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谈外宣英译中的几个问题(翻译导读)

谈外宣英译中的几个问题(翻译导读)

时间:2022-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谈外宣英译中的几个问题_翻译与英语语言研究谈外宣英译中的几个问题汉、英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及思维方式,因而他们的审美观、语言逻辑观也不尽相同。以上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市长论坛南京宣言”的汉语原文及其英语译文。这次外宣英译可以说是对我们的翻译理念和翻译实践的一次检验,因为它面对的是国内外文化名城市长和各国媒体,不是纸上谈兵。下面笔者结合这次翻译实践,谈谈外宣英译中的几个问题。

谈外宣英译中的几个问题(翻译导读)

汉、英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及思维方式,因而他们的审美观、语言逻辑观也不尽相同。在语言上则表现为:英语行文简洁明快、层次清晰、逻辑性强、结构严谨;而汉语行文逻辑松散,讲究雕琢辞藻,为渲染气氛,常用四字结构,语义重叠,靠上下文的语境意义来弥补意义层次模糊和逻辑松散的不足。在汉英翻译中,尤其在对外宣传的汉译英中,应充分考虑到这种差异,做出相应的调整,使英语译文受者能够明确无误地摄取我们所要宣传的内容,掌握意义要旨,否则就会引起理解上的困难,甚至引起误解,达不到对外宣传的效果(袁晓宁,2005:75)。

以上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市长论坛南京宣言”(以下简称“市长论坛宣言”)的汉语原文及其英语译文。这次外宣英译可以说是对我们的翻译理念和翻译实践的一次检验,因为它面对的是国内外文化名城市长和各国媒体,不是纸上谈兵。所以,翻译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负面影响。下面笔者结合这次翻译实践,谈谈外宣英译中的几个问题。

1.外宣英译中的语篇逻辑连贯

连贯是句子依据合理的语义、逻辑关系,恰当地连为一体的语篇特征。连贯的语篇有一个内在的逻辑结构贯通全篇,将所有的概念有机地串接在一起,达到时空顺序明晰,逻辑推进层次分明的效果(李运兴,2001:160)。就语篇连贯而言,译者须首先认清原文的语义层次和逻辑脉络,因为翻译过程不仅仅是一种符号的转换过程,也是逻辑关系的转换和连贯结构重构的过程,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种思维转换过程,这种转换体现了处在两种不同的语言文化环境的人们思维惯势的对应、对照、甚至冲突。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在把握原文语篇的连贯结构的前提下,常常要对译文语篇的连贯结构依据它的语篇连贯模式和规律重新建构。

如上所述,汉语行文逻辑松散,靠上下文的语境意义来弥补意义层次模糊和逻辑松散的不足;而英文行文逻辑性强、结构严谨。在汉英翻译中,如果我们不考虑汉英之间的这些差异,在语言表面结构上亦步亦趋地去翻译,只能译出英文读者不能接受的中式英语,达不到对外宣传的效果。因此,在汉英翻译中,我们就不能根据汉语原文一句一句地去译,而应当在吃透汉语原文语篇,掌握意义要旨的前提下,对逻辑松散、语义重复、意义不够连贯的地方进行重构,对汉语原文中的语序按照逻辑关系和意义层次进行调整,这样才有可能译出既符合英文行文习惯,又准确再现汉语原文意义要旨的译文。另外,要做这样的调整和重构,以句子为单位是做不到的,译者应尽量用大一点的翻译单位去翻译,而自然段是语篇中意义相对完整独立的单位,因此,在实际汉英翻译操作中,以自然段为翻译操作单位是可行的,也是翻译出语篇逻辑连贯的英文译文所需要的。以下是“市长论坛宣言”中的第一节的汉语原文及其英语译文:

(1)我们承诺:追求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追求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努力实现我们城市的和谐统一。

We are committed to achieving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in people-to-people relationships,a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societies.We will work for fraternity,equality,and justice.

