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受者心理的主观性反映

传受者心理的主观性反映

时间:2022-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传受者心理的主观性反映所谓主观性反映是指人们对于同一刺激物产生不同的反映。传受者的动机是推动其参与大众传播活动的制作或接收的内部原因,是传受者主体处于积极状态的心理动力。不料飞机坠毁,全部遇难。尤其是中国母亲可能有许多人接受不了杰西卡母亲的价值观。传受者的情绪状态会直接影响他们对某种刺激的认识,并作出某种反映。

二、传受者心理的主观性反映

所谓主观性反映是指人们(包括个体和群体)对于同一刺激物产生不同的反映。人的头脑是个加工器。对同一事物的选择和加工过程渗透着个体的知识经验,折射着个体的人生体验。在大众传播活动中,传受者对于同一客观事物,或对同一媒介内容也会有不同的认识,这就是主观性反映的意思。例如,对于雷锋这个人,不同的影视创作者选择了不同的角度,有人直接描写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为;而有人却从雷锋生前最亲密的战友乔安山入手,写他因雷锋的死悔恨交加,写他三十年来坚持助人为乐做好人,做雷锋精神的传播者。又如在众多媒体对张艺谋执导的电影《十面埋伏》的讨伐声达到震耳欲聋的程度时,一些专家学者在指出该影片不足之处后,提出的与许多观众相左的评议,犹如醍醐灌顶:“该片是张艺谋让中国电影打入外国票行排行榜、让普通外国人认识中国电影的一步棋。”“如果不考虑张艺谋对中国电影产业在全球化进程中的贡献,而只苛责其艺术上的某些缺失,我们就丧失了文艺评论应秉持的冷静和郑重”。[31]

造成传受者心理主观反映的原因很多,很复杂。其中有生理的、心理的、客观的、主观的;有个体在需要、动机、信念、价值观、态度、情绪情感以及文化水平、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别。

(一)生理原因

因生理原因造成人们对同一事物的不同反映,主要是就个体的神经系统的先天素质及其年龄、性别等方面而言的。智力是先天和后天的合金。其中遗传因素占一定的比例(有学者认为占50%),即所谓“天赋”。传受者是否聪明,对于他们的创作和接收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当然,个人能否成才还需要其后天的非智力因素。美国有个绝顶聪明的人名叫迈克尔。在他2岁3个月时,智商高达180,4岁半时智商为220,并具有18岁孩子的阅读能力。又比如,经专家研究,“男人的脑比女人重,但女人的脑血管比男人丰富,而且两个半脑连通情况好于男性。”[32]女性脑的这些优势,可能有助于解释女记者观察较细致、形体动作较协调、耐心较强的生理原因。

(二)心理原因

1.需要。

需要是有机体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需求在其脑中的反映。传受者的需要是他们采制节目或接收媒介信息的动力因素。1996年上半年,电视剧《宰相刘罗锅》在国内刮起了一阵旋风。据调查,平均收视率达55%,创造了中国电视连续剧历史上空前的记录。一部电视剧中的一个古代的宰相,为何引起当时中国百姓如此大的关注?其实,这正是百姓(也是电视剧创作者)痛恨腐败,呼唤“清官”的内心反映。不过这部电视剧对于那些自己就是“贪官”者,其观看的心态,就大不一样了。

2.动机。

传受者的动机是推动其参与大众传播活动的制作或接收的内部原因,是传受者主体处于积极状态的心理动力。有专家对青少年观众收视动机作过研究,并对美国成人和儿童及我国青少年观众的收视动机强度进行过具体的分析。

“赖尔和罗宾森(Lyle和Robinson,1972)综合前人有关的研究后发现,美国成人收看电视的主要动机有三个,即娱乐、放松心情和打发时间。格林伯格(Grenberg,1974)发现,美国儿童收看电视的主要动机按强度大小排列依次为:习惯、打发时间、为了作伴、寻求刺激、学习、放松心情、忘却现实生活……”“而我国青少年收看电视的动机依次为:增长见闻、娱乐消遣、了解国内外时事、学习各种知识、了解各种方针政策、休息休息、了解商品信息、了解本行业动态、消磨时间、寻求精神寄托和寻求刺激”。[33]从中美青少年收视动机强度的对比可以看出,我国青少年的动机在丰富性和关注国内外大事上都优于美国青少年,这同中国的社会制度有关。

3.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对生活方式与生活目标价值的看法。价值观的最终点是理想,是个体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传受者因不同的价值观会导致他们对同一报道产生截然不同的看法。

新华社记者曾报道过这样一件事:美国七岁女童杰西卡・杜布罗弗为了实现“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飞越北美大陆的飞行员”,于1986年4月11日与父亲和教练员进行了这一尝试。不料飞机坠毁,全部遇难。她的母亲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记者采访时说:“如果可以,我会让杰西卡再做一次。”她说,她是从对孩子发展是否有益的角度来作决定,而不是仅仅为了安全。如果仅考虑安全,孩子将什么也不能做……对于这位母亲的观点,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的母亲未必看法都一致。尤其是中国母亲可能有许多人接受不了杰西卡母亲的价值观。

