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胶东半岛青年宗教信仰状况调查

胶东半岛青年宗教信仰状况调查

时间:2022-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 胶东半岛青年宗教信仰状况调查青少年中绝大多数人能正确解读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且参加过宗教活动,但是参加宗教活动的绝大多数青少年中真正的教徒却很少。更应该引起我们高度关注的是,还有41.52%的被调查青少年根本不清楚人是否应该有宗教信仰。

第三节 胶东半岛青年宗教信仰状况调查

青少年中绝大多数人能正确解读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且参加过宗教活动,但是参加宗教活动的绝大多数青少年中真正的教徒却很少。有近一半的青少年受环境的熏陶,以及出于对宗教文化的好奇及向往等因素,走进宗教场所参加宗教活动。

一、山东青少年宗教信仰的调查

为了全面了解半岛经济发达地区青少年信教的现状,探究当前青少年信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促进青少年政治信仰教育和宗教工作,把青少年培养成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山东省青少年信教现状调查及研究课题组于2007年上半年在半岛地区组织开展了“青少年信教状况”的实证调查。

本次调查主要由问卷及访谈两部分组成。问卷在普通青少年中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1000份,回收974份,回收率为97.4%。问卷的发放基本上按比例覆盖了山东省半岛地区的各种类型的青少年群体。

宗教信仰,是指信奉某种特定宗教的人们对所信仰的神圣对象(包括特定的教理教义等),由崇拜认同而产生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皈依。这种思想信念和全身心的皈依表现和贯穿于特定的宗教仪式和宗教活动中,并用来指导和规范自己在世俗社会中的行为。它属于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青年寄托着民族的希望和祖国未来。在各个历史时期,青少年历来是各种政治力量争夺的焦点,今天也不会例外。青少年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受到什么样的影响,也必将树立什么样的世界观

现在各地愈演愈烈的由政府参与、宗教搭台、经济唱戏的各种节庆活动中,除了宣传和贯彻了党的宗教政策,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受影响最大的群体就是处于需要正确树立人生观和世界观时期的青少年了。各种各类的宗教活动对青少年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该如何应对这些宗教活动对青少年产生的影响,是每一个青年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了解青少年信教的现状,找出应对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我们抽样调查的1000个个案当中,真正成为教徒的只占总体比例的0.03%左右。所以我们这个题目并不意味着我们只针对那些已经成为教徒的青少年,而主要是了解现阶段青少年对于宗教信仰的认知状况。我们这次调查的对象年龄分布在16到35岁之间,其中16-19,19-22,22-28,28-35年龄段对应的比例分布为21.8%,21.9%,20.3%,19.8%;文化程度初高中的比例为48.1%;男性和女性的比例大约是一半对一半。城镇被调查者的比例略高于农村。

二、青少年宗教信仰现状分析

1.只有4.99%的青少年认为应该“坚决取缔”宗教信仰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青少年能正确解读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在“您对宗教的态度”中,选择“保护宗教信仰”的占31.8%,选择“坚决取缔”的只占4.99%,选择“保护宗教信仰”的青少年是选择“坚决取缔”的6.4倍,“不赞成也不反对”的中间派占47.49%,选择“保护宗教信仰”和“不赞成也不反对”的占到被调查人数的79.29%。由此可见,多数青少年能够正确解读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但值得关注的情况是,也有16.2%的被调查青少年选择了“不清楚”。

2.对各种宗教均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

正因为有极少的青少年持有“坚决取缔”宗教信仰的这种态度,导致青少年不排斥宗教信仰,有极高比例的人对各种教派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这在我们的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中也得到了证实。详情见图2-11:

img35

图2-11 “您知道的宗教(可以多选)”的有效百分比

从该项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各种宗教都能够得到青少年的认知,究其原因,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文化多元化的影响,青少年对各种宗教文化都不排斥,以非常宽容的态度对待各种宗教信仰。我国宗教政策中关于“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青少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很好的解读。

3.33.3%的青少年认为宗教信仰“体现党的宗教政策”

在多选题“您对宗教信仰有何看法”中的统计结果中,认为宗教能够“体现党的宗教政策”的青少年占调查人数的33.3%,认为宗教能够“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占24.67%,认为宗教是“某些人的精神寄托”的占65.31%,这个调查结果很好地证明了青少年对党和国家宗教政策的高度认同。详情见图2-12:

img36

图2-12 “您对宗教信仰有何看法(可以多选)”的有效百分比

4.45.19%的青少年认为人“应该有宗教信仰”

在“您认为人应该有宗教信仰吗”的调查中,青少年中认为“应该”有宗教信仰的青少年占45.19%,持认同态度的人接近被调查人数的一半。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被调查的青少年中认为“不应该”有宗教信仰的青少年仅占13.39%,认为应该有宗教信仰的青少年是认为不应该有宗教信仰青少年的3.4倍,这个数字还是超出了我们当初的预料。更应该引起我们高度关注的是,还有41.52%的被调查青少年根本不清楚人是否应该有宗教信仰。宗教是一种精神寄托,有近一半的青少年认为人应该有宗教信仰,既说明青少年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说明我们青少年信仰的缺失。

