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谈话中如何捕捉“弦外之音”

在谈话中如何捕捉“弦外之音”

时间:2022-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听 声俗语说:听话听声,锣鼓听音。听声就要发现声调中的异常因素,做出辨析,抓住“弦外之音”。捕捉“弦外之音”的方法很多,不仅可以“察言”,亦可“观色”、“识人”,关键在于用心、留神,不断积累经验。“弦外之音”听多了,分析透了,“弦外之音”就容易进入你的耳朵了。

一、听 声

俗语说:听话听声,锣鼓听音。同一句话,由不同的声调表现出来,其含义就不一样,有时甚至完全相反。听声就要发现声调中的异常因素,做出辨析,抓住“弦外之音”。其要领是“三点一线”,即以场合、身份、背景三点连为一线,对异常因素做出判断。比如,你的一位同事结婚,你在单位里提议大家凑些钱,以表祝贺之意。当你征询意见时,一位同事对你说:凭你这份热心,我们也不能不交哇!这句话本来很平常,但其弦外之音究竟是不满,还是嘲笑,或者提示呢?如果你对当时的场合、讲话者的身份和你单位的背景加以综合的分析,就可以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了:原来他是提示你在这种场合由单位领导出面张罗为好。

二、辨 义

辨义主要是抓住说话角度这个关键,发现其中的异常因素,从而分析出其语言之中的弦外之音。有一则笑话说:一人喜欢闲唠,一次去人家做客,久谈不去。主人厌烦,指着院中的一棵树问道:你看树上有一只鸟,我们把树割倒,捉来鸟做下酒菜如何?他不解地问道:树割倒,鸟不就飞了吗?主人笑道:放心吧,那是一只不知什么时候该走的呆鸟!笑话中喜欢闲唠的客人就十分缺乏洞察的能力,主人的第一句话就已表现出了一种异常因素,谁会把树割倒去捉鸟呢?然而,他没有抓住这一因素,呆问下去,结果使自己显得真像一只呆鸟了。人们对不好直说的事情,往往喜欢换一个角度含蓄地表示出来,辩义就是抓住这种异常因素,很快悟出对方的意图。

三、察 句

察句就是根据语句的构成形式来察觉语言中的余音。在《东方快车谋杀案》这部电影里,私人侦探波罗就是根据女仆的用句方式,推断出她目击了现场。在案件调查中,她本应回答“我没看见”,但是她没有这么说,而是说:“如果我当时在甲板上,我就能看到现场。”波罗认为,在问话时,凶手肯定在旁边,因为女仆的这种构句方式就是想留点“余音”,向凶手敲一笔钱。结果,由此破获了这起凶杀案。在各种谈判中,谈判者也往往喜欢以假设句式来透露某种信息。同样一个意思,可以用肯定句、否定句、感叹句、假设句、反意句等许许多多的形式表达。使用哪种形式要求与场合相协调。如果出现不协调现象,那就表明说话者可能有什么言外之意。

四、悟 词

悟词就是依据特殊的用词,悟出说话者的弦外之音。如果你问一个人的身份,他回答“教师”,这种回答就较为正常。假如回答“教书的”“教书匠”“孩子王”之类的词句,便多多少少含有一些弦外之音了。

捕捉“弦外之音”的方法很多,不仅可以“察言”,亦可“观色”、“识人”,关键在于用心、留神,不断积累经验。“弦外之音”听多了,分析透了,“弦外之音”就容易进入你的耳朵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