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申论写作论述的展开

申论写作论述的展开

时间:2022-03-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节 申论写作论述的展开申论写作的论述是指在准确把握一定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作出必要的说明和引申,然后发表中肯见解,提出方略,进行论证。申论文章就是公务员在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过程中,针对特定的社会现象和问题,提出行政建议并展开论述,从而表达自己行政意图的文章。立论是文章写作的起点,是写作议论文的关键环节,其核心就是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第六节 申论写作论述的展开

申论写作的论述是指在准确把握一定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作出必要的说明和引申,然后发表中肯见解,提出方略,进行论证。申论文章就是公务员在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过程中,针对特定的社会现象和问题,提出行政建议并展开论述,从而表达自己行政意图的文章。其本质就是“官样文章”。正因为如此,除了题目有特别限制,申论文章应该具有这样的属性:观点合于主流文化价值,立场合于公务员身份,结构合于策论的范式,语言合于进言的风格。

申论文章对文体的要求会出现变化,如会议材料、情况通报、工作总结或发言报告等,但那不过是形式上的变化,本质上就是把议论文的内容略加调整,按照其他应用文体的格式要求套入。申论的文章论述是作答的重头戏,一般需要留出50分钟的时间。

一、解题步骤

(一)仔细读题

申论文章对作答者的身份有所限制,即考生在作答时,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应该以什么身份来分析问题,身份不同、地位不同、立场不同,看问题的角度、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如果没有特定要求,一般以政府公务人员即准公务员身份作答。

(1)审明读者身份:是应答媒体,提交领导,还是面对全体或者特定的现场群众。如果没有制定身份,则定位以政府面对公众。

(2)审明命题形式:是全命题,半命题还是自拟题;是指定背景材料,限定话题还是提出问题,这些命题的形式要确定。

(3)审明问题类型:申论考试重在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综合分析、归纳概括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申论考试的文体不仅会涉及议论文,而且还有可能涉及说明文、应用文,如工作报告、请示、讲话稿等多种文体。只有找对了文体,申论写作才能顺手。

(4)审明限制条件:申论考试的题目往往有严格的条件限制。如对字数的限制,要注意“不超过”、“多于”、“左右”等字眼,这就要求考生的文字要精炼、准确,不能拖沓。

(二)慎重立论

论点、论据、论证是申论文章的三要素。

论点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和主张,它是作者世界观价值观的反映。申论文章的好坏,首先由论点所决定。

立论是文章写作的起点,是写作议论文的关键环节,其核心就是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由于申论考试的议论文部分是根据所给材料引申和归纳出的论点,并在此基础上旁征博引,展开论证,因此,立论就必须立足于给定材料,从中挖掘出可资议论的中心论点。所以必须紧扣材料,提出明确的论点。

例如2009年国考申论:

胡锦涛总书记到河南、安徽考察,引发我们许多思考。请联系给定资料,整理自己的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生动流畅;(2)结合给定资料中所反映的一个主要问题,写一篇见解比较深刻的文章。

此类型题是一种开放性题型,仅要求结合材料,不定观点。

又如2008年国考申论:

请以“人与自然”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参考给定资料,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生动;(2)对在“人与自然”问题上的某种错误倾向,应恰当阐述,给予澄清。

2010浙江省考申论:

围绕“给定资料”主旨,联系实际,以“‘后天’的拷问”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50分)要求:(1)观点明确、论述深刻、内容充实。(2)结构完善、条理清晰、语言流畅。(3)字数1000—1200字。

此类型题,有较大的开放度。虽然有的给定了文章的题目,但从理论的角度,只是限定了话题,所给的是理论的要素,即关键词,并未限定作者的观点;还有的如“说开去”、“所想到的”,无论作为正副标题,都是给出了理论的背景,即说事的来由,至于说什么,想到什么,由作者自立。

又如2005年江苏省考申论:

政府的诚信对于整个社会诚信的构建与保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请以“政府与诚信”为话题展开议论。

2008年山东申论:

请根据你对以上给定资料的理解、体会,在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1)让世界少一份冷漠,多一份阳光;(2)守候期待感恩。

此类型题是由命题者定下了论点,考生必须以此为论点,展开论述。

再如2006年四川法检考申论:

在“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问题上,给定资料中存在截然不同的意见,请谈谈你的看法,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

总之,面对复杂的材料可能反映出多个问题,可以针对其一展开论证,不求面面俱到;面对同样的材料,同样的问题,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的层面得出不尽相同的观点和解决的思路。到底选取哪一个?如果立论的主要因素——政治立场、社会意义等都已考虑到位,作为应试文章,就要注意选择自己最有把握、最有话可说、最有利于展示特长的作为自己的论点。因为申论应试不是官场职场应命文章必须这样写,更不是性情所至我想这样写,而是综合多方因素扬长避短打造一篇高分文章,以求成功。

(三)精选论据

论据是论点得以存在的基础,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它是文章的支撑,好的论据不仅能够很好地支持论点,而且能使整个论证更加严密,同时也能够增强文章的可信性。

1.对论据的要求

(1)论据要典型。所谓典型材料就是某一事物中最有代表性的事例或材料。它既是具体的、个别的,又是富有鲜明独特的个性的,同时又能体现同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和普遍意义。

