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藏语系相关语言双及物构式

汉藏语系相关语言双及物构式

时间:2022-04-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7.4 汉藏语系相关语言双及物构式上一章中,我们对藏缅、苗瑶、壮侗和南岛语族的相关语言的重要特征进行语义、句法重建和语义网格方面的考察之后提出,原始藏缅语和原始侗台语具有致使格,原始汉语同样也具有致使格,这个格标记的使用可能是原始汉藏语系语言的一个重要共性,所以和以往的研究相符合,三者之间应该具有比较密切和确定的亲属关系。

7.4 汉藏语系相关语言双及物构式

上一章中,我们对藏缅、苗瑶、壮侗和南岛语族的相关语言的重要特征进行语义、句法重建和语义网格方面的考察之后提出,原始藏缅语和原始侗台语具有致使格,原始汉语同样也具有致使格,这个格标记的使用可能是原始汉藏语系语言的一个重要共性,所以和以往的研究相符合,三者之间应该具有比较密切和确定的亲属关系。原始苗瑶语可能具有的相互义前缀,在语义网格上的位置比较特殊,和原始汉语、原始藏缅语、原始侗台语有一定的距离。原始南岛语可能最主要是具有自主/非自主动词的区别,虽然原始汉语也具有自主/非自主动词的区别,但是由于原始汉语更重要的是旁格/非旁格动词的区别,这里两种分类在语义网格的分布区域也有一定的距离,具有的亲属关系可能相对相距较远。这一节我们将在双及物构式的重建和语义网格的分布上,探讨汉藏语系相关语言和汉语的关系。

上一节中,我们谈到,先秦时期,闽地就和楚人有所往来,古楚语是闽语形成的来源之一,古吴、闽语都和百越先民操的侗台语有关,因为闽语、侗台语在中古以后没有地缘接触。所以,我们认为古楚语、古闽语、古吴语的与事型可能有同一来源。古楚语和殷商语言相关,都是通用给予动词与事型,这些特征在互相区别但又因古楚语而有联系的古吴语和古闽语里都保留了下来,所以有可能古吴语、古闽语、古楚语及百越先民的侗台语和殷商汉语相关联而具有不少共同特征。周秦以后上古汉语给予动词从与事型开始向中立型转变,这或许跟殷商之后加入更多藏缅因素也有关系,而现在的藏缅语族语言给予动词多为受事型。下面我们将来考察藏缅、侗台语族里的双及物构式情况。

藏缅语中双及物动词谓语句的宾语情况是大部分使用具有与格助词的间接宾语式,比如藏、彝、纳西、哈尼语,属于给予动词受事型的语言。藏缅语中存在格助词,根据与格助词和宾格助词是否相同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与格助词和宾格助词不同,有独立的与格助词,如藏语、普米语和彝语。由于有专门的与格助词,便没有一般意义上的给予类动词的双宾式,只有“与格式”。与事成分出现在客体宾语及谓语前。三种语言与格句语序的固定程度不一致,藏语最灵活,有以下四种语序:主语+与事宾语+客体宾语,主语+客体宾语+与事宾语,与事宾语+主语+客体宾语,客体宾语+主语+与事宾语。普米语只有两种语序:主语十与事宾语十客体宾语,与事宾语+主语+客体宾语,客体宾语必须在动词前的最后位置。彝语是最固定的,只有一种语序。普米语与格助词的使用受到人称等级和生命度等级的制约。这一类尽管语序不固定,但是由于格助词的存在和区别,属于典型的受事型的间接宾语式。

第二类与格助词和宾格助词相同,但两者的功用并不完全对等。与事宾语和受事宾语有共同助词,给予义动词便存在双宾句。如景颇语双宾句一般是与事宾语在受事宾语之前。载瓦语、纳西语中,由于主语助词和宾语助词同时存在,双宾句中主语、直接宾语、间接宾语的语序灵活(但主语不能在双宾语之后)。有四种语序:主语+与事宾语十客体宾语,主语十客体宾语十与事宾语,与事宾语十主语+客体宾语,客体宾语+主语十与事宾语。独龙语的双宾句和其他四种语言的双宾句略有不同,宾格助词不是专用的,述宾结构中,一般情况可省略。而同形的与格助词是强制性的,可见独龙语中与格句功用大于双宾句。这一类的双及物构式中存在双宾语句和间接宾语式,同样属于给予动词受事型的语言。