4.信念。

信念指主体对于对象的确信不移的认识体系。这种体系直接影响人们对新闻事件的态度。比如,1982年在中东发生了一连串悲惨事件。有研究者考察了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坚定地持有的信念会怎样影响到人们对新闻报道的认知。电视对于被以色列支持的分子在黎巴嫩难民营屠杀平民的暴行进行了广泛的报道,而对以色列的作用却颇有争议。“研究人员就电视新闻报道询问了支持以色列和支持阿位伯的人。他们发现,每一方都确信,媒体报道对自己一方是不公正的。例如,支持以色列的受试者估计,新闻节目中提及以色列的只有17%是有利于以色列的。而支持阿拉伯的受试者估计,报道以色列的有42%的是有利于以色列的。支持以色列的受试者估计有57%的报道是不利于以色列的,而支持阿拉伯的受试者估计,只有26%是不利于以色列的。双方均预见说,中立的观察家摆向了与他们自己的信念相敌对的一面(Vallone,Ross,&Lepper,1985)。”[34]这就是一个实例,证明了人们的信念决定着他们对同一资料的知觉。

5.情绪状态。

传受者的情绪状态会直接影响他们对某种刺激的认识,并作出某种反映。比如,有实验表明,心境会影响人们对世界上各种危险的出现情况的判断。心境不好者导致他将这些危险看得极可能发生;心境很好的人则觉得这些危险不大可能发生。在一项估计危险可能性的实验中,首先让实验组受试者读一篇详细描写一起悲惨死亡事件的新闻报道,使这些受试者处于负性的心境之中;让控制组受试者读一则平淡无奇的新闻报道,使他们处于中性的心境中,然后让所有受试者估计各种灾难性事件出事的可能性。这些事件包括白血病、心脏病这类疾病,以及火灾、洪水这类事件。处于负性心境的受试者对这些灾难事件出现率的估计,几乎是处于中性心境的两倍。[35]同样的道理,受者因心境不同对同类报道的感受也不同,甚至还会危及自身生命安全。在世界上,球迷观众在观看电视直播的球类比赛时,因自己所钟爱的球队输球或赢球时会造成强烈的情感体验,因而导致心跳骤停的事件并非奇谈。

(三)社会的、民族的、文化的等方面的原因

因社会的、民族的、文化的等方面的原因,会造成传受者对同类刺激产生不同的心理反映。

1.文化水平。

文化水平的高低对于传者制作节目和受者接受媒体信息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比如,在对电视文化和报刊文化的接受上,有研究者认为,文化水平低的人对前者较青睐;而文化水平高者则更“钟情”于印刷文化。对这种现象人们大多是从受者的认知结构上予以解释,而钱学森教授却从系统论角度得出了新的观点。他认为文化程度低和文化程度高两种人遇事的反应方式有所不同:“文化程度低的人,遇事反应是‘条件反射式’的,从输入的信息及事态到他的行为比较公式化(数学公式)……但文化程度比较高的人,遇事则要思考,进行抉择,也就是用运筹学的组合最优化,根据收到的信息及事态‘运筹’一番才行动。”[36]钱学森的观点具有普遍意义,特别是对传播者。努力提高文化素养,增加现代科学知识以及学会科学的思考方式,对于提高工作(制作)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

2.社会地位。

有研究者认为,在大众传播的诸种媒介中,电视是一种比较复杂(相对于报刊、广播)、比较特殊的传播手段。受众因社会地位不同,对于电视的态度和行为也不尽相同,这种区别大致可分为三类:[37]

(1)接受型:将电视机作为家庭摆设和家庭生活一部分。认为电视既是消遣的一种工具,又是介入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这种类型的受者以老年人、孤独者、深居简出者以及体力劳动者为多。儿童在12岁之前也如此,他们将电视上出现的虚构人物作为自己的游戏伙伴。

(2)批评型:这类人多属于中产阶级,他们经常指责电视节目缺乏文化、美学价值等,或者因电视节目带来的不良后果而感到不安。

(3)调节型:这类人以白领阶层为多。他们认为,电视是所有人受教育的工具,而非纯消遣的工具,所以电视有教育和消遣的双重功能。因而他们并不反对收看“大众化”的节目。

因本身社会地位的不同导致对电视的功能和文化的不同看法,在我国的传受者中也有类似情况。只是目前还缺少实证资料予以说明。

3.文化背景。

所谓文化背景在这里主要指传受者的民族特点,包括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地理及各种人文环境。中国人和西方人因文化背景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看法迥异并不奇怪。《改革时报》有记者撰文《一条标语,吓走外商》颇有代表性:

某市食品厂彩旗高悬,整洁一新。德国西门子食品公司总裁S先生,来厂实地考察联合生产项目。

笔直的大道,翠绿的树木,幽静的厂区,S先生交口称赞。走进车间大门迎面是一块“职工园地”的黑板报。上面用红色粉笔写着粗大的正楷字“奋不顾身,勇擒盗贼,记优秀共青团员李扬”,并配有一幅漫画,画中的盗贼一副龇牙咧嘴的模样。

S先生走到眼前,好奇地看那漫画。问身边的翻译是怎么回事。翻译告诉他:“厂里有个青年,发现小偷偷东西,便上前阻止,被小偷刺了一刀,但他带伤同小偷搏斗,最终将小偷擒获。”S先生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出车间大门S先生一眼又看到围墙上用绿广告色刷着巨大的汉字。他不解:“为什么要在墙上写字,不是把墙弄脏了吗?”翻译解释道:“那是宣传标语。是让‘全厂动手,打击偷盗’”。可没等翻译说完,S先生转身就问厂长:“全厂都来抓小偷,那生产怎么办?这里的治安太可怕了。”说着,拉上翻译就走。

我们的对外宣传一定要考虑到境外受众的心理特点,不能“以己之心,度人之腹”,如此做法,其后果不仅达不到宣传目的,有时反而产生负面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