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权威定势——人类的思维定势

权威定势——人类的思维定势

时间:2022-04-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权威定势——沈善增的《论语》新解讲一个“领头羊”的故事。权威定势往往由于统治集团的有意培植而强化。权威定势的形成主要有两个原因。学校、社会和家庭向他们灌输着种种权威的定论,而且这种教育的方法与马戏团训练动物别无二致。综上可知,权威定势根源在于个人能力的局限性。

第一节 权威定势——沈善增的《论语》新解

讲一个“领头羊”的故事。

牧羊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赶一群羊到城里屠宰场。进城必经一条河,而过河只能乘船。不知是不是膘肥的羊儿有了不祥的预感,无论牧羊人用力拉还用鞭抽,灵性的羊就是死活不肯上船。这时,牧羊人牵来了一只硕壮威猛的领头羊。只见牧羊人用鞭轻轻一指,领头羊就会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轻盈地跳进船舱中。立即,奇迹出现了:羊儿随着领头羊争先恐后地跳进船舱里。待所有的等着屠宰的羊儿上船后,牧羊人却把领头羊牵下船,优待有加,以备下次再作示范。

可以说,凡是有羊群的地方就会有领头羊,而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权威,权威是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存在的现象。对于权威,人们通常都是崇敬的,这不难理解,可是,如果演变为神化迷信,那就可悲了。

当人们对权威产生迷信时,就会习惯于引证权威的观点,不假思索地以权威的是非标准为标准来考察问题。这种思维定势,就是权威定势。

再讲一个猴子的故事。

大猴、二猴与小猴一起出去游玩,看见路边有一个被游人丢弃的眼镜框。

大猴:“那是什么?”

二猴:“好像是副眼镜,我经常看见人类戴着它。”

小猴忙跑过去将眼镜框捡了起来,戴在脸上:“真的是眼镜,太棒了,不愧是人类做的东西,我一戴上近视眼就好了,人类真了不起!”

大猴接过眼镜框:“真的耶,呵呵!我的老花眼也好了,了不起的人类呀!”

二猴也顺手戴上:“嗯,不错,我就怕强光,这玩意儿戴上去光线弱多了,我想这就是墨镜了,不是我盲目崇拜人类,瞧瞧人家做的东西。”

说着二猴顺手将眼镜摘下,手指竟然穿过了空空的镜框:“这是怎么回事,没有镜片?”二猴的脸一下子红了起来。

小猴得意地笑笑,胸有成竹的样子:“呵呵!你们就是笨,这叫隐形眼镜,懂吗?”

三只猴子上演了一出戴眼镜框的猴戏,猴的无知可爱、愚蠢可爱演绎得淋漓尽致。看过演出,我们可以反思一下,我们身上是否有类似的猴性?

在这则寓言里,一个被人丢弃的眼镜框被认为既是近视眼镜又是老花眼镜,既是墨镜又是隐形眼镜,迷信权威(人类)的思维定势就是如此荒唐可笑。

人类社会也有类似现象。

权威定势往往由于统治集团的有意培植而强化。在西方中世纪,《圣经》的权威是至高无上的,是法律与日常行为的准则。教会动用各种手段维护《圣经》的权威,实际上是在维护自己的权威。有一次,一个教士借助望远镜看到了太阳上的“黑子”。而按照《圣经》上的说法,太阳是圣洁无瑕的,绝不会产生“黑子”。最后,那位教士自言自语地说:“幸好《圣经》上早有说法,不然的话,我几乎要相信自己亲眼看见的东西了。”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皇权”是至高无上的权威,皇帝的话是“金口玉言”,不得违逆。在童话《皇帝的新衣》里,除了那个说了真话的孩子,世故的成年人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异口同声地说,一丝不挂的皇帝一定是穿了华美的新衣。

权威定势不是人天生固有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来自我们生活的社会环境,是外界权威对人思维的一种制约。权威定势的形成主要有两个原因。

其一,“人是教育的产物”。学校、社会和家庭向他们灌输着种种权威的定论,而且这种教育的方法与马戏团训练动物别无二致。如果稍有抗拒,就会招来讥讽责骂,或罚做清洁,罚加倍的作业。如果无条件地服从,就会得到糖果、玩具,当三好学生,当学生干部。这样培出来的“好学生”,在家听父母的,在校听老师的,长大了听单位领导的……对于权威,只能无条件地遵从。

其二,精专知识形成权威。“术业有专攻”,由于阅历、学业的限制,任何人都不可能成为全知全能的专家。在自己不熟悉的专业领域,人们不得不求教于有关专家。在通常情况下,照专家指导办事,可以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因此,在人们心目中,专家就成了权威。

2007年,重庆高考作文题为“酸甜苦辣话高考”。就在高考前,一位语文教学专家在一本发行量大,影响广泛的高考作文资料里教导学生,在写“中学生活”之类的题目时,可将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各冠以“酸”“甜”“苦”“辣”的小标题,这样显得内容全面而且文章的思路一目了然。在如此权威的指导下,考生不约而同地构思作文,造成了大量的雷同卷。结果可想而知,造成了阅卷老师视觉疲劳,自然不可能获得高分。