(2)论据要充分全面。即使是真实的论据,如果不全面,其说服力也不会强。论据要全面、充分,才有说服力,避免孤证。

(3)论据要新颖生动。新颖的材料是指别人没有用过或不常用的材料,这种鲜为人知的材料自然能给人一种新鲜感。生动是指材料本身以及作者对材料的表述新鲜活泼、富有感染力,因而能增加读者阅读兴趣和作品可读性。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新的总是吸引人的,对旧的论据读者不会很感兴趣,自然也就影响文章的说服力。

2.论据大致分两类: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

(1)事实材料

①具体的事例

上海某报记者: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的道路长度和道路面积分别增长了108%和142%,修建了地铁、高架路、跨江大桥、越江隧道等许多道路基础设施,中心城区初步形成现代交通网络,但同期的机动车总量却增长了470%以上。市民的感觉是路越修越多,车越来越堵。最近几年,上海将投资500亿元,增设高架路内环匝道,拓宽地面交通要道,新建越江隧道和中环线,从根本上缓解中心城区的道路拥堵状况,与此同时将大力发展智能交通系统。但人们担心,明天会不会还是继续拥堵。10多年前的“出行难”是上海进入三个“三年大变样”的前期发生的,是城市大发展前的一段“阵痛期”。而今,上海又再次进入了一个“阵痛期”。

②概括的事实

黑龙江七台河矿难还在总结,又闻河北唐山刘官屯矿难,再闻河南寺沟煤矿透水事故;吉林辽源医院大火则刚灭不久,广东中山酒吧火灾接踵而来;震惊全国的松花江水污染仍在处理,广东北江又出现令人惊扰的污染事件。

③统计数字和图表

山西各类矿山采空区已达2万多平方公里,全省大面积的地面悬空,地质灾害范围波及1900多个自然村、220万人。

④亲身经历和感受

坐公共交通工具在温哥华观光,不止一次看见路边树干、灯柱旁,簇拥着一个个小花环和一束束献花,都素净淡雅的一类。没有艳丽的色彩,也没有卡片和缎带。起先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后来才知道这些地方前些日子发生过车祸,而在道路事故中罹难的,往往是喜欢飙车的年轻人。那些花,除了一部分是罹难者家属祭的,更多的是事故目击者献的,以及别人跟在后面一个接一个送的。尽管他们和遇难者素不相识,但他们完全自发地用这种方式表示哀悼,也是对其他驾车人的善意提醒和告诫。

(2)理论材料

①经典著作

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写道:“求木之长者,比故其根本;欲流之远者,比浚其源泉。”企业自主创新是国家自主创新的基础与核心。离开企业自主创新,国家自主创新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泉。因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自主创新理念,全面提高企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②至理名言

“利在一己勿谋,利在天下则谋;利在一时勿谋,利在万世则谋。”这是科学发展观对每个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也是领导干部追求政绩时应当牢记的。

③民谚俗语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中国传统戏剧《七品芝麻官》中这句家喻户晓的台词,是封建制度下为官境界的一种写照。如果说,这句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名言”,对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有所启示的话,那么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作为人民公仆的领导干部,要为人民执好政、用好权,不能无所作为,应该多为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也就是要有政绩。

④科学公理

一节纽扣电池产生的有害物质,能污染60万升水;一节1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地失去使用价值。

(四)斟酌标题

标题的类型有许多种,常见的有立论型、批驳型、问题型、思考型等等。标题力求醒目、精要。

(1)立论型。题目本身就是中心论点,鲜明、直接,一目了然。如《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发展生产力》、《要追求有质量效益的速度》等。

(2)批驳型。题目中直接列出批驳的靶子,并直接表明作者的态度。这种题目容易一下抓住人心,让读者紧跟着作者的思路走,从而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如《绝非“偶然”》、《如此执法》等。

(3)问题型。问题型标题提出问题,可以有效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整篇文章的构思围绕这样的题目,论证的过程就是一步步解疑。这种题目尤其适合于社会关注、民众希望能够得到答案的热点问题。如《愚公应该移山吗?》、《教育如何产业化?》、《谁是土地的主人?》、《违章建筑的所有权属于谁?》等。

(4)思考型。这类题目适合于开放性的文章,例如,“由……现象引发的思考”、“……问题带来的启示”、“对……现象的反思”、“从……谈起”。具体如《从沙尘暴带来的灾害说起》、《由突发公共事件引发的思考》等。

(5)话题型。限定文章论述的范围,如《命脉》、《人与自然》等。

(五)编列提纲

论证就是在论点和论据之间建立一种必然的逻辑关系,也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简而言之,如果提出的论点是一个问题,那么试着回答这个问题的过程就是论证。这一论证过程要求我们进行充分的构想,安排好文章的总体布局、内部层次,写出文章提纲。

申论文章通常使用的结构有“三段式结构”、“总分总结构”等。不同的结构方式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相互交叉使用。“三段式”是遵循解决问题的思路而设计的,即“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尤其适合于针对社会问题的建议和报告类的文体。“总分总式”是就文章的结构形式而言的,适合于面对有争议的问题展开讨论,统一认识。“起承转合式”是从文章的内在线索发展规律出发,适合于面对一种社会现象,一种陌生事物,由多方面认识、多角度剖析。不管是哪一种结构,都必须围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段论”一般可以有如下常用的结构:

