端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匮乏。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个长期的带有战略性的目标和打算。我曾有机会到过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电台访问交流,其中BBC英国广播公司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访问之前,我感觉他们是世界著名媒体之一,在各方面都应该是一流的:一流的编播人员,一流的采访和录制设备,一流的管理手段和一流的管理人员,但是亲眼看到的和我想象的还是有相当的距离。虽然他们使用的采访机和我们使用的MD机几乎一样,但是他们的制作机房窄小拥挤,他们的剪接手段是近年来我们已经淘汰的开盘磁带的手工操作,在不大的机房一角,堆放着开盘机、磁带、剪刀、胶带和大量刚刚剪接下来的废弃磁带。陪同我参观的BBC节目部负责人非常坦诚地说,“我们的设备和你们电台的相比真是显得落后了许多”。在表示赞同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BBC节目的制作水平是一流的,是被听众认同的,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人的因素在起关键作用。我曾问过他们在记者、播音员的管理和培训工作上有什么经验,他们说,BBC非常重视工作人员的各种培训,每年BBC培训部门都要对在BBC工作的编辑、记者进行固定时间的业务培训,其中包括驻在世界各地的记者和特约记者、通讯员等等。培训的内容除了所从事的专业范围,还包括时事、法律等方面的内容,其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BBC所有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水平。

由此看来,人才是一个事业发展和成功的最基本的保证,应该说在成功的道路上最严峻的困难和问题就是人才的培养了。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这几年一直在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特点、具有北京特色又与国际接轨的发展道路。经过数年的努力和孜孜不倦的追求与创新,可以说积累了一套较为丰富和务实的经验。而在这些经验中最重要和成功的一条应该是注重了人才的发现、使用和培养。

2001年上半年北京组建了广播影视集团,北京电台随即在下半年进行了处、科级领导干部岗位竞聘工作,全台将近600人凡符合竞聘条件的人员都可以自愿报名参加。经过个人的竞聘演讲、群众投票和总台评议小组成员的评议产生了一支被群众拥护认可的处、科级干部队伍。领导班子团结,职工队伍整齐,基层干部素质较高使得上上下下心情舒畅,干劲十足。目前北京电台的中层干部在北京大学的媒体与管理专业研究生班进行深造学习,我们还把一些有培养前途的编辑、记者和主持人送到海外合作电台进行工作交流,五年内所有一线记者都要做到直接用英语采访。这将是多大的一个人才积累啊。

有些国外同行非常羡慕北京电台的快速发展,他们说,北京电台是我们在中国合作伙伴中业务能力较强、人员素质较高、富有合作成效和经济实力的电台之一。其实就一个人而言,机会都是有的,看你如何抓住。就一个单位而言,机会同样是有的,看你怎样思考、利用和发挥。

二、政治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播媒体,我们每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要牢牢记住电台是党的喉舌,永远代表党的声音。所以在这个单位工作的所有人员首先就要有意识地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与水平,从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感到,有些年轻播音员和主持人政治素质较差,连一般的常识性问题都是一问三不知,笑话百出;还有的播音员、主持人不看书、不看报,连每天的电视新闻都懒得看。你想这样的新闻工作者,他的新闻头脑真该打个巨大的问号。我们知道一个人的政治素质不是短期内可以培养出来的,要有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从他们接触广播工作之日起就应该经常性地、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工作。现在许多年轻的主持人独当一面,集采、编、播于一身,在制定选题时是不是能够较好地把握宣传口径就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有些年轻的主持人非常猎奇,什么怪异,什么事儿新鲜他们就喜欢报道什么。还有的人连一般的政策都不懂,更别说把握,却执意要制作自认为有一定深度报道的节目,结果出现违背国家政策的严重问题。不胜枚举的事例非常多,我们在听节目时也可以明显地感到主持人知识的匮乏与浅薄。

