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导语的编译

导语的编译

时间:2022-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软化软新闻的第一个阵地就是导语。根据“争议点理论”,争议是修辞发明的真正动力,修辞者需要根据具体的修辞情境确立中心争议点,并围绕该争议点展开自己的论辩。这反映了古典修辞学家们的一个共识,即事实是确定性的,修辞的目的是传递事实而不是排除事实的不确定性。不过,要听众对假设坚信不疑,必须依赖于外力使“认定”在听众的脑海中进行强化。

软化软新闻的第一个阵地就是导语。软新闻是否能够凸显“人情味”“趣味性”,与导语的写作是分不开的。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读者每天花在阅读报刊上的时间非常有限,如果能在最初的几秒钟时间内吸引他们的眼球,让他们觉得有趣且贴近生活,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闻报道的导语要满足两个要求。它要抓中事件的精髓,同时也要哄骗(cajole)读者(将目光)停留一会”(Mencher,1977:111)。传统的新闻写作方式是倒金字塔结构,也就是将新闻中所要包含的信息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列,重要的在前,不重要的在后。因此,导语中包含的是整个新闻最关键的信息,是新闻的高潮,读者在阅读导语后就能大致知道新闻的具体内容,这给读者阅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这也正是它致命的弱点。这种在一开始就交代最重要信息的做法,不鼓励读者读完整篇新闻。对于硬新闻来说,倒金字塔结构式能帮助读者迅速抓住新闻的主要内容,提高了阅读效率,但是,作为对外传播主要途径之一的软新闻,面对的是对中国知之甚少、甚至的充满敌意的读者,他们中很多人甚至习惯于看本国媒体关于中国的负面报道,对于看到正面的内容,可能第一反应就是排斥。在这种情况下,就尤其需要在软新闻一开始就去除其宣传味,给读者留下新鲜有趣、贴近生活的第一印象。下面将以新修辞为理论支撑介绍两种能凸显软新闻“趣味性”和“人情味”的导语撰写方式。

4.2.1 Perelman的论辩出发点与“事实型”导语

导语是软新闻的开始部分,相当于论辩语篇的出发点,因此, Perelman的论辩出发点理论对于软新闻导语的编译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4.2.1.1 论辩出发点理论介绍

所谓论辩出发点就是论辩者选择什么样的论点开始自己的论辩。早在公元前2世纪希腊哲学家Hermagoras就做过这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争议点理论”(the stasis theory of invention)。根据“争议点理论”,争议是修辞发明的真正动力,修辞者需要根据具体的修辞情境确立中心争议点,并围绕该争议点展开自己的论辩。Hermagoras以法律修辞为范例,确定并按重要性递减顺序罗列了四个基本争议点:事实(issue of fact)、定义(issue of definition)、品质(issue of quality)和程序(issue of procedure)。修辞者首先要关注事实,从中发掘出有助于达到自己修辞目的的话题和论点,只有在事实层面找不到任何可用争议点时,修辞者才会将注意力转向定义。以此类推,修辞发明只是在“事实”“定义”“品质”都尝试过之后,作为最后一招,才会聚焦于“程序”(刘亚猛,2004:66)。

Hermagora的争议点理论反映了事实与雄辩动态互动的关系。不过,刘亚猛认为,从表面上看,该理论着眼的是雄辩对事实的能动作用,然而它通过对事实表现出的那种压倒性的专注所强调的反倒是事情的另外一面,即事实对于雄辩的极端重要性或者说雄辩对于事实的极度依赖(2004:66)。这反映了古典修辞学家们的一个共识,即事实是确定性的,修辞的目的是传递事实而不是排除事实的不确定性。这一点也是“争议点理论”不适合强调或然性的当代修辞学的重要原因。

Chaim Perelman继承和发展了争议点理论,他认为,人不可能促使听众忠于他的观点,除非在一开始听众就在事实、真理、假设以及价值观方面与他达成一致。Perelman认为论辩与证明是两种截然相反的过程。“证明的目的是为了从前提开始证明结论的正确性,而论辩则不同,它是将对前提的坚信不疑转移给结论”(1982:21)。Sonja K.Foss对此表示赞同“论辩的目的在于说服听众从对前提的认同转向对结论的认同”(1985:109)。虽然论辩的结论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听众也不一定会接受,但是论辩总是以听众能接受的前提开始。论辩者先找到听众能接受的前提,然后促使听众坚信论辩者的结论,正如他们坚信前提一样。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在前提和论辩者想要争取的听众之间建立联系”(Perelman,1982:21)。

