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报业改革的目标和国有经济的作用

报业改革的目标和国有经济的作用

时间:2022-04-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是中国报业改革必然遇到的尖锐问题,因为,国有经济失去对报业的有效控制是现阶段中国所不能接受的。从中国目前报业的实际状况看,在市场化、多元化的改革中,保持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和发挥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作用,似乎不是特别困难的问题。

八、报业改革的目标和国有经济的作用

目前,中国报业改革的基本目标虽然还不十分明朗,但从中国报业发展和改革的趋势以及世界各国市场经济报业体制变革的一般走势看,我们已经具备了讨论报业经济改革目标的条件。讨论这一问题必须基于以下几个认识:

1.在中国的政治社会制度下,新闻业包括报业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行业,为了保持一定的舆论导向和社会稳定,政府必然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但是,控制方式会有很大的变化,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这种变化的方向可能是:减少行政性的直接控制,逐步转向以政策、法律控制和经济性控制为主。

2.国家报业产业组织政策的调整,将使报业成为竞争性越来越强的产业,报社的组织体制将逐步向其他市场经济国家接近,即向企业化方向转变的速度将明显加快。而且,公司制将可能成为报纸产业可选择的组织形式之一。

3.在中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中,报业是一个具有较大可盈利性的产业,一些外部投资者将有很强的进入动机,报业的产权多样化将成为必然趋势。目前,一些外部资金通过间接或者迂回的方式进入报业,将来,政府必然会面对现实,在条件具备的时候,放松管制,承认多元出资人和多元产权结构的合法性。实际上,只有那个时候,报业才成为真正市场化的产业。

4.由于市场竞争的压力,特别是国际竞争的压力,中国报纸竞争力将成为越来越突出的问题。为了增强中国报业和报纸的竞争力,国家将给报社更大的自主权,特别是经营自主权;同时,将有限制地允许外资进入中国报业(新闻主业之外的业务领域),允许外国报纸进入中国报业市场。这意味着,中国报业市场将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同国际报业市场接轨,封闭式的报业市场逐步转变为适度开放的报业市场。这一过程不一定很快,但趋势难以阻挡。

总之,在完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的报业将转变为在国家较严格管理下的充分竞争和适度开放的产业,多种经济成分将通过越来越多的合法渠道进入中国报业,多样化将成为中国报业的显著特点之一。

很显然,在这样的体制下,国有经济将在报业中居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虽然国有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会被打破,但是国有经济仍将在报业中居于主导地位,特别突出地体现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作用。这是由中国现阶段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问题是,仅仅要求国有经济居于主导地位,和要求国有经济发挥控制力作用是不够的。由于报业将成为充分竞争和适度开放的产业,国有经济能否保持主导和体现控制力,要取决于国有经济(报业中的国有单位或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所以,如何培育和提高中国现有报纸和报社的竞争力必须提到中国报业改革的重要议事日程上。

报业同其他产业一样,竞争才有竞争力。在公平的市场秩序下,鼓励竞争,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也是培育和提高中国报业和报纸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国有经济能否在报业中居于主导地位和发挥控制力的作用,不仅取决于国家的政策,而且将越来越取决于国有报纸是否能保持和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而要保持和增强国有报纸的竞争力就必须让国有报纸参与市场竞争。市场竞争具有优胜劣汰的强大力量,那么,国有报纸如果在市场竞争中失利,国家能够允许其地位被其他报纸所取代吗?这是中国报业改革必然遇到的尖锐问题,因为,国有经济失去对报业的有效控制是现阶段中国所不能接受的。那么,既要参与竞争,而且,竞争就要公平较量,又要不可动摇地保持国有经济在报业市场的主导地位。这岂不等于是说,既要比赛,又要保证国有报纸不会因比赛失利而被淘汰出局吗?这似乎同打假球的情形差不多,即事先安排比赛的胜负。这样的竞争会不会是自欺欺人呢?

从政策运作的角度看,是有可能找到两全其美的改革道路的。可行的方案之一是对报业的产业进入实施分类管理和分步推进改革的方式:可以先放松对服务类报纸和专业类报纸的市场准入限制,先形成报业中商业性最强的细分市场的开放性竞争,取得经验后,再创造条件逐步放松对综合类报纸的市场准入限制,形成整个报业的开放式竞争市场。也可以考虑对报业经营的不同环节分步放松进入限制的改革方案,即先允许非国有经济进入发行、广告经营等业务领域,再逐步放松对采访、编辑等新闻主业领域的进入限制。

同时,要从整体上考虑新闻改革的战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以及电子媒体等,都是既有市场分工,又具有相互竞争性的媒介。国家不可能永远完全拥有所有这些媒介,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迟早会形成。但是,各种媒介的改革也不能同步推进,以免造成难以控制的混乱。因此,必须谨慎地和循序渐进地放松对整个新闻传媒业市场准入的管制,在这一过程中,既要防止失控,又要坚持市场化、多元化改革的方向。随着国家管理水平的提高,完全有可能以更有效的国家产业管制政策和新闻法规逐步取代仅仅依靠国家官方媒介垄断新闻业的状况,在保证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实行更开放的新闻言论自由制度,这是中国新闻改革包括报业改革的正确方向和可行道路,也是迎接中国经济进一步对外开放和逐步进入经济全球化过程的必然选择。对于这一点,早认识,早准备,就早主动。

从中国目前报业的实际状况看,在市场化、多元化的改革中,保持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和发挥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作用,似乎不是特别困难的问题。目前,即使考虑到非国有资本通过间接迂回的渠道进入报业(新闻主业以外的业务领域),国有资本在中国报业中也占绝对控制的比重。而且,报纸的市场势力有很强的惯性,只要国有报纸增强改革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尽快适应报业市场化和多元化的趋势,完全有可能长期保持在报业市场中的主导地位,有效地发挥国有经济控制力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国有报纸保持主导地位和发挥控制力作用,不应以损失整个报业以至新闻媒介的市场绩效和整体社会效益为代价。如果国有报纸仅仅依靠政府的保护和支持政策而不是自己的竞争力和满足读者需要的质量来保持市场势力,甚至完全靠行政手段(公款订阅、摊派订阅、强制搭配销售等)来维持其生存,那么,其前途堪忧。从全社会评价的角度来看,报业的市场化和多元化,有助于整个报纸产业市场绩效的提高,也有助于国有报纸竞争力的提高。所以,中国报业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不能仅仅是国有经济能否占主导地位,能否保证国家宣传政策的落实,而且,也必须把报业市场绩效的提高作为重要的衡量指标之一。而报业市场绩效高低的主要衡量标准是整个报纸产业能否以更高的质量和更好的服务来满足广大人民对于信息传播的需求,并且保持整个社会良好的舆论氛围。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国有报纸都应担负起促进报业市场绩效提高的积极作用。国有经济在报业中的主导地位和控制力作用,不仅应体现其在报业中的比重上,更重要的是应体现在能否推进整个报业市场绩效水平的提高上。换句话说,对国有报纸是否发挥了良好作用的评价,不能仅仅看国有报纸本身的状况,而更重要的是要看整个报业的整体状况。在这一点上,报业与其他产业是相同的。很显然,从这一要求来看,国有报纸完全垄断报业市场的局面绝不是一个理想的状态,而多元化的组织结构和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较为理想的报业市场秩序。在这样的市场秩序中,中国报业能够实现更高的市场绩效和更有效地发挥其大众传媒和社会舆论工具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