标题

第一部分(提出论点)

引用资料,提出问题

简析问题,亮明观点

第二部分(展开论述)

(1)由点到面链接相关类似现象,以示所谈问题的社会普遍意义

(2)分析导致问题的原因

(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第三部分(结束全文)

再次强调观点,表达信心

例文:

赋予公民安全感更多内涵

在经过三年多的专项治理后,日前,××市就该市社会治安状况进行了一次民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民众的安全感有所上升。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个地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得到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有力,犯罪的高发态势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利用材料引入话题)

安全感是公民在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生活中,对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和保护程度的综合心态的反映。安全感的形成,是民众对社会治安的感性认识、对自身安全风险的自我评估及采取相应防护措施的复杂过程。因此,安全感不仅是衡量社会治安状况的“晴雨表”,而且是体现个人生存质量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一个地方的人居环境、投资环境乃至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满意度。

(简单阐述表明态度)

但是,尽管民众的安全感在逐年上升,我们还应该看到,民众安全感仍然还存在上升的空间:一是如何将“基本安全”提升为“安全”,提高民众安全感的含金量和满意度;二是如何拓展安全感的内涵,将安全感的评测范围从社会治安领域拓展到行政政策、自然灾害、食品安全、信用经济、疾病预防等领域;最终将广义的民众安全感作为准确反映民众心理状态、合理评价政府行政效能、有力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标”。而要想进一步提升民众的安全感,主要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转换角度链接不足)

首先,需要进一步推动立法民主、执法透明、司法公正。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也是老百姓最渴望的“定心丸”。怀疑、推测、谣传、恐慌,往往源于信息的不公开和不对称,相反,立法、执法、司法与民意实现互动,不仅可以有效地消弭社会矛盾,化解各种纠纷,消除各种隔阂,而且还可以切实增强公众的安全感。从最高立法机关向全社会公布物权法草案征求意见到《物权法》的生效,召开立法听证会确定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民意前所未有地在立法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哈尔滨水危机的顺利解决,太湖蓝藻事件的处理,信息公开和民众参与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民众安全感的上升,无疑与这些点滴的进步是紧密相连的。

其次,需要进一步理顺利益分配关系。利益分配是否公平合理直接涉及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影响社会成员的心理状况,因而对于提升民众的安全感尤为关键。城乡能否尽快结束二元化的割裂状态,贫富差距会不会得到有效控制,东、中、西部能否实现协调发展,最终将决定每一位社会成员在转型期的利益调整和重新定位。利益分配理顺了,社会保障完善了,个人才有进一步施展的空间,积极性才会充分调动起来,民众的安全感才会有质的上升。

再次,需要进一步鼓励民众在法律框架内的积极参与。毫无疑问,提升民众的安全感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职责,但民众的积极参与同样不可或缺。对于诸多影响安全度的问题,民众往往是最先的发现者和体验者,面对这些问题,民众不应是被动的“权利客体”,而应当是主动的“权利主体”,通过正当的程序和合法的途径,在法律框架内捍卫自己的权益,维护公共的利益。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听证、厦门PX项目的缓建,这些公共事件的背后,都闪耀着公民理性的光芒。这种主人翁的参与精神,必然更有助于我们的社会真正实现稳定和和谐,更有利于切实提高民众的安全感。

(针对问题提出对策)

与流行的GDP、物价指数等经济指标有所不同的是,安全感更加注重人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需要,蕴含着“人本主义”的执政理念。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再丰富,如果没有较高的安全性,民众的幸福也是要大打折扣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关键就是社会政治稳定、治安秩序良好、防控体系健全、民众具有安全感,从而为个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族的繁荣和国家的强盛提供坚实的保障。

(首尾呼应提升意义)

这是一种应用性极强的议论文结构模式,针对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要求,可以灵活运用。总体结构不变,所需变动的只是第二部分展开论述的内容。

如果针对某些有争议可讨论的事物,第二部分一般是分两部分,辨析/建议,而辨析又从存在争议和不同见解的几个方面出发分层议论:正面/反面、优势/弊端等。

辩证评价有争议的社会现象论题可用以下结构:

标题

第一部分(引入话题):引用资料;提出疑问

第二部分(展开论述)

(1)由点到面链接相关类似现象,以示所谈问题的社会普遍意义

(2)辨析诸方观点:一方面/另一方面/……

(3)对策:取长补短

第三部分(点明观点):解答疑问;点明观点

例如2004年国考申论要求:假设给定资料中有关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在你市存在,你作为交管部门的负责人,请根据给定资料,写一份“关于我市交通拥堵情况的报告”。

我们可以根据前面已经完成的阅读和概括归纳,编写提纲如下:

题目:关于我市交通拥堵情况的报告

第一部分:引入话题。交通拥堵情况。

报告内容。将就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现象;原因;对策。

第二部分:相关链接。拥堵的主要表现和危害。

分析原因。大量市政建设同时开工(7段);交通陋习(8段);私车增加,小车运行效率最低(10段);道路功能定位不清,技术方面的原因等(14段)。

借鉴思路。世界其他城市的应对方法(9段),如纽约、华盛顿、巴黎、东京、伦敦等大城市。

提出对策。(1)政府重视,把搞好城市交通工作提到重要日程。(2)举全城之力,大力完善城市交通设施。(3)利用媒体,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提高全民认识,转变观念。(4)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改善城市交通指挥系统,科学管理城市交通。(5)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事业。