Perelman将论辩出发点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与现实有关的(如事实、真理以及假设);第二类和喜好有关(如价值观、等级制度以及适合的场所)。Perelman指出,所有从现实出发的论辩都会宣称有普适受众的存在,这些论辩都是诉诸被普遍接受的一些观点,而任何不接受他们的人都会被认为是不理智的或是不聪明的;而那些有关喜好的论辩都是和特定听众的观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管这特定的听众人数多寡。(1969:67)

从现实出发的论辩(realm)又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由事实和真理构成,第二类中包含了各种认定。事实是普适受众能接受的,也是客观存在的,它不需要解释,也不需要强调。“真理”与“事实”的不同在于“真理”需要得到比“事实”更大范围的认同,它“更适用于与事实之间的联系有关的更为复杂的系统,它可以是科学理论、哲学或宗教概念”。“认定”的确信度不及“事实”与“真理”,不过它一般也是普遍认同的观点,因此也较易为听众所接受。不过,要听众对假设坚信不疑,必须依赖于外力使“认定”在听众的脑海中进行强化。以“认定”作为论辩的出发点,就需要一个“初步论证”,让读者感到他们看到的是“事实”,而不是“认定”(1969:67-74)。由此可见,“事实”在从现实出发的论辩中不仅排在最前,其他两个范畴,即真理和认定,都是关于事实的表述,只是确定性方面略有差异而已。

从“喜好”出发的论辩出发点包括价值观、价值阶以及偏好域三种。与现实出发的论辩出发点不同,从“喜好”出发的论辩出发点的目标受众是特定的听众。虽然有些价值观,如真、善、美等具有普适性,但是“当人们试图将这些价值应用到某个情景,(普适性)就消失了。”Perelman将价值观分为“具体价值观”和“抽象价值观”,具体价值观包括对国家的热爱等,而抽象价值观包括真、善、美等。Perelman还指出,针对现状进行论辩时常用具体的价值观,因为它比较有说服力,但当想要促成变革时,抽象的价值观更有力量。同时,价值观总是在不断地冲突的,因此,对价值观的强调永远也不会显得多余。比价值观更为重要的是价值阶,价值阶是将价值观按重要性进行排列的一种方式。作为论辩出发点的价值阶应该是普遍被接受的,这要比选择合适的价值观更为重要,因为“大多数价值观都是很多听众所共有的,一个特定的听众的特点不是由他所接受的价值观决定的,而是看他对价值观进行排序的方式”。最后一个论辩出发点是“喜好域”(loci),也就是亚里士多德所称的“论题”(topics),是对论点进行的分类,以便论辩者在需要时取用。普通喜好域也可以从“质”和“量”上进行区分,“量域”(loci of quantity)是因为数量上的优势而喜好某一事物,如喜欢钱多而不是钱少,而“质域”(loci of quality)是因为某样东西的独特性或不可替代性,与数量多寡无关,如喜欢精品而不是大路货(1969:78-79,81,83,85,89)。

4.2.1.2 “事实型导语”

Perelman的论辩理论针对的是相同文化背景下的受众,而对于跨文化受众则只字未提。上述六个论辩出发点均是基于一个前提,那就是受众与论辩者分享同种文化、同种价值观、也有着类似的喜好。不过,软新闻编译稿面对的受众是与论辩者有着相当大的差异的,属于跨文化传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加限制或而修改直接运用Perelman的六个论辩出发点显然不合适。那么,软新闻的导语应该使用哪种出发点呢?

