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用文化教学作为推广汉语教学的敲门砖

用文化教学作为推广汉语教学的敲门砖

时间:2022-04-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用文化教学作为推广汉语教学的敲门砖——以新西兰汉语国际教育实践为例吴佳丽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在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过程中,文化的作用尤为重要。由此汉语教学在卡默初中以汉语选修课和“中国文化进课堂”两种形式进行。用美好的事物引起学生对中国文化乃至语言的向往。

文化教学作为推广汉语教学的敲门砖——以新西兰汉语国际教育实践为例

吴佳丽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摘 要】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在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过程中,文化的作用尤为重要。本文结合笔者在新西兰Kamo初中进行汉语教学的具体实践,从文化教学的形式、选取题材、如何运作以及实践效果等方面探讨文化教学在海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以期为汉语言国际推广工作开拓新的思路。

【关键词】 文化教学;海外汉语教学;汉语推广

一、文化和语言的关系

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因素。它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系统,由一定特质的文化元素(如中国的筷子、旗袍,西方的刀叉、西服)、文化丛(如中国和西方的不同的进餐、衣着方式)以及具有鲜明特征的文化模式所构成。其最基本的特征是具有普遍性、继承性、民族性和渗透性。

语言既是民族文化的内容,又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工具与表现。学习外语,实质上是在掌握运用民族母语基础上向外来文化延伸、扩展视角并吸收有益滋养的一种思想文化交流过程。

因此,在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过程中,文化教学的作用举足轻重。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出现的“汉语热”,除了中国经济和社会实力整体提升的原因,还在很大程度上缘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对世界各国汉语学习者和爱好者的吸引。作为一名海外汉语教学工作者,在向学生传授中国文化的同时,让学生“合适地”将语言运用到相应的文化中去,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二、新西兰卡默初中(Kamo)汉语教学概况

笔者于2011年2月开始参加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孔子学院与中国国家汉办合作的汉语教学项目,实习汉语教学的卡默初中(Kamo Intermediate School)是位于新西兰北部港市旺咖瑞(Whangarei)的一所初中。与奥克兰及新西兰其他城市相比,北省的华人数量相对较少。在卡默初中,全校7、8两个年级约600名学生中,有中国背景的仅一人。人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仅仅局限于当地的几个中国餐馆和电视里出现不多且多为负面的关于中国的新闻。

邻近的卡默高中从来没有开设过中文课,而笔者任教的卡默初中今年也是第一年开设中文课。中文和开设已久的日语、法语、西班牙语一样,以语言选修课的形式,跟音乐、烹饪、绘画、服装设计等选修课并列,其概念类似于国内中小学开设的“兴趣小组”、“第二课堂”,学生没有升学压力,学习成果对学业也不构成任何影响。

这时候,“为什么学中文”成了不少家长和学生心中的疑问。在选修中文的11名学生当中(选修语言的人数相对较少,选修日语的为9人,法语、西班牙语都不到30人),大多数学生选择这门课缘于猎奇心理,“没接触过”,“好奇”,“想挑战自己”是很多学生填写在选课申请表里原因项下的内容。

在这种情况下,摆在笔者面前的有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对于选修汉语的学生,如何把文化内容渗透到每周一课的课堂中去?二是对于其他学生,如何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到中国文化,从而引起对中国文化和语言的兴趣,让文化成为汉语教学推广的敲门砖?下面结合笔者在新西兰的具体实践,谈一下以上问题的解决思路、方法和结果。

三、在新西兰北部的汉语教学实践

1.开展形式

汉语作为一门选修课,11名学生,每周一课(一个半小时)。无论从人数上来看还是从授课时间上来看,对于推广汉语教学而言都是远远不够的。

在笔者的争取下,校方同意在第二、三、四学期,每学期安排5—6个班接受汉语文化介绍的讲座,这样,三个学期,大概能把全校所有的班轮过来,让绝大部分同学都有机会接触到中国文化。由此汉语教学在卡默初中以汉语选修课和“中国文化进课堂”两种形式进行。

2.文化教学在不同教学形式中的实践方式

(1)汉语选修课

选修汉语的学生大多对语言和未知事物有比较浓厚的兴趣,而且他们学习汉语的时间相对其他同学而言也较长,在这种情况下,把文化内容和语言教学相结合,一则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二则学生接受起来也比较自然,水到渠成。比如教数字的时候可以顺便教各个数字的手势、个别数字的吉凶(如4,6,8等)、汉字“一”到“十”的书法等;教动物的时候可以同时教生肖属相,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属相,家人和朋友的属相等;教颜色的时候可以由颜色自然过渡到婚俗(红色),进而介绍并让学生操练剪纸(用红纸剪“双喜”等);讲日期的时候联系临近的传统节日,讲讲节日的来源、习俗、食物等。

实践表明,把文化内容和语言教学相结合,不但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而且对于加深学生的记忆也特别有帮助。

(2)“中国文化进课堂”讲座

“中国文化进课堂”对于不曾也不曾想过接触中国文化的学生,是激发他们了解并在将来学习中国文化的好机会。一般来说,每个班可能轮到的讲座次数为每学年三至四次,每次的持续时间大约为一个半小时。这涉及三个主要问题:定位、选题和操作方法。

