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説文解字》

《説文解字》

时间:2022-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説文解字》,簡稱《説文》,這是東漢許慎所著的一部體大思精的解釋漢字形、音、義的書,在中國語言學史上占有頭等重要的地位[75]。他這部書是爲説解“文”“字”而作,所以叫做《説文解字》。如上所述,《説文》中每個字頭的字體都采用小篆。不過,我們今天研究和利用《説文》,不可像過去有的學者那樣由於對它尊崇過分而處處墨守,而應當采取科學的實事求

《説文解字》,簡稱《説文》,這是東漢許慎所著的一部體大思精的解釋漢字形、音、義的書,在中國語言學史上占有頭等重要的地位[75]

許慎,字叔重,東漢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縣)人,在“爲郡功曹,舉孝廉”之後做過沛郡洨縣(今安徽靈壁縣)長和太尉南閤祭酒。他是當時著名經學家賈逵的弟子,從當時人贊揚他的一句品題“五經無雙許叔重”可以想見他對經學的精通[76]

許慎爲《説文解字》作《叙》在漢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正月,但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九月才由他的兒子許沖以此書“奏上”,其間已歷時二十一年。可見此書是許慎長期致力的學術成果。

照許慎自己的解釋,“文”和“字”不同:“依類象形”謂之“文”,“形聲相益”謂之“字”,二者總稱爲“書”。他這部書是爲説解“文”“字”而作,所以叫做《説文解字》。

《説文》中每個字頭的字體采用秦朝的篆書(小篆)。書中對收録的每個字都按篆書的結構加以分析,凡形旁相同的字類聚爲一“部”,以該形旁作爲“部首”;不同的部首按形體相似或意義相近排列,每個部首下面的字依意義的類别編排。這樣,極其紛繁的將近一萬個字就很有條理地組織起來了。這種辦法是許慎的創造,對後世字書的體制有很大的影響。從晉吕忱《字林》、梁顧野王《玉篇》到現代的許多字典都是按部首編排的,儘管部首的種類、數目和次第各有不同。

《説文》共十五卷,前十四卷[77](許慎原稱“十四篇”)是字典正文,最後一卷是“叙目”(叙和目録)。全書共分五百四十部。據許慎在《叙》中所説,本書共收九千三百五十三字、重文(異體)一千一百六十三字、解説十三萬三千四百四十一字,但今本各項字數已與此不相合了。

如上所述,《説文》中每個字頭的字體都采用小篆。如果一個字的古文或籀文(大篆)跟小篆不一樣[78],就把古文或籀文列在解説之後,加以説明;如果一個字有或體、俗體,也作同樣的處理。這些單獨標舉出來的古文、籀文、或體、俗體,統稱爲“重文”。例如:

沬,洒面也。从水,未聲。湏,古文沫从頁。(十一上水部)

臚,皮也。从肉,盧聲。膚,籀文臚。[79](四下肉部)

,濯衣垢也。从水,聲。浣,或从完。(十一上水部)

蟁,嚙人飛蟲。从,民聲。,或从昬,以昬時出也。蚊,俗蟁从虫从文。(十三下部)

《説文》對每個字的解説以兼説字的形、音、義爲通例,次序是先解釋字義,次分析字形,次説明字音(一般用“讀若某”的方式),有時在説解中還徵引經傳、群書、方言、通人説作爲佐證[80]。例如:

刀,兵也。象形。凡刀之屬皆从刀。(四下刀部)

丄,高也。此古文上,指事也。(一上丄部)

,兵也。从戈,从甲。(十二下戈部)

煉,鑠冶金也。从火,柬聲。(十上火部)

熯,乾皃。从火,漢省聲[81]。(十上火部)

笱,曲竹捕魚笱也。从竹、句,句亦聲[82]。(三上句部)

,蟲之總名也。从二虫,會意。讀若昆。(十三下部)

陧,危也。……讀若虹。(十四下部)

,羊未卒歲也。从羊,兆聲。或曰:羠羊百斤左右爲。讀若《春秋〔·僖公八年〕》“盟於洮”。(四上羊部)

(向),北出牖也。从宀,从口。《詩〔·豳風·七月〕》曰:“塞墐户。”(七下宀部)

份,文質備也。从人,分聲。《論語〔·雍也〕》曰:“文質份份。”(八上人部)

適,之也。从辵,啻聲。適,宋魯語[83]。《爾雅·釋詁》云:“如、適、之、嫁、徂、逝,往也。”(二下辵部)

嬃,女字也。从女,須聲。《楚詞〔·離騷〕》曰:“女嬃之嬋媛。”賈侍中[84]説:“楚人謂姊曰嬃。”(十二下女部)

《説文》解釋字義,運用了多種不同的方式,有些是很可取的[85],如:

(一)天然定義 例如三上十部:“千,十百也。”八下尺部:“尺,十寸也。”十二下系部:“孫,子之子曰孫。”