第三部分:提出目标。力求解决。

结束语。

在考场上列提纲,不一定像上面的例子那么一字一句地写出,不管简写,还是缩写,自己明白、习惯、实用就可以了,但不可不列。(六)落笔成文

这一环节是前面几个环节的落实,也就是要在卷面上出现成果,其实质要为阅卷者提供打分的依据。所以,这一环节的操作要义是有效地针对评分要素打造得分点。这里,为大家提供几个突破点。

1.谋篇布局,胸有成竹

面对答题纸,首先就按照规定字数如“1000字左右”、“不超过800字”等要求,找到全文的结束处,做出标志。然后,根据提纲,对卷面做出段落的划分布局,将每一个大的段落(最好是包括小节)都标记到位。通过这样的布局,一篇文章差不多可以想见其貌了。这不仅是为了避免字数扣分,更是为了保证论证过程的有效呈现。

2.观点鲜明,强调中心

中心句是指在文中表明了文字所论述的主旨、核心观点的语句。全文有中心句表明总论点,段落也常会用中心句总结分论点。

全文的中心句表明总论点,也就是亮明观点。申论文章的表述不提倡含蓄、深沉,不提倡意在言外,所以要用简练精要、明白无误的一句两句话总结自己的观点,并且在卷面最“吸引眼球”的位置出现——第一部分和结束部分要出现;承上启下的段落要出现与中心观点相关的语句。

3.承上启下,文通字顺

(1)开头自然明了。申论文章的开头语气平实自然,避免上来就高调。尤其是引用材料的叙述性开头,要客观实在。开篇的内容最好是开门见山,简单明快,不要迂回拖沓。话题引入后,紧接着或直接表明,或提出问题,总之接触主要观点。文章第一段的论点是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它直接关系到得分的高低。

(2)结尾言简意赅。结尾是文章的收束部分,要对前边所提出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或提出希望、号召、要求等,关键是言简意赅、情真意切,让人回味。

结尾的常用语有:综上所述;总而言之;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更加明确了。

对结尾的最低要求是完整。要做到结构完整,除了列提纲外,还要学会采取紧急补救措施。即使时间再紧张,也要设法结尾,哪怕只有一句话也好。

(3)突出语言标志。语言标志是指在文中有引导、提醒、强调、暗示等作用的词语或句段,包括中心句、关键词、过渡句段、提示语等,如:

科学发展观提出两年多来,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已深入人心。科学发展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概言之,科学发展观高瞻远瞩,统筹全局,是解决当前我国诸多发展难题的一把“金钥匙”,也是中华民族实现振兴必须长期依靠的“指南针”。

然而,把伟大理论变为美好现实的路途并不平坦。一方面,各地都已采取各种措施,推动科学发展的贯彻实施,中国这列呼啸前进的火车正逐步向科学发展的方向“并轨”;而另一方面,科学发展观流于“口号化”的现象仍大量存在,高举旗帜、暗度陈仓,表态一套、另干一套,新瓶装旧酒现象在不少地方、不少领导干部身上时有体现。

申论的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是准确、简明、规范。申论文章中一定要有观点,而对观点的表述一定要准确,不要拖泥带水。行文要简洁明了,但表达要充分而不是点到为止。遣词造句要规范,特别是对于一些常规性的表达要符合日常的习惯,不能生造词汇。

二、申论文章举例

例文一

加强药品使用的监测工作

曾经是抗感冒良药的“康泰克”,如今让人为之害上一场“大感冒”。含PPA的药品对人有害的消息一经传出,此药品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政府禁止,公司撤药,患者拒服,各部门也采取了相应措施。但也有人指出:PPA对人不利,药厂早知却不公开,试问公众健康权利谁来保障?社会呼吁加强药品使用的监测工作。

俗话说:得啥别得病。但人吃五谷杂粮,谁能不生病?所以,就医就成为人民群众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药品也成为一个巨大而稳定的市场。这一关系着人们切身生活的大事,我们党、我们政府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做好药品使用的监测工作。

古诗云:春江水暖鸭先知。那么药品存在不良反应谁来先知呢?谁有义务有责任把好监测这一关呢?建立完善的医药监测机制,成立专门化、专业化的监测机构,加强对药品使用的监测工作是很重要的。

加强药品使用的监测工作,首先要不断提高监测的能力。在我国,由于经费的问题不可能很好地开展这项工作,但我们要本着为人民负责的态度做好这件工作。开源节流,专款专用,不断充实监测机构的硬件与软件,提高监测能力。

加强药品使用的监测工作,要重视对厂商的监测。在PPA事件中,有些厂商在撤出含PPA药品的同时就推出了替代品,有人指出大量厂商早知PPA有害。假如我们在含PPA药品未进入市场或进行审批生产时就予以查实禁止,那么PPA事件就会成为无源头之污水,无根本之恶行,又何需事到临头再抱佛脚呢?