在这些方面,西方主流媒体的成功经验是否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呢?据了解,西方国家媒体非常注重广播电视从业人员的日常培训工作,哪怕资金一再压缩,但是人员的各种培训费决不能减。因为他们不允许在节目中出现与国家意识、言论和法律等不一致的问题,绝不允许宣传报道上出现与之相矛盾的事情,不允许低俗、无聊和与国家广播公司形象相违背的任何错误出现等等。因为西方人法律条款非常多且严谨,如果记者、播音员、主持人稍有不慎就会惹上不必要的官司和麻烦,那将为广播公司带来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从名誉到经济都是负担不起的。他们的一个信条就是国家电台尤其是以新闻节目为主的国家电台在节目中是不允许加入任何广告的,他们认为如果拿了人家的钱就要替人说话,这样就会影响新闻的客观公正性,就连自己媒体的记者或工作人员出差的一切费用也要事先做好严格的财政预算,不接受对方的任何资金资助,以体现他们办事的严谨性。可见他们把对自己从业人员的教育与培养看得是多么重要。

我非常喜欢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节目,这个节目主持人高水平的提问,尖锐度可谓一下切中要害。不论是采访贪污腐败的高官,还是采访平民百姓,主持人在话筒前的状态都能不卑不亢,大方得体,让人感到既严肃又可信,真是一个难得的上乘新闻节目。我认为,在这套节目中主持人的作用太大太大了,他们就像灵魂一样不知不觉地贯穿始终。试想没有高深的政治素养,没有一定的节目驾驭能力,没有较规范的语言表达水平,怎能成就这样优秀的节目,这也充分体现出播音员、主持人的政治素质问题了。

由此可见对我们主持人进行政治素质培养的首要一点就是要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意识,使理论学习经常化,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提高政治素质的另一方面是通过不断的政治和政策学习,增强年轻人对各种意识和思潮的识别能力。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西方等国家的文化观渐渐进入我们的国家,其中也不乏另类文化和不健康的文化,我们有时会感到眼花缭乱、应接不暇。这就更让我们感到加强播音员、主持人政治素质培养以不断提高他们的鉴别意识的重要性。西方的东西我们应该有鉴别地学习和采纳,好的东西我们可以学习借鉴,但是那些糟粕却要坚决摒弃。世界发达国家电台的人员培训工作或许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很好的可供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总之,学习的目的是要在工作中不断丰富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与水平。终身工作,就要终身学习,就可终身受益。这应该成为我们播音员、主持人和所有新闻从业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准则

三、业务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随着听众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节目量的不断扩大,节目内容更新的频率也非常快,这就要求我们的播音员、主持人在不断提高自己政治素养和水平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和水平。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感到,有些年轻的播音员、主持人很少拿出一定时间进行业务上的探索与学习,不少播音系毕业的学生在吃老本,非播音系毕业的主持人只要自我感觉良好,就可以经常说这样一句话“跟着感觉走”。

(一)播音基础不能丢

我们都知道,备稿是对一个播音员最起码的要求,通过备稿可以深刻理解稿件内容,进行再创造,使稿件通过播音员的二度创造达到更高艺术的升华。但是我们有些播音系毕业的学生已经放弃学了四年的最基础的知识和最基本的要求,结果话筒前磕磕绊绊,不断停机。记者辛辛苦苦采访回来,付出大量心血写出的稿子就这样在播音员不认真的工作中被播得七零八落,这种恶性循环的结果造成了我们播音水平的急剧下降。

一篇普通的新闻稿,可能只有一二百字,但是它的内容却非常丰富。从导语到简短的内容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凝炼的结果。如果我们的播音员稍不认真,这短短的一二百字不到1分钟就可以读完。听众没听懂,编辑记者的功夫白费,更主要的是没有达到新闻宣传的目的,后果是严重的。播新闻难,播好新闻就更是难上加难。所以一个好的播音员、主持人的业务素质培养是长期的,是不能被忽视的。

