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际传播具有双向交流

人际传播具有双向交流

时间:2022-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人际传播中,人们之间是信息的交流,每个人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参与者的传播行为共同构成了这样一个传播过程。施拉姆认为,人际传播的双向性质与参与者的双重角色有关。在奥斯古德看来,参与传播活动的人就是一个传播单位。传播双方的双向性并不是说在实际的传播过程中参与双方在地位上是完全平等的并能够完全平等地进行交流。

在人际传播中,人们之间是信息的交流,每个人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参与者的传播行为共同构成了这样一个传播过程。双方的信息传受是以一来一往的方式进行,传播者与接受者不断地变换着角色,要求每一活动参与者都有自己的积极性,不要把对方看作是一种客体,而是在传达信息的过程中必须理解、分析其动机、目的、需要等,在这期间每一方都可以根据对方的反应对自己的传播行为进行相应的修改、补充传播内容或者改变传播方法,进行及时的调整以把握传播效果。施拉姆和奥斯古德的研究也都论证了这点。

施拉姆认为,人际传播的双向性质与参与者的双重角色有关。在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中,传播的参与者都充当着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角色,正是由于这种双重角色使得信息交流不断进行传播、进行反馈,从而保证了传播的双向性,无论从我们日常的人际交往活动还是网络互动无不体现了这种双向性。

实际上,在施拉姆之前奥斯古德的“传播单位”的论述也阐明了传播参与者在传播过程中的双重角色。在奥斯古德看来,参与传播活动的人就是一个传播单位。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进行解释,而后又将解码的结果进行编码,传递与之相关的信息。两者在这方面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传播双方的双向性并不是说在实际的传播过程中参与双方在地位上是完全平等的并能够完全平等地进行交流。按照实际情况而言往往是相反的,传播的信息、能力和时间是不平等的。在我们日常的交往中,总是会有一方比另一方更加积极主动些,但是仍然不能从本质上否定传授双方的双向互动和反馈。即使在网络中有更多的异步传播,但依然是建立在双方互动与反馈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的。比如你不回复对方在SNS上的留言,你们双方之间的对话就难以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