(二)屬中求别 例如四上羊部:“羔,羊子也。”又:“羝,牝羊也。”七下白部:“皙,人色白也。”又:“皚,霜雪之白也。”十下心部:“惟,凡思也。”又:“念,常思也。”又:“懷,念思也。”又:“想,冀思也。”二上口部:“呼,外息也。”又:“吸,内息也。”又:“喘,疾息也。”又:“喟,大息也。”又:“噫,飽食息也。”十一上水部:“沬,洒面也。”又:“浴,洒身也。”又:“澡,洒手也。”又:“洗,洒足也。”又:“沐,濯髮也。”又:“,濯衣垢也。”

(三)由反知正[86]例如二上小部:“少,不多也。”七上日部:“旱,不雨也。”又:“暫,不久也。”十二上手部:“拙,不巧也。”八上人部:“假,非真也。”

(四)描述 例如二上牛部:“犀,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頂,似豕。”九下象部:“象,長鼻牙,南越大獸,三年一乳。”十一上水部:“江,水,出蜀湔氐徼外岷山,入海。”六下邑部:“邶,故商邑,自河内朝歌以北是也。”

(五)譬況 例如十上黑部:“黑,火所熏之色也。”十三下黄部:“黄,地之色也。”

現在看來,《説文》在字義解釋上也有不少的缺點和錯誤,如:

(一)因誤析字形而誤解字義 例如十下大部:“奚,大腹也。从大,省聲。”甲骨文和金文“奚”字都象手牽帶縲絏的奴隸,並無“大腹”之義。又如三下爪部:“爲,母猴也。其爲禽好爪。……下腹爲母猴形。”甲骨文“爲”字象手牽象之形,最初是表示生産勞動之義。

(二)拘泥字形,牽强附會 例如一上王部:“王,天下所歸往也[87]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二上告部:“告,牛觸人,角箸横木,所以告人也。”

(三)濫用聲訓 例如十二下女部:“母,牧也。”又:“婦,服也。”九下山部:“山,宣也。宣氣散,生萬物。”四上鼻部:“鼻,引氣自畀也。”

(四)附會陰陽五行 例如十四下五部:“五,五行也。从二,陰陽在天地間交午也。”[88]十一上水部:“水,準也,北方之行。象衆水並流,中有微陽之氣也。”

《説文》對漢語和漢字研究的貢獻是巨大的、多方面的,可以説是中國古代語文學的一大寶藏;單從訓詁學的角度來看,它的價值在於匯總了東漢以前的古詞、古義,使我們研究古漢語的詞彙、語義及其發展演變都有了很大的憑藉。

不過,我們今天研究和利用《説文》,不可像過去有的學者那樣由於對它尊崇過分而處處墨守,而應當采取科學的實事求是的態度,予以恰如其分的評價。

現在能够看到的最早的完整的《説文》本子是徐鍇(字楚金,南唐人,世稱“小徐”)的《説文解字繫傳》(四十卷)和徐鉉(徐鍇之兄,字鼎臣,南唐人,後仕宋,世稱“大徐”)的校定本《説文解字》(三十卷)[89]。這兩種書都有清人翻刻本。大徐本今有中華書局影印清陳昌治刻一篆一行本。這個本子在每個篆書字頭上面增加了楷體,書末又附有新編《檢字》,使用起來十分方便。

清代學者研究《説文》成績很大[90],著名的著作有:

(一)段玉裁《説文解字注》 這是最重要的一部《説文》注本[91]。段注的内容包括:考定二徐本的是非,結合聲韻訓詁並引據古籍來注釋原書的説解,闡明字義及其引申變化。段注的缺點是:錯誤地認爲《説文》所用的字都是“本字”,《説文》所注的義都是可信的本義,因而有時流於穿鑿;又由於過分自信,喜歡憑主觀改易原文,因而流於武斷。此書有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新印本,最爲方便適用。

(二)桂馥《説文解字義證》 本書的目的在於徵引群書來印證《説文》,書中搜集的材料很豐富,對訓詁研究用處很大。

(三)王筠《説文句讀》 本書采段、桂二家的注,删繁舉要,以便初學,書中也時有王氏自己的精當見解。

(四)王筠《説文釋例》 本書的目的在於闡釋《説文》全書的凡例。段注已經隨文説明瞭許書的一些體例,王氏又進一步有所補充發揮並使之系統化了。

(五)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 這是《説文》注本中一部别開生面的著作。詳見本章第十節。

1928年丁福保收集他當時所能搜采到的所有注釋、研究《説文》的著作,匯編爲《説文解字詁林》一書,書末附有《檢字》,使讀者“檢一字而諸説皆存”,使用起來頗爲便利[92]。只是《説文通訓定聲》這部依聲繫聯的書,《詁林》也給拆開來納入《説文》部首的體系,這就失去原書特有的一部分作用了。

關於《説文》研究的專題文獻目録有黎經誥的《許學考》(1929年)和丁福保《説文解字詁林·前編》的《引用書目表》。20世紀20年代以後《説文》研究日新月異,新著很多,還有待於編製新的目録索引,以便學者利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