可能有些主持人说,节目本身就是自己编辑采访然后主持的,还有准备的必要吗?我说,当然。这个肯定的回答不是凭空臆想,而是实践经验之谈。我在主持节目时,虽然整个采编过程自己完成可谓心中有数,但此时案头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点还没有完成,那就是主持过程中的语言运用。一定要打一个完整的腹稿,如果时间允许最好落实在笔头上,写一个较为完整和细致的主持提纲,供直播或录播时使用。真正做到采、编为主持、播音服务,使我们节目的最后一道关卡——语言做到万无一失,使一套节目尽量做到完美无缺,不使自己和编辑感到终生遗憾。

(二)业务提高是关键

俗话说“干什么就得吆喝什么”,播音员是稿件的二度创造者,也是稿件的最后把关人。因此,要做到:一是语言基本功要好,二要准确把握稿件的内涵,并能帮助编辑堵漏。比如有些稿件的语法问题或政治性差错往往会在高水平播音员那里被堵住并得到解决。工作中我们经常能听到编辑说,我们就希望和某某播音员搭档,新闻播得既清楚又让人放心。可见我们播音员业务水平的高低至关重要。一个人的知识业务素养是在实践中培养出来的,我认为,每一个播音员和主持人都要做个业务上的有心人。一要学会听,经常听听自己的节目,经常听听别人的好节目,学会辨别。二要学会看,经常检查一下自己的业务水平在一段时间里是否有所提高。三要学会问,经常问自己,问前辈,问同行,虚心学习,及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四要学会倾听,多听听正反两方面的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是非常有好处的。如果一个有较高修养,又有强烈敬业精神的播音员、主持人能做到这几点,我认为他(她)一定成功。

在这个人才辈出的时代,人员的更新,节目的调整,恐怕对每个播音员、主持人都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和挑战。如果不珍惜自己的岗位,不随着时代的步伐前进,不随时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总有一天会被时代淘汰。

四、个人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前面我着重谈了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一个播音员、主持人应该是“杂家”,即不是专家的专家。所以,播音员、主持人个人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就显得特别重要。我们的播音员每天要接触大量的稿件,主持人每天要为自己主持的节目制定选题,外出采访,接触各类人员,你的一言一行都体现出一个新闻记者的素养,你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一个电台整体的水平,而且更大程度上反映出记者的素质和水平。

(一)终身学习是一种修养

“求知欲”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人经常探询学习新的知识的要求和欲望。在当今知识更新特别快的时代,求知学习应该是我们具备的最起码的条件。我们刚才谈到,在广播一线工作的播音员和主持人不少是年轻人,这些年轻人大部分刚刚从学校毕业迈入电台大门,社会阅历少,对外面世界的潮流接受极快,他们往往会盲目地模仿,忽视其节目内容的内涵,使人感到虽有一副好嗓子,但人是浅薄的。所以年轻一代的播音员、主持人要学习。

是不是只有年轻的播音员、主持人要学习呢?其实中年一代的学习任务更加艰巨,不但要经常更新知识,如电脑、英语等高新技能在工作中的频繁运用,还要不断善于总结和完善以往的实践经验,写一些体会文章,为年轻一代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播音艺术是遗憾的艺术,我们在工作中很难对自己的播音作品达到特别满意的程度,总有不足之处让人感到遗憾。所以我们的中年播音员、主持人有责任和义务壮大队伍,培养人才,弘扬播音艺术的精髓,使之更趋成熟和完善。也就是说,一个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要有很强的求知欲,要孜孜不倦地学习和追求,要不断自觉地提高自己的整体水平。播音老前辈的优良传统我们要学,新的知识我们要及时掌握和了解。像“不耻下问”这样的名句恐怕还要经常在我们当中提起为好。

