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宣传工作的性质和使命

新闻宣传工作的性质和使命

时间:2022-04-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新闻宣传工作的性质和使命自近代报业问世以来,即新闻传播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以来,报纸及后起的其他新闻宣传媒介就成为影响社会变革、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邓小平对新闻宣传媒介性质的界定,完全不同于资产阶级的报人和新闻学者。在解决新闻宣传媒介性质问题的基础之上,邓小平又从党的根本目的和新闻媒介的性质出发,分析了新闻宣传媒介的具体使命。

一、新闻宣传工作的性质和使命

自近代报业问世以来,即新闻传播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以来,报纸及后起的其他新闻宣传媒介就成为影响社会变革、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社会各阶级、各政党、各政治集团对于新闻宣传媒介的性质、作用的解读可谓千差万别,其赋予新闻宣传工作的使命也迥然不同。封建君主一般把报纸等传播工具看作是上流社会的精神特权,和推行愚民政治、维护家天下的统治工具;资产阶级则视报刊等新闻宣传工具为独立的社会“公器”,是追求真理的伙伴、启蒙大众的学校、监督政府的利器和沟通上下的桥梁;无产阶级则把新闻宣传媒介看成是阶级的舆论工具,是“集体的宣传者、鼓动者和集体的组织者”,是传达政令、安邦定国的不可或缺的政治手段。这三大阶级对于新闻宣传媒介定位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作为一个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论述的基础上,结合着当代中国新闻宣传的具体实际,对于新闻宣传工具的性质,作出了新的界定。邓小平是从如下两个方面解释这个问题的。

首先,新闻宣传即所谓的“拿笔杆子”,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是实现政治意志的重要手段。这种方法、手段与开会等方式在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而在效能上则要高出许多。因为参加会议的终究只是少数人,而用笔写出来的或通过电波传播开来的,其影响的范围就会更广;更何况,“经过写,思想就提炼了,比较周密”。因此可以说,“实现领导最广泛的方法是用笔杆子”。在拿笔杆子的各种方式中,“作用最广泛的是写文章登在报纸上和出小册子,再就是写好稿子到广播电台去广播。出报纸、办广播、出刊物和小册子,而又能做到密切联系实际,紧密结合中心任务,这在贯彻实现领导意图上,就比其他方法更有效、更广泛,作用大得多”。在这个意义上,邓小平要求各级领导不仅要明白“拿笔杆的重要,新闻工作的重要”,而且还要亲自拿笔杆子,亲自动手写。“不懂得用笔杆子,这个领导本身就是很有缺陷的。”[1]

其次,新闻宣传工作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在《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中指出:“思想战线上的战士,都应当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当前这个转变时期,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他们在思想教育方面的责任尤其重大。”在同一篇讲话中,邓小平还要求作为灵魂工程师的新闻宣传工作者,“应当高举马列主义的、社会主义的旗帜,用自己的文章、作品、教学、讲演、表演,教育和引导人民正确地对待历史,认识现实,坚信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鼓舞人民奋发努力,积极向上,真正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为伟大壮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英勇奋斗”。

邓小平对新闻宣传媒介性质的界定,完全不同于资产阶级的报人和新闻学者。其根本原因在于对新闻宣传媒介与政府、执政党的关系的认识。邓小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贯见解,认为党的新闻宣传媒介应该是党的机体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必须完全从属于党。所以党和党领导的政府完全可以利用新闻媒介作为重要的领导方法,作为教育人民的精神工具。而资产阶级的报人和新闻学者尽管在对新闻宣传媒介的认识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区别,但是,他们都把新闻媒介看成是独立于政党、政府之外的社会存在,看成是社会“公器”;他们都试图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摆脱政府、政党的控制;同时,为了显示其独立与公正,他们还十分强调新闻媒介对执政党和政府的监督。

在解决新闻宣传媒介性质问题的基础之上,邓小平又从党的根本目的和新闻媒介的性质出发,分析了新闻宣传媒介的具体使命。综合邓小平在各个不同场合的有关论述,其作为党的政治领袖——领导核心所赋予新闻宣传媒介的使命,主要有如下六条。

其一,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政策。新闻宣传媒介作为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和实现政治意志的重要手段,其最重要的使命就是“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2]。虽然党和政府有多种方式方法宣传贯彻其政策方针,如开会、发决议、指示、下计划、拍电报等,但通过这些途径只能将其内容传播到有限范围的干部。一般的群众是无法了解、领会其实质精神的。而任何政策,“如果只同干部见面,不同群众见面,是不能发生效果的”[3]。只有充分地利用报纸、广播等新闻媒介,才能在更深更广的范围内,更加有效地向广大的群众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把它变为人民群众自己的主张,并且组织人民群众加以执行”[4]。如此,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才会落到实处。