综上可知,权威定势根源在于个人能力的局限性。个人力量上的局限,就使人崇拜强权者为权威;个人知识上的局限,就使人崇奉“学者”为权威。

附文1:

孔子原是这么说

沈善增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旧注:孔子说:“女子和小人可算是难以养护的,亲近了就放肆,疏远了就抱怨。”(《论语译注》)

沈善增新注:孔子说:“只有妻妾、儿子、只求功利的侍臣,这些君主周围关系亲密的人,是最难教养的。用接近然后规范他们的办法去教养,他们会不听话;用保持距离然后规范他们的办法去教养,他们会怨恨。”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旧注:孔子说:“质朴胜于文采就陋略,文采胜于质朴就雕琢。文采、质朴兼备,才是君子。”(《论语译注》)

沈善增新注:孔子说:“要使有价值的内容具有优美的形式,就要效法民间的礼乐;要使优美的形式能表达有价值的内容,就要效法史书记载的礼乐。优美的形式和有价值的内容相得益彰,然后成为君子的礼乐。”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旧注: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注释可能是东汉经学家郑玄的注,他说:“由,从也。言王者设教,务使人从之。若皆知其本末,则愚者或轻而不行。”

沈善增新注:孔子说:“如果民众的力量可以使用,就随顺他们;如果民众的力量不能够使用,就要去了解他们。”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旧注:有个居住在达巷的人说:“孔子伟大啊!学问渊博却不成为著名的专家。”孔子听到后,对门徒们说:“我掌握了什么呢?掌握了驾车吗?掌握了射箭吗?我掌握了驾车啊!”(《论语译注》)

沈善增新注:居住在达巷党的人说:“包容大气啊,孔子!广泛地教化而又不强制推行什么定式、教条。”孔子听到这话,对门人弟子说:“我是干什么的?我是驾车的还是射箭的?我是驾车的。(只管给射手创造射箭的良好条件,怎么能管射手怎么射箭呢?)”

附文2:

巴斯提的经济预言

林行止

19世纪法国经济学家巴斯提写过不少极富启发性的寓言,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他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艘法国商船运载价值5万法郎的法国货物赴新奥尔良,货主所得利润为1.7万法郎,他将本利6.7万法郎购买土产,运回法国销售。这种操作记载在法国海关的账簿上,就是出口5万法郎,进口6.7万法郎,等于法国外贸出现赤字1.7万法郎。过了一段时间,货主想再赚一笔,又办了一船5万法郎的法国货物去新奥尔良,谁知一出公海,就遇上飓风,货轮沉没,货主当然损失严重。在海关的账簿上,却出现了5万法郎的盈余。不仅如此,法国船厂还多一单生意,就业人数就此提高。

巴斯提还根据《鲁宾孙漂流记》加工了一个故事:

鲁宾孙要刨木造船,必须先锯树取木。荒岛上没有锯,只好用斧头代替,砍下大树之后,再慢慢削成他所需厚度的木板。能做此木板,需要15个工作日,同时他的斧头也钝了。因此,即使不计利润和机会成本,这块木板的生产成本也不菲,因为要把15天的粮食消耗计算在内。巴斯提接着写道:当鲁宾孙举斧欲砍之际,突然看到海浪将一块他心目中的木板送到海滩,他的即时反应是冲下沙滩拾取木板,但转念一想:“拾取此木板,只需消耗一点点气力;但我若以斧砍木削木,将可工作15天,此外尚可花数小时甚至一整天的时间去磨刀,同时又得花上数天工夫去补充食物。众所周知,劳力就是财富,不劳而获(指拾取木板)在财富创造上是消极的。”为了创造就业,达到形式的繁荣景象,鲁宾孙走下沙滩,将木板掷回大海……

巴斯提还以一则“中国寓言”来解释他的观点:

古代中国有甲乙两座城市,他们之间利用运河运货、航行,成本很低。当经济衰退来临时,皇帝为了振兴经济,创造就业机会,下令百姓用石头将运河填平。大臣闻言,连忙进谏,但皇帝胸有成竹,置之不理。运河填平后,皇帝又下令在上面修建道路。于是有关部门动用数万劳工,夜以继日地修建大道;为了商旅方便,公路两旁还兴建了不少客栈,而且组织了一支巡逻队,以防强盗打劫。接着官府和监狱也就非要不可了。当客栈开业后,又因旅客的需要在附近开设了一些食物店、杂货店、服装店、理发店和鞋店等。这些建设创造了大量就业,市面更是一片繁荣,但是甲乙两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却不断下降。原因很简单:政府为了建设,非征收苛捐杂税筹集资金不可;而交通费用和交易费用也大增,令物价上涨,大大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以上三则寓言,正是现代保守主义的思想根源。弄沉货轮能创造外贸盈余,反证了外贸赤字不可怕;鲁宾孙将现木板抛回大海,说明比较利益之重要,这就是当今美国天文数字的外贸逆差而不少经济学家依然拍手称快的原因;至于填河筑路,则指出了“调控”市场必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