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读《广播新闻业务教程》有感(代序)

读《广播新闻业务教程》有感(代序)

时间:2022-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读《广播新闻业务教程》有感(代序)赵振宇我和肖峰老师是20多年的老朋友了,今天能读到他的新著当是一件快事。《广播新闻业务教程》是肖峰多年学广播、干广播,如今又教广播、研究广播,从理论上对广播新闻业务作出系统总结,对广播新闻业务教学实践进行科学研究的可喜成果。

读《广播新闻业务教程》有感(代序)

赵振宇

我和肖峰老师是20多年的老朋友了,今天能读到他的新著当是一件快事。《广播新闻业务教程》是肖峰多年学广播、干广播,如今又教广播、研究广播,从理论上对广播新闻业务作出系统总结,对广播新闻业务教学实践进行科学研究的可喜成果。

该书对新闻广播的理解非常清晰、透彻,涉及门类齐全,既有理论的指导意义,又有“实用”价值。此书抛弃了不少教材存在着的“老化、西化、玄化”倾向,直接来自于“实战”第一线,对于广播新闻实践而言极具针对性、实用性。本书体例之完备、内容之丰富、立论之精当、文字之活泼、案例之新鲜令我佩服。如果不具有丰富的新闻实践经验,不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不具有精辟的概括归纳能力,不具有热爱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执著精神,是写不出如此深入浅出的好教材的。而此书的作者,恰恰都具备了这几项学养和素质。

肖峰是中国广播界的学者型记者、编辑和评论员,现在又是优秀的高校新闻传播专业的教师。他从事新闻广播工作25年,凡新闻性的广播作品,包括带“响”的消息、通讯、特写、录音报道、连线广播、广播评论、深度报道等,他都有过大量的采写实践和丰富的成果积累。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并不满足于只做一个“跑龙套”的广播记者,而是注重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他就倡导走学者型记者之路并身体力行,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先后三次走进“211工程”高等学府——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读本科、硕士、博士,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他的专著《新闻人才论》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出版。该书写的是别人,而他自己就是这样一位学者型、专家型的新闻人才。在广播新闻实践中,他还重视较系统地总结新闻性广播的实践经验,并将其上升为理性,发表了大量广播新闻业务的论文,在广播界产生影响,且多篇获得国家广电总局部级奖。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01年,他获得我国广播电视界最高学术成就奖——全国首届百优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称号,2003年被评为高级记者,2004年作为引进人才调入全国重点高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五年来,他在教书育人方面,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用心备好课、上好课,受到了学生们的爱戴和欢迎,先后获得了“优秀教案”、“优秀科研”、“优秀指导老师”等荣誉,2005年主持湖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中国大陆新闻人才学理论与应用系统研究”,200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新闻界职务犯罪的成因、控制与预防研究”。从学者型记者到大学新闻传播系教授,从做实务转型做理论研究,成功转型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对新闻学教师这个职业的深沉热爱。

近几年来,为了上好广播新闻业务课,他对国内当前比较权威的广播新闻实务教学著作,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大部分是广播新闻采写的经验之谈,已有的几本广播学著作,也大部分作于10多年前,很难反映当前新闻媒体的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缺少可供教学用的最新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的同志希望他根据20多年广播新闻实践和新闻教学经验,在已写出大量广播新闻业务论文的基础上,独力著作一本《广播新闻业务教程》,突出其实用性、时新性和可操作性,力求反映这门学科的最新水平。可是因为太忙,他迟迟未能完成。2009年春节以后,出版社的同志限定他必须10月底以前交稿。他只好利用暑假,冒着酷暑,日夜兼程,有时真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现在终于按时交稿了。外人不知内情,以为大学老师轻闲自在,其实,在大学里,教授压力也是很大的,不仅要带研究生,还要给本科生上课。除此,他们还要搞科研、做课题,成天忙得连发愣的时间都没有。肖峰能够挤出时间著书立说,太不容易了!正是因为他时刻都把教学和科研密切联系在一起,才使教学有理论支持,科研有实际意义,不论是讲思想,还是讲业务,学生们都喜欢听。

该书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实用性、时新性。从该书的基本框架来看,确有一些新观点、新内容,如“新闻广播的传播特性”、“广播新闻报道策划与组织”、“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策划与组织”、“广播新闻评论的写作要求”、“广播新闻作品的评析方法”、“美国之音录音报道评析”等,都是关于新闻性广播的最主要、最时新、最实用的知识。这些新特点是广播业务理论、广播新闻报道与策划、广播新闻采写、广播新闻编辑、广播新闻评论、广播新闻受众、广播节目主持人等多门学问的浓缩体,而且有许多见解独到。

大学新闻教育更多地应该是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其中关键是教学生观察问题的方法。新闻课堂不能给学生灌输东西,灌输会被学生看不起。肖峰在讲授广播新闻业务课时,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启发引导,循循善诱,因材施教,根据广播新闻传播带音响的特性,采用站起来、说起来、做起来的方法,评析当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早新闻,采用刚刚发生的最新案例以训练学生的新闻视觉——用耳朵发现世界。新闻视觉在西方称为新闻取景,记者运用的报道技巧就是新闻视角。没有新闻视觉,新闻就出不来,记者自己就会很模糊,更说不清楚故事出自哪里。本书中讲的知识,多是可操作的实用知识。这些广播新闻业务知识,对新闻广播工作者来说,几乎每天都用得到。初学者像小学生“描红”那样,照着学,照着做,即可收到成效。

在新闻界常有这种情况,有的记者、编辑偶尔也能写出一两篇好作品,但不稳定,更不能持久,为什么?就是对自己的工作不能从理性上把握,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工匠型新闻广播人与专家型新闻广播人的差别,不仅仅是业务技巧的优劣,更重要的是对事物规律的洞察力,而这源于多思、善思。本书的许多地方都闪烁着作者依靠理性智慧“顿悟”出的思想火花,从中我们既可以找出作者为什么能够轻松驾驭各种广播文体,娴熟运用各种重大报道的内在缘由,也可以看到作者殚精竭虑地对如何教好学生,做兼备“有学养、善思考、巧积累、勤著述、严思维、重事业、担责任、合博精”这八个方面的学者型、专家型记者、编辑、评论员和节目主持人的热切期盼。他不仅在课堂上这样教导学生,而且热情介绍和推荐学生到新闻媒体实习,加强高校与新闻媒体的联系,推荐新闻评论特长生免试读研究生,组织科研团队做科研,写论文,编教材。

我和肖峰同志都是从媒体到大学新闻院系任教的老师。他从新闻单位调到大学任教后,我们老友重逢,分外高兴!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只有一墙之隔。我在组织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团和承办几届“新世纪新闻评论高层论坛”时,他都带学生参加活动或提交论文。无论在媒体或高校,我们都相互切磋学问、相互激励进步。20多年的交往友谊,我对他总的评价是:好学、勤奋、执著,能吃苦,能够做好自己喜欢做的事。一个从“高峡出平湖”奋斗出来的广播记者,如今成了国家重点大学的新闻学教授,成功申报了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实在不容易!凡有志于广播新闻业务探索的同志,凡是有志于新闻事业的同志,学习肖峰同志坚韧不拔的毅力、勤奋和治学精神,都读一读这本教材,或许会有恍然顿悟、触类旁通之感,增强走学者型记者之路的力量和信心。

祝愿肖峰老师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本序作者为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0年立春与武昌喻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