加强药品使用的监测工作,要加大监测的透明度与公开度。在PPA事件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中,很明显地说明如今的监测工作的透明度不够,公开度不高,人民群众对药品了解得不够,厂商监测机构、患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同时也反映了我们的一些机构与工作人员对群众的切身生活大事负责不够。我们应该建立领导与专项工作人员负责制,专门问题专人负责,出了问题找专人。

加强药品使用的监测工作,还要同当前的医疗体制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在厂商、监测机构、医院与患者之间建立起一种良性的竞争、监测、就医与经营机制,真正地为人民、为群众办实事。

总而言之,各级政府、各级医疗机构、各药品监测部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本着为人民群众的健康负责的态度,做好药品使用的监测工作,不断健全、完善医疗监测机制,来促进医疗体制改革。

这是一篇优秀的申论文章。标题非常明确,点名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开头部分从对资料概括切入,以一个巧妙的比喻引出了文章的主题,而后通过阐释,进一步强调了中心论点,接着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分论点,最后首尾呼应进行总结。通篇文章结构清晰,论证充分,简洁流畅,说理透彻。

例文二

为“康泰克”鸣不平

一日我的一个朋友给我来了一个电话,电话末了补上一句:“唉,可别再吃康泰克了,含PPA,有毒!”放下电话我老半天觉得别扭,心里琢磨:这康泰克怎么就成了PPA的代名词了呢?!我真是为康泰克鸣不平!

“……药力可以持续十二个小时……”这是过去康泰克的一句广告词,也正是因为这句广告词,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才把康泰克作为自己感冒后的首选药。为什么?四个字,“药力持久”。这四个字意味着我们不用为忘记吃药而发愁,因为吃一次可以管“十二个小时”,简单、方便、实用,这也正是当今快节奏生活所需要的。人们天天为了各种乱七八糟的事而烦恼,难道还要为吃药而发愁吗?

“哪些药含有PPA?哪些药不含PPA?”这成了如今我们感冒吃药最烦恼的问题。康泰克一夜之间成了PPA的代名词,“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我不明白当初不知道的时候大家为什么不说它“有毒”呢?就是吃了康泰克过敏或引发了其他不良反应的也没见谁去向厂家索赔呀?哦!人家现在被禁了,你又是指责,又是索赔的,这难道不是乘人之危吗?

有人要说了,康泰克确实含有PPA,PPA也已被证实容易引发脑中风,这是事实。对,我同意。可是,大家都知道真理有其绝对性也有其相对性。当初吃康泰克能治感冒,而且效果很明显,这也是事实,也是真理,不过也是相对当时来说。现在说康泰克成分中的PPA有不良作用却是事实。但是在发展和实际中总结出来的真理,是绝对的,也是相对的。我们的猜想,如果有一天科学研究证明推翻了“服含PPA成分药品容易引起脑中风”这一结论,那我们该怎么办?再去找“康泰克”,去哪找?它早就被打入“十八层地狱”了!当我们自己做事情做错了,也是很希望别人的理解的。难道“康泰克”不希望消费者理解吗?同样希望而且需要。

我们再来看看康泰克的生产商中美史克制药有限公司。我们看到了墨西哥的药品生产商和销售商损失惨重,同样我们的中美史克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产品积压,“人人喊打”,指责声讨,企业又面临开发新产品,所以我们不应该再给他们太多的压力了。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关于PPA的风波,不能跟着瞎起哄,坐那儿杞人忧天。

“有其短必有其长。”我们不能死盯着康泰克含PPA不放,像小孩子摔倒了要报复性地狠跺地面才满意那样,把康泰克置于死地;我们应看看康泰克为我们作的贡献,毕竟我们没有出现吃了康泰克就脑中风的,而是能把我们的感冒治好。给康泰克一些理解和支持,让它能重新站起来(当然不能再含PPA),为我们继续作贡献,再次成为我们感冒的首选药品。

该篇文章如果放到公司的宣传材料或是其他媒体中,不失为一篇比较有见地的文章,虽然我们每个人的写作有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可能千人一面。但在申论考试中这样的文字还是不合适。申论测试所要招考的是公务员,是要从材料中发现的问题出发,能够提出有利于问题解决办法,或者对于社会生活、政府管理有着指导意义,所以在这样的考试中,一定要有明确的问题取向,不能随意选题。无论申论要求怎样,考生要能把自己想象成为从事国家行政事务的人员,从这样的角度来选题行文,才不会出现偏差。

另外,申论文章要求的文体,除了议论文,还有其他公文形式,如发言稿、情况总结或工作报告等。公文式申论文章,其本质还是议论文,要遵循的思路始终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把握的基本结构还是列举现象、分析原因、表明态度、应对措施、目标展望,与普通议论文不同的是按照不同公文的格式进行写作。

我们需要的是保护性开发

——从“怒江水电开发”说开去

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就一直是一对似乎“不可调和”的矛盾,存在于我们人类的发展过程中。而在我国的西南方,有着“水无不怒古,山有欲飞峰”之称的怒江流域,围绕着怒江水电开发问题,我们同样面临着“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艰难“抉择”。

诚然,怒江流域的人民群众苦“贫”已久,大家都在急切地盼望着找到一条脱贫之道。有关的地方政府和部门提出的“怒江水电开发”方案,在出发点上其实并无不妥,水电开发对当地经济发展所起到的是“立竿见影”的作用。但面对众多环境专家学者的告诫,我们犹豫了,因为不顾生态保护的开发无异于是“杀鸡取卵”式的冒险。或许,主张“开发”的人们会批评环保方案的专家们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一味地强调保护却无视当地人民致富的愿望。而环保专家也会点出“开发者”们“短视”的目光,将在未来导致无穷的“祸害”。在“站着说话不腰疼”和“短视”之间,我们该选择的是什么?

