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的改造作用

的改造作用

时间:2022-0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3.3.2 直接构造改造作用研究区各套储集层系遭受多次构造改造,发育了密度不一的微裂缝、裂隙。总体分析认为,构造在对储层物性的改造过程中,建设性作用十分重要,如洛阳盆地北部近东西向分布的翟镇背斜带,由于后期构造运动发育大量节理和裂隙,从而改善了储集性能,成为油气运移的重要指向区。
的改造作用_东秦岭-大别造山

研究区南华纪以来经历多期构造运动,由于区域上各储集层系埋藏史、热史,地质背景(与烃源岩的远近等)、构造部位不一,经历的改造不尽相同。根据构造改造的性质,可分为间接构造改造作用和直接构造改造作用。现仅以南侧为重点进行分析。

4.3.3.1 间接构造改造作用

1.上震旦统灯影组储层

震旦纪末造山带南侧桐湾运动产生的差异隆升,使部分地区的上震旦统灯影组遭受剥蚀,大气淡水溶蚀改造形成了上震旦统灯影组上部的古岩溶储层,构造作用的影响是间接的。加里东期末,构造运动产生的裂缝沟通了烃源岩和上震旦统灯影组储层,烃源岩生烃形成的酸性流体进入上震旦统灯影组储层内产生溶蚀作用,因此构造造成的油气充注对储层有重要影响。

2.下寒武统石龙洞组储层

早寒武世末,造山带南侧区域性差异隆升作用导致下寒武统石龙洞组遭受不同程度的剥蚀,与之有关的淡水溶蚀作用对储层影响较大,对其影响集中在距石龙洞组顶部0~200m的范围内;加里东期末,构造运动产生的裂缝沟通了烃源岩和下寒武统石龙洞组储层,使得与烃源岩成熟有关的酸性流体能够灌入下寒武统石龙洞组内,产生相关溶蚀作用,而与之有关的油气充注也对储层演化有重要影响。

3.中-上寒武统储层

加里东期末,由广西运动产生的构造裂缝沟通了下寒武统烃源岩和中-上寒武统储层(北侧寒武系炒米店组、张夏组,南侧覃家庙组、三游洞组),与烃源岩成熟有关酸性流体进入中-上寒武统储层中发生溶蚀改造,奠定现今有效初级空间的基础;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的构造运动沟通了不同性质的流体,导致储层遭受第二次溶蚀改造,与之有关的孔隙成为现今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

4.奥陶系上、下马家沟组储层

在加里东中、晚期,造山带北侧发生强烈隆升作用,奥陶系马家沟组出露地表长期风化侵蚀,其碳酸盐岩储层在前期白云石化和层间溶解基础上加剧淋滤改造而发育的古岩溶作用,对储层储集性能具有改善作用。

5.上石炭统黄龙组储层

石炭纪末,造山带南侧云南运动产生的隆升作用导致黄龙组遭受剥蚀,淡水溶蚀作用对黄龙组的改造主要分布于距其顶部0~150m的范围内,形成了古岩溶型储层;中晚三叠世,印支运动产生的裂缝沟通了志留系烃源岩,与志留系烃源岩成熟有关的酸性流体进入黄龙组,对其产生了溶蚀改造,随后的油气充注无疑对黄龙组储层演化有重要影响;喜马拉雅期的构造运动沟通了不同性质流体,对黄龙组产生了第二次溶蚀作用,与之相关的(残留)孔隙成为黄龙组主要的储集空间。

6.中二叠统茅口组储层

中二叠世末,造山带南侧东吴运动差异隆升作用导致茅口组遭受剥蚀,受淡水溶蚀作用影响,距茅口组顶0~200m发生了古岩溶作用,古岩溶储层成为茅口组储层的主要类型;燕山晚期,伸展作用沟通了中二叠统烃源岩与茅口组储层,使后者发生了埋藏溶蚀作用,与之有关的孔隙至今仍然茅口组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

4.3.3.2 直接构造改造作用

研究区各套储集层系遭受多次构造改造,发育了密度不一的微裂缝、裂隙。与构造改造有关的早期微裂缝遭受了后期不同程度的充填作用,但仍然未被完全充填,成为地质历史时期以及现今的主要储集空间之一;而与构造改造有关晚期形成的(尤其是喜马拉雅期)微裂缝多是半充填或未充填,成为重要储集空间之一,在一些特殊构造部位如断层附近、褶皱转折端,晚期形成的微裂缝极为发育,成为相应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但剧烈构造运动可能会使储集岩挤压发生塑性形变,从而破坏先期裂隙的中枢网络结构,使得储集岩渗透率大大降低,油气难以运聚。总体分析认为,构造在对储层物性的改造过程中,建设性作用十分重要,如洛阳盆地北部近东西向分布的翟镇背斜带,由于后期构造运动发育大量节理和裂隙,从而改善了储集性能,成为油气运移的重要指向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