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播新闻稿的写作

广播新闻稿的写作

时间:2022-04-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广播新闻稿的写作广播在我国宣传事业中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传统的广播节目做法来说,一般播新闻、歌曲和其他曲艺节目,就新闻一块,是少不得广大通讯员的。以目前的广播内容来说,就更需要广大通讯员做千里眼。

第一节 广播新闻稿的写作

广播在我国宣传事业中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媒体激烈竞争的今天,广播在党的宣传事业、信息传播事业中,仍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是近年来的广播有点“壮烈”的味道。它在强大的电视媒体与强大的纸质媒体面前,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但是,随着轿车进入广大家庭,广播又会迎来辉煌的未来,这是先进发达国家广播发展证明了的。

目前,广播媒体普遍存在着创收能力薄弱、经费不足、采编人员欠缺的问题。但转机正悄然到来,一些广播电台以活动拉动节目,吸引广大听众参与,取得了不错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传统的广播节目做法来说,一般播新闻、歌曲和其他曲艺节目,就新闻一块,是少不得广大通讯员的。以目前的广播内容来说,就更需要广大通讯员做千里眼。有了广大通讯员,新闻内容才丰富;有了广大通讯员,活动才能一个地区一个地区地做起来。如果没有通讯员,光靠广播电台的编辑记者们满天满地去跑,再怎么样是也跑不过来的。

通讯员们对本行业的业务和情况都相当熟悉,而且信息来源渠道广,聘请他们作为媒体的“千里眼”,可以及时为电台提供信息和稿件,既节约了人力财力,还能将广播传递速度快的优势发挥出来。

广播是以声响、语言、音乐来诉诸人们听觉的信息传递过程。广播稿可以自由地运用任何文体来写,但要写出好的广播稿,既要了解广播媒体的特点,还要掌握广播稿写作的基本技巧。

一、广播媒体的法宝

每一个传媒都会有自身的特点,了解了这些特点,通讯员才能自如地给广播提供信息和投稿。广播媒体有哪些特点呢?

(1)广播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在四大传播媒介中,广播是传播最为迅速及时的媒介。因为它是利用电波来传递声音的,声音每秒钟的行程是30万公里,广播员说话传到听众的耳朵里,与两个人当面站着说话基本没有区别。

(2)广播传播范围广,覆盖面大,接收方便。广播信号不仅“跑得快”,还是个“长跑”的健将,翻山越岭,渡江涉河,一口气可以跑遍大江南北,覆盖面非常广。受众是通过耳朵来获取信息,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有收音机就可以收听,而且还可以边做家务边收听,这个方便的特点,只怕是其他媒体所不具备的。

(3)广播传播声情并茂,穿透能力强。广播声音有高昂与低沉、轻柔与刚强、抑扬与顿挫、缓慢与急促等变化,因而能够达到传神和感人的效果。

(4)广播节目制作简便,成本比较低廉。

二、广播新闻稿:口描嘴绘,一听就懂

由于广播媒体具有以上特点,写作广播稿时,就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一)要写得短小精悍

广播新闻是依靠声音传播的。据科学测定,人的视听敏感点一般在15~30秒之间,显然,广播稿写得长了,就容易使听众产生疲劳感。针对这个生理特点,广播新闻必须写得短小精悍,力争在人们没有产生疲劳感之前就把一条新闻内容全部发布出来。

有一篇稿件原件的导语是这样写的:

贵阳市“菜篮子工程”经过四五年的努力,先后投入3300万元,建设了60多个项目,建成了蔬菜、果树、茶叶、鱼塘四个万亩基地和副食品连片基地,做到蔬菜淡季不淡,旺季更旺,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菜满足贵阳市场,使每人每天平均有六两新鲜蔬菜供应,就是淡季也不低于四两。同时,贵阳市生产的蔬菜还销往毕节等边远县以及湖南、广西等省区。

这条导语很长,一味地堆积事实,没有考虑到广播的特点,也没有挑选出最有力的材料来反映贵阳市为何花大力气发展“菜篮子工程”。这条导语可作如下修改:

过去,靠吃八省粮食七省菜的贵阳市民,如今再也不为吃不到时鲜蔬菜发愁了。

近几年来,贵阳市先后投入3300万元,建成了蔬菜、果树、茶叶、鱼塘四个万亩基地和副食连片生产基地,做到了淡季不淡,每人每天平均有六两时鲜蔬菜供应。[1]

修改后的导语更简练、明快、有说服力。

(二)要合乎人们的语言习惯

接收到的信息不符合听众的语言习惯,听众就会感到别扭,影响情绪,广播的宣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些例子:

