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新闻评论到评论类电视新闻节目

从新闻评论到评论类电视新闻节目

时间:2022-04-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从新闻评论到评论类电视新闻节目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是从“一事一议”的小言论步入电视屏幕的。《焦点访谈》栏目的基本观众多达3亿多人,从而确立了评论类新闻节目在我国电视屏幕上的旗帜地位。继中央电视台之后,为了加强电视新闻评论工作,中宣部和国家广电部于1995年联合发文,要求全国省级电视台成立新闻评论部,电视新闻评论栏目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

二、从新闻评论到评论类电视新闻节目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是从“一事一议”的小言论步入电视屏幕的。相对报纸来说,我国电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重报道、轻评论”。纵观其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这样三个阶段。

1.“三基”阶段(1958年5月—1980年6月)

有学者认为,1959年6月18日北京电视台播出的《谈西柏林近况》是我国第一篇电视评论。但从总体上看,在这一阶段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一直处在非常薄弱的状态,主要表现在这样三个方面:一是在稿件来源上,基本上是采用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社等新闻媒体的稿件;二是在节目形式上,基本上是“一事一议”的“小言论”(短评、编后话);三是节目方式上,基本上沿用广播模式,以解说员朗读为主,或是采用“口播+图片”的模式,由播音员念报纸上的评论文章。“总体上中国电视几乎没有自己的言论、自己的声音。”[8]甚至还有学者认为:“从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正式开播到‘文革’结束,除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口播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等发表的评论外,中国电视传媒自身的新闻评论尚未出现。”[9]

2.“观察”阶段(1980年6月—1993年4月)

1980年7月12日,中央电视台推出我国第一档述评性新闻栏目《观察与思考》。它的意义是改写了我国电视开播20多年以来只有报道,“总体上中国电视几乎没有自己的言论、自己的声音”的历史[10]

我们借用其栏目名称,把中国电视人在这一阶段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思考与探索,称为“观察”阶段。

《观察与思考》栏目一开始就对事关人民疾苦、群众关心、意义重大的新闻事件或问题进行深入采访。播出的第一期节目《北京居民为什么吃菜难》通过撰写报道词、拍摄现场画面与撷取采访对象的同期声,对事件问题进行分析与评论。其后,又播出了反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变化的《包产到户之后》、反映人与人之间新型关系的《师徒之间》、劝导人们保护自然、遵守社会公德的《白天鹅之死说明了什么》以及《菜篮子里看改革》、《鸟是怎样起飞的》、《小纽扣大市场》等一批有影响的述评性新闻节目。[11]

《观察与思考》栏目的开播,顺应了观众的收视需求,很快成为一档较有名气的栏目,但由于在选题上涉及一些敏感的问题,受到诸多责难,在几经“停—续—合”之后,于1988年7月更名为《观察·思考》,每周日晚19点50分播出,栏目时长20分钟。

在这一阶段,我国评论类新闻节目体系初显端倪,大体上形成了以“本台评论”、“评论员文章”、“本台短评”、“编后话”等依附播出形态与独立播出形态节目相结合的评论类电视新闻节目体系。除《观察与思考》之外,一些国际问题的评论类新闻专栏也相继出现在我国电视屏幕。如中央电视台《今日世界》、上海台《国际瞭望》、湖南台《焦点》、广东台《国际纵横》等,这些栏目对新近发生的重要国际事件进行综合报道,对事件背景及前因后果进行了深度分析和评论。《今日世界》栏目是中央电视台1984年7月创办的第一个国际时事性专栏,半年后改为周播节目,每期10分钟,通过及时报道和评论世界发生的重大事件,说明事件的来龙去脉、历史背景及其影响,传播国际知识、介绍新闻人物、反映世界的科技新发展、新动向和新问题。[12]

3.“扬旗”阶段(1993年5月—)

这里的“扬旗”,是电视扬起自己的旗帜。1993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开播了一档长达40分钟的杂志类新闻栏目《东方时空》。作为这档栏目首要板块节目的《焦点时刻》,是继中央电视台《观察与思考》和湖南电视台《焦点》之后,推出的又一档新闻与评论相结合的新闻栏目。

1994年春,中央电视台组建了“新闻评论部”。同年4月1日,中央电视台以“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为节目定位,在19点38分推出了一档全新的电视栏目《焦点访谈》,第一次打出了电视“新闻评论”的旗帜。“它在报道中针砭时弊、褒贬是非,有鲜明的立场和观点,在观众中引起了热烈的反响。”《焦点访谈》开播的意义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13]:

一是标志着我国电视新闻节目的大家庭里又增加了一个新成员。电视新闻评论是一种集图像、音响与文字于一体,综合运用多种电视手段,融深度报道与分析评论于一体的新闻类节目的一个新品种,是既区别于一般的新闻,又区别于一般的评论,它的特点是把新闻的客观性和评论的说理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鲜明的导向性;由于评说和谈论的话题又是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因而又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这种新闻性、思想性、群众性的有机结合,决定了新闻评论性节目具有倾向鲜明、导向直接、影响广泛的特点。

二是标志着我国评论类电视新闻节目体系基本形成。评论类新闻节目的内涵既有表明本台立场观点的“本台评论”、“本台评论员文章”、“短评”、“编后话”等依附形态节目,也有以舆论监督、深度报道见长,独立播出的“述评性新闻栏目”,等等。

三是标志着我国新闻评论类节目终于有了自己的节目品牌。《焦点访谈》播出之后很快受到上至党和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观众的广泛好评。1997年12月,国务院总理李鹏专程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视察工作,为《焦点访谈》栏目题词:“焦点访谈,表扬先进,批评落后,伸张正义。”1998年10月,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到中央电视台视察工作,并为《焦点访谈》栏目题词:“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2003年8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中央电视台,在《焦点访谈》演播室题词:“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行,与世界同步,与时代同进。”《焦点访谈》栏目的基本观众多达3亿多人,从而确立了评论类新闻节目在我国电视屏幕上的旗帜地位。

继中央电视台之后,为了加强电视新闻评论工作,中宣部和国家广电部于1995年联合发文,要求全国省级电视台成立新闻评论部,电视新闻评论栏目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