首先说定位,如何适当地定位汉语文化。任何文化都有积极的方面和消极的方面。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在国际汉语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地把中华文化中的积极面展现给学生。用美好的事物引起学生对中国文化乃至语言的向往。但是这样也容易引出一些问题。比方说,讲到中国国土面积、历史等的时候,有些学生会不自觉地跟自己的国家相比较。他们可能会想:中国比新西兰大这么多,中国的历史比新西兰长这么多,老师是不是在说中国比新西兰好?其实文化没有优劣之分,就拿新西兰来说,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对大自然、对少数民族(毛利人)文化的尊重和保护等都值得我们学习。要让他们主观上接受中国文化的优点,我们在介绍中国文化的时候,应该做到求同存异:“求同”,例如我们在介绍中国的国土辽阔,各地风光的时候,可以类比新西兰。新西兰是个狭长的岛国,虽然国土面积小,但是因为纬度差异大,所以南北岛的地理、气候等因素差距也很大。这样,一来便于学生理解,二来看到跟自己国家的相似之处,情感上也更容易接受;“存异”,强调差别,但不对比优劣。比如讲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而新西兰从第一批欧洲人开始移民,到现在也不到两百年。但是我们可以问问他们的祖先都来自哪个国家。强调这个移民国家的多元文化性,让他们来理解中国文化的不同。

其次说选题。因为每个班中国文化讲座一共才三至四次,所以甄选讲座主题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做讲座时一般分为这样几个主题:

①中国概况。该主题主要为了给学生普及中国的常识。如地理位置、国土面积、人口、国旗、首都、各地差异等,让学生对中国有个大体的了解。其中,讲到南北气候差异的时候,还可以补充自然常识,如南北半球日照差异等,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国南北气候的特征和新西兰相反。

②数字。数字能衍生出很多与文化相关的内容。如数字的手势,0—5中新的手势基本相同,6—10新西兰一般用两只手的手指数相加表示,而中国只需要一只手,便能够从0数到10。有趣的手势表示法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兴趣,更有效地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再如数字的吉凶,比如数字4因与“死”字近音,因此有些建筑标识楼层的时候,逢4上移一个数;数字8与“发”音近,很多商人喜欢选择带有数字8的号码等。由此联系到新西兰一些代表吉凶的数字,如13。也可以让学生用汉语读出他们自己的幸运数字,并告诉老师和其他同学相关的原因,以此增加互动、活跃气氛。

③节日。讲完数字再教年月日的表示方法顺理成章,同时也让学生看到了中文当中月份的表示比其他语言的简单之处。另外,节日衍生出的故事、传说、习俗、饮食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以端午节为例,介绍阴历阳历的区别、端午节的日期,用屈原投江的故事介绍粽子和龙舟比赛的来源等。

最后谈一下具体操作方法:

第一,要多多结合当地教学的特点,启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笔者在初到该学校的一段时间曾进行过教学观摩。通过观摩,笔者发现新西兰的课堂教学比较注重启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一味地“老师讲、学生听”。由此,笔者在文化讲座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尽量注意这一点。比如,讲中国概况之前,笔者都会先对学生进行提问,了解他们在听讲之前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学生多多少少都会回答上一些。这时候,再对学生进行鼓励,激发他们学习的信心。

第二,要多多进行课堂互动,增加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对于中小学年龄段的学生,互动游戏永远不嫌多。比如介绍中国人口时,笔者会给出几个选项,让学生站队投票。讲解汉字“一”到“十”时,讲完“二”会让学生猜测“三”的写法。讲到节日饮食时,会介绍筷子的使用方法和使用禁忌并会举行“夹豆比赛”,看在规定的时间里谁夹到的塑料豆数量最多。

第三,要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让教学更加直观、可感。一般介绍中国概况的讲座最后,笔者都会用投影仪播放一段《北京欢迎你》的奥运宣传片歌曲视频,该视频以结合了古典和现代的首都北京为代表,感官上让学生看到北京的一些名胜古迹和传统建筑,也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如皮影戏、剪纸、书法、京剧等的魅力。

四、总  结

在新西兰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的文化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不仅选修汉语的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日益浓厚,一些参加中国文化讲座的学生也开始对中国文化有所了解并感兴趣,从最初的分不清中国和日本的区别,找不到中国在地图上的位置,觉得sushi(日本寿司)是一种中国食物,到现在,每个班至少有80%的同学不仅能够通过对中国地图形状的记忆和中国的地理位置轻松地从地图上找出中国,知道中国的大概面积、人口、首都、国旗、东西南北气候的差别,甚至学会了简单地从一到十的数数和书法,并学会了如何使用筷子以及认识了饺子、粽子等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食物。

如今,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世界各地汉语热的持续升温,这一系列的良性循环对国际汉语教育的蓬勃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近几年来中新贸易的不断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新西兰人开始关注中国,有意愿了解中国。而中国文化在这里的中小学课堂中的普及不仅对汉语教育在中小学的开展,更对让更多的学生在未来学习中接触并了解中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用文化推广海外汉语教学不失为汉语言国际推广工作的思路之一,希望文中提到的一些观点可以为国际汉语教学提供一些思考。

参考文献

[1]顾弘、张燕:《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2]李继红:《外语教学与文化定位》,《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7年第5期。

[3]李燕姝:《也谈外语教学中的语言与文化相结合》,《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2期。

[4]吕俞辉:《非汉语环境下的中国文化教学》,《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5]孟建敏:《外语教学中的文化素质培养》,《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6期。

[6]王勇:《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策略探析》,《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