以上汉语原文有两层意思:一是追求(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包括“城市的和谐统一”;第二层意思是:追求人人相亲(博爱),人人平等,天下为公(公正)。在第一层意思中,译者将“身心和谐”删去未译。译者认为:“身心和谐”可能是中国武术和佛教中特有的表达方式,从意义上讲,它与本节中“天人和谐,人际和谐”在庄重得体的程度上,似乎不在一个层面上,把它用在这样严肃庄重的语篇类型中好像不太适合,与本节其他意义不太连贯,如译出也容易产生误解。另外,本节所表达的第一层和第二层意义是完整的,不需要画蛇添足地将其译出,因此,删去不译;本节的最后一句“努力实现我们城市的和谐统一”可能也有推敲的余地,该句的“潜台词”可被理解为“我们的城市目前还未实现和谐统一”,如照此翻译,恐怕会引起不必要的外交麻烦。“市长论坛宣言”是国际性的宣言,不能一味用我们中国人习惯的自谦的措辞。从整个语篇的语境来看,该句如果改译为“追求城市的和谐发展”似乎更加连贯得体。就语句顺序来说,应按照本节所表示的两层意义来安排语句顺序,这样就需要对汉语原文语句的顺序进行调整,使其逻辑连贯,层次清楚,符合英文读者的思维习惯。以下是“市长论坛宣言”中的第三节的汉语原文及其英语译文:

(2)发展文化产业是提高城市文化活力,实现市民心灵和谐的重要途径。

我们承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为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引导市民关注城市文化生长,不断提高市民精神享受水平和生命价值诉求。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boosting a city's cultural vitality,and realizing harmony in the lives of urban residents.

We are committed to making great efforts to develop cultural industry and provide our urban residents with more and better cultural products and services so as to enable them to enjoy continuous improvement in both material and spiritual life.

在例(1)中,译者将“身心和谐”略去未译。基于同样的理由,在例(2)中,译者将“实现市民心灵和谐”改译为“realizing harmony in the lives of urban residents”;下面从“我们承诺:”开始的这一节,其意义要旨是“发展文化产业,为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不断提高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市民享受不断提高的精神文化生活)。”在翻译中,译者应在紧扣这一意义要旨的基础上,对汉语原文中的不符合英文读者思维习惯、有碍语篇逻辑连贯的地方进行重构。如本例汉语原文中有“引导市民关注城市文化生长”这一句,在上下文中显得突兀,在意义上与该节不够连贯。事实上这层意义已在“市长论坛宣言”的第二节中就已经体现出来了(“繁荣民族文化,关系每一个公民”),因此,译者这儿将其删去不译;本节汉语原文中的最后一句“不断提高市民精神享受水平和生命价值诉求”,在翻译中颇让译者费解:“不断提高市民精神享受水平”是可以的,与上下文连贯,但下面半句“不断提高……市民生命价值诉求”不论在语言搭配上,还是与该节的意义要旨的逻辑连贯上,似乎都有问题。从当前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语境来看,城市居民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而精神生活的提高并没有完全和物质生活的提高成正比,因此,译者把这一句改译成了“不断提高市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使其在上下文中连贯得体。另外,在“市长论坛宣言”的第一段第一句中,译者将“特邀”一词省去未译。根据论坛组委会提供的信息,当时参加市长论坛的市长或市长代表,都是来自国内外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也都是应邀来南京参加这次盛会的,如果在他们当中再分成“特邀”和“非特邀”两部分,就没有必要了,也是不礼貌的。

汉英翻译,尤其是对外宣传的汉英翻译,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译者既是汉语原文的翻译者,也是汉语原文的完善和重构者,当然这种完善和重构是在不改变原文意义要旨的前提下进行的,是通过译文来体现的。译者应在把握原文意义要旨的基础上,对一些细节要灵活处理,化解汉语中常有的逻辑松散、语义重复、层次不清、连贯不畅、搭配不当等问题,使英语译文语篇符合英文受者的逻辑思维和行文习惯,让他们能够明确无误地摄取我们所要宣传的意义要旨,这样才能达到对外宣传的目的。

