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体育播音理论体系建设的构想

关于体育播音理论体系建设的构想

时间:2022-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体育播音理论体系建设的构想王群 徐力一、构想的初衷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改善,社会闲暇时间明显增多,体育节目作为一种独特的带有娱乐功能的传媒产品逐渐成为颇受社会公众关注的高收视率节目。这一标准和教学模式被应用于其后的奥运场馆播音员培训班。

关于体育播音理论体系建设的构想

王群 徐力

一、构想的初衷

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改善,社会闲暇时间明显增多,体育节目作为一种独特的带有娱乐功能的传媒产品逐渐成为颇受社会公众关注的高收视率节目。目前,我国媒体中的体育节目,无论是数量、类别还是质量,都有极大发展,体育播音员也随之成为社会与媒体中新的宠儿。于是,众多学者纷纷将目光投向体育播音活动,对其展开研究。

这些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人们对体育播音的认识,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它的进一步发展。第一,研究对象多集中于体育解说,对其他形式的体育播音,如体育新闻播音、体育出镜报道则较少涉及。第二,研究深度多停留于对作者本人或通过观察所得的实践活动的经验描述和总结,感性色彩较浓,主观性较强。第三,各研究论文的内容联系相对松散,彼此孤立,缺乏系统性。

这些问题是由当前关于体育播音的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且研究存在追求社会热点的盲目性造成的。而随着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的成功举办,社会对体育播音的关注和要求开始逐渐从一线实践转移到人才选拔和培养上。为了进一步对体育播音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给当前体育播音实践及人才选拔、培养提供更具普适性的理论指导,我们产生了这样一种想法,即对现有体育播音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归纳,将研究对象的范围扩展到整个体育播音领域,将经验描述与总结提炼为抽象的理论,将彼此孤立、松散的研究整理至同一个知识系统内,从而建立一个关于体育播音的理论体系,用以解释或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并指导专业人才的培养。

二、构想的方法与过程

虽然说是构想,但我们的研究绝不能建立在空想的基础上,其成果也绝不能是脱离实际的空中花园。因此,在构想之初,我们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确立研究方法。在如何采集研究素材方面,我们确立了两个方向:一个是对现有关于体育播音的文献进行阅读、归纳和整理,做一份文献综述,将众多学者关心、探讨的话题作为理论框架中概念结构的参考。另一个是对实践进行观察,这其中又分为两个观察渠道,其一是对一线媒体中,包括广播、电视和网络媒体,各种体育播音活动进行观察,根据播音学理论及各位专家、学者在文献中提到的观点、视角与实际情况进行比对,对其进行验证、补充与修正。同时,我们也根据观察所得,提出一些新的看法;其二是在学院内开设具有兴趣小组性质的“体育通道班”,并邀请一线的著名体育播音员、评论嘉宾、教练为学生授课。“体育通道班”是我们设计的一个试验项目,在这个项目的运行过程中,我们可以将一些关于人才选拔与培养的设想应用于实践当中,检验其效果,同时我们也将有机会对一线著名的从业人员进行访谈,获取第一手资料。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前,受北京奥组委委托,我们又开设了奥运场馆播音员培训班,这是我们另一个关于体育播音教育的实践项目。

由这两个方向出发,我们分别进行了持续数年的研究。一方面,我们对已有文献进行综述,整理出一个现有研究的概念框架,并在这一框架基础上对业界和学界均较为关注的体育播音形式——电视体育解说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述,并撰写出版了第一本(也许是全国第一本)有关体育播音的专著《电视体育解说》。同时,我们通过各种渠道辗转获得了美国体育播音界著名专家Tom Hedrick的经典专著The Art of Sportscasting——How to Build a Successful Career,并用一年的时间对其进行翻译,以了解西方学者对体育播音的认识和见解。另一方面,我们在开设体育(解说)通道班的过程中,以现有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学模式为范本,尝试了大课与小课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在邀请一线专家为学生进行大课讲授的同时,我们还带领学生奔赴国内职业足球联赛赛场及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的赛场进行实地演练。一方面是让学生体验、消化课堂上专家所传授的经验技巧,另一方面也是在实践中发现自身的问题,并带着这些问题返回大课中请专家指点。在这种学习-体验相互循环的教学试验中,我们通过理论笔试与演播室模拟解说的考试形式观察、检验教学效果,并根据效果对其进行调整和完善,使其逐渐形成较有成效的教学模式。同时,在一级又一级体育通道班学生的甄选过程中,我们也有意识地观察学生入班时的自身条件与教学效果间的关系,结合一线体育播音的需要,逐渐摸索出一套体育播音员的选拔标准。这一标准和教学模式被应用于其后的奥运场馆播音员培训班。在奥运场馆播音员培训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又有幸与北京奥组委的各位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对场馆播音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解,逐渐梳理出场馆播音的相关理论,为我们所构建的体育播音理论体系增添了新的内容。

