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本书的研究思路及思维框架

本书的研究思路及思维框架

时间:2022-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本书的研究思路及思维框架随着卫星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广电、通信领域的全方位渗透与应用,传统媒介的界限渐渐模糊,新媒体形式层出不穷,媒介终端可实现功能逐步强大。最后,依据社会媒介素养现状调查数据,提出社会民众和大学媒介素养教育应对媒介融合的改革策略和方案。

三、本书的研究思路及思维框架

随着卫星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广电、通信领域的全方位渗透与应用,传统媒介的界限渐渐模糊,新媒体形式层出不穷,媒介终端可实现功能逐步强大。同时,媒介受众由以往的单向阅听角色转变为按需订制娱乐、资讯服务。其中媒介与消费者的互动更加充分,传媒产业正以日益丰富的信息娱乐元素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本书采用调查数据分析、数字对比、案例分析和理论阐述相结合的综合方法去研究,其基本的逻辑思路是:概念界定→传统媒体生存业态→新兴媒体特征→媒介融合演进动因及模式→传统媒介融合变革轨迹→受众顺应变革素养的同步教育方案→未来媒介融合前景瞻望等。

首先,在梳理国内外“媒介融合”概念的前提下,不仅明确指出泛媒体时代各种媒体的生存业态和发展窘境,且从数字技术引领下的媒介融合的态势中,清晰地描绘出媒介融合的演进轨迹。其次,深入剖析媒介融合的五大动因及六大模式,以及剖析它们在实际整合过程中的优势与困惑。再次,综合科技开发前景,探讨传统媒介融合变革中的多种产业链重建的特征,以期为媒体发展提出理论参考。最后,依据社会媒介素养现状调查数据,提出社会民众和大学媒介素养教育应对媒介融合的改革策略和方案。力求从理论建构到实际调查和案例数据等全方位构建媒介融合的研究框架,以使之更具内在、严密的系统结构和学术研究意义。

【注释】

[1]高钢、陈绚:《关于媒体融合的几点思索》,《国际新闻界》2006年第9期,第51页。

[2]蔡雯:《从“超级记者”到“超级团队”——西方媒体“融合新闻”的实践和理论》,《中国记者》2007年第1期,第81页。

[3]同上。

[4]蔡雯:《从“超级记者”到“超级团队”——西方媒体“融合新闻”的实践和理论》,《中国记者》2007年第1期,第81页。

[5]蔡雯:《从“超级记者”到“超级团队”——西方媒体“融合新闻”的实践和理论》,《中国记者》2007年第1期,第81页。

[6]Killebrew,K.C.,2005,Managing Media Convergence:Pathways to Journalistic Cooperation, Blackwell Publishing

[7]Lawson-Borders,G.,2006,Media Organizations and Convergence:Case Studies of Media Convergence Pioneers,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ies,Publishers

[8]蔡雯:《从“超级记者”到“超级团队”——西方媒体“融合新闻”的实践和理论》,《中国记者》2007年第1期,第81页。

[9]蔡雯:《从“超级记者”到“超级团队”——西方媒体“融合新闻”的实践和理论》,《中国记者》2007年第1期,第81页。

[10]《聚焦媒介融合和公共新闻——密苏里新闻学院副院长Brian Brooks教授系列讲座》,《国际新闻界》2006年第5期,第73页。

[11]蔡雯:《媒介融合前景下的新闻传播变革———试论“融合新闻”及其挑战》,《国际新闻界》2006年第5期,第31-35页。

[12]宋昭勋:《新闻传播学中Convergence一词溯源及内涵》,《现代传播》2006年第1期,第51-53页。

[13]崔保国主编:《2006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62-81页。

[14]彭兰:《媒介融合时代的合与分》,《中国记者》2007年第2期,第87-88页。

[15]郑瑜:《媒介融合: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观》,《当代传播》2007年第3期。

[16]陶喜红:《论媒介融合在中国的发展趋势》,《中国广告》2007年第6期,第161页。

[17]匡文波、王丹黎:《新媒介融合:从零和走向共赢》,《广告大观》2007年第8期,第115-117页。

[18]王鸿涛:《媒介融合现状与前景》,《中国记者》2007年第6期,第72-7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