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视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则

电视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则

时间:2022-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电视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则(一)坚持与党保持一致的原则坚持与党保持一致,就是指电视媒介在进行舆论监督中,要同本身所属的同级党委以及上级党委直至党中央保持一致。电视新闻舆论监督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责任心,无条件地服从党的领导和管理,要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定不移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不允许自行其是,更不允许反其道而行之。

一、电视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则

(一)坚持与党保持一致的原则

坚持与党保持一致,就是指电视媒介在进行舆论监督中,要同本身所属的同级党委以及上级党委直至党中央保持一致。具体来讲,就是在实行舆论监督中,中央级电视台要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省级电视台要同党中央和本身所属的党委保持一致,地市级电视台要同党中央、本身所属的省委和市委保持一致。[13]电视新闻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舆论监督必须坚持与党保持一致,电视新闻舆论监督也只有与党保持一致,才能具有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性质。因为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在社会主义事业中判断是非的标准,而且是唯一正确的标准,新闻舆论监督只有同党一致,才能正确判断是非,实行正确的监督,否则新闻舆论监督就会迷失方向。电视新闻舆论监督坚持与党保持一致的原则主要体现有:首先,在政治思想上与党保持一致,完全服从党的领导和管理。电视新闻舆论监督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责任心,无条件地服从党的领导和管理,要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定不移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不允许自行其是,更不允许反其道而行之。电视新闻工作者必须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着眼大局看问题,出以公心搞监督,为党和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其次,电视新闻舆论监督步调上与党保持一致,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把握好舆论导向。各级党的领导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操作者,必定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贯彻执行党的有关政策。因此,电视新闻舆论监督必须和各级党的领导同步行动,才能与党保持一致。电视新闻进行舆论监督要积极地反映社会矛盾和问题,这些社会矛盾和问题要是党的政策方针所涉及的,也是当地党的领导需要及时解决的,这样电视新闻就可以实行舆论监督,同时也要注意正面效果。如果电视新闻舆论监督抢先批评,那么就与此地党的领导不一致了,而结果只能是“欲速则不达”,解决不了问题,还可能给地方领导添乱。电视新闻舆论监督既要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进行,关注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共同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选择好新闻舆论监督的对象,又要着眼于舆论监督的积极社会作用,使新闻舆论监督有利于安定团结、统一思想,有利于缓和矛盾、解决问题,有利于平衡心态、引导舆论,有利于反腐倡廉、促进改革。再次,要遵守党的宣传纪律,电视新闻舆论监督要在党纪、国法和新闻宣传纪律范围内进行。电视新闻工作者在履行新闻舆论监督的权力和责任的同时,也要接受社会监督,受到政策、法规和新闻宣传纪律的约束,必须按照新闻工作者的准则办事。凡是各级党委明文规定不准公开报道的内容,不经所属党委批准,不得擅自实行舆论监督。对有些不宜公开批评的人和事,要内外有别,可以通过内参的形式向本地党的领导反映。新闻工作者要严守新闻职业道德,不能借助新闻舆论监督从事打击报复和发泄私愤,更不允许拿新闻舆论监督作为吃、拿、卡、要和拉赞助的砝码。