两个答案我们都不选。因为我们既需要“开发”,也需要“保护”。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实现怒江的“保护性开发”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对策:

首先,通过招商引资,加上国家经济政策的支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我们的怒江大峡谷,素有“十里不同天,万物在一山”之称,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在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基础上,怒江流域绝对可以通过发展生态旅游,解决当地的贫困问题。

其次,国家要加大科研投入,组织有关的专家学者加大对怒江流域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的研究工作,并通过自然生态保护基金会的方式走社会途径募集保护资金。在实现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有选择性地兴建中小型的水电工程,保障地方财政收入。

第三,扩大对外联系,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通过投标招商的方式,修建公路和铁路,加强与沿海省份的联系,使怒江流域的丰富资源能迅速到达全国各地,从而增加当地人民群众的收入。

第四,加大社会监督的力度。国家有关部门应完善有关的法律和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对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要通过听证会、论证会或社会公示等形式,听取公众意见,强化社会监督。

第五,组织“经济与环境”的学习研讨活动,改变部分地方官员的传统政绩观,赋予科学的发展观,使得地方政府的经济决策能兼顾社会长期发展与短期发展的需要,并通过网络公示方式推行国家的政务公开、政务透明政策,接受地方人大及政协委员的民主监督。

综上所述,在经济与环保的两难抉择中,我们的地方政府既不能把“振兴经济”当作“尚方宝剑”而大兴土木,同时也不能浅层次地理解环保就是“保持原样”,而应该意识到环保也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中,矛盾既有斗争性,也有同一性。环保与经济发展是否冲突,关键是发展模式的选择。所以,我们需要的是“开发”,一种合理的“保护性开发”。

这是典型的三段论式结构。题目:我们需要的是保护性开发——从“怒江水电开发”说开去。第一部分:引入话题。关于怒江水电开发的争论;提出问题。开发?保护?如何看待?第二部分:相关链接。说明讨论这个问题具有普遍意义,即如何正确处理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双方观点。一方面认为弊大于利,不能开发。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约束决定了我们必须要保护生态。另一方面认为利大于弊,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我们要大力发展经济,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生存状态。合理方案。第三部分:回答问题。不仅是要不要建怒江水电站的争论,而且是科学发展观的讨论。表明观点:人和自然的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讨论;保证移民的权利、保护民俗文化等,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思考与训练】

一、注意事项

1.题目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的一律无效。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3.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你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4.特别提醒你注意,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5.严禁将题本、答题卡带出考室!

6.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资料

1.相关研究指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农村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较差;社会保障制度没有覆盖农民和农民工。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城市发展中实行“土地剪刀差”,农村土地虽然是“集体所有”,但实际上村集体并不能买卖,只能由政府买,而且由政府定价。政府征用、征购农地之后,再将使用权出让给企业,政府从中获得了巨额“剪刀差”,投入到城市建设等方面。企业再在以后的出让、转租、开发等经营行为中赚取巨额利益,产生大量的富豪。城市居民通过购买房地产,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有的还随着土地的升值,获得了财富的增长。实际上,地方政府和企业,一直到购买房产的城市居民,正是利用这一“剪刀差”制度,分享了农民土地的商业价值。

这种做法以很低的代价和很高的效率促进了快速的城市化。随着城市房地产的发展,政府从中赚取的土地差价越来越大,时至今日,“土地财政”已经为各级政府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由此也给社会的和谐发展,尤其是城乡统筹发展带来不少问题。在政府和农民处于市场不平等地位的情况下,尽管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价值日益显现,农民的利益却没能随着城市化的进展同步增长,反而受到损害。

近年来,中央十分重视“三农”问题,致力于保障和扩大农民权益,如延长农民土地承包期,不断提高农民种田补偿标准,等等。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应当考虑采取各项措施,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工业发展了,可以反哺农业。社会财富积累到了一定阶段,发展就转到城乡统筹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公平,促进全面现代化。

2.近年来,在曾经以包产到户闻名全国的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村民们自发地搞起了新的合作社模式。65岁的老农严金昌是当年秘密在“分田到户”协议上摁下红手印的“大包干”带头人,他和几户农民一起,把自己当年冒着坐牢风险分到的田地租给上海一家养殖公司发展种猪扩繁基地,公司请严金昌担任这个占地200多亩的现代养殖场的管理者,村民有的到外地打工,有的则接受了这家公司的返聘,成为企业员工,每人每月领取800元左右的工资。严金昌,这位30年前领头实行分田到户、自主生产的老农现在成了土地集中流转、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倡导者。他说:“我们饲养的高山特色风味猪,直接销到上海的大型超市,价格是普通猪肉的两倍。员工每月领取800元左右的工资,再加上每亩地一年500元租金以及一定量的年终分红,一年少说也有两万多元收入,这可比种地划算得多。粮食种得再好,一亩地一年的纯收入也不超过500元。”

