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想问一下,发布地震预警的标准是多少

我想问一下,发布地震预警的标准是多少

时间:2022-04-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我想问一下,发布地震预警的标准是多少?——把问题隐藏在背景里2008年汶川发生“5·12”特大地震灾害。但是我们也知道,中国地震局的一个很重要的职责就是预测地震。地震预报研究的首要问题是不正常现象和地震的关系问题。

【案例8】 我想问一下,发布地震预警的标准是多少?——把问题隐藏在背景里

2008年汶川发生“5·12”特大地震灾害。2008年5月13日下午16时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民政部副部长罗平飞、中国地震局新闻发言人张宏卫等介绍四川汶川地震灾害和抗震救灾进展情况,并答记者问。在随后举行的地震局新闻发布会上,《成都商报》的记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记者】地震预测在世界上都是一个难题,这我们也能够理解。但是我们也知道,中国地震局的一个很重要的职责就是预测地震。昨天我在中国地震局也看到了,我们有一个非常严密的地震监测网,我就想问一下,具体到这次地震,我们是否在地震监测网发现一些迹象,地下水异常,动物异常,或者一些指标异常。如果指标没有达到预警的标准的话,我想问一下标准是多少?另外我想问一下,有没有发生大的余震的可能?

【发言人】现在的地震预报遇到的是异常的复杂性问题。地震预报研究的首要问题是不正常现象和地震的关系问题。如果这个关系研究清楚了,地震预报也就上了一个台阶了。

涉及敏感问题的采访,记者所做的,不是要一句话把被访者逼入墙角,而是尽量让对方有话可说,以便获取更多有效的讯息。本例中,记者的问题看似有些冗杂,但别具匠心。略显敏感的问题夹杂在一头一尾两个比较次要的问题中间,降低了问题的敏感性,在当时的环境中就显得不那么突兀。地震发生后,人民群众关心的不仅是灾后救援的情况,同样也非常关心到底能不能在地震前做到有效的预警与防范。记者在提出这个略显尖锐的问题之前做了一段铺垫,然后又接着问了一个关于余震的问题,使问题显得不那么尖锐,也便于新闻发言人回答。

通过这个问题,我们大致梳理出在灾难性事件新闻发布会上,记者的提问角度主要有:从民众关注的角度来提出采访的问题,想民众之所想,问民众之所问;用科学翔实的资料数据来提问;对于敏感问题的处理,可以将问题模糊化,以便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案例来源:

《国务院新闻办2008年5月13日记者招待会答记者问》,国新办网,2008年5月13日,http://www.scio.gov.cn/xwfbh/xwbfbh/wqfbh/2008/0513/200905/t308718.ht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