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完善社会预警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

完善社会预警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

时间:2022-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完善社会预警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整合程度。预警机制的建立、应急方案的制定都必须以信息的充分获取、信息的分析研究为依据。这正是新闻媒介在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最大功能,即信息收集和信息传播功能。和谐社会是一个人民“各得其所,各尽所能”的社会,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根本特征,任何危及公平正义的行为和事件必然危及社会的和谐。

四、完善社会预警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

整合程度。由于电视新闻具有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渗透力强等特点,因此,电视新闻应充分发挥其新闻舆论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协调和疏导作用,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影响群众、引导群众,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社会的激励作用,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统一人们的思想,规范人们的行为。具体来说,新闻舆论场在整合和协调社会资源方面是大有作为的,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一是构建和谐社会需要通过新闻舆论引导社会动用必要的物质资源来调节各阶层的利益,特别是呼吁社会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保护。二是构建和谐社会是对社会思维和社会观念的一次全新的转变,构建和谐社会也必须有核心的社会价值目标,新闻媒介应当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引导人们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社会、把握规律、处理问题,帮助人们澄清模糊认识,抵制错误思想,提高其道德素质,从而使主导的价值观真正转化为社会大众接受的价值观,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推动全社会形成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合力。三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对社会各阶层的心理进行疏导和调适。“和谐社会绝不是没有矛盾和冲突的社会,而是一个有能力化解矛盾和冲突、实现利益大体均衡的社会。”新闻媒介是充当疏导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最便捷、最有效的“减压阀”,始终坚持团结奋进、昂扬向上、开拓创新、安定和谐、求真务实的宣传基调,把握时代脉搏,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主流,用良好的社会心理结构来优化社会结构,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意识。四是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公共理性和公共信心的舆论支持。新闻媒介对社会现实的真实、理性反映,有助于建立社会共识以及个体、群体与社会的理性认同,实现对社会的有效调控。

美国现代新闻事业之父普利策曾说过:“倘若一个国家是航行在大海上的船只,那么新闻记者就是站在船头的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这就是说新闻记者要有守望能力,新闻媒介是社会的守望者,发现问题及时发出警报。新闻媒介作为社会的守望者,应该以推动社会结构健康和社会通畅运行为己任,其中下列三个要素对现代社会健康有序地运行是极为重要的。

一是新闻媒介的预警机制。建立健全的社会预警机制体系是确保社会稳定和谐的一个重要保障,在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中,新闻媒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新闻媒介可以利用自己丰富的信息触角和信息来源,建立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预警机制的建立、应急方案的制定都必须以信息的充分获取、信息的分析研究为依据。而新闻媒介的基本功能就是既能敏锐收集社会危机信息,又能及时向社会发布危机预警信息。这正是新闻媒介在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最大功能,即信息收集和信息传播功能。长期以来,电视作为最具影响力的大众媒介,发挥其传播优势,及时准确地向社会通报新近或正在发生的涉及公众利益和国家利益的重大事项。21世纪以来,我国已进入了一个高风险社会:从国际环境来看,伴随着全球化开放型社会的形成,我们面临着诸如金融、能源、食品等方面的全球性危机;反观国内,我国正处于一个向城市化、工业化转变的社会转型期,与传统社会不同的是,这一时期社会变动的频率加快,各种复杂社会矛盾和公共安全危机随时存在。“作为传播信息的工具,媒介就是人类所利用的重要的社会雷达……通过媒体监测自然、社会环境中的不和谐因素,建立积极有效的社会预警机制,能够有效地促进社会对问题的及时解决和处理,有利于社会的协调稳定。”[19]社会的稳定是和谐社会的底线,新闻媒介的触角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对各种影响社会发展的问题能够保持高度的敏感,对社会可能出现的重大问题和冲突能够快速、准确地作出反应,有条不紊地组织、协调和开展好危机传播活动,从而充分地发挥其预警作用。

二是舆情搜集和反馈机制。新闻媒介是和社会舆论最接近的一个领域,也是信息的传播渠道。那么新闻媒介要注意畅通信息传播渠道,可以不间断地保持与民间信息渠道的交流,及时准确全面地搜集各种信息,尤其是可能引发社会矛盾或可能造成社会矛盾激化的相关信息,并把这些信息及时传播出来,给社会决策者提供参考,使社会决策能够做到未雨绸缪。新闻媒介还要特别注意保持畅通群众信息反馈渠道,使群众的意见和要求能够自由表达,情绪和冤屈能够及时得以倾诉,使社会处在一种舆论平衡状态,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出现舆论危机。否则,如果正常的舆论通道不畅通,甚至被堵塞,出现“梗阻”现象,群众有话无处说,有情绪无处宣泄,那么,群众情绪的积压和意见的积累,就可能导致沉默中的情感爆发,那时群众所产生的社会舆论力量就会是破坏性的,对政府来说,自然就会形成舆论危机,造成新闻舆论传播中的被动局面。电视新闻媒介要发挥权威作用,在信息传播中要防止不利于矛盾化解和问题解决的“不良信息”的传播和蔓延,电视记者要深入基层,要特别注意收集群众对某些事件处理的意见和看法,对那些消极的舆论应当及时给予疏导,防止其产生不良的影响。

