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明礼貌,有理有节

文明礼貌,有理有节

时间:2022-04-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文明礼貌,有理有节一项谈判的成功,应该是双方达成协议,各有所得,互利互惠,而不是一方独得胜利,置对方于死地。比如一次宴会上,周总理在谈到中日关系时,引用了一句中国的熟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谈判语言的文明礼貌,还表现在:一般情况下,语言表达要紧扣谈判议题,尽可能做到就事论“事”,不要无故岔开话题,打断别人话头。

一、文明礼貌,有理有节

一项谈判的成功,应该是双方达成协议,各有所得,互利互惠,而不是一方独得胜利,置对方于死地。即使其中一方不得不作出重大牺牲,但整个格局也应该是双方各有所得。因此,谈判的双方,不管力量怎样悬殊、强弱如何不均,就其关系来说,是完全平等的。双方必须互尊互重。

在许多谈判,特别是商业谈判中,融洽友好的气氛,是谈判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因此,谈判者必须使自己的语言表达文明礼貌、分寸行当,使谈判双方,始终处于一种尽可能的友善气氛中。出言不逊,恶语伤人,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和不满,往往会给谈判造成障碍,甚至导致谈判的破裂。

谈判中的语言,既要文明礼貌,又不能放弃一定的原则,怎样才能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呢?对于一个谈判人员来说,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充分利用语言的艺术手段。有经验的谈判者,常为此借助于高超的技巧,富有文采的语言,既创造和谐、礼貌的气氛,又明确地表达自己的主张和观点,维护自己的立场。比如一次宴会上,周总理在谈到中日关系时,引用了一句中国的熟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既显得大度,不失友好,又明确暗示了中国政府对中日历史及未来的原则立场。又如中美断交二十多年后,尼克松首次来华访问,双方领导人见面之时,如话语不当,就会给后面的谈判带来影响。尼克松此时运用比喻手法,说了一句:“我们都是同一星球上的乘客”,巧妙地表明了中美建交具有共同的基础。短短一句话,成功地创造了一种良好的气氛,使双方心理距离得以缩短。

谈判语言的文明礼貌,还表现在:一般情况下,语言表达要紧扣谈判议题,尽可能做到就事论“事”,不要无故岔开话题,打断别人话头。

有时,谈判进行过程中,双方常会各执己见,发生僵局,但即便如此,也仍要努力使语言表达文明礼貌,以理服人。

一般说来,为达成谅解作些必要的让步,是可行的办法。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原则,一味退让,损害自己的利益。而这种对于原则的坚持,具体表现在语言上,应该仍然是文明礼貌的。它是一种既文雅又刚正果敢,既直率又无懈可击,既让人无可违忤又彬彬有礼的话语。

谈判中,有时有意运用一些意义含蓄、语气婉转的话,也会显得文明有礼貌。当然,这也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通常说来,如果内容涉及机密或不宜直言的,这时以婉转的话来搪塞,比直接的拒绝、否认要显得有礼貌;在特殊情况下,以含蓄幽默的语言,得体地对某些别有用心的言行进行反击,不仅会因礼貌得体而获得人心,而且往往会收取更好的效果。

公关谈判中,谈判者所代表的,是一定的社会组织,他(她)的语言是否文明得体、有理有节,不仅关系到谈判当时的成败,还影响到其所代表的组织的形象、声誉以至国格。必须对之慎而又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