3.作为河南信阳市种粮的“能人”和“高手”,柳学友也是土地流转“大户”。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老柳就开始承包土地,那时,他联合一帮种田能手远赴新疆、河北、天津等地,曾把上万亩荒地改造成良田,积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004年,“腰包鼓鼓”的老柳回到信阳息县老家,他没有把资金用在买房盖楼等家庭消费上,也没有用来开商店、建工厂,而是干起了“老本行”,继续联合一帮“种田能手”承包土地,进行农业开发。他们投资上千万元,把家乡息县数万亩地(包括部队农场和乡镇撂荒地)承包下来,通过平整和改良土地、推广良种、科学管理等措施,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老柳自己承包的400多亩地,亩产均超千斤,当年获利数十万元。目前,他已陆续签下3000多亩地,年收入上百万元。

4.重庆市长寿区石堰镇麒麟村宗胜果品有限公司是农民办起来的,入股农民有着多重身份,既是农村集体成员,也是公司股东。同时,他们还在公司工作,像城里人一样,领取一份应得的工资。43岁的公司董事长余安全说:“成立公司,完全是形势逼出来的。”1998年,余安全先是在自家承包的土地上试种柑橘,而后逐渐扩大规模,发展到周围村民的几十亩土地。余安全的示范带动了其他村民也开始种果树。然而,他发现一家独户的种植方式极难形成规模,水果的质量也难以标准化,而变幻莫测的销售市场就更难把握了,进而“拿土地当股份”的构想开始出现。2005年,在镇领导支持下,余安全提出这一构想。看到余安全不仅把自己租来的上百亩地全押上,还拿出了5万元现金,村民们表现出强烈的兴趣,纷纷表示愿意加入。石堰镇党委杨书记说:“新鲜事物搞不好会带来隐患,为了防范风险,最终我们决定在508户的514亩土地上进行试验。”

如今,地有了,柑橘苗也有了,但树苗从种植到挂果需要5年的周期,这5年的管理养护费用如何解决?虽然国家开发银行重庆市分行愿意提供贷款,但麒麟村的村民不能借款,他们必须注册公司具备法人资格,通过反复动员,从村民中选出符合“公司法”规定的股东人数,长寿区政府承诺财政贴息,担保公司(恒河公司)提供担保,重庆市工商局最终同意特事特办。2006年3月,宗胜果品有限公司在麒麟村挂牌成立,余安全当选公司董事长,514亩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评估作价253.42万元,货币资金25万元,后者由麒麟村508户农民和恒河公司共同投入,共担风险。

在杨书记看来,麒麟村的试点效果明显。宗胜公司对土地进行统一经营管理,恒河公司提供技术培训与技术支持。6万株柑橘苗成功种植下去后,成活率接近100%。根据估算,等到柑橘挂果的季节,每亩土地每年的产值将达到4000元,除去成本,每亩地的收入有2000元以上,而过去每亩地每年的收益只有250元左右。无疑,农民的纯收入将大大增加。

5.部分农村问题专家关于土地流转问题的观点摘要:

A先生指出,中国人多地少,土地跟日本相似,对于土地流转,要有一定的条件和限制,应当制定拥有土地的最高限额和最低限额。拥有土地的最高限额,日本规定是3公顷/人。我们也应该建立相应的制度,具体多少根据情况来定,目的是防止土地过于集中,把土地流转可能产生的弊端限制到最低程度。同样,也必须规定拥有土地的最低限额,土地已经减少到口粮面积的标准,只有二分地、一分地,这样的农户不准再出让土地,

B先生则认为,政府征地与土地流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可以改变土地用途,后者则必须农地农用。在改革过程中,必须探索一条满足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用地与保护耕地政策相协调的新途径。规范政府和企业的征地行为,政府除了公益事业需要征用农民土地外,不得以其他名义征用农地进行招拍,从中获得高额土地差价收入,侵占农民土地利益。

C先生强调,目前农村居民点占地4亿亩,许多农民的住房方式造成大量土地浪费,如果将农村富余人口迁入城市住高楼,大量宅基地可还原为耕地,弥补因城市化需要而占用的农村耕地缺口。他引用浙江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2005年东部地区有5%—10%的农民在城市购房,约有1500万户宅基地处于闲置状态,浪费严重。目前杭州等地出现了用全产权“农民公寓”换取农民宅基地的做法,他认为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一种有益探索。

6.2006年3月,成都市温江区制定了《关于鼓励农民向城镇和规划聚居区集中的意见(试行)》和《关于放弃宅基地使用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参加社会保险实施细则(试行)》文件,该市农民变市民的“三保障、两放弃”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所谓三保障是指:农民变市民需要三个保障条件,一是能够在城市的二、三产业就业;二是在城市拥有自己的住宅,家属能够在城市居住;三是能够享受城市居民享受的社会公共服务。所谓两放弃是指:农民自愿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可在城区集中安排居住,并享受与城镇职工同等的社保待遇。

