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分分析的提出

成分分析的提出

时间:2022-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6.1 成分分析的提出试图把词义分析为构成成分的想法,实际上在哲学、逻辑学等学科的研究中早已萌发,并作过尝试。美国人类学家朗斯伯里、古迪纳夫等,最先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从人类语言学角度采用成分分析法研究亲属名词之间的关系。以法国的波蒂埃、格莱马斯和美国的卡茨、福特为主要代表的一批语言学家,在欧美两地对词义成分分析法作了相当深入的研究,从而使之成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6.1 成分分析的提出

试图把词义分析为构成成分的想法,实际上在哲学、逻辑学等学科的研究中早已萌发,并作过尝试。例如,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G.W.Leibniz)曾经提出过创建普遍符号(即构成词的简单的基本的原始成分)的设想;而传统的下定义方法,即把属分成种,再把种分成亚种的方法,就含有成分分析的意思,不少词典的释义就是采用这种方法的(1)

在前面我们已经指出,在语言学范畴的语义研究中最早提出成分分析问题的是叶尔姆斯列夫。他在《语言理论绪论》(1943年)里首次论证了进行这种分析的可能性。值得重视的是,人类学家也较早注意到了成分分析的问题。美国人类学家朗斯伯里、古迪纳夫等,最先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从人类语言学角度采用成分分析法研究亲属名词之间的关系(2)。按照朗斯伯里的分析,美国印第安(易洛魁)部落赛纳加(seneca)语的表示亲属关系的词,可用“上一辈/下一辈”、“男性/女性”、“父系/母系”、“年长/年幼”等对比成分来描写。这些对比成分实际上就是具有区别作用的语义成分。

成分分析问题在语言学领域引起广泛重视,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法国的波蒂埃、格莱马斯和美国的卡茨、福特为主要代表的一批语言学家,在欧美两地对词义成分分析法作了相当深入的研究,从而使之成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语义场论是语义成分分析的来源之一,语义成分实际上也就是语义场中的对立成分。此外,成分分析显然也受到音位分析方法的启发,因为语义成分也就是将语义剖析至最小成分而得出的区别性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