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视新闻的媒介特征

电视新闻的媒介特征

时间:2022-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电视新闻的媒介特征近几年来,电视媒介频繁地成为社会议论的焦点,无不与选秀热和日剧韩流联系在一起。与报纸相比,电视在展示事实发生现场的独特优势是无可比拟的。发生在2001年的“9·11”事件,成就了香港凤凰卫视的电视新闻报道。

二、电视新闻的媒介特征

近几年来,电视媒介频繁地成为社会议论的焦点,无不与选秀热和日剧韩流联系在一起。这种现象往往给普通观众造成这样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即人们对电视节目的普遍关注绝大部分放在文娱类和电视剧类节目上。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img1

2006年9月对30个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成都、重庆、杭州、长沙、西安、海口、武汉、哈尔滨、南京、兰州、长春、昆明、福州、深圳、南宁、济南、沈阳、银川、乌鲁木齐、石家庄合肥、太原、郑州、贵阳、南昌、呼和浩特)TOP10的300栏节目的八大类别的参数比较。[10]

由上表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30个城市的电视节目中,总收视率以“电视新闻类”节目为最高,达到793.3%。而电视剧类和文娱类电视节目尾随其后,仅列第二位和第三位。那么是什么原因使电视新闻具有如此大的魔力,拥有如此高的关注度呢?这个问题促使我们不得不对电视新闻的媒介特性进行一番探讨。

所谓特性,从哲学意义上来说,就是此事物区别于彼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对于电视新闻,它的媒介特性必须与其他媒介新闻或者其他电视节目进行比较才能得出。只有挖掘出这些独特个性,才能好好把握电视新闻的采制基础。

(一)现场证实性

现场,是从一种真实和证实的角度来看的。俗话说,眼见为实。对于电视观众而言,电视在展示新闻事实时所传送的关于事实现场的视觉因素,在电视观众心里产生一种证明事实内容准确无误的认同效应,如同自己亲身经历,感同身受。

与报纸相比,电视在展示事实发生现场的独特优势是无可比拟的。只有电视,才能使我们看到正在发生的事实。有研究表明,人们在接受信息传播时,对信息的信任程度与传播层次成反比。也就是说信息传播的中转层次越多,其可靠性随之降低。[11]电视新闻的直观优势就在于其不通过具象与抽象的转换,就能够切实证明新闻本源的实有状况。

这种现场的证实性,在突发事件和大型群体活动的报道中易于获得最佳体现。我们可以通过回顾CNN成就的一段历史,得到其中的启示。

1985年,CNN中断广告播出,向观众现场报道了美国民权运动领袖弗农·齐丹遭暗杀未遂事件。

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后不久发生爆炸,CNN作了独家现场实况报道。

1991年,海湾战争第一天,阿内特和他的同事连续实况播报17个小时。轰炸过后,那些信誓旦旦要坚持到最后一刻的CNN工作人员相继撤离,只剩下阿内特和他的两个同事。没有摄影师,没有影像编辑,他们的新闻只能依靠一个四线电话进行声音播报。战争进行到第5天,所有外籍记者被强行要求撤离伊拉克,饭店周围开始不停地遭到导弹轰炸,阿内特的两位CNN同事也撑不住了,偌大的拉希德饭店,只剩下阿内特一个记者。他掏出走私入境的卫星电话,同亚特兰大总社取得联络,面向观众,传达这一举世瞩目的事件。最终CNN声名鹊起。人类第一次通过电视直播战争,这是新闻传播史上的里程碑。

发生在2001年的“9·11”事件,成就了香港凤凰卫视的电视新闻报道。原因就在于它面对如此重大的突发事件,果断地终止正在播出的电视节目,对“9·11”事件进行直播。而此时我国内地电视台几乎都按部就班地执行着原来的节目安排,致使内地观众最先收看关于此事的电视新闻都来自凤凰卫视。对此,观众大为不满,留下诸如“现在新闻已经成为了历史,我们既没有亲历新闻也没有见证历史”之类的话语。在便捷的网络媒体可供人们在第一时间获取新闻信息的背景下,为什么人们对没有关于此事的电视直播节目耿耿于怀呢?原因就在于电视所独有的现场证实性。

现场报道,使观众和记者一同“亲临”现场。他们不仅是事件的观看者,更可能转化为事件的参与者,同时得到一种亲历历史的情感收获。

(二)及时即时性

及时性,是针对新闻传播的时效性而言,即从“信源”(新闻发生)到“信宿”(观众)之间,信息传递所耗费的时间短。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新闻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展更新。新闻的走向是求新、求异、求快、求多。观众总是希望迅速及时地获得最新鲜的、与以往不同的新闻信息。观众要求新闻是鲜活的,要求在同一节目时间内获得数量更多、内涵更丰富的信息。面对不同的新闻媒介,或者不同电视新闻节目的激烈竞争,只有用准确、精炼、有特色的电视语言提供最时新、最快速、最准确的信息,电视新闻才具有竞争力。与报纸因固定的出版周期导致其时效性上不可避免地会打折扣相比,电视的媒介技术优势则保证了电视新闻可以实现与事实发生的同步传播,显示其报道时效上的及时即时性。当新闻的时效从以日计算发展到以分、秒计算的今天,电视的即时传播特点和优势就显露出来。如直播、插播和滚动字幕等手段,竞相在新闻报道中派上用场。