我们看到,藏缅语的宾格助词、与格助词是后起的,而且是在藏缅语族分化为语支后产生的,在上一章的分析中我们认为原始藏缅语具有不同格标记及其变体。可以推测,原始藏缅语的双及物构式是具有格标记的受事型构式。上文说到,周秦以后上古汉语给予动词从与事型开始向中立型转变,或许跟殷商之后加入更多藏缅因素有关。周人取代殷商,周人的语言属于原始藏缅语的一支,应该是典型的受事型语言,与事型语言的殷商语言受到受事型周人语言的影响和冲击,开始向中立型语言的方向发展。

藏缅语重建的双及物构式和在语义网格上的分布如上图受事格类型所示。

前面讲到,粤语、平话等居中的方言中“给予”义动词来自当地壮语,而壮语的给予义动词来自更早的汉语,“与”字很可能早在战国时代就被借入侗台语了,可能继承了上古汉语与事型或者与事型为基础的中立型给予动词,原始侗台语基本上应该属于与事型的语言。

现在的壮语的给予表达有三种形式,虽然受到官话影响,仍然属于与事型为基础的中立型:

V(hawj)+ Recipient + Theme

V + Theme + Recipient (有限制,theme没有成分修饰)

V + Theme + hawj (给) + Recipient (受西南官话影响)

现代侗台语里的双及物构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V + recipient + theme,优势语序,黎语的与事后受事前需加入助词la55表示直接宾语是动作承受者,其他壮侗语则无需加助词。有学者认为黎语保留了较多的原始壮侗语的语法特点,可能原始壮侗语的双宾语句也需要加助词来标明动作承受者,我们认为原始壮侗语的给予动词属于与事型,所以存在与事和受事标记不一样的可能。

V + Theme +给+ recipient,壮语、毛南语等,这个属于间接宾语式。

V + theme + recipient,属于比较受限制的句型,跟南方汉语里的双宾B式出现情况类似。黎语只限于给予义动词,壮语只出现在修饰成分少的简短话语中,仡佬语无此句型。

V +给+ theme + recipient,地道侗语、仡佬语中,双宾语句通常都需要在间宾前加入“给”构成介宾结构。这几种语言中,其他语序的双宾句,据研究可能是语言接触影响的结果。

整体而言,侗台语基本都属于与事型为基础的中立型,可以单独带受事宾语和与事宾语,使用双宾A式和间接宾语式。比如,毛南语中的给既可以带受事宾语又可以带与事宾语,常用为句式为V + Recipient + Theme和V + Theme +给+ recipient,后者更为常用。

殷商汉语和古吴语、古闽语、古楚语及百越先民的侗台语相关都属于给予动词与事型语言,殷商汉语的某些特征在吴语、闽语和壮侗里还有所保留。侗台语重建的双及物构式和在语义网格上的分布如上图与事型类型所示。

此外,我们看到,现代壮侗语是比汉语更典型的SVO语言,很多在汉语中属于不及物的动词在壮侗语中可以带宾语,但是动词对宾语语义角色的限制更严格。上一章中我们认为,原始壮侗语的及物性大于原始汉语,但不同类别动词和宾语之间具有比较严格的搭配关系。从双及物构式的考察来看,原始壮侗语和原始殷商语具有较大的关联,所以我们认为原始壮侗语的及物性问题还应该考虑到动词与事型类型的问题,由于与事型的影响,原始壮侗语在宾语语义角色的区分上比较细致,并且由于壮侗语和汉语比较起来更多地保留了与事型的特征,与事型倾向更为突出,这也在一方面增强了动词的及物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