三、构想的成果

经过数年的研究与实践,目前我们已初步获得一些成果。这些成果既包括理论层面,也包括实践层面,具体如下:

(一)电视体育解说的理论描述

当前众多学者皆将研究重心置于电视体育解说这一领域。这也使我们的研究最容易从这一领域切入。根据我们对中国期刊网上众多学术文献的综述,当前大部分对电视体育解说的研究都集中于电视体育解说的定义、功能、技能技巧、业务素质等方面,因而我们也就从这几方面入手,对电视体育解说进行了一次整体性的描述。

在电视体育解说的定义方面,我们通过学术界普遍使用的“种差+属概念”的方法对电视体育解说进行界定,得出电视体育解说是“以电视为媒介,依靠画面语言和有声语言对体育活动进行叙述、介绍、讲解、评论和烘托的应用语言艺术”这一定义。

在电视体育解说的分类方面,我们从赛事转播的需要及社会对大众传播活动的要求两个层面出发,将解说的功能分为传递体育活动信息、分析体育活动进程、烘托体育活动氛围三个微观功能,以及舆论导向、思想教育、文化传播三个宏观功能。

除了理论层面的描述,我们也在书中对电视体育解说的技能技巧进行了介绍。根据我们的观察、访谈结果,我们将整个体育解说活动分为准备、实战、收尾三个阶段:在准备阶段,体育解说员要进行大环境的准备、体育活动现场情况的准备、体育活动参与者情况的准备、整合资料抓看点的准备、受众与自我定位的准备等;在实战阶段,体育解说员需要在传递信息时对信息内容、信息传递方式与信息传递时机进行选择,通过举例法、引用法、比喻法、比较法、引申法、数字法等方法对比赛进行分析和选择,需要运用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的播音表达外部技巧烘托比赛气氛;在收尾阶段,体育解说员需要依据看点对体育比赛做一个总结,并对体育比赛中的精彩亮点进行回顾。同时,我们还提出了一些有关电视体育解说的工作原则,包括在进行电视体育解说活动时,体育解说员需要坚持把握舆论导向、控制情绪、言之有物、心中有人、宁白勿抢、把握身份、深入浅出等原则。

在电视体育解说员的业务素质方面,我们从解说需要完成的任务出发,将解说员的业务素质分为观察、思维与表达三大部分。其中观察部分包括细节观察能力、瞬时记忆能力、快速判断能力等,思维部分包括科学的思考方法、基础知识和业务知识等,表达部分包括语言的准确性、精练性、艺术性、活泼感、现场感、感染力等。

除了上述部分,我们还对社会中比较关注的一些体育播音领域的问题发表了见解,这些见解包括:电视体育解说语言和内容的关系,语言的节奏和留白问题,电视体育解说员的倾向性问题、与专家顾问和情报员的关系、与体育迷的关系,解说员的年龄与性别问题、语言特色问题以及电视体育解说的继承与发展问题等。

在对电视体育解说进行理论描述的同时,我们也尝试着依据媒体属性对体育解说这一体育播音形式进行了具体分类,包括以口语或简单媒介为载体的一般体育解说、以文字为载体的平面媒体体育解说、以电子媒介为载体的广播体育解说、电视体育解说和新媒体(网络)体育解说等(见图一)。