电视直播实现了此刻发生的新闻事实此刻传播,将电视媒介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因而也成为各电视台在激烈的竞争中提升知名度的法宝。正因为如此,各大电视台纷纷改进技术设备,包括先进的转播车、遥控通讯手段、卫星直播电视设备等,并根据新闻事实的报道时效要求及时地对播出栏目和时间进行调整。

(三)符号易受性

毋庸置疑,在众多大众传播媒介中,电视以其声画并茂的表现力、感染力、冲击力,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媒介。对于语言符号的运用,广播媒体几乎能够达到与之相匹敌的魅力,但说到非语言符号(图像等),他们携带的信息常常不需要任何语言来表达,一幅图就是一种完整的传播。[12]电视新闻通过对事物的直接视觉特征的记录,来传播和告知观众信息。任何传播媒介都是以受众为信宿的,新闻价值与传播效果的实现,也是以受众为最终标准的。新闻内容到达目的地后能否为观众所喜闻乐见,产生积极的传播效果,取决于传播内容的选择和传播符号的运用。这里的易受性,是指电视新闻在传播过程中拥有众多的传播符号,使受众接受信息时费力程度最小。传播学家施拉姆称“费力程度”为受众接受信息付出代价(时间支出、精力消耗)的大小。

所以,新闻内容一旦确定以后,其传播效果如何(即新闻价值的体现),又同传播形式与传播符号的运用有密切的关系。电视新闻运用图像、音响、文字与解说等声画符号,声形兼备,图文并茂。而信息内容的易受性,正是建立在这一优势之上的。我们知道,印刷媒体传播符号主要是抽象符号文字,人们不仅需要通过学习才能理解其含义,而且不同文化水平和程度的人在理解层次上也存在着差异,因而印刷媒体不可避免地把人们进行了层次划分,一部分人就被排除在外了;而电视新闻是以“图画”为主要形象特征,并将事件的现场气氛、人物的感情态度进行同步传递,使受众在“看”的过程中,“创造出一个完整的样式”来。平面化的视觉符号,以事物的“本来面貌”直接作用于人们的视觉,消除了知觉与符号之间的距离,消除了文字那种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才能理解的见解性、抽象性,消除了从符号的能指到所指之间的思维转化,[13]提高了信息内容的理解程度。此外,电视新闻的易受性主要体现在多通道同时感知的综合效应之中。多通道传输同一信息,各单个通道的信息负荷相对减轻,受众接收心态不易紧张,从而扩大了信息的输入量。

(四)媒介兼容性

由于技术进步提供的支撑,相较传统媒体而言,电视具有更强更大的媒介兼容性。它把艺术形式和传播内容经过加工改造,重新演绎出来。电视新闻利用和发展了这种优势,使新闻传播的形式更加活泼多样,内容更加丰富充实。

电视兼容报纸,产生了图文电视,它可以说是用电视屏幕代替纸张的“电子杂志”,它使电子信息业务进入家庭和商业。如凤凰卫视杨锦麟主持的《有报天天读》,搜罗全球主流的媒体和重要报纸、杂志的最新信息和精华焦点,其中包括美国《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英国《泰晤士报》、《金融时报》、《卫报》,以及来自台湾、香港、东南亚、日本、韩国、中东地区的主流报纸。报纸通过屏幕上的幻灯片展示出来,由主持人带领观众阅读,并对报纸内容进行简短的评论和解说。电视兼容报纸的另一种形式是字幕的广泛运用。不仅在报道新闻时充分运用字幕将重要内容以文字的形式显现新闻的主要内容,而且字幕滚动形式的新闻播报形式的运用也将报纸新闻的表达形式嫁接于电视,极大地扩充了电视新闻的信息量,也增加了电视新闻信息的确切性。

电视兼容广播,出现了口播新闻。口播新闻就是播音员坐在播音室出图像,结合画外音,播报文字新闻稿的新闻报道形式。口播新闻又分为录像播出和直播。早期的口播新闻稿源自于广播,也继承了广播的方法,是由播音员播读广播稿。现代电视利用抠像技术,增加了视觉效果。而事实上如果切掉图片的话,整个新闻播报与广播稿无异,并不影响受众对信息的接收。

电视兼容网络,将网络部分内容移植到电视。网络作为第四媒体的崛起,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如何在新兴媒体的强劲势头中立于不败之地,并有所发展,给传统媒体提出了新的挑战。近年来,网络和电视进行了不少互动。凤凰卫视注重网络的开发和在电视上更多地注入网络内容,2005年2月凤凰网利用网络视频技术将网络视频引入电视。梁文道的新栏目《网罗天下》就是大量利用凤凰网的视频会客系统,与网友在节目中对话,并由主持人直接读出凤凰论坛中网友对新闻事件的看法和言论。《军情观察室》也加入网友互动环节,让网友出镜。这种参与性不仅调动了观众收看的积极性,也强化了他们对新闻事件的关注程度。麦克卢汉说,最成功的电视节目,是那些在情景中留有余地,让观众去补充完成的节目。[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