事实一般都具有普适性,在对外报道类软新闻中用客观存在的事实作为导语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跨文化传播中的误解。不过,为了增加趣味性,软新闻导语中的事实应与受众的喜好相结合。也就是说,导语中的事实不是单纯的事实,而是需要根据特殊受众的喜好来选择,充分考虑到他们的价值观、价值阶以及喜好域三大因素。由于对外报道面对的是外国受众,这里编译者就需要考虑到他们的喜好可能与自己的不同、有时甚至还会有抵触。下面一段导语没有迎合读者的喜好,宣传味过浓:

改革开放进行了30年之后,后起之秀滨海新区已成为中国大踏步迈向国际舞台的一颗新星。作为滨海新区的一个翅膀(滨海新区有三个行政区,塘沽为中心区,汉沽和大港分别为两翼)。汉沽从一开始的小心翼翼发展到今天的胸有成竹、昂首挺胸,这份从容来自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近几年拼搏的成就。滨海新区满怀信心意欲领舞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特定地位决定汉沽在未来中国经济的画卷上必将是浓墨重彩的一笔[1]

上面这段导语的写作方式在地方介绍类的中文软新闻中较为常见。在介绍某个地方时,常常会提到其在改革开放之后取得的巨大发展。确实,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各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值得每一个中国人自豪。问题是编译者面对的并非本国受众,他们对于中国整体的发展可能会感兴趣,但对于某个城市的某个区的发展,不太可能有太大兴趣。整段导语洋洋洒洒,但其实没有什么实质性内容。汉沽到底在哪方面发展迅速? 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什么是它得天独厚的优势? 这些内容在导语中均未出现。下面是这篇软新闻英文编译稿的导语:

HANGUDistrict in eastern Tianjin is a slot of 442square kilometers by the Bohai Sea in the promising Tianjin-Beijing-Hebei triangle.For2,000years its salt and fishing industries, and agriculture have flourished,sustained by the district's extensive river system.After Binhai New District,of which Hangu is a part,was established by the State Council in 2006 as a pilot zone for reforms,Hanguhas been ushered into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2].

显然,编译者的受众意识比中文原文的作者要强。导语第一句将中文原文中没有交代清楚的汉沽区的具体地理位置作了详细的介绍;第二句介绍了汉沽的传统产业,即盐业、渔业以及农业;第三句中,编译者认为汉沽将随着滨海新区的建设而迎来新的发展阶段。应该说,这段导语对原文作了大幅调整,删除了原文中的很多空话套话,比原文更具体。不过,这段导语还是缺乏亮点,缺乏抓住读者注意力的内容,并没有去迎合读者的喜好。事实上,编译稿中的三句话中,重点应该是在最后一句上,也就是说,关于汉沽未来的发展应该是全文的重心,编译者可以从这一点上去寻找读者可能会感兴趣的亮点。通读全文,在这篇中文软新闻中,有一部分是介绍正在建设中的与新加坡合作的生态城,中新生态城的最大亮点是,它大部分土地都是盐碱地,而生态城将用10~15年在这里建成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宜居示范新城。将盐碱地变废为宝以及建设能源节约型的生态城属于新事物,如将这些内容提前作为导语引出全文,必将吸引更多受众的目光,试译如下:

The Sino-Singapore Eco-city under construction has been drawing in investors to Hangu,a district of 442 square kilometers by the Bohai Sea in the promising Tianjin-Beijing-Hebei triangle of China.The eco-city,built mostly on saline-alkali land and barren shoals,is a community of 20 square kilometers with modern industries of low energy consumption, high added value,complete living facilities,easy transport and a pleasant environment.“More investment will be put into making the area more livable,”said LüFuchun,Party secretary of Hangu.

要使读者感受到趣味性,除了事实的内容要迎合读者的喜好之外,还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事实必须是读者能接受的,尽量避免读者完全不了解的。Perelman的关于论辩出发点的论述一再强调,论辩不能以读者完全不了解的论点开始。不过,这里要注意的是编译者一定要从译文受众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有些内容对于中国受众来讲是家喻户晓的,而西方受众可能对此完全没有概念,在编译的时候就要进行调整。下例是关于海南的一篇软新闻的中文原稿和编译稿的两段导语。

“请到海南来,这里永远是春天……”

美丽的海南位于中国的最南端,是中国陆地面积海洋面积第二大的热带海岛省份。这里天空蔚蓝,海水澄碧,空气怡人,阳光明媚,沙滩洁白。

1988年4月13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正式批准海南建省,并做出关于设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海南成为中国最年轻的省份和最大的经济特区。

