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写作的特殊规律

新闻写作的特殊规律

时间:2022-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新闻写作的特殊规律电视里、报刊上充斥着各种商品的广告,然而广告里用尽了甜言蜜语,也不一定拉得住顾客,琳琅满目的商品摆在货架上任人们随意挑选,不用说一句话,却比千句广告语还要强,因为商品靠质量的事实使人信服。所以,新闻写作的特殊规律是“用事实说话”。

二、新闻写作的特殊规律

电视里、报刊上充斥着各种商品的广告,然而广告里用尽了甜言蜜语,也不一定拉得住顾客,琳琅满目的商品摆在货架上任人们随意挑选,不用说一句话,却比千句广告语还要强,因为商品靠质量的事实使人信服。写新闻也要用事实说话,这是由新闻写作一般规律引申出的特殊规律。

中央电视台名牌节目“焦点访谈”、《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栏目,创办以来始终坚持的宗旨就是“用事实说话”。记者深入到社会各个角落,用镜头和笔记录下一个个事实,实现了一次次成功的新闻监督,成为中国新闻监督的标志性节目。所以,新闻写作的特殊规律是“用事实说话”。我国老一辈新闻工作者吴冷西说过:“新闻应该按新闻的规律办事——让事实说话。”[7]这是对新闻写作基本规律的科学概括。事实上,谁做到了“用事实说话”,谁的报道就会更具魅力。

什么是“用事实说话”?胡乔木同志1946年9月1日发表在延安《解放日报》上的《人人要学会写新闻》中就指出:“所有力量的意见乃是一种无形的意见——从文字上看上去,说话的人只是客观地、朴素地叙述他所见所闻的事实,这样,人们就觉得只是从他那里接受事实,而非从他那里接受意见了。新闻就是这种无形的意见,愈是好的新闻,就愈善于在内容上贯彻自己的意见,也愈善于在形式上隐藏自己的意见。”

(一)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

“事实”是客观存在,“说话”是主观意图。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统一形成了新闻写作中的基本矛盾。“用事实说话”正是解决这对矛盾的唯一正确的方法。具体地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这个问题:

第一,“用事实说话”使新闻更具有说服力,容易吸引读者。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总是从具体的事实开始的,没有人先从抽象的概念来认识世界。人们要认同记者所说的“话”也只能是从记者向人们所报道的事实中去理解、去分析。我们写新闻要学会用事实说话,而不是说空话、套话。因为事实是鲜活的,它更容易抓住读者的眼球。一篇新闻报道通过生动、典型的事实,达到要表达的丰富意义,其说话的力量就会增加。正如《羊城晚报》、《新京报》等各地蓬勃发展的都市报,之所以能很快抢占市场,就是因为这类报纸能及时、直接地把事实报道出来。用事实说话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具体要求做到三个方面:一是事实具体。二是事实典型。新闻用事实说话,还要求这个事实具有典型性,就是富有个性,能较充分体现共性,有普遍指导和教育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在大量具体的事实中进行筛选,“挑出”代表事物本质的典型材料,正因为它典型,也就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或者说具有较大的新闻价值。三是事实生动。首先,事实本身必须是生动的。事实的具体和典型是生动的重要条件,当然也还有一个表达技巧问题,要善于用巧妙的方法来叙述新闻事实,避免生硬、刻板。

第二,“用事实说话”符合受众的接受心理。自尊是人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高层次的心理需求。自尊意味着人们不愿意事事听命于别人,每一个判断,都由别人替他作出。人人都愿意自己作出结论,自己作出判断。用事实说话,就满足了人们的这种自尊的要求。

第三,“用事实说话”能够提升新闻的含“金”量,杜绝空泛。“事实”是新闻的生命。事实有两个含义:一是指事实真实,即确有其人其事,因为新闻本身就是事实的信息。二是指反映之实,也就是所报道的新闻不应该比事实多一分也不能少一分,还事实本来面貌。事实不真,便是谣言;传播不真,便是失实。如果是一条不实的新闻,那读者还肯买你的报纸吗?还会再相信你吗?失去了读者,也就失去了市场,当然,也就没有生命力。然而,现在有不少的新闻工作者并不能做到用事实说话,而是热衷于虚假浮夸,添油加醋,这样的报道最终难以赢取读者的信任。其实,读者心中自有一杆秤。作者客观公正地摆事实,比刻意渲染任意拔高效果更好。

