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融媒体时代的采访

融媒体时代的采访

时间:2022-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融媒体时代的采访显然,融媒体使多种媒体的优势得以集中,真正做到了可视、可听、可传。[2]融媒体时代也标志着新的传播态势,使得采访更加便利和快捷。对于采访记者而言,很多时候所做的工作主要是准备好问题,准备好采访设备,以及在现场访问清楚和深入,以帮助自己有效完成采访。对于目前这种不合理不正常的问题,需要引入强有力的制约力量,因为

一、融媒体时代的采访

显然,融媒体使多种媒体的优势得以集中,真正做到了可视、可听、可传。融媒体是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这些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容、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融媒体不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媒体,而是一个把广播、电视、互联网的优势互为整合,互为利用,使其功能、手段、价值得以全面提升的一种运作模式,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科学方法,是在办台实践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行为。[2]融媒体时代也标志着新的传播态势,使得采访更加便利和快捷。那么,既然在技术上突破看来不成问题,就需要再进一步来分析这么三个问题:一是传统媒体记者如何使用这种技术来完善采访工作?二是作为普通网民包括公民记者该不该使用它?如果应该,那么也涉及如何使用的问题。三是目前技术快速推进背后的行业矛盾有哪些?

1.传统媒体采用融媒体新技术的优势

融媒体的出现,使得传统媒体中很多采访发布环节可以节省了,不必要再设置保留那么多的岗位,这样可以明显地提高效率。例如融媒体技术可使报纸出版周期缩短很多,在文字记者奔赴现场采访之际,可以边访问边传送,由后方编辑直接加工改写,不必等着回去汇报后再写、再传;甚至可以直接传到值班编辑那里上网组版让值班副总编看大样定稿,这样环节少了、时间省了,文字稿也可以更好地把关了。对于采访记者而言,很多时候所做的工作主要是准备好问题,准备好采访设备,以及在现场访问清楚和深入,以帮助自己有效完成采访。在采访即将结束时记者可以直接将采访内容传送到编辑部,有时会出现这两种情况:一种是采访中苦于暂时找不到受访者,一种是事实发展才只是到这个阶段,作为记者只能按照目前这种发展态势作出反应,而不能机械地耗下去非达目的不罢休,等到事情了解得差不多时,宝贵的时效已经失去了很多,这就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不占优势了。虽然报纸出版周期以天计算,但是事实的组合只能是一段连着一段,先得到什么就传送什么,等到事实了解差不多时那一边的编辑部有了充足的时间审稿和修改,这样可以使报道做得更深入更全面。

有了融媒体之后,这样一种工作程序就省略了。原来记者在采访时还要考虑回去汇报和写作,占用了本该详尽了解事实的时间和截稿时间,让新闻质量打了折扣。为此,记者提出了要求,就是多把时间花在采访上,深入了解事实以求报道更有力度,也更能体现平面媒体的优势。现在,平面媒体记者的劣势无非是笔记或是用键盘敲击占用了一定的时间,不如电视记者直接扫描拍摄直接传送。当然即使是电视记者也在节省时间,他们现场拍摄之后可以直接发送给编辑部由值班责任编辑剪辑新闻,省去了自己再赶回去加工制作的麻烦。相比较而言,电台记者只需要声音,主要靠受访者的语言来表现新闻,只要得到对方的对事实声音的介绍,就可以直接向电台传送声音了,剪辑工作也能由编辑处理。

2.普通网民是否该使用这种融媒体

如果从先进技术带来的产品归于个人属性看,那就是任何人都无权干涉别人使用通信工具的自由,只要他不是将其用来从事违法犯罪活动。这显然可以看出,只要个人愿意又能付得起这笔费用,个人可以购买使用。从个人产权角度来看,拥有使用先进通信设备没有问题,然而一旦超出一定限度即拍摄了又放置于公共性的网络之中问题就来了,问题在于会不会伤害他人隐私,会不会违背正常的道德伦理(成都公交车燃烧事件中有人拍下了乘客逃生的视频却没有上前施救遭到谴责),会不会有破坏公共利益和出现以私害公的行为呢?诸多疑问也是无法绕开的现实难题。采访设备掌握在个人手里,他想怎么用法律和社会无权干涉,但其行为又不好自我控制,特别是当前大众文化素质普遍低下、道德水准堪忧的现实表现,很多时候还让“礼仪之邦”的形象黯然失色。这些行为不断增多会产生两个效果:一是被人习以为常,见怪不怪,或者不自觉地去模仿,相互传染恶习;二是给公民记者提供采访素材,如此种种不堪行为正可被纳入舆论监督的镜头,在网上可以公开批判以作警示,尽量杜绝类似行为。

