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业化程度不高是我国报刊编辑的突出问题

职业化程度不高是我国报刊编辑的突出问题

时间:2022-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1.1 职业化程度不高是我国报刊编辑的突出问题一、什么是职业化当代报刊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对编辑的职业化水准提出了高要求。迟报、漏报新闻是国内新闻从业人员职业化程度不高的突出表现之一,而这与一些编辑的新闻意识差有关。

2.1.1 职业化程度不高是我国报刊编辑的突出问题

一、什么是职业化

当代报刊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对编辑的职业化水准提出了高要求。

职业化本是管理学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亦即在合适的时间与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具体而言,职业化包含职业化素养、职业化行为规范和职业化技能三个部分的内容。

职业化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心态,这也是职业化中最根本的内容。在新闻单位,突出表现为采编人员的敬业精神。就编辑而言,他对记者来稿,是及时处理,还是搁置一边?他有没有认真核对事实?对有硬伤的稿件,他是想方设法寻找材料进行修改补充,还是明知有缺陷也令其与读者见面?他是不是有出卖版面的行为?往往,这既体现在编辑的自律上,也是新闻单位的强制约束。

职业化行为规范更多地体现在遵守行业和单位的行为规范上,包括职业化思想、职业化语言、职业化动作三个方面的内容。比如,编辑应遵循衍生于客观性这一新闻主导原则的一套具体写作模式,其中包括以倒金字塔方式描述基本事实;要回答五个W;使用第三人称;引述当事人的话和记者不采取立场;至少表达新闻事实的两面;等等。这些都是为世界多数媒体所采用的规范,它们的来源包括:长期工作经验的积累,新闻单位规章制度的要求,通过培训、学习而形成的操作规范。

职业化技能是编辑对工作的一种胜任能力,通俗来讲就是编辑有没有这个能力来担当这个工作。首先是职业资质,学历认证是最基础的职业资质,比如本科、硕士、博士等,通常就是进入新闻行业的通行证;其次是资格认证,这实际上是一种专业认证,比如一些新闻单位的终审发稿人需经考试拿到专业聘书后才能上岗。在现实中,还有一种没有证书的认证,就是社会认证,有的编辑在单位里职称并不太高,但是在社会上却有很大知名度,是“名编辑”。

编辑工作的职业化,对于当代报刊形成核心竞争力是至关重要的。

二、我国报刊编辑职业化水准欠佳的一些表现

我国新闻界的突出问题之一,便是报刊编辑的职业化程度还不太够,人们经常看到,一些编辑做出了与新闻这个行当不相称的行为。

(1)出卖版面,以稿谋私。

1998年7月,某中央级媒体发现,该媒体“极个别的同志原则性不那么强”、“谁给好处就替谁说话”。有的知名企业和所谓的知名企业家公开对人讲,他们要带着钱到北京的新闻单位“打通关节”;有的企业的董事长甚至在一些新闻单位设立该企业的所谓“报道奖”。有的新闻单位的一些编辑部已经拿了一些企业的“奖金”。这些企业之所以敢这么做,还是因为在部分编辑那里,确实存在这么一个“寻租市场”。

更有甚者,在某些地方,甚至整个编辑部也沦落为了造假总部,成为了敲诈勒索、收取保护费的“黑社会”。2004年10月,太原市新闻出版局扫黄办主任李渝泉说,他们在查处《法制新闻》杂志时,发现了该编辑部写给国务院某位领导的一封所谓信函,信中说,长期以来,山西质监系统存在“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用人”现象,严重影响和干扰了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李渝泉说:“他们经常谎称给领导写内参来敲诈别人。”山西省质监局也证实,该杂志曾以发表《山西质监系统“四乱”调查》一文向该局索要钱财,他们没有理会,这些人便拿着这封信说要将情况报给中央领导,“他们说如果在杂志上登广告的话就可以不发这封信”(1)

(2)宣传味太浓,新闻不像新闻。

有位读者有一次坐飞机,空姐分发报纸,他看见某省报的头条新闻是《离入世还有11天,省政府紧急启动世贸知识培训》,无非是讲某省如何适应新形势、审时度势、在广大干部中紧急开展世贸知识培训,云云。这位读者说:“我看了顿生疑窦:这算是新闻吗?中国入世谈判先后进行了15年,为什么要等到最后只差11天了才进行世贸知识培训呢?我虽是个经济外行,却知道世贸知识绝不是11天就可培训好的。那么这15年间,日理万机的各级官员们干什么去了呢?有这15年时间,完全可以用全新的理念培养整整一代人,那将是功德无量的事啊!明明是耽误了15年,却偏要煞有介事,把失误说成功绩。我想这件事如果真有新闻价值,题目应该是‘15年空蹉跎,11天抱佛脚’,还应再加上个副标题‘政府错过世贸知识教育的大好时机’。”

