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系统经济学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关于系统经济学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时间:2022-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系统经济学应运而生。经济系统的层次性是系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之一。从系统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全球化的本质就是人类活动在全球范围内的大系统化,包括系统深化和系统广化。

关于系统经济学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诺贝尔奖得主普里高津(Prigogine)曾经指出,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大转变的年代;我们必须寻求和探索新的资源,更好地了解我们的环境,并与大自然建立一种较少破坏性的共存关系;我们的时代是以多种概念和方法的相互冲击与汇合为特征的时代。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系统经济学应运而生。

所谓系统经济学(Systems Economics),是指利用现代系统科学的思想与方法,并吸收中国传统哲理的思想精华,去研究经济系统的形成和演化规律及其与人类需求之间的价值关系。从本质上讲,系统经济学属于系统科学、数理科学、经济学、生态学等的交叉科学。

我们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采用数学家兼哲学家怀特海式的方法进行系统经济学的创建工作,试图从哲理、数理与技理三个层次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进行深刻的反思和认真的探索,到目前为止,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系统经济学哲理框架的构建工作,得到了几十个具有数学形式的新结果,形成了与国际上已有定评的工作具有可比性的若干个研究专题。

1、 经济系统的定义与特点

在系统经济学的探索过程中,我们逐步形成了“系统时代·系统经济·系统管理”相对自成一统的学术思想体系。具体一点来讲就是,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系统时代,系统时代的最大特点就是系统已经或者正在成为人们的一种基本生存方式,任何个人、企业,甚至国家都处于一定的系统层级结构之中;在系统时代的背景下,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正在出现,这种崭新的经济形态就是系统经济;系统管理是与系统经济相对应的观控能力更强的新型管理模式。系统是这一整个学术思想体系的核心词汇。相应地,经济系统是系统经济学的基础和关键概念。

把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看作是一个经济系统是系统经济学的基本观点。经济系统是系统经济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经济系统是系统科学思想在经济学中的反映,或者说它是经济学吸收现代系统科学思想的结晶。所谓经济系统是指由一组经济元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可以形式化地表示为

经济系统=({经济元},{经济元之间的关系})

这里经济元是指具有一定功能的所有组织水平上的经济实体,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是参与资源竞争和分享的个人、家庭、企业、产业、地区、国家甚至整个人类。经济元的一个特点就是,当把一个经济实体作为经济元去构成一个经济系统时,人们把它当作一个“黑箱”来看待,不考虑它的内部结构,只考虑它的功能,即它与环境的关系。

上面关于经济系统的定义是递归性的,只要准确地定义了经济系统的内核(经济元),就可以通过不断的递归和复合,把经济系统的外延推得很广,同时又不失确切性。这样就从根本上保证了关于经济系统的研究既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又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兼顾精确性和普适性是任何一门学科追求的目标。作为经济系统递归性的例子,对于国家经济系统而言,个人、家庭、企业等都是它的经济元;对于全球经济系统来讲,每个国家又都是它的经济元。

经济系统的递归性定义本身蕴涵了经济系统的层次性。经济系统的层次性是系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按照组织水平的不同,可以把经济系统划分为个人、家庭经济系统、企业经济系统、产业经济系统、区域经济系统、国家经济系统和全球经济系统等七个层次。其中,个人是最基本的经济元,全球经济系统是到目前为止最大的经济系统组合(目前尚未发现除地球之外的其他星球上具有经济活动)。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不同层次的物质具有不同的运动形态、性质和规律。一般来讲,较高层次的经济系统以较低层次的经济系统为载体,高层次经济系统的功能通过低层次经济系统来体现;低层次经济系统是高层次经济系统的子系统或经济元,高层次经济系统制约和支配着低层次经济系统的状态和行为,也就是说,低层次经济系统的发展和变化是以高层次的经济系统作为其背景来展开的。高层次经济系统对低层次经济系统的这种约束和支配作用就构成了广义的观控制度。

img26

1986年在开封

2、 资源位理论

资源位理论是我们在研究系统经济学的过程中为了完善经济学的理论架构所做的一种努力。提出资源位概念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把可持续发展问题内生在经济学的理论内核中,而不是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增长的外在约束。

著名系统哲学家拉兹洛指出,人类社会目前面临三大问题:一是全球化问题,尤其是金融的全球化;二是和平与发展问题;三是可持续发展问题,主要是指人类在地球上生存与发展的可支持性条件。其中,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都与经济学密切相关。从系统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全球化的本质就是人类活动在全球范围内的大系统化,包括系统深化和系统广化。但是,利用传统的经济学词汇是无法准确而深刻地描述与揭示可持续发展的本质与规律的。为此,必须拓展经济学的研究范围。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了资源位理论。

众所周知,资源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资源位所对应的主体就是经济系统。所谓一个经济系统的资源位,我们是指在广义资源空间中,能够被该经济系统实际和潜在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设G={gi i=1,2,…,n}为不同经济系统的集合,R=Π Ri为广义资源空间,即由广义资源因子所撑起的高维空间,经济关系为fog=R×G,则对于经济系统gi∈G来讲,fog即为经济系统gi的资源位数学模型。假设在某种环境条件下,空气湿度为20%~80%,某经济系统(例如光学精密仪器生产企业)正常生产所要求的空气湿度范围为40%~50%,则它的资源位范围为40%~50%,而小于40%或大于50%的范围便是该经济系统的非存在资源位。