光阴似箭,星移斗转。转瞬之间,海南迎来建省、办经济特区20周年[3]

可以看出,中文原稿中没有一般意义上的完整的导语段,四个短小的段落从不同的角度引出主题。第一句选自在中国广为传唱的一首介绍海南风光的流行歌曲,第二段介绍了海南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第三、四段是关于海南建省的情况。这四段文字如果不加编辑直接翻译成英语,会存在不小的问题。首先在形式上,英语新闻导语一般是一个段落,由三、四句话构成,上例显然不符合英语新闻导语的写作习惯。其次,在内容上,这一导语属于事实型导语,其中介绍了很多关于海南的“事实”,不过,有很多内容西方读者不大可能了解,比如,第一句出现的歌词,对于国内读者来说耳熟能详,而且大多都能联想出海南美丽的南国风光,不过,这句歌词西方读者看到肯定不会产生类似的想象。另外,读者可能还会有这样的疑问,什么是“七届人大一次会议”? 为什么要建省? 建省说明了什么? 这些内容如果要说明清楚的话,恐怕得大费周章了。因此,虽然该导语属于事实型导语,但出现了很多目标受众无法理解的事实,必须在编译中进行调整。这篇文章的编译者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在编译稿中对导语部分做了如下的调整:

It's springtime in Hainan,literally in terms of the season, but also figuratively in terms of an ongoing era of rebirth for the tropical island.Hainan is China's southern-most territory, and the nation's smallest province in terms of land area.Size is no reflection of status,however.The island is famous as a holiday resort of azure skies,bright sunshine,freshair and unspoiled beaches[4].

在这段导语中,编译者将信息进行整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导语,并做了如下的调整:首先,编译者将中文歌词中出现的“永远是春天”这一信息在编译稿中做了清晰的表述,在中文中,“春天”有多重含义,它是一年的第一个季节,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天”也可以是一个暗喻,代表了重生。说海南永远是春天,一方面是指它地处南国、四季如春,另一方面也指它是一块正在经历重生的热土。此外,编译稿将原文中出现的政治词汇,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等全部删去了,只介绍了海南的地理位置以及它的旅游资源等读者可以接受且不会产生理解障碍的内容,这样的导语就能较容易地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

二、事实必须言简意赅,重点突出。事实型导语要起到吸引读者的目的,就需要做到言简意赅,重点突出,避免拖沓。下例是China Today登载的一篇介绍常德的软新闻Changde:AHarmonious City on the Move的导语:

Changde is a burgeoning city of poets,green development, and well-educated citizens in China's central province of Hunan. This city of 6 million serves as an economic,cultural and transportation center,but carefulmanagement has ensured it has alsoretained fresh and numerous green spaces.Blessed with three mountains and three rivers,Changde faces Dongting Lake,the second largest fresh water lake in China.The environment has been one of the key issues for the municipal government in recent years,and a fund of over RMB7billion (about US $1 billion)has been invested in city infrastructur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he recycling economy.Local authorities have been at pains to fill the city's public areas and roads with vegetation andresidents are encouraged to plant trees in their courtyards.As a result,the city space is a harmonious blend of natural and manmade features that has earned Changdethe moniker“city of gardens.[5]

这段导语是从中文稿直接翻译成英语的,介绍了常德这一城市的概况,属于事实型导语。这样长度的导语在英文中是非常罕见的,足足150字不仅会使读者丧失阅读的兴趣,重点也无法突出。事实上,整篇编译稿标题为“Changde—AHarmonious City on the Move”,文中含三个副标题:“APoetic Heritage”“ACity of Learning”“ACity of Safety”。纵览全文,整篇文章内容据此可以分为三大块,第一部分是关于常德的诗歌传统,在历史上,有很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诗篇,如今,诗歌活动仍是当地的一大文化亮点;第二部分讲的是常德是一个注重教育的城市;而最后一部分介绍的是常德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福利设施的建设。三部分组合在一起说明常德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和谐城市。

再看上面的导语段,第一句中“poets”“greendevelopment”“well-educated”并列,似乎是告诉读者整篇软新闻将围绕这三个主题展开,但除了第一句外,洋洋洒洒一大段都是关于自然环境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没有提到任何关于教育文化的内容。整个导语段不仅没有把全文的内容全部包括进来,而且绝大部分内容与全文缺乏相关性。因此,导语段需大幅削减,突出常德是“正在发展中的和谐城市”这一重点。试译如下:

Changde is a burgeoning city in China's central province of Hunan.With a poetic heritage,a focus on education,and a pursuit of a comprehensive set of social programs,the city is on its way to a harmonious society in whichall citizens can prosper.

