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视传播与未成年人心理的应对

电视传播与未成年人心理的应对

时间:2022-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的未成年人所能接触到的电视内容、接触方式以及电视对中国未成年人的影响也具有中国的特色。中国的未成年人能够接触到的电视节目以中国自办的电视节目为主,也有部分引进的外国动画片。在第二部分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心理发展与电视使用研究的理论探索的基础上,这一部分从传播心理视角出发,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播出的少儿电视节目为研究对象,考察中国少儿电视节目在传播过程中如何与未成年人心理进行应对。

第三部分 电视传播与未成年人心理的应对

不同国家的媒介政策有所不同,媒介形态也有区别。中国的未成年人所能接触到的电视内容、接触方式以及电视对中国未成年人的影响也具有中国的特色。比如,一个4岁的正在看少儿频道节目的女孩可能会在家长更换频道的时候突然大喊我要看少儿频道;一个8岁的女孩可能会为了再看一个喜欢进口动画节目而和家长商量多看一会儿电视;一个12岁的男孩可能在和同学聊起看过的少儿频道儿童节目中NBA球星穿的球鞋品牌。有关未成年人与电视研究的意义在第一部分已有所论述。中国的未成年人能够接触到的电视节目以中国自办的电视节目为主,也有部分引进的外国动画片。在第二部分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心理发展与电视使用研究的理论探索的基础上,这一部分从传播心理视角出发,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播出的少儿电视节目为研究对象,考察中国少儿电视节目在传播过程中如何与未成年人心理进行应对。分别从少儿电视节目的讯息到达、表达方式以及文化影响等三个方面探讨未成年人能否接收得到少儿电视节目、未成年人是否能够在收视过程中持续收看以及收看后对未成年人身心发展是否产生有益的作用。

这一部分是以中国少儿电视节目为媒介对象,以未成年人家长、传者以及未成年人为传受者对象而进行的质的研究,通过一对一访谈、焦点团体访谈、观察法等方法搜集数据,并在对原始数据进行编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1]。本研究的传受者采用非概率抽样,具体方式是目的性抽样,即按照研究的目的抽取能够为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的研究对象[2]。选取的样本以“是否可以比较完整地、相对准确地回答研究者的研究问题”[3]为依据。传受者研究对象分为五组,具体如下:

1.学前儿童家长组(3~5/6岁) 。选取十个学前幼儿家长作为深度访谈的对象。访谈地点分别是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第一幼儿园福怡苑分园,长春市朝阳区世纪家园潜能开发幼儿园。这样选择的原因是笔者的女儿恰好先后分别在这两所幼儿园上学,笔者有机会和幼儿园的儿童及家长接触,每天几乎都有一个小时(冬季在半小时左右)的时间和儿童及家长交流,熟悉访谈对象儿童个体的性格特征以及家长的自然属性。这两所幼儿园均为经教委批准的一类幼儿园,幼儿所接受的是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开发幼儿潜能的蒙台梭利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在幼儿身上并没有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学费也较高。笔者认为,这两所幼儿园的幼儿父母除了经济上相对充裕之外,对幼儿的成长教育相对会重视一些。同时,笔者在选择家长访谈对象的过程中,也有意选择了文化程度较高、对幼儿成长更为关注并善于表达的家长作为访谈对象。或许是因为笔者和家长们对“儿童看电视”这一话题有共同的旨趣,和家长的录音访谈也是在轻松的互动状态下进行的。这十个家长为笔者提供了大量和少儿电视有关的自然生活片段信息,甚至在访谈结束之后还通过MSN、 E-MAIL等方式叙述儿童个体的进一步发展资料。

2.青少年对象组共3组,包括小学低年级组(6/7~8/9岁) 、小学高年级组(9/10~11/12岁),初中组三个组(12/13~14/15岁),分别进行了焦点小组访谈。访谈地点分别为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小学、附属实验中学。这两所学校均为国家重点学校,其中东北师大附小有151个教学班,近8000名学生;东北师大附中初中部39个班, 2400名学生。笔者选取这两所学校的学生作为访谈对象,是因为笔者在与这两所学校学生的沟通中感受到,两所学校实施的是素质教育,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较强的思考能力。2005年8月下旬到9月中旬在两所学校里,笔者通过与学生干部的沟通,每个班级都召开了以少儿电视节目为主题的班会,在全校的班会都结束之后,学生干部挑选出对少儿电视节目感兴趣、有一定想法并善于表达的学生作为焦点小组访谈的对象候选人,笔者根据学生干部们递交的资料选取了最后的访谈对象,做了焦点小组访谈。也就是说,从前期联系到实现访谈,笔者与两所学校的学生干部做了多次沟通,并在每个年级里任选了一个班级旁听了学生们的自主班会。其中小学段的两个组每组10人,初中段组每组12人。在焦点小组访谈的过程中,少儿受众沿着笔者的引导,在访谈过程中积极参与、对话、讨论,同时,笔者做了观察笔录及全程录像,并做了进一步的观察分析。

3.少儿电视传播者访谈组。本研究对少儿电视节目传播者的资料获取采用了深度访谈法。笔者在2005年5~7月间和央视少儿频道的传播者进行沟通,观察其日常的工作状态,并在熟悉的基础上有目的地选择了访谈对象,进行了深度访谈。十位受访者包括制片人、主持人、编导等工作岗位。访谈地点分别为中央电视台咖啡厅、节目录制现场、安静的餐馆等。笔者曾经有九年的电视台工作经历,访谈中的对话与交流气氛十分融洽、自然,访谈对象也讲述了他们真实的工作状态与对少儿电视节目传播的观点。

【注释】

[1]本书第三、四部分中所引用的笔者的访谈内容,均来自于笔者的博士论文,见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答辩论文, 2006年5月。

[2]Patton,M.Q.(1990)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2nd Ed.Newbury Park:Sage.P169.

[3]引自陈向明著:《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4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