5.只有5.31%的青少年认为宗教信仰“有益无害”

虽然有近一半的被调查的青少年认为人应该有宗教信仰,但在“您对民间信仰的看法”中认为宗教信仰“有益无害”的只占被调查人数的5.31%,多达73.89%的青少年认为“有些有益,有些有害”。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认为宗教信仰“有害无益”的仅占被调查青少年的10.46%;只有5.31%的被调查青少年认为宗教信仰“有益无害”。可以看出,目前的青少年对宗教的认识比较科学,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认为事物有益而无害的观点没有得到青少年的认同,宗教信仰也不例外。

6.27.53%的青少年认为宗教和科学不能相互代替

宗教与科学是什么关系和区别,长期以来是一个争论不休,存在严重分歧的话题。这个话题在我们的调查结果中也有体现。调查问卷中关于“您是否认同‘科学无法代替宗教;宗教无法代替科学’这一说法”的统计结果是,“赞同”“‘科学无法代替宗教;宗教无法代替科学’这一说法”的占27.53%,“基本赞同”的占27.42%;“不赞同”的占19.29%,“不清楚”的占25.95%。“赞同”和“基本赞同”的比例与“不赞同”这一观点和对这一问题认识“不清楚”的被调查人数基本上是势均力敌。

7.48.17%的青少年认为宗教与迷信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迷信和宗教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和区别,社会上历来有不同的认识。调查统计数据表明,认为宗教不是封建迷信的接近被调查人数的一半,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宗教就是迷信,或者不清楚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在深度访谈中进一步发现,一种偏激的观点认为宗教即迷信,应压制、防范、采取措施阻止宗教的正常发展,或者应该动用行政的力量去消灭宗教。而另一偏颇即认为迷信也是宗教,是一些人的精神寄托,应该坚决取缔。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宗教信仰,区分宗教信仰和封建迷信,坚决拒绝封建迷信活动,是各有关方面必须要认真对待的问题。详情见图2-13:

img37

图2-13 “您认同宗教是封建迷信的说法吗”的有效百分比

8.超过50%的青少年祭拜过“祖先”或“神”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被调查者参与民间宗教活动的比例很高,但对宗教的本质的认识却出现相反的现象。在我们对关于“春节期间,您拜过神吗”、“您在庙里烧过香拜过佛吗”和“您祭拜过祖先吗”这三个问题的调查中,回答肯定和比较肯定的比例都超过一半。详情见图2-14和图2-15:

img38

图2-14 “春节期间,您拜过神吗”的有效百分比

img39

图2-15 “您祭拜过祖先吗”的有效百分比

9.只有9%的青少年相信人间有“鬼神”

耐人寻味的是在关于“您认为民间信仰中哪些是可信的”的调查中,认为“鬼神”可信的却只占9%。详情见图2-16:

img40

图2-16 “您认为民间信仰中哪些是可信的”有效百分比

行为上拜着“鬼神”,说明宗教成为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精神力量;思想上却认为“鬼神”不可信,说明拜着“鬼神”的青少年非常清楚,客观世界中“鬼神”根本不存在,在“鬼神”的问题上,认识和行为的冲突说明被调查青少年对宗教本质的认识还是非常模糊的。

10.47.05%的青少年不赞同“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

认定人一生的吉凶福祸,都是前生注定,万事只有听天由命的消极处世态度,在被调查的青少年中仍占有一定的比例。在问及“您是否赞同‘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这一说法”时,被调查的青少年中有38.86%的表示“完全同意”和“基本同意”,有14.08%的被调查者表示“说不清”,有47.05%的被调查青少年选择“不同意”。这种“宿命论”的倾向会使人抱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消极态度去混日子,甚至变得消极颓废,因此,这一部分青少年应该引起我们高度的关注。

11.47.1%的青少年参加过宗教活动

在问卷统计中我们发现,被调查的青少年中有近半数的青少年参加过宗教活动,有超过半数的青少年参加过一般的信仰活动或民俗活动,但是正式接受洗礼成为一名真正教徒的却很少。在图2-17中关于“您在庙里烧过香、拜过佛吗”的调查中,回答“是”和“遇到不顺利的时候有”的占被调查人数的47.1%。按照有关宗教政策的规定,宗教场所是宣传有神论和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所有人的宗教活动受到法律的保护,近一半的青少年在宗教场所参加过宗教活动,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被调查的青少年中,参加过宗教活动的有近一半,参加一般信仰活动或民俗活动的则已过半数。如:回答“春节期间,您拜过神吗”的和“有时候”拜神的占65%。拜神的比例高,拜祖先的比例也不低。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该节日庆祝活动时间长,节日的庆祝内容也多,因此其影响也大,在传统春节的庆祝活动中,有供奉、跪拜祖先和供奉“灶王爷”、迎接“财神”的习俗。这些活动既是民俗活动,也是一般信仰活动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之前,作为破除迷信的内容,春节期间敢于公开供奉、跪拜祖先和供奉“灶王爷”、迎接“财神”的比例较低,而在这次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参加这些活动的青少年所占的比例都比较高。见图2-14和图2-15。