这位读者描述的情况在部分新闻单位那里是很真实的。人们还常常见到一些报道,文风浮华,言之无物,而编辑对此也不做修改校正。比如,2001年“两会”上有一篇报道这样写道:“日出千山秀,花开万里春。气势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在旭日映照下更加庄严肃穆”,“沐浴着晨辉,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目光果敢坚定,他们的步履自信从容”,“红日已近中天,阳光普照大地”,“代表们豪情满怀。勉励的话语,共同的承诺,与一双双紧握的手,汇成激情的海洋……”这根本不能算作是新闻语言。

(3)迟漏报新闻,甚至瞒报新闻。

迟报、漏报新闻是国内新闻从业人员职业化程度不高的突出表现之一,而这与一些编辑的新闻意识差有关。他们缺乏基本的专业水准,对信息反应灵敏度比较低,对新闻价值中的“显著性”视而不见。

2003年1月26日,香港有媒体发表了一篇文章,列举了北京某大新闻机构1月部分突发事件报道的时间表,6条新闻,从事件发生到稿件发出,最快为6小时,最慢为24小时,平均为16小时。

2005年2月14日,辽宁阜新发生特大矿难,而一些主要日报版面上竟无一字提及。不久后,发生了引起强烈反响的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期权交易巨亏等重大财经新闻,一些中央级的新闻媒体竟然只字不报。这一年,还是中国废除科举制度100年,海内外十分关注,但一些大媒体仍然沉默不语。

在实际中常常能看到,一些报刊的编辑平时不盯新闻,电视机放在编辑部里,只是播电视剧;编辑部缺乏有效的应急机制,突发事件发生时人人手忙脚乱;有的编辑手脚太慢,需要快发的稿子改了半天发不出去,还把关键事实改错了;有的重要稿件需要马上签发,但编辑竟先吃饭或午休去了。

(4)低俗煽情,耸人听闻。

一味讨好读者,完全迎合市场,是如今一些编辑喜欢做的事情,致使不少低俗煽情、耸人听闻的新闻频频出笼。

比如2006年2月22日的某地市级报生活周刊第三版刊登的《世界首次证明“灵魂”存在的科学实验》,“报道”所谓英国医生的实验,这是典型的伪科学新闻;《雅安万米高空出现绿色光团》一文中出现了“我们看到外星人的飞碟了”等耸人听闻的言语。此外,该报还大幅刊出《中国富豪奢侈大事记》,详细描述中国富豪超世界水准的奢华经历和事件;在四版整个下半版刊登《短信荟萃》、《秘书写的情书》、《四大Y论》、《歇后语》等等“花边新闻”。

再比如,2002年1月某杂志推出特别报道《斗智斗勇,女记者与“狼”共穴61天》,报道了山西省城某党报女记者吴丽,因写批评报道而被劫持、拐卖到陕北吴堡朱家坪61天,最后获救的“离奇”经历。事后查明,此事纯属子虚乌有。该杂志的责任编辑被解职。

(5)缺乏常识,道听途说,制造失实报道。

1986年4月1日,新华社发布两条消息:一说新加坡将发展国内航空事业,用波音747客机开辟国内航线;另一说多哥一名妇女生了一个怪婴,两个头,四个胳膊,四条腿。1986年,改革开放已经八年了,而编辑竟然不知道新加坡是一个弹丸大小的“城市国家”:该国东西最长42公里,南北最长22.5公里,如何用波音747开辟“国内航线”?这两条“新闻”均是西方媒体为“愚人节”而编造的。因编辑的常识性错误,导致了笑话。

2005年12月9日,《苏州广播电视报》的报道称:记者从央视内部获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以往对外宣称自己感情生活空白的央视“名嘴”王小丫终于在临近不惑之年之际将自己悄悄嫁掉了!夫君就是国内青年才俊、中国农业大学校长陈章良……消息发出后,王小丫表示,这完全是一条假新闻,她与作者并不相识,作者也未采访过她。《苏州广播电视报》不得不刊登致歉启事,称报道披露的内容,因采访、刊发时听信误传,未与文中所涉的两位当事人作求证,造成文中报道的情况与事实有出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