与经济系统的层次性相对应,我们可以自然地得出资源位的层级结构:个人资源位、家庭资源位、企业资源位、产业资源位、区域资源位、国家资源位和全球资源位等。经济系统的层次越高,其资源位水平也就越高。

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讲,传统经济学通过效用最大化对经济系统的产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而对经济系统的广义资源投入并没有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这是由传统经济学中经济过程的局限性造成的。在系统经济学中,我们把经济过程从传统的只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非闭路循环扩展为包括“资源→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环境→资源”六个环节的闭路循环。因此,资源位概念的提出把可持续发展问题内化在了经济理论的内核之中,而不再作为一种强加在经济发展之上的外在约束条件,这是在系统时代的背景下经济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交换。交换的各方必须用属于自己的东西去交换,因此,所有制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根据这种逻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决定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经济绩效水平的关键因素就应当是企业或国家在所有权意义上所拥有的资源的多少。在系统经济条件下,情况发生了重要变化,决定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国家经济绩效水平的关键因素不再是他们在所有权意义上所拥有的资源的多寡,而主要取决于他们能够整合到多少在所有权意义上不属于自己的资源。因此我们说,系统时代,整合为王。

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经济系统的资源位凹集模型:把经济系统的实际资源位结构构造成凹集是整合在所有权意义上不属于自己的资源的必要条件,这为如何发展系统经济指明了方向;根据这个模型,我们推广了国际贸易理论的Heckscher-Ohlin定理,提出了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如何在国际分工中获得最大的国家利益的对策性建议和必须进行的观念转变。在对科斯企业理论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凹集模型,进一步指出在系统经济条件下,整合资源的能力是企业家的核心能力的新理念。

根据经济系统的资源位凹集模型,把经济系统的实际资源位构造成凹集是实现整合在所有权意义上不属于自己的资源的必要条件。这一结论对于发展系统经济和整个系统经济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3、 制度的拓扑模型

最近十年之内,诺贝尔经济学奖三次授予了制度研究的经济学家。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是制度改革。我们在制度研究方面的工作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制度的概念化工作,日本学者青木昌彦认为,虽然经济学家在关于制度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在制度的概念化方面基本上还是空白。青木昌彦利用博弈论方法,在制度的概念化方面作出了一批成果,引起了国际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他的基本学术思想是,首先把经济过程类比为一个博弈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制度既包括博弈的参与人、博弈规则,也包括博弈均衡状态的制度观点。我们认为,有些经济过程可以类比为一个博弈过程,但并不是所有的经济过程都可以类比为博弈过程,因此青木昌彦的制度观点具有先天的局限性。从本质上讲,制度是一个系统性概念,孤立存在的一个个体无所谓制度。而博弈论只在n比较小的情况下才能得出有效解,在n趋于无穷的情况下博弈论的说服力非常有限。对于真实的经济系统来讲,n通常是无穷大的。

根据系统经济学观点,要定义制度,首先要定义经济系统,经济系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对他的子系统和元素的约束和影响就称为该经济系统的制度安排。所有层次较高的经济系统对该经济系统的约束和影响就称为该经济系统的制度环境。因此,学术界笼统的争论制度是内生的还是外生的在不指明具体经济系统的情况下是没有意义的。比方说,《公司法》对于我国的企业来讲,显然属于外生的制度环境,而对于我们国家来讲,又属于内生的制度安排。在系统经济学中,关于经济系统的定义是递归性的和形式化的,非常便于定量描述,使其既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又具有一定的精确性。因此,在此基础上定义的制度既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又便于定量建模。

关于制度研究第二个方面的工作就是制度的拓扑建模。本年度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又引入了控制论中可观性和可控性的概念,建立了制度的观控模型。同时考虑了行为空间变化对制度边界的影响,从数学上论证了行为空间的变化会自然诱导制度变化。根据到目前为止所检索到的文献,用拓扑学方法建立制度模型我们在国际上还是首家。

4.合作竞争研究

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核心是一般均衡理论。一般均衡理论成立有三个主要前提,即完全竞争、完全理性和完全信息。现在,人们越来越明白,完全理性是不现实的,科斯提出了著名的“有限理性假设”,并因此获得了经济学诺贝尔奖。从完全信息到不完全信息,有包括阿罗在内的三位经济学家因为在这方面的工作获得了经济学诺贝尔奖。我们认为,在系统经济条件下,从完全竞争走向合作竞争是一种正在发生的不可逆转的深刻变化。

在传统经济学中,对完全竞争进行了较为充分的研究,而对合作竞争的系统研究较为欠缺。从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奖情况来看,情况也是如此。例如,纳什因为研究非合作博弈而获得了经济学诺贝尔奖,而对于合作博弈的研究相对来讲没有充分展开。我们认为,在系统经济条件下,合作博弈比非合作博弈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img27

2002年和李京文院士在一起

2003年我们提出了关于合作博弈的一个系统经济学模型,其大概意思是说,通过合作形成一个较高层次的经济系统,据此可以提升资源位,扩展特征尺度。也就是说,通过合作可以把“蛋糕”做大,这对竞争各方都有利。但是,各方的利益毕竟是不同的,最终还是要竞争的。合作竞争指的是合作前提下的竞争。在较高的层次上合作,在较低的层次上竞争。因此,合作竞争涉及两个层次,这与现行博弈论研究不同。在现行博弈论研究中,参与博弈的各方都处于同一个层次,整个博弈论研究都在一个层次上进行。根据我们提出的关于合作博弈的系统经济学模型可以为合作博弈研究提供一条新的思路和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