其二,引导舆论,驳斥谣言,营造有利的国际国内环境。新闻宣传媒介是社会舆论工具,它不仅能反映、引导社会舆论,而且能够制造社会舆论。对此,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认识上基本是一致的。邓小平作为一个政治家也非常重视新闻媒介在舆论引导、营造方面的作用。在国内,他要求新闻媒介与意识形态的其他工作紧密配合,“造成全社会范围的强大舆论,引导人民提高觉悟”[5],认识各种来自“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的危害性,自觉地抵制、谴责和反对这些错误倾向。为此新闻宣传工作者必须把涉及全局的重大是非、重大利害讲清楚,这样人民大众才能够明辨是非、洞悉利害,从而形成有利于稳定、有利于发展的社会舆论。在国际方面,则应该把我国革命和建设的真实情况传播到国际上去,传播到海外华侨中去。当和平和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时,“树立我们是一个和平力量、制约战争力量的形象十分重要,我们实际上也要担当这个角色”[6]。要做到这一点,新闻宣传媒介一方面要理性客观,实事求是,“不搞意识形态的争论”;另一方面则要坚持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尊重朋友,“不随便批评别人、指责别人,过头的话不要讲,过头的事不要做”[7]。这样做下去,就能够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有利的国际国内环境。

其三,宣传马列主义,占领思想阵地。新闻宣传媒介作为党和政府的宣传工具,新闻宣传工作者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高举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旗帜,在日常的宣传报道活动中,通过大量的报道、评论及其他作品,阐扬马克思主义的精神。“使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宣传,特别是在一切重大理论性、原则性问题上的正确观点,在思想界真正发挥主导作用。”针对一些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思想战线的共产党员,特别是这方面担负领导责任的和有影响的共产党员,必须站在斗争的前列”[8],占领思想阵地。

其四,培养“四有新人”。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把党员、人民和青年的教育问题提到了战略的高度。“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关键在人,”在于人的素质。即我们的人民是否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西方国家搞和平演变,就是把希望寄托在我们的第三代、第四代身上。而这一切又取决于教育,取决于各种教育手段——包括新闻宣传工具——是否充分地发挥了“灵魂工程师”的职能。通过反思改革开放以来10多年的工作,邓小平认为:“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教育发展不够。”[9]所以他告诫我们:“要把我们的军队教育好,把我们的专政机构教育好,把共产党员教育好,把人民和青年教育好。”[10]使我们的党员和广大的人民群众真正地具有共产主义的理想、共产主义的道德,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自觉地遵纪守法,服从大局。只有这样,国家才能够长治久安,社会才能够持续进步。

其五,提倡科学,普及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世界新闻史上,东西方各主要国家的政治家和新闻宣传从业人员都普遍认为,新闻媒介是普及教育、启迪文明的重要工具。所不同者,在于资产阶级的传播媒介致力于资本主义精神文明,而无产阶级则致力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根据邓小平的论述,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11]。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首先就要提倡科学,宣扬真理,普及文化,反对愚昧无知、封建迷信,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同时还要学习、吸收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法以及一切对我们有益的知识和文化,一切闭关自守、故步自封的做法都是愚蠢的。但是我们在吸收、借鉴西方文化时,绝对不能够盲目崇拜,全盘接受。对于“属于文化领域的东西,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对它们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方法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12]。要杜绝各种黄色的、低级庸俗的或有害的书刊、电影、音乐、舞蹈以及录像、录音等作品的输入。绝对不能容许用西方资产阶级的腐朽没落文化来腐蚀我们的青年。

其六,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服务经济建设。充当社会的哨兵,监测环境的变化,服务于执政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是历史赋予新闻宣传媒介的重要任务。邓小平认为,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经济建设应该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决定一切的大局。其他一切工作都必须服从并且围绕着它展开。新闻宣传工作也是如此。要服从大局,服务于经济建设,新闻宣传媒介首先要坚持党的政治路线,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宣传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其次新闻媒介还应该“真实地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反映人们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本质,表现时代前进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趋势”。此外,新闻宣传工作者还要通过自己的作品表现现代化建设的创业者,“表现他们那种有革命理想和科学态度、有高尚情操和创造能力、有开阔眼界和求实精神的崭新面貌”[13]。通过这些人物的形象,来激发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推动他们从事现代化建设的创造性活动。

由此可以看出,邓小平对新闻宣传工作性质与使命的认识,与资产阶级政治家、报人的看法大不相同,自不待言;就是与此前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相比,也表现出了诸多的差别。邓小平把新闻宣传媒介的性质定位于“灵魂的工程师”和实现政治意志的主要手段,强调新闻媒介在贯彻落实政策、引导舆论、占领思想阵地、培养“四有新人”、建设精神文明、服务经济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地表现了他务实的性格。其思想渊源,固然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人的论述直接相关,但又在继承前者思想精华的基础上而有所超越。促成这一超越的关键,乃是时代环境的差异。邓小平所置身的年代,和平与发展成了社会历史的主流,国际社会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以经济为主的综合国力上。而综合国力的提升,又取决于国民的素质和政府、执政党的施政能力。在这方面上,新闻宣传媒介无疑有着深远的施展空间。这正是邓小平不同于前人的重要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