修改过的导语将原文大幅瘦身,只留下差不多三分之一的篇幅。第一句交代了常德的地理位置;第二句中将“a poetic heritage,a focus on education,and a pursuit of comprehensive set of social programs”前置,突出强调了全文的三大主题;同时,burgeoning及on its way和标题中的onthemove相呼应,透露了全文的关键词:发展。整段文字清晰明了,言简意赅,主题突出,容易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三、事实必须能起到交代主题的作用。作为导语的事实应该要能突出文章的主题,不要为了说事而说事。下面将以选自一篇介绍侗歌的软新闻的导语为例进行说明:

“汉字有书传书本,侗家无字传歌声,祖辈传唱到父辈,父辈传唱到儿孙”。这首侗家的歌谣很清楚地指明了侗族文化的精髓在侗歌。侗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从古至今,他们叙事、传史、抒情等都是通过口传心授。也正因为如此,侗族文化尽管经受过历史的风风雨雨、人间沧桑,它仍以一枝独秀保存下来,并逐步引起世人的关注[6]

这段中文导语的主要问题就是没有说清楚主题到底是什么? 侗歌?还是侗族文化? 因此,编译者要首先明确主题,不可鱼与熊掌兼得。其实,整篇软新闻是介绍侗歌的,而侗族文化只是附带提到,因此,编译稿应该要在凸显“侗歌”这一主题上下工夫。下面是《北京周报》的编译稿:

Also called“Galao”the Dong grand songs,called as such because they are sung by large groups of people,are a kind of folk music that originated in the Song Dynasty(960-1279).The songs are performed in male and female antistrophic form, and are usually sung during holidays in a drum tower or near a bonfire[7].

在这段短小的导语中,songs、music、sing这些词反复出现,细数一下,与音乐相关的词汇共有5处之多,“侗歌”这一主题一目了然。

4.2.2 叙事研究及“叙事型导语”

4.2.2.1 新闻中的叙事研究

在国外,“新闻故事化”这一趋势日益显现,在新闻中穿插故事已经成为一种行业习惯。在新修辞学研究中,有关叙事的理论也日益凸显其重要性。修辞学家们认为,叙事是人类的一种本能。Gregory Bateson指出,“如果我说的基本正确的话,那么用故事来进行思考一定是所有大脑的共性,不管是我们人类的大脑还是那些红木林和海葵的大脑”(1979:14)。人类在本质上都是讲故事的动物(story-telling animal),无论是在他的行为、实践还是在他虚构的故事中。可以这样说,人类之所以能够理解他人的行为是因为我们都生活在叙事中,我们通过叙事来理解自己的生活(Mac Intyre,1981:197,201)。Paul Ricceur认为语言行为只有以叙事的形式出现才是有意义的。叙事“事实”和我们的“经验”不会相互不相关联地零散地凑在一起来到我们身边,等着我们运用适当的道德原则(去解读他们)。相反,他们需要的是能够将我们经历的事实以一种连贯的形式捆绑在一起的叙事,也正是由于这种叙事,我们抽象的规则、原理和概念变得容易理解(转引自Goldberg,1982:246)。

叙事在新修辞中也被看作是一种论辩方式。“各种符号行为——无论是语篇还是非语篇——中都可以发现说理(reasoning)”(Fisher,1994:374)。因此,叙事成了“说理”的一个媒介。在不同的故事中进行选择,也是理性的反应。比如某部小说看上去只是在叙述一个故事,实际上是作者想通过故事使读者接受某种观点。鲁迅先生描写阿Q这个人物,鞭笞了当时国民麻木的精神状态,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乱世佳人》以女主人公郝思嘉的爱情纠葛和人生遭遇为主线,生动地再现了南部种植园经济由兴盛到崩溃、奴隶主生活由骄奢淫逸到穷途末路的历史,也表现了美国人奋斗于逆境,追求个人独立、尊严、爱情,永远乐观进取的民族精神。上述作者都是想要通过叙事来向读者传递并使他们接受自己的观点。

