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改变新闻采访写作旧模式,让新闻报道出新

改变新闻采访写作旧模式,让新闻报道出新

时间:2023-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改变新闻采访写作旧模式,让新闻报道出新长期以来无论高等院校新闻专业教科书,还是新闻业界的理论刊物,始终把提炼主题、选择角度、选择材料等环节规范为写作阶段。

第一节 改变新闻采访写作旧模式,让新闻报道出新

长期以来无论高等院校新闻专业教科书,还是新闻业界的理论刊物,始终把提炼主题、选择角度、选择材料等环节规范为写作阶段。我个人几十年一线采访的经验证明,上述几个环节要前提到采访阶段,一个成熟的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应该有能力把新闻的主题、角度和报道将采用的内容都采集到,并理出头绪。相反,记者如果墨守成规,坚持到写作阶段再去提炼主题、选择角度和选择报道内容,届时会被动,会感到缺少东西,轻者需再补充采访,重者只好承认采访新闻失败了。因为21世纪高科技背景下的媒体竞争已没有补救失误的机会,一朝失手就没有第二回合重来了。

笔者认为,记者采访工作的创新思维首先就体现在改变旧的新闻采访写作程序上,把提炼主题、选择角度、选择材料等写作环节前移到采访过程中,形成新的采访写作一体化流程,这样才使新闻报道工作更符合新闻规律。所以,记者在采访中一定要根据采访到的素材,听到的观点、被采访者对事物的态度、意见等,在线进行分析,挖掘出那些存在的但尚未表现出来的事实,理解诸多因素之间的关系,解释事物的成因等,从而随着采访的深入进行,新闻报道的题目、主题、角度及至新闻稿将逐步体现在采访本上或记于脑海中。有的时候受采访对象谈话内容的启发,记者忽然发现与本次报道无关但却很新鲜的报道题目,这好了,立即记在采访本上,作为报道题目储备起来,以后再用。

把提炼主题、选择角度、选择材料等环节提前到采访阶段的好处很多,一是提高工作效率,二是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如果采访的是消息或者录音报道,采访结束后至多半个小时,稿件就可以出笼并上传回编辑部。多年来,把采访和写作融为一体,使笔者成为中央台100多名驻地方记者中首发稿多、原创新闻多、获奖作品多的高产记者之一。1996年中央电台地方记者部实行记者月发稿、季度发稿、年度发稿排行榜制度以后,笔者曾获得年度发稿状元称号和奖杯。这些成绩的取得与自己勤奋肯干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则在于笔者改革了采访写作流程。

为说明问题,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经济宣传主题为例。1991年5月底江泽民总书记给李瑞环写信,深刻阐述了邓小平同志关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观念道理。李瑞环则要求全国媒体认真宣传这一理念。6月初,天津市委宣传部和天津市科委联合组织了一次集体采访,由分管宣传工作的市委常委黄炎智和分管科技工作的市委常委王成怀带队,率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中央电台、中国新闻社、中国科技报等中央驻天津记者站站长、分社长及记者和天津日报、今晚报、天津电台、天津电视台等10多家新闻单位的记者、总编、社长约40人来到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集体采访。笔者以中央台记者身份参加了这次集体采访,在参观了园区创业大楼和多家高新技术企业之后,市科委主任梁啸在报告会上向全体记者介绍了近5年来天津市科技工作情况,内容相当丰富,数字相当引人,可写的东西确实不少。当时笔者想,既可以写几年来天津科技工作成果大丰收的综合消息,也可以写一篇天津加快科技发展步伐的述评。当听到梁主任谈到天津3522工厂购买专利技术,维护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地位的事例,笔者敏感地意识到这是宣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观念的好例子,于是立即放弃原来的想法,决定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为报道思想,写一篇原创独家新闻。为此,笔者详细地记录了这个厂的情况并记录了全市申请专利的情况和数据。报告会中间休息时,又抽空给3522厂长打了个电话,核实并详细了解了购买专利的情况。随后,在会议继续介绍情况时,笔者就撰写了消息《天津市一些国营大中型企业不惜巨资购买专利技术》。待半天的集体采访结束后,便回到记者站把稿子发回中央台。转天早上,中央台在《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头条位置播出了这条消息。这一天,时任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的徐惟诚同志来津出席全国首届音像制品博览会,在高速公路出口处,他对前来迎接的天津市委宣传部解部长说,今天早上中央台报道了天津大中型企业购买专利的消息,这就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人们观念上的转变,报道这样的事就很好。当天晚上,解部长在当面转达徐惟诚部长的表扬后对笔者说:从这个角度来宣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既具体又鲜明生动。你又抓到了一条独家新闻,是条大鱼啊!

那次集体采访,其他媒体大多都编发了天津科技工作的综合消息,唯有中央台别开生面独家报道了天津大中型企业购买专利发展生产的新闻。几天后《经济日报》头版头条转发了笔者采写的这条消息,一周以后天津新华分社向全国发了通稿。这条消息获得1991年度“中国新闻奖”三等奖;“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二等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优秀节目一等奖;天津市好新闻一等奖等八项奖励。

附例稿(49)

消息:《天津一些国营大中型企业不惜巨资购买专利技术》

△中央台记者金树华报道: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营大中型企业怎样才能保住“国家队”优势,立于不败之地?天津市一些工厂的办法是:不惜巨资购买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专利技术,努力使生产技术水平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天津是我国老工业基地之一,80年代以来,由于“三资”企业的出现和军工企业的出山,一些拔尖企业渐渐失去了优势,有的甚至陷入了困境。事实使这些抱着老工艺、老产品走老路,而又在竞争中败下阵来的企业经营者们认识到,企业离开了科技进步就要落后,只有依靠新技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基于这种认识,近几年来,天津大中型企业队伍中逐渐出现了不惜巨资购买专利技术的可喜现象。国营3522厂是我国生产包铜纽扣的主要厂家,他们的换代产品“免缝纽扣”已经有14个品种申请了专利。听到北京有人发明了5种性能更好的“免缝纽扣”的消息后,为了独占市场,这个厂花50万元买下了全部专利,并且很快就和服装厂家联系试产50万只,同时还在国外申请了专利。几年来,这个厂一没投资扩大厂房,二没花钱买设备,而是把资金用在独占技术、创新产品上,从而成功地保持了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优势。

目前,天津以专利技术保护产品独占市场的企业越来越多。据市科委统计,天津市技术市场每年成交的技术转让营业额将近3亿元,其中70%以上被本地大中型企业买走应用去了。全市企业界已经申请专利625项,被授予专利权304项,一批重大专利技术已经成为天津市重点产品创利税的灵丹妙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