img3

图一

(二)体育播音的理论框架

我们的译著《体育播音艺术——如何建立成功的职业生涯》目前已经在国内出版。在翻译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了作者原著中的目录设置。在原著中,目录共分为体育播音的业务基础,赛前准备,广播体育解说,电视体育解说,冰球、高尔夫、网球、足球、棒球和奥运会的体育解说,采访技巧,运动员转型的体育播音员,女性与非主流体育解说员,体育谈话节目,体育新闻播音以及体育播音员的人际交流等11个条目。从这一目录出发追踪作者的论述思路,作者首先提出了体育播音员所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声音与语言两部分;其后作者对体育解说的赛前准备进行了介绍;再其后作者根据媒体属性的不同,分别描述了广播体育解说与电视体育解说的技巧,这两章的内部又根据美国当前最流行的运动项目划分为三个部分:橄榄球的解说、棒球的解说、篮球的解说;接着作者又介绍了在美国也有一定收视群,但远不如三大球火暴的运动项目:冰球、高尔夫、网球、足球以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解说技巧;然后作者讨论了美国体育播音界存在的女性与少数民族解说员的工作状态和问题,并转而将目光投向了体育播音的另外两种形式:体育谈话类节目的主持及体育新闻播音;在全书的最后,作者又单拿出一章详细介绍了体育播音员寻找工作以及在工作岗位上所需要的人际交往技巧。

《体育播音艺术——如何建立成功的职业生涯》一书在美国已成为体育播音专业的教材。通过对目录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鲜明的、与其社会主流专业教育思想相符合的实用主义色彩,这对我们现在的专业教材建设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从中看到了美国体育播音界对这一实践活动的分类标准,即体育解说、体育新闻播音及体育谈话类节目主持,以及根据运动项目划分的论述思路。

根据上述分类标准,结合我国体育播音活动的实践,我们也对我国体育播音活动进行了类别上的界定,包括体育解说评论、体育新闻播音、体育节目主持(包括访谈和娱乐)、单边驻入点出镜等四部分。后来在北京奥运会场馆播音员培训班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又对场馆播音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并将“场馆播音”补入体育播音理论框架中(见图二)。

img4

图二

(三)体育通道班及奥运场馆播音员培训班硕果累累

我们从2003年开设体育通道班,至2005年,共开设三届。期间,我们根据我国体育播音的功能、社会需求、业务要求,从观察、思维与表达三方面,总结出一套体育播音员的素质模型,包括党政理论素养、文字修辞能力、认知比赛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主持能力以及朗诵表演能力等。同时,我们也摸索出一套大课教授与小课训练相互结合、学习与体验相互循环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培养。历数三届通道班,目前已有多位学生跻身一线岗位,成为我国新一代的体育播音员,其中包括中央电视台的张萌萌、程雨涵,北京电视台的毛正宇,上海电视台的王政等。

奥运场馆播音员培训班于2005年开班,至2008年共有70名学生奔赴奥运会、残奥会场馆,他们出色的工作受到了北京奥组委官员、合作团队中国同事和外国同行的肯定,受到了现场观众的好评,成为北京奥运会丰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们获得的成果已再次投入实践经受检验。其中,我们撰写的《电视体育解说》一书成为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体育(解说)通道班和北京奥运会场馆播音员培训班的教材,多位业界和学界的专家学者、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也在撰写论文著作时参考此书。《体育播音艺术——如何建立成功的职业生涯》出版上市后,获得学界、业界以及众多在校师生的好评。

我们的试验项目“体育解说评论通道班”于2006年被正式纳入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本科教学体系。同时,在2008年10月教育部举办的高等学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中,我们将“通道班”与“培训班”中总结的教学模式及素质体系向来自全国22所高校的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师进行介绍,获得了在场教师的一致认可。广州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表示将在即将开办的广州亚运会体育播音员培训班中借鉴和使用这些经验,并将《电视体育解说》与《体育播音艺术——如何建立成功的职业生涯》两本书作为教材。其余高校也表示将利用本课题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开设体育播音专业的相关课程

当前很多兄弟院校,比如河北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也都在进行体育播音理论与教学的相关研究,相对而言,我们对体育播音的理论构想在其中尚处于领先地位,且已具备开设体育播音相关课程的条件。一方面,我们的理论构想已具备一套较为成形的理论体系,可以作为教学内容;另一方面,由我们的构想所进行的实践还带来一套体育播音人才的选拔标准和培养模式,可以作为招生标准与教学模式。同时,我们所做的体育通道班与北京奥运会场馆播音员培训班教学实践确实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这说明我们的理论构想完全具有进行教学活动的可操作性。但不可否认的是,相对于西方国家在这一领域中的研究,目前我们对体育播音活动的研究还停留在表面层次上,理论体系还需要不断地修正和完善,以建立一套比较成熟的体育播音教学模式,为满足一线体育播音活动提供理论上的指导,为我国体育播音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提供一种方向。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