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传播媒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新闻传播媒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时间:2022-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在推出的《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关系研究书系》便是这一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中国的新闻改革与媒介化社会发展趋势,是今天全球传播学者共同瞩目的学术问题,也是传播学研究领域的华人学派提升学术话语影响力的基础领域之一。这套书系是当今世界范围内首先推出的分析与解决“中国社会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这一复杂性问题的系列专著。

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关系
研究书系·序

进入新时期以来,伴随着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的繁荣昌盛,以及网络等新媒介的勃兴和传播新技术的扩散,我国社会正在急剧地向媒介化社会转型。社会的媒介化趋势持续建构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社会子系统,从而不断推进着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与结构化,并迅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文化创造及跨文化传播的交流方式。如何理解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的关联,认识媒介化社会的本质,寻求中国在媒介化社会的发展动力;如何解决媒介化社会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问题,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进程,理应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因此,在2005年年初,武汉大学的“985”工程二期建设项目创设了“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创新基地”,并设置了“新闻传媒与媒介化社会研究”的系列课题,在宏阔的学术视野上,开始致力于新闻传媒与媒介化社会这一重大课题的艰辛探究。现在推出的《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关系研究书系》便是这一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

本书系从历时性和共时性两个研究维度上,探索新闻媒介与社会改革的互动是如何推进中国社会向媒介化社会转型,以及新闻传媒又是如何形塑当代中国社会的结构及其要素的。其中,《中国社会转型下的传媒环境与传媒发展》一书集中于揭示在中国社会与传媒双重转型的过程中,社会转型与传媒转型之间的互动互构,从而形塑中国媒介化社会的内在机制;《法治视阈下大众传媒与政治文明建设》一书侧重于揭示在依法治国、民主和谐的视野下,新闻传媒与社会政治文明建设的互动与互促,从而推进社会的传媒系统与政治系统良性发展的内在机制;《媒介文化新视点》一书重在探究新闻传媒与社会文化进步之间的互动机制,揭示当下多元文化冲突与新闻传媒的文化责任;《跨文化传播的问题与可能性》一书则着重分析在今天的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背景下,新闻传媒跨文化传播的内在规律与机制;《报业数字化生存与转型研究》一书,侧重从产业发展的视角揭示了传播新技术的发展所导致的报业数字化生存与转型的内在机制;《传播新技术:影响与对策》一书侧重于探索传播新技术的发展和扩散对于社会变迁与转型的影响与促进,以及对于传媒生态的作用与优化机制。

从总体上看,这套书系在前瞻性、战略性、创新性三个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第一,前瞻性。《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关系研究书系》的各部书稿,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对于新闻改革的历史进程与媒介化社会发展的演进逻辑的分析,但我们更重视对于新闻改革和媒介化社会发展的当下问题的解决,更重视对其未来的前瞻性研究与分析。例如,《中国社会转型下的传媒环境与传媒发展》、《传播新技术:影响与对策》等著作立足于和谐社会构建这一中国社会发展的目标范式,来审视中国的新闻传媒与社会转型的互动、互构机制,来探索新闻传播规律与社会发展规律如何达成和谐与契合,从而实现新闻传媒与社会的共生共荣。前瞻性探索,是这套书系的学术旨趣的重要方面。

第二,战略性。在今天的媒介社会化与社会媒介化情境下,我国的新闻传媒生态和发展态势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而又剧烈的转型和变迁,新闻传媒的发展正处于市场化转型、数字化转型、民本化转型的关节点上。如何在有效地进行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提高传媒竞争能力,把我国新闻传媒做大做强的同时,建构新闻传媒推进我国的政治文明进程、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化的现代化转化的科学发展进路,营造和谐、健康的新闻传媒发展生态,把握好信息公开、传播自由和规范化调控的辩证关系,从而促进新闻传媒的社会公正的守望者、社会价值规范与社会共识的推进者、社会利益表达的枢纽站、社会冲突的减压阀等功能得以最佳发挥,是我国新闻传媒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好的宏观战略问题,这也正是这套丛书着力解决的核心问题。

第三,创新性。中国的新闻改革与媒介化社会发展趋势,是今天全球传播学者共同瞩目的学术问题,也是传播学研究领域的华人学派提升学术话语影响力的基础领域之一。这套书系是当今世界范围内首先推出的分析与解决“中国社会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这一复杂性问题的系列专著。其间,对我国新闻传媒改革与转型的概貌富有学理深度的呈现,对我国媒介生态与媒介发展的深度揭示,对我国新闻传媒与政治文明、文化转型、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的探究,对多元文化背景下新闻传媒实施跨文化传播的问题与可能性的观照,对传播新技术的创新与扩散给我国社会发展带来影响的分析等方面所形成的创新观点,希望能够给予人们以启迪。

这套书系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没有研究团队精诚合作的努力,没有全体作者和撰写参与者的创造性劳动,就不会有这套书系。作为这套书系的主编,我要向各位作者及参与者表示衷心的感谢。我还要向武汉大学出版社及其学术分社的领导、编辑表示诚挚的谢意,由于他们的鼎力支持,这套书系才得以如此迅速地顺利问世。当然,我也要向各位读者表示感谢,你们的接触和阅读,是书系价值实现的最终环节,你们的意见更是促进这套书系臻于完善、思想臻于深邃的重要源泉和动力。

  罗以澄    

2009年12月于珞珈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