2.汉语的“意合”与英文中的“形合”在外宣英译中的转换

英语中常用各种从属复合结构和各种明显的衔接手段来显示句子和语篇中的语义层次和逻辑关系,用主句来表示语义重心,用从属结构来表示非语义中心,表现出“形合”的“显性”特征;但汉语在句法结构上没有明显的标记来表示这种语义层次,显示句子间逻辑关系的词汇也很少用,充满了了并立结构,在表面形式上看不出哪儿是语义重点,哪儿是非重点,也看不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果要找出其语义重心,就要靠上下文意义进行判断,表现出“意合”的“隐性”特征。进行英汉对比研究的学者们常将英语的句子比作葡萄结构(或树式结构),将汉语的句子比作竹子结构。也就是说,英语句子中充满了从属结构,有很多“枝杈”像串葡萄;汉语句中充满了并立分句,并立分句之间用逗号分开,直直的,没有“枝杈”,像根竹子。汉语的这些并立分句常被称作“流水句”。在汉英和英汉翻译中就应该充分考虑到英文和汉语的这些不同特征,尤其在汉译英中,如按照汉语的流水句译为英文,不去根据英文语义层次和逻辑关系表达的特点进行句法结构上的功能对等转换,不去将汉语的“隐”转成英语的“显”,译文就成了中式英语,汉语原文中通过“意合”表现出的语义层次和逻辑关系就会在英文译文中丧失。在本次提供的“市长论坛宣言”的译文中每一节都体现了这种转化过程。

(3)文化特色和个性和是历史文化名城独特和珍贵的标志,历史文化名城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将极大地促进城市文化可持续发展和繁荣。Cultural exchanges among historical and culturally-significant cities,whose respective cultural features and individuality are their unique and invaluable symbols,will greatly contribut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of their cultures.

本例汉语原文在表面形式上看是一个并立句,但译者在译文中没有将其翻译成并立句,而是译成了带有关系分句(定语从句)的主从复杂句,其理由就是将汉语中的隐性意义层次转化为英语中用结构形式体现的显性意义层次。仔细阅读汉语原文,我们可以看出,这段汉语的意义要旨为“历史文化名城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将极大地促进城市文化可持续发展和繁荣”而“文化特色和个性是历史文化名城独特和珍贵的标志”则是一种铺垫,不是主要信息,因此,根据英文通过主句来表示意义重心,用从属结构来表示非意义中心的规则,应将它作为从属结构译出,将传递主旨信息的句子作为主句译出。另外,通过对原文和译文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英语译文把汉语原文中隐含的许多逻辑关系都一一用带有衔接连贯功能的词汇表示了出来,体现了英文“形合”的显性特征。如:译文前言部分的thereby,第二节中的therefore,thus,so as to等等。

3.外宣英译中时政术语的翻译

汉语的语言逻辑松散,英语语言逻辑严谨。在对外宣传的汉英翻译中,译者在一些时政术语翻译中,也应该考虑到英汉这两种语言的不同特性,要反复斟酌推敲。在实际翻译中,特别在重要文件的翻译中,译者觉得术语英译是最让人拿不稳的,这种翻译需要译者去联想、推理,当然如时间允许,不妨尽可能多地查阅资料。在“市长论坛宣言”翻译中,首先遇到要翻译的时政术语为“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名城”可译为historical cities,因为historical就含有“历史上就存在的”,“历史悠久的”之意。那么“文化名城”怎么译?能否译为cultural cities?

译者认为是不行的,因为任何城市,不管她是否有悠久的历史,都有自己的特定文化,基于以上考虑,译者将其译为culturally-significant cities;在翻译“和谐城市”这一术语时,也进行了一番斟酌:能否直接翻译成harmonious cities?译者认为,这儿的“城市”是指居住在城市、共同遵守同一习俗、法律的特定群体,因此译者将“和谐城市”译为harmonious urban society。根据英语修辞格中的转喻(metonymy)功能,虽然我们可以用city来替代urban societies,但在翻译正式庄重的语篇时,用词越明晰越好。在翻译“市长论坛宣言”中,译者还遇到了其他一些时政术语的翻译问题,这儿就不一一列举。

参考文献

[1]李运兴.语篇翻译引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191

[2]袁晓宁.外宣英译的策略及其理据[J].中国翻译,2005(1):76.