(二)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在电视新闻舆论监督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主要要求报道事实要真实准确,判断要符合实际。所谓事实要真实准确,就是对所监督的问题的反映要符合事实原貌,真实客观,一是一,二是二,不能走样。所谓判断要符合实际,就是对问题的性质以及严重程度的看法要符合问题本身。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是电视新闻舆论监督的生命。因为电视新闻舆论监督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通过电视声形并茂的特殊传播,让不良社会问题曝光于天下,以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还可以帮助人们明确合法与非法、是与非、美与丑的界限,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同时也只有实事求是的新闻舆论监督报道才能被监督者接受,才能起到促进问题得到解决的作用;而不实事求是的电视新闻舆论监督报道,即报道中的事实失实、或个别问题失实、或不够准确,不但不会被监督者接受,反而会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甚至会招致新闻官司,使电视记者等采编人员受到惩罚,电视新闻的信誉度受损。因此,电视新闻舆论监督必须用事实说话,用图像和声音说话,以理服人。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求电视新闻工作人员必须有一个客观公正的态度。所谓客观公正,就是对矛盾的双方一样对待,不对任何一方抱有偏见,完全以客观事实作为分辨是非曲直的依据。从实际工作来看,新闻媒介包括电视媒介的记者在内,比较容易站在“受害者”一方,而对被批评者一方抱有偏见,这样,在调查问题时,往往重视“受害者”一方的陈述,而忽视被批评者一方的辩解;在研究问题时,往往重视肯定问题的材料,而忽视否定问题的材料,因而导致对所监督的事实报道和看法不够准确,甚至片面和完全错误。因此,电视新闻记者及采编人员必须采取客观公正的态度,在其舆论监督中应当确保报道中的全部内容一定要最大限度地客观公正、真实准确,从报道的画面到人物的声音,从报道的整体到细节、从事件的表象到内涵等,都必须完全真实准确,客观公正地对待矛盾双方,决不能凭感情用事,或者凭借想象随意判断,甚至随意剪辑拼凑。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还要求电视记者必须在调查研究上下工夫。因为电视新闻舆论监督的调查研究比一般正面报道的调查研究难度要大,在正面报道采访中人们一般很配合,积极提供材料,而在电视新闻舆论监督报道中,被监督者往往有抵触情绪,不会很配合,有时还会提供假材料,甚至会采取极端方式阻挠破坏采访。因此,电视记者在采访中要加大力气,下苦工夫。一要在面对重重困难中采取灵活适当的方法,克服困难,进行深入细致的采访、调查研究,以获取事实材料。二要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包括被监督者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受害者、其他群众等各方面的意见,摸清事实的全部真相,掌握事情的全部证据,确保舆论监督的可靠性。三要通过对真实材料的深入分析,作出对问题的正确判断。在事实没有调查清楚、分析判断不到位、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任何人不得以抢新闻为借口急于播报。电视新闻舆论监督报道的真实性、准确性比时效性更为重要。

(三)坚持三贴近原则

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三贴近”原则是党和政府一直强调的新闻报道原则,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需。对于群众基础很好的电视新闻舆论监督来说,坚持“三贴近”原则更是一种必需,电视新闻记者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深入生活,深入实际,密切联系广大人民群众,除了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外,还要抓住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社会问题和矛盾,及时反映社情民意,反映群众的呼声和愿望,督促问题得到解决。新闻舆论监督所涉及的问题多是复杂且有争议的问题,当事者和旁观者由于各自综合素质和立场、角度的不同,会对事实产生不同的判断,电视记者必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做深入细致的采访、调查,拍摄尽可能多的原始画面,掌握尽可能多的第一手材料,然后综合分析提炼,去伪存真,编辑画面要真实,语言要客观,千万避免剪辑拼凑之嫌。新闻舆论监督既要展示事件的全部过程,也要报道问题解决的结果,最后要报道改进后取得了哪些好的社会效果,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舆论监督。因此在进行追踪性报道时要做到有始有终,力求收到实效,给群众满意的结果。

(四)坚持建设性原则

新闻舆论监督最终目的是以大局为重,监察发现问题,督促解决问题,消除社会矛盾,共创和谐社会,这就决定了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必须具有建设性。邓小平同志也说过:“对党的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当然有权利进行批评,但是这种批评应该是建设性的批评,应该提出积极的改进意见。”电视新闻舆论监督是通过对不良社会现象的曝光和批评,争取群众的关注和呼应,形成强大的舆论“场”和“势”,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促使问题早日解决。电视新闻舆论监督坚持建设性原则,首先,必须考虑问题能否会得到解决,如何解决,怎样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其次,在进行舆论监督时还必须考虑到社会的承受能力。良好的愿望有时候并不一定有良好的结果,在进行舆论监督时,必须重视新闻舆论引导,通过直观形象、真实客观的事实给人以警醒,通过说理给人以启示,通过分析把公众引向理性认识的高度,并通过入情入理的分析和诠释,促使有关部门或个人采取积极的措施解决问题,或亡羊补牢,或防患于未然。所以在电视新闻舆论监督中,不仅不要片面地追求所谓的轰动效应,更忌人为地制造热点。揭露问题、抨击时弊是为了社会的改革和进步,因此电视新闻工作者在进行舆论监督时必须持有建设性的心态。再次,电视新闻舆论监督的建设性还体现在不仅仅把焦点局限在具体的人和事件上,而要把目光放在更为广阔的社会背景上,通过新闻舆论监督推进民主与法制建设,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因此,新闻舆论监督的选题要在寻找事件焦点与社会意义上下工夫,并不是一定要选取重大事件,从小事入手同样可以挖掘出深刻的社会意义,关键在于能否以建设性的心态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出事件所包容的社会意义,把新闻批评放在社会思考的层面上,用较高的政策水平和思想理论把握时代脉搏,反映社会舆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