不论是从消极效果还是积极效果来看,先进通信设备掌握在个人手中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后果,让人欢喜让人忧。有忧的一面需要纠正改进,有喜的一面则是它发挥了积极作用。任何个人拥有了这种所谓的“自媒体”可以随心所欲地拍摄记录,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家积极使用的过程中可以产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力量,这就使得乱象逐渐会被遏制、减少,而使“自媒体”越来越多地发挥积极作用。这是不断冲破禁令的结果,即使在外出采访中遇到阻碍。一般除了特殊场合只许准记者进入外,公共场所都应允许个人采访。他们拍摄了记录虽然用于个人欣赏,却也会放到网上与人分享,这就扩大了传播。因此从积极意义上看,我们应当鼓励更多的人拿起设备多多记录以供自娱和共享,并且也补充了新闻源,扩大了舆论监督的范围,促进了社会问题的解决。当然,鉴于目前网民个人素质的良莠不齐,现实记录中暴露的各种问题,传统媒体有责任对此加以帮助改造,或者开办专业培训班以指导他们如何更加专业的采访,或者吸收其中的优势人才为我所用,善于借用民间无穷的力量和智慧来促进媒介事业发展。

3.行业利益冲突导致媒体融合步伐放缓

媒体融合曙光在前,广大用户也为此欢欣鼓舞,但很快大家就看到了严峻的现实难题,这其中不是技术突破,而是由于利益分割带来的障碍。媒体融合触及电信、电子、信息、通信等多个不同行业而且是垄断行业的利益。由于这些垄断行业由来已久的恶劣而顽固的私利作祟,使得技术进步的进程受阻,广大消费者受到深重的剥削,更多的自由不能拥有,导致了作为弱势群体的消费者沉默无声,这更加纵容了这些垄断行业的不良倾向,只为自利而不顾公益。

不仅如此,上述垄断行业在推进融媒���进程中还相互明争暗斗,企图独吞融媒体的果实而排斥其他行业进入,逐利本性使其唯利是图的丑陋面目暴露无遗。历史潮流是挡不住的,融媒体的到来只是时间问题,不过这些垄断行业只是消极抵抗,只是把它向后拖延,不肯让利于民。这既需要法律介入,更需要政府协调。对于目前这种不合理不正常的问题,需要引入强有力的制约力量,因为不受制约的权力总会产生腐败,从而伤害大众正当的利益。那么应由民意形成舆论,通过网络力量、媒体报道等形成合力以推动人大立法,制约垄断行业的胡作非为,引导它们更好地为公共利益服务。

融媒体时代还需要利益各方的协调以求动态平衡。不同的利益方从事职业不同,使用途径不同,追求目标不同,这些在实际运行中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每个行业都不应只算自己的小账,而置大局或曰公共利益于不顾。而在实际协调过程中,传统媒体应充当积极的带头人作用和角色。因为大众传媒天然地作为社会公器,是公共利益的代表,能够反映最大多数人目前和长远的利益。其他垄断行业除了逐利冲动它们很难自律,也自认为没有义务去放弃垄断利益而有责任去维护公共利益或让利于民。那么媒体所做应当是选择事实、策划事实、报道事实,让垄断行业自觉让利于民,加快研发步伐以尽早和更好地服务社会。对于其强势地位破坏公共利益而不思悔改的行径,媒体可以动用监督的权力予以曝光,而且还应发动公民个人利用网络空间形成舆论监督力量,这样从现实到虚拟空间的舆论都会对其产生巨大的压力,迫使它们有所改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