“三保障”和“两放弃”互为条件,农民有了“三保障”,必须“两放弃”;要农民“两放弃”,就必须给农民以“三保障”。这里,农民变市民实际上是一种物质和身份的交换,即农民以承包地置换城市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以宅基地换城市的住宅。

试点过程中,共有4700多户农民报名参加,这一数额远远超出了预计。为此,温江区农村发展局制订了两个“限制条件”。

其一,农户年人均纯收入必须达5000元以上,其中80%以上来自非农产业。这样,他们自愿“两放弃”后,能够承受城镇居民社保的缴费水平。

其二,在如下区域内常住的农民优先考虑:城区规划的优先发展区、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即将延伸的区域、在“拆院并院”过程中整体成片集中区。

7.2007年10月1日起,浙江嘉兴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暂行办法》正式实施。该办法有以下几点特色:一、《暂行办法》设计的是一个“低门槛”。不仅农民,城镇居民中未参与保险的,以及非本市户籍但已经取得暂住证的外来人员,年满16周岁至60周岁,都可以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因此,嘉兴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的地级市。二、《暂行办法》得到政府财政支持。市政府每年财政补贴达3.6亿元。三、《暂行办法》特设了多种缴费基数,城乡居民可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参保,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政府补助的力度加大,这与一些地方实行城乡居民参保以“个人交纳为主”形成了鲜明对比。

8.2008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在杭州、嘉兴、义乌、温州、台州等地建立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的决策部署,明确要求嘉兴加快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以“两分两换”为特点的改革措施开始实施。所谓“两分两换”就是把宅基地和承包地分开,搬迁和土地流转分开:以宅基地置换城镇房产,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社会保障。嘉兴市委书记陈德容指出,我们推行“两分两换”的出发点是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拓展发展空间,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但是农民群众对这项改革的理解、接受程度如何,需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民意,以依法、有偿、自愿为原则,有序推进。

嘉兴的城市化水平相对滞后,有50%以上的农民居住在农村,一方面占用了大量非农建设用地,同时由于分散居住,各项城市基础设施很难向这部分农村居民覆盖。在“两分两换”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嘉兴市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靠近城市周边的地区,进行集中的公寓安置;有些则根据情况异地集中迁建;一些较偏远的地区,需要翻建的,可以通过政策引导,集中到市镇上来。原则上不同区域实施不同政策。嘉兴的目标是,力争到2012年,嘉兴市三分之一以上的农民实现向城镇和中心村集聚,流转土地面积100万亩以上,50%左右的农田实现规模化集约经营。

9.近几年,江苏昆山市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国际化“三化”发展均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通过工业反哺农业,昆山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也名列苏州市前茅。

在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方面,昆山市对农民流转土地按市、区(镇)两级财政每年每亩补贴400元,预计今年补助金额超过8000万元。目前,昆山流转入股土地面积20.59万亩,占现有耕地面积的81.8%,先后组建了123家土地股份合作社和1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009年,昆山城乡一体化的低保标准提高到了每月410元。

花桥经济开发区、张铺镇、巴城镇、千灯镇是试点先导区。目前,各镇正结合各自实际制订三年实施计划。例如,花桥镇将开工建设两大农民集中居住区,8000多农户将完成拆迁7000多户;千灯镇已完成半数农户的拆迁安居,近3万亩农田已流转99.7%,农民保底租金收入每亩每年600元;巴城镇56%的农户已集中居住,8.2万亩基本农田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大舞台。

苏州市委副书记徐建明强调指出,昆山市“三化”发展充分,要大胆创新谋求更大突破。要在制度上创新,探索各种有效的改革措施;在体制机制上创新,搭建平台,实现市场化运作;同时要尝试推进区镇合一,打破地域和行政界限。

10.据四川有关部门调查,德阳市在土地流转过程中陆续出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例如,41791起土地流转案例中,签订规范合同的仅4223起,占10.1%;签订不规范合同的3137起,占7.2%;不签合同的34431起,占82.7%。一些没有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或合同内容不完善、特别是租金约定不合理的土地流出方或流入方常常受利益驱动单方面毁约,引起矛盾。

又如,一些承租方在租赁农地后,擅自改变用地性质,将农业用地私自用于房地产开发,成为建设用地。这种情节严重的做法造成不良影响,对耕地危害较大。

再有,土地流转的规模不大,土地利用很不合理,土地经营难以形成集约化生产。许多企业或业主在农村租赁土地都希望规模化经营土地,好采用机械化耕种。但由于不同农户之间利益目标不一致,常常导致较大规模的土地流转因个别农户不同意而难以成功。

参考文献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决议》摘录:

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建立和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使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参考文献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简称“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摘录: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尊重农民的土地流转主体地位,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流转,也不能妨碍自主流转。按照完善管理、加强服务的要求,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三、作答要求

1.根据给定资料,概述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要方式及其作用。(20分)

要求:紧扣给定材料,准确全面,不超过250字。

2.试分析“给定资料6~9”对加快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哪些重要启示。(30分)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恰当,条理清楚,不超过350字。

3.认真阅读“参考文献2”,结合给定资料内容,以“从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所想到的”为副标题,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50分)

要求:自拟主标题,观点明确,分析深入,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生动流畅,总字数1100~1300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