(二)不善于“用事实说话”的主要表现

1.直接在新闻中发表感想和议论

虽然新闻并不一概排斥恰如其分的议论,但事实的叙述必须是主要的和充分的,议论只能是画龙点睛。而不善于用事实说话者,则恰好颠倒了过来。大量的议论不但多余,而且空洞。

2.不交代消息来源

新闻中的“道理”,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去讲,都必须以充分的事实为依据。事实不充分,“道理”也就成了强词夺理。西方新闻学家强调,要想让读者理解记者在稿件中所要表达的道理,首先就要使读者相信稿件中报道的事实,为此,就要交代每一个事实的来源,做到有根有据。而现在很多新闻稿,不但不交代消息来源,而且还经常武断地说:“某某社区的居民们一致表示……”“获得了同学们的热烈赞扬……”这种写法曾经引起过许多外国朋友的反感。一位英国专家指出:两个以上的人不可能说完全相同的一长段话。记者用“广大群众说”这个提法,只不过是笨拙地借群众之口表达自己的意见。

3.不善于捕捉生动的细节

满足于铺陈廉价的形容词,却不会用生动的细节去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怎样用事实说话?

1.“藏舌头”

新闻写作中的基本矛盾是客观新闻事实和记者报道观点之间的矛盾关系。一个记者要写一篇报道,首先要受到新闻事实是否发生的制约,更重要的是在写作方法上,应采用叙述事实来发表意见,将其意见(观点)隐藏在事实的叙述中,透过事实,顺乎自然地流露出记者的观点和倾向,使“事实”这个客观存在与“说话”这个主观意图达到高度统一。西方新闻界通常把这种新闻表达方式形象地比作“藏舌头”。“舌头”是新闻记者要通过新闻作品表达的思想、主题,要说的“话”,但这个“话”并不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精选的事实和对事实的安排,让读者(受众)自己去感觉出来的。“舌头”如何“藏”?我们可以注意以下方面:①把要表达的意思“藏”在幕后。②把要说的话“藏”在新闻角色的口中。③把倾向性“藏”在背景材料中。④把倾向性“藏”在对通篇新闻事实的精心组织之中。

2.用事实说话的具体技巧

如果说“藏舌头”的方法主要是为了达到自己的宣传目的的话,那么这里的一些技巧则主要是增强新闻报道的可信度。这些方法都十分具体,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1)一般用第三人称叙述。这样可以减少记者站出来指手画脚的机会,容易做到客观公正。

(2)注明消息来源。对那些阐明事件的原因、预示事件发展趋势、解释事实之间内部联系的内容,一般要注明消息来源。特别是内幕新闻,不写明消息来源就无法使读者相信,甚至会以为是记者的瞎猜;对于有争议的、容易引起怀疑的事实,注明消息来源可增强新闻的可信性,同时也有利于读者对这些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对于那些一时得不到官方证实,又十分重要的新闻,每句话都应注明消息来源。消息来源主要包括:新闻事件的参与者、新闻事件的目击者、新闻事件的知情者、权威人士、消息灵通人士等。

(3)注意报道的平衡性。对有倾向性的报道,千万不能顾此失彼,损害了新闻报道的全面性、公正性。客观、公正、全面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用事实说话也要说全面、公正的话,不说片面的话。要既报喜也报忧,讲成绩也讲缺点。表扬时不要把成绩说得过满,批评时也不要一棍子打死,要讲出产生问题的主客观原因;报道有争议的问题,要如实报道各方面意见而不能偏袒一方。

(4)再现现场。用记者亲眼所见到的典型场景说明要说明的问题,也是用事实说话常用的方法。

(5)捕捉细节。细节对于刻画人物来说,往往能生动真切地展现其个性特征、内心世界;对表现社会生活来说,以小见大,往往能说明深刻的主题而又有很强的说服力。

(6)通过对比。新旧对比、前后对比、横向对比,比数字、比现象,都是很有说服力的写法。

(7)通过事实本身的逻辑说话。

(8)通过别人的嘴说话。

(9)通过背景材料说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