(二)相互尊重也是一种修养

我这里说的相互尊重,主要指播音员、主持人和听众之间的相互尊重。因为工作中我们经常收到一些听众用非常尖刻的语言对我们的节目提出严肃批评的信函,这使得一些年轻的播音员、主持人很难接受,采取一些消极的态度对待,或漫不经心,或置之不理,这就大错而特错了。在这种时候需要我们拿出时间去看听众的来信,去认真思考,去反复研究和琢磨,认真思考听众讲的对与错。并且一定要向提意见的听众作出反馈。每一个人都需要花一些时间、勇气和耐心,我们的播音前辈就是在这样的工作中赢得广大听众的爱戴和尊重的。

相互尊重还体现在我们与听众的交流上。在一些节目中我们常常会感到,有些年轻的播音员、主持人不但对节目的深度和广度把握得非常不够,还不时在节目中用一种极强的自我表现欲来孤芳自赏,达到自我表现的目的,其实这也是缺乏相互尊重、缺少个人修养的一种表现。每次听到这样的节目,总会让听众感到极其不舒服,好像在听一个人盲目的说教,在听一个人盲目的自我炫耀,缺乏与听众的诚心交流,缺乏对听众的真诚尊重。殊不知天外有天,能人遍地。

由于工作的需要,近年来,我们国际部制作了大量的对外宣传节目,而在制作这样节目的时候,我们需要每一位播音员、主持人把握好自己,尤其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尊重听众与你交流和收听节目的权利。我们虽然要打播音员、主持人的品牌和知名度,但不是在节目中自我表现、自我炫耀。播音员、主持人是为节目服务的,是要根据节目内容的要求而要求自己的,我们需要的是有深度、知识面广、政策性强的节目主持人和播音员。所以,我曾一再强调并严格规定国际部的播音员、主持人要注意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和水平,尤其要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不许在节目中出现港台味的主持,不许在字音上出现错误。目前国际部12名编播人员,除1人是2003年刚刚分配来的本科大学生之外,其余11人都在读北大或人大的研究生课程。

五、打造精品节目

对外节目的播音员、主持人在节目中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形象,而且还要担负着普及普通话光荣而艰巨的责任。在海外,我们许多华人、华侨的后代对普通话掌握得非常有限,再加上港台节目的冲击,普通话说得就更差,我们许多在国外生活的华人华侨趁孩子们放寒暑假把他们送到国内,学一些标准的普通话,让他们不忘自己是中国人的后代。所以我们在送往海外播出的节目一定要把普通话说好,说标准,每位播音员和主持人都要落落大方,语言得体。外宣节目内容既要真实可信,又不哗众取宠,以制作精品节目赢得听众的欢迎和信赖。

我认为,广播节目听众往往对语言水平的要求更高一些,没有电视画面做补充,听众接受广播内容的唯一渠道就是声音。所以节目质量的好坏与播音员、主持人的播音水平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这些年,北京电台注重倾听听众的声音,注重抓节目质量和播音员、主持人的选择和培训,不但在播出的节目上严格审听和监听,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电台播音管理委员会还由总编辑亲自挂帅对播音员、主持人的工作进行严格的定期考评,不但一律持证上岗,还要根据实际水平确定是否允许实际上岗,这一切使北京电台的一线播音主持业务管理形成一个有章可循、良性循环的局面,不断打造自己的特色节目,培养了一批有较高知名度的播音员、主持人。各个部门经常开展相关的业务学习,每个人都有一种无形的压力感和竞争力。其实这也是一个企业的形象塑造过程,体现了一个单位领导的整体水平。我们常说,一个企业文化的建立,一个成功企业人才的培养与使用的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一门学问。我们应该加大与国外的交流,从中可以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使自己永远在世界媒体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以上就是自己的一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希望我们的播音员、主持人队伍建设能在现有基础上有更大的发展和提高。学无止境,在当今的改革大潮中,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我们的广播电视事业做得更好,让世界更多的人通过我们的声音、通过我们的节目了解中国,了解北京。

(作者单位: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