附:汉语原文

促进文化发展 构建和谐城市

——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市长论坛南京宣言

我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和特邀城市的市长和市长代表们,于2006年9月23日聚集在中国美丽的城市南京,出席了2006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市长论坛。在这国际性的文化盛会上,我们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达成“促进文化发展,构建和谐城市”的共识:

1.和谐城市是人类的共同愿景,它既是一种理想和信念,更是一种行动和创造。

我们承诺:追求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追求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努力实现我们城市的和谐统一。

2.文化来自民间,文化属于大众,保护文化遗产、繁荣民族文化,关系每一个公民。

我们承诺:致力于普及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营造全民参与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把有形的物质和无形的精神代代相传,绵绵不息。

3.发展文化产业是提高城市文化活力,实现市民心灵和谐的重要途径。

我们承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为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引导市民关注城市文化生长,不断提高市民精神享受水平和生命价值诉求。

4.发展文化产业是城市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我们承诺:在发展文化产业中,实现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的平衡,实现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市场的需求的有效对接,给城市经济注入历史、艺术和情感的内涵,促使文化资源的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的社会财富。

5.文化特色和个性和是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和珍贵的标志,历史文化名城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将极大地促进城市文化可持续发展和繁荣。

我们承诺:致力于丰富城市个性,提高城市品位;突出平等友好互动互利的文化交流原则,鼓励艺术家和文化艺术团体开展文化交流,加强政府文化部门间的协调与沟通,加深各城市人民对彼此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展望未来,我们深信: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建设,将为和谐城市、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重要贡献。让我们携手并肩,用智慧和汗水共创人类社会和谐美好的明天!

2006年9月23日

参考译文

Nanjing Declaration of Mayors' Forum 2006 on Promotion of Culture & Development of Harmonious Urban Societies

As mayors or mayors' representatives of worl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ly-significant cities,we met at Mayors' Forum 2006 in the beautiful Chinese city of Nanjing on September 23,2006.At this grand international gathering,we held extensive and in-depth discussions on issues of common concern,and,thereby,have reached the following consensus on the promotion of cul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armonious urban societies:

1.The development of a harmonious urban society is a common desire of mankind.It is a hope and a conviction;moreover,it requires action and creativity.

We are committed to achieving harmony bet ween man and nature,in people-to-people relationships,a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societies.We will work for fraternity,equality,and justice.

2.Culture stems from the people,and belongs to the people.All citizens,therefore,should be involved in the protection of their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national cultures.

We are committed to applying ourselves to the dissemin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the knowledge regarding th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and to the enhancement of public awareness in this regard,thus creating a favorable social environment for our efforts to preserve and pass down both our tangible and intangible heritage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3.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boosting a city's cultural vitality,and realizing harmony in the lives of urban residents.

We are committed to making great efforts to develop cultural industry and provide our urban residents with more and better cultural products and services so as to enable them to enjoy continuous improvement in both material and spiritual life.

4.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is the way for a city to bring the advantages of its cultural resources into play,and to sharpen its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 ed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we are committed to striking a balance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resources and the preservation of them,and gearing the development to the market demand,thereby injecting historic,artistic,and emotional color into the urban economy in order to translate the potential value of cultural resources into practical social wealth.

5.Cultural exchanges among historical and culturally-significant cities,whose respective cultural features and individuality are their unique and invaluable symbols,will greatly contribut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of their cultures.

We are committed to preserving and diversifying urban individuality,to upgrading urban cultural standards,to maintaining the principle of equality and mutual benefit in cultural exchanges,to encouraging cultural exchanges among artists and organizations of culture and arts around the world,and to stepping up efforts to promote coordination and communication among government departments of culture indifferent countries so as to enhance the appreciation of one another's culture among the cities.

When we look into the future,we firmly believe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and the promotion of cultural progress will substantially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harmonious urban societies,and human society as a whole.Let's join forces to create a more beautiful and harmonious future for mankind with our wisdom and diligence!

September 23,2006

(《中国翻译》2007年第6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