三是新闻舆论监督机制。新闻舆论监督是指通过公开报道事实、发表意见等新闻传播活动,形成或影响社会舆论,对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涉及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事务进行监察和督促,也是新闻媒介一定程度代表公众、代表老百姓、代表人民对权力机关运作的一种监督。舆论监督的终极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推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一个适应这个社会构架的舆论监督环境,舆论监督既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社会是一个人民“各得其所,各尽所能”的社会,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根本特征,任何危及公平正义的行为和事件必然危及社会的和谐。但由于社会的偏见、行业的鸿沟和阶层的差别可能会导致彼此难以沟通和理解。新闻媒介恰恰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望者,是舆论监督的重要阵地,是社会的“监视器”,其舆论监督就是要维护受众的知情权,启发受众的思辨意识,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的和谐繁荣。新闻舆论监督从监督公共权力的滥用到揭露社会不良风气,电视新闻利用自己直观形象、快捷的传播手段,以非政府的、非司法的、柔性的监督方式,起着对社会行为的规范和矫正作用。以舆论监督起家的《焦点访谈》,就是由于敢于揭露社会阴暗面,敢于讲真话,客观反映人民的心声,一度被国人称为“焦青天”。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电视媒介掌握和传递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强,已成为一支引导社会舆论监督的主要力量,直接而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影响着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运行,建立健全的舆论监督机制,对社会中不和谐或者影响和谐的问题进行建设性监督,通过新闻舆论的约束力,对社会问题、社会不公正现象进行监督和制约,促进问题的解决和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孙立平.和谐社会就是利益表达的规范化和制度化[N].社会科学报,2004-12-9

2.权威访谈.走向现代的和谐社会[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4,(1)

3.郑杭生.和谐社会与社会学[N].人民日报,2004-11-30

4.李强.实现科学有序的社会流动[N].人民日报,2004-11-30

5.俞可平.和谐社会面面观[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1)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6

7.余培源.论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J].社会主义论丛,2005,(1)

8.构筑和谐社会,创建幸福家园[J].人民论坛,2005,(2)

9.张国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9月第7卷,(3)

10.叶子.电视新闻:与事件同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1.黄匡宇.电视新闻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12.杨秉林.电视辞典[M].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1989

13.张君昌.应用电视新闻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

14.[美]威尔伯·施拉姆.传播学概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

15.[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川[M].北京:郭镇之等译,华夏出版社,2000

16.罗以澄.构建和谐社会与新闻传媒的和谐发展[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5)

17.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18.郭良.2005年中国5城市互联网使用现状及影响查报告[EB/OL].Http://down3.tech.sina.com.cn/fdl/20050703_srepb.doc2005-07-08

19.吕正标,王嘉.电视新闻节目理念、形态和实务[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20.孙宝国.试析中国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的发展走向[J].新闻战线,2009,(1)

21.张良君.构建和谐社会与电视新闻的发展[J].传媒观察,2009,(2)

【注释】

[1]孙立平.和谐社会就是利益表达的规范化和制度化[N].社会科学报,2004-12-9

[2]权威访谈.走向现代的和谐社会[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4,(1)

[3]李强.实现科学有序的社会流动[N].人民日报,2004-11-30

[4]吴翰.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N].人民日报,2004-11-30

[5]俞可平,和谐社会面面观[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1)

[6]郑杭生.和谐社会与社会学[N].人民日报,2004-11-30

[7]人民网,2006年10月18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4932440.html

[8]构筑和谐社会,创建幸福家园[J].人民论坛,2005,(2)

[9]构筑和谐社会,创建幸福家园[J].人民论坛,2005,(2)

[10]构筑和谐社会,创建幸福家园[J].人民论坛,2005,(2)

[11]叶子.电视新闻:与事件同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

[12]杨伟光.电视新闻分类与界定[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3

[13]威尔伯·施拉姆.传播学概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254

[14]叶子.电视新闻:与事件同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

[15]叶子.电视新闻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37

[16][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川[M].郭镇之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17]郭良.2005年中国5城市互联网使用现状及影响查报告[EB/OL].Http://down3.tech.sina.com.cn/fdl/20050703_srepb.doc.2005-07-08

[18]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19]赵路平.和谐社会中的媒介角色建构[J].传媒观察,2005,(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