Walter Fisher认为叙事结构对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重大的影响。首先,“生活的意义和重要性在其所有的社会维度上都需要对其叙事结构的确认。”其次,“所有伦理,不管是社会的、政治的、法律的、还是其他方面的,都包含叙事”(1994:377)。Fisher提出了叙事范式(Narrativeparadigm),叙事范式基于以下的假定:

1.人类在本质上是讲故事的动物。

2.人类决策和交流的聚合模式是“好的理由”,在不同的交流情景、体裁和媒介中,这种“好的理由”都不尽相同。

3.好的理由的产生和实践受下列因素的控制:历史、传记、文化、性格以及Frentz和Farrell语言行为范式中提到的其他力量。

4.合理性(rationality)是人类作为叙事动物这个本性所决定的,这种本性包括固有的对叙事或然性、构成一个连贯故事的要素以及他们测试叙事忠实度的一贯习惯的意识,不论他们所经历的故事是否和他们生活中真实的故事一样。

5.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就是由一系列的故事构成的,在不停地再创造过程中,过美好的生活就必须从中进行选择。

一言以蔽之,好的理由就是故事,是人类实现他们推理和评价本性的方式。(1994:383)

在国内,叙事研究一般被运用于文学批评,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叙事”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出现的论文大多是对文学作品叙事方式的研究,其中又有一半以上的文章是对某一具体小说的叙事手段分析,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叙事研究在新闻传播领域还未受到重视。不过,未受到重视并不代表不重要或没有必要,因为事实情况是我国的对外报道重说理、轻叙事,常给人以刻板的印象。1977年,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工作多年的英籍教授David Crook对新华社对外部的谈话中说,“多少年来,中国的对外宣传总是把报道中具体的、形象的例子统统删去,而留下骨头、抽象的一般概念。……特别是对外国读者来说,使一篇有些生气的,正是那些具体例子、个人经历和形象化的事实。如果把这些砍掉,而只留下概念、口号原则等,那就等于掏掉了内脏,只剩下一个骷髅。需要多一些事实,少一些空话……事实胜于雄辩”(转引自沈苏儒,2009:38 39)。英国友人Felix Green1977年在对新华社对外部的谈话中也说:“叙事的方式有时比内容更重要。”由此可见,增加叙事的比例对于对外报道来说非常有必要。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近年来,基于叙事学和新闻学研究的新闻叙事也开始慢慢被人们所了解,如何纯和曾庆香两位学者在2005年和2006年分别出版了两本同名的专著《新闻叙事学》,表明我国的新闻研究中叙事视角的起步。

4.2.2.2 叙事型导语

所谓叙事型导语,也就是在导语部分通过叙述一段与全文内容相关的小故事引出全文。以叙事作为软新闻的导语是符合软新闻的“软”这一特征的,因为它不仅更自然、更有趣味性和人情味,而且本身就具有论辩力。不过,在国内的对外报道类软新闻中,却很少有以叙事作为导语的。本文作者随机阅览了20篇来自官方的对外报道平台中登载的软新闻,包括《今日中国》(China Today)、《北京周报》(Beijing Review)、《中国日报》(China Daily),发现这些软新闻中只有一篇是运用叙事作导语的,而在20篇来自《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的报道中,有13篇是以叙事开篇的。这反映了导语中采用叙事手段在国内还不普遍,与西方软新闻重叙事的写作习惯存在差异。

下面两段分别是《北京周报》和《纽约时报》的两篇软新闻的导语,从中不难看出叙事型导语的优势:

例一:

On November15,a new globalreport indicated that“efforts to combat the global tobacco epidemic are lagging,in spite of strong progress in some countries.”The report was published by the Framework Convention Alliance,a coalition of more than 350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from over 100 countries[8].