1.当我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我立刻产生一种喜悦的心情是难以形容的。

2.理想对于不同阶段从来就有不同的认识。

3.刘老师不但耐心地而且热情地一遍又一遍地不怕麻烦地帮助我们。

4.经过这段学习,我更加坚定了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攀登科学高峰。

5.同学们学雷锋的热情很高,谁也不甘心落后,为班集体多做好事。

例1想说两个意思,一是说“我”产生某种心情,一是说这种心情如何,这两个意思本该用两句话来表达,却只用了一句,犯了结构杂糅的毛病。应改为“当我……我立刻产生一种喜悦的心情,这种心情是难以形容的”。例2的语序颠倒了,应改为“不同的阶段对理想从来就有不同的认识”。例3用词重复,应把“不怕麻烦地”删掉。例4话没说完整,应在句末加“的决心”。例5的句子不连贯,应在“为班集体”前加上“都争先恐后地”,上下句的语气就顺畅了。

上面所举的例子,涉及通讯员写作水平,也就是如何把一个句子说通、说简单。说通,对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要熟,这得靠通讯员们认真学习;说简单,也就是句子不能太长,长了,一口气哪能念得过来?听众也往往被长句子弄糊涂了,所以,还是尽量写短句子,把话说清楚。

(三)要多用口语化、易理解的语言

广播语言是口说耳听的,所以,广播新闻稿还要写得通俗易懂,太晦涩难懂的句子或词语,听众不好理解。具体而言,广播稿要写得通俗易懂就是要做到多用口语、少用书面语;多用双音词,少用或不用单音词;多用短句单句,少用长句复句;不用同音不同义的词;不用倒装句等。这里举几个例子。

自从我省西部地区发生强烈地震以来,本市各界对震灾以后的人民生活十分关心,积极开展赈灾活动,捐款累计已逾100万之巨。我厂原来已经捐款(包括捐赠衣物、物品折款)8万元,昨天又捐款2万元。这些钱物已经转送到了灾区。

这段文字,要是“看”起来,不会有大的问题,但是“听”起来,问题就大了。“震灾”与“赈灾”音同意异,而且括号中的内容如果读出来还会影响理解。可以把它们分别改为“遭受地震灾害”、“救济灾民”;去掉括号,并把括号中的内容放到“8万元”之后,再在“包括”前加“其中”两字,这样听起来就清楚多了。

以往选果,须把果品切开方可测到各物质含量。该果品分选线具国际先进的无损伤探测系统,水果上了流水线,便可显示出水果中各种物质的含量。

这段文字听起来有些生硬。如果我们把“以往”改为“以前”,把“选果”改为“挑选果品”,把“须”(单音词)改为“必须”(双音词),把“方可”(书面语)改为“才能够”(口语),把“该”改为“这条”,把“具”改为“具有”,把“便可”改为“就能够”,这样这个句子就变成:

以前挑选果品,必须要把果品切开才能够测到各物质含量。这条果品分选线具有国际先进的无损伤探测系统,水果上了流水线,就能够显示出水果中各种物质的含量。[2]

这样一改,整个句子听起来就轻松多了。

浙江省龙游县县委书记戴峻日前专程到全国劳动模范、种粮专业大户本县农民夏妆清家,送上一块特殊的牌匾——“种粮大户重点保护牌”。这是为什么呢?

这个句子如果不改,只怕要把播音员憋过气去:太长。而且听众不容易理解作者要说什么,但如果改成短句,效果就不一样了。如:

浙江省龙游县县委书记戴峻日前专程送一块牌匾给本县农民夏妆清。牌匾上写着“种粮大户重点保护牌”。夏妆清是全国劳动模范,种粮专业大户。为什么县委书记要专门给种粮大户送保护牌呢?[3]

修改后的句子用了短句,虽字数增加了,但是层次更为清晰,易听易记。

“这个养鸡场是什么时候建立起来的?”我问。

这是个倒装句,在广播新闻中尽量少用。因为人们心理接受顺序一般为主语、谓语和宾语这样的常用结构。在书面语写作中,因为有标点符号的帮忙,使用倒装句不会产生误解,但把这种方式用到广播稿中,就可能让听众听得云里雾里的。这个句子应改为:

我问:“这个养鸡场是什么时候建立起来的?”

(四)要用形象对比增强听众的时空感

由于广播只有声音没有画面,给听众思考想象的时间又短,听众若想了解某些新闻内容的空间大小和时间长短就会存在困难,这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传播内容与听众最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例如:

“这次火灾烧毁了面积8500平米的林地。”烧毁的林地究竟有多大,人们可能一下子无法想象,如果加一句“大约20个篮球场那么大”,立刻就将抽象的数字形象化了,人们就容易理解了。

“二滩水电站工程深入地下三百米的主厂房长280米、宽255米、高64米。”光说这些数字,听众很难想象这个地下厂房到底有多大,但作一形象对比,“相当于一座21层大厦的高度,可轻而易举地装下整个北京京西火车站”,就容易理解多了。这些比喻不但弥补了没有画面的弱点,而且给听众更具体、更丰富、更形象的想象空间。

通讯员与各种媒体打交道,广播稿的写作也是他们的日常工作。为报社写的新闻稿,最好不要直接投给广播台,那会给电台的编辑带来麻烦。还是先把报纸新闻稿改成更加口语化的广播稿吧,减少编辑的一点负担,上稿速度快些,上稿率也大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