12.真正的教徒只有0.03%

在被调查的青少年中,春节期间拜过神的占65%,祭拜过祖先的占78.32%。这个比例已经相当高了。虽然参加宗教活动的青少年是如此之多,让人产生一个错误的感觉,就是社会上信仰宗教的人一定很多,其实调查的数据却不然,真正的教徒只占被调查青少年的0.03%。参加祭祖、祭财神等一般信仰活动和在宗教场所参加正式宗教活动的青少年虽然比较多,但是真正的教徒很少的现象让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青少年是否参加宗教活动的影响的因素中,客观环境比自己内心的需求显得更重要。

img41

图2-17 “您在庙里烧过香拜过佛吗”的有效百分比

如果说,春节期间拜神和祭拜祖先还是盲目和受家庭环境及民俗活动影响的话,那么有近一半的被调查青少年到正式的宗教场所参加宗教活动就是一个比较高的数字了,它足以说明宗教活动已经比较多的影响到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调查的结果促使人们清醒地意识到:没有任何理由认为教徒很少,宗教的影响就很小。

13.26%的青少年参加宗教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保佑我及家人平安”

在中国人日常关于宗教活动的谈话中,听到比较多的是求“佛”、求“观世音”、求“送子观音”等等,可见国人参加宗教活动,一般都是有功利色彩的,这在关于“您参与民间信仰活动的目的是”这个问题的回答中可以清楚地反映出来,回答参加宗教活动能够“和大家在一起,可以交些朋友”、“请神灵保佑我及全家平安”和“请神灵帮助我解决面临的难题”的占52%,回答“找到一种精神寄托”、“学习一些有关知识”和“可以受到教育”的占48%。这和我们在“您是否赞同‘每个人要学会博爱、慈悲和为普救生灵而自我牺牲’这一说法”时,有66.07%的被调查青少年表示“完全赞同”和“基本赞同”是互相矛盾的。因此,保佑我及家人平安、解决面临的难题利益等这些现实的利益也是青少年参加宗教活动的重要原因之一。正如列宁指出的那样:人的精神不可能长期被意识形态左右,只有利益上的需要,才能持续支配行动。有关青少年参与民间信仰活动目的的具体数字见图2-18:

img42

图2-18 “您参加民间宗教活动的目的是(可以多选)”的有效百分比

14.参加民间宗教活动时有38%的青少年选择参加“祭祖”,27%的人选择“祭财神、门神、灶神等”

在选择“您参与过下列哪些民间信仰活动(可以多选)”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祭祖”,占38%;排在第二位的是“祭财神、门神、灶神等”,占27%。“财神”掌管钱财,“灶神”掌管五谷杂粮,有了“财神”和“灶神”也就保证了钱袋子,米袋子,自然也应该多供奉了,这正好应了那句俗语“没什么别没钱”。有关青少年参与民间信仰活动的具体数字见图2-19:

15.27.45%的青少年认为应该相信“风水”

当问及“您认为‘风水’可信吗”时,回答“可信”和“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占27.45%,也反映了信仰的功利色彩。

目前青少年的一般祈祷多以求福袪祸为目的,将信仰的对象视为“有求必应”的万能之神,人们相信用膜拜、献祭、赞颂等,能够得到神的恩赐。由此可见,青少年参加宗教活动的目的中功利色彩浓厚。

总体而言,绝大多数青少年不信仰宗教,且能正确解读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但一些青少年由于受环境的熏陶,以及出于对宗教文化的好奇及向往等因素走进宗教场所,对于宗教投入了更多的注意,这些现象一点都不奇怪。杜继文先生在其主编的《佛教史》中提出:“动物没有宗教,儿童,如果不是由家庭、社会的影响,也不会自己产生宗教意识。”[1]我们运用变量相关分析的方法,发现家庭或朋友当中有教徒的,与对待宗教高度认同有着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相关。青少年中的有神论观念是后天误导、环境影响的结果。这些严峻的现实值得全社会反思,针对青少年信教的现状,作为青少年工作者应该在工作中多提倡人文关怀,普及科普知识,增强青少年承受心理挫折的能力,寓教于乐,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真正把青少年培养成具有共产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img43

图2-19 “您参与民间信仰活动的目的(可以多选)”的有效百分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