例二:

Last month freshman Shannon Welcome,18,of Woodstock, Ill.,startedclasses at St.Mary's,a small women's college across the street from Notre Dame i n South Bend,Ind.“Iguess you could sayit's my dream school.”She exclaims.“I can take classes at Notre Dame but still have the intimacy and nurturing atmosphere of St.Mary's.”Welcomeis considering a law career,and,she says,“I think the competitive benefits of being in a women's college will give me an edge.[9]

例一选自一篇关于中国在禁烟方面所做努力的软新闻,导语中在一开始就引用了一份关于全球禁烟报道的内容,随后又介绍了这份报告的撰写单位。报告是由一个全球性机构撰写的,所引用的也是干巴巴的内容,与读者的日常生活似乎搭不上边,这样的导语就很容易因使读者产生距离感而失去吸引力。

例二选自《纽约时报》,内容是关于女校在美国沉寂多年后重新流行这一现象。作者没有从介绍这一现象开头,也没有引用任何官方文件,而是叙述一个普通的女学生的例子,通过她的描述引出女校的优势。通常,读者很容易被这种发生在普通人身上的例子所吸引,因为这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很贴近,比起其他一些枯燥的事实或是说理要生动许多,符合他们阅读软新闻的最大目的——消遣。同时,选用普通老百姓的例子通常真实感强,更具说服力。

回到第一个例子,如果作者用一个吸烟者的故事作为导语,介绍他的吸烟史、吸烟给他带来的危害、中国的控烟运动在他身上起到的作用等生活化的内容,相信很多读者会和他产生共鸣,从而产生读下去的愿望。同时,他的故事也能参与到论辩中,更好地去打动、说服读者。

例三选自《北京周报》2017年2月16日的一篇软新闻Old Stays Gold,介绍的是传统手工艺人在现代社会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以及面临的窘境。

例三:

By the intersection of two busy urban roads in Luohe,a city in central China's Henan Province,there is a low-key watch repair stall.Its owner,60-year-old Li Guoqing,has been working as a watchmaker for more than four decades.A low wooden table,a glass cabinet,delicate watch parts and tools, and a stool make up Li's entir eworkshop.

Mostwatch repairers closed down or switched to other trades in the past few decades as the watch industry and its number of customers declined.But Li refuses to give up the skillhe has practiced for most of his life.

In today's China,industries arefast modernizing with assembly lines and mass production by machines.However, there a re still artisans like Li,scattered here and there,who are doggedly continuing with their traditional handicrafts[10].

在例三的导语部分,作者为读者展开了这样一幅画面,修钟表的老师傅,在繁忙的城市的一角坚守着自己的钟表摊。当其他钟表师傅开始放弃这门手艺谋求转行时,老师傅还是不愿意放弃这门伴随了他一生的手艺。这样极具画面感的叙事充满了人情味,读者很容易会展开想象:这样的工匠日常生活是怎样的? 他们遇到的是什么样的问题? 老传统还能不能保留下去? 通过这样的叙事,作者在导语的最后部分引出主题:“在如今的中国,流水线和可以大规模生产的机器使得工业迅速现代化。但是,还是有像李师傅这样的手工艺人散落在各处,努力坚守自己的传统技艺”。这样的导语读起来饶有趣味,又能点明主题,很容易吸引读者读下去。

[1] 本例选自“天津汉沽区:昂首在前沿”,〈http://www.chinatoday.com.cn/china/2009/0903/p78. htm〉。

[2] Hangu District Bentona Green Economy.China Today,2009(3)

[3] 开放的海南,永远的春天.《今日中国》,2008(4)。

[4] Hainan—Springtime in an Open Province.China Today,2008(4).

[5] Changde—AHarmonious City on the Move,China Today,2008(2).

[6] 侗族大歌http://www.chinaculture.org/gb/cn_zgwh/2005-09/14/content_72885.htm

[7] Grand Songs of the Dong Ethnic Minority.http://traditions.cultural-china.com/en/17Traditions 1501.htm

[8] Fighting a smokeless war,Beijing Review,2010(47).

[9] Why Can'ta Woman Be More?《TIME精选阅读与词汇突破》,2006:122.

[10] Old Stays Gold,http://www.bjreview.com/Lifestyle/201702/t20170213_800087090.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