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少数民族的语言认同

我国少数民族的语言认同

时间:2022-03-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状况及其认同研究,主要有戴庆厦、周庆生等学者的研究。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汉语在功能上有所区分,少数民族语言作为维系情感的纽带,是重要的家庭用语;而汉语在工作领域的作用日益凸显。少数民族对两者的认同并不冲突,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可以得到和谐的统一。语言兼用现象中,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少数民族除了本民族语言和汉语之外,还会使用其他少数民族的语言,在少数民族杂居的地方这种现象非常普遍。

第五节 我国少数民族的语言认同

近年来,少数民族的语言认同研究逐渐受到关注,语言认同研究可以为少数民族语言使用与语言态度问题研究提供新的视角。“认同”是指“我是谁”或“我属于哪个群体”的问题,认同一词在社会语言学研究中,并非经常以明确的概念形式出现。在社会语言学研究中,与“认同”相关的词还有“自我”、“主体”、“角色”、“人格”、“动机”、“态度”等。[3]语言与认同研究由来已久,我国在外语教学领域以及少数民族语言教学领域,都有专家学者进行这一方面的研究。关于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状况及其认同研究,主要有戴庆厦、周庆生等学者的研究。

语言认同理论研究表明,人们的语言选择与使用与其对语言和文化的认同有关。前面讲到,我国的少数民族在语言使用上呈现出多种形态,多数选择语言兼用,兼用两种或者三种语言;有的则选择语言转用,即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转用汉语或者其他少数民族的语言。语言是维系民族情感的重要工具,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是一种自然的现象,因此,坚持使用本民族的语言表明对民族的认同。汉语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是每个中国公民都要使用的语言。随着国家通用语言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人口学会使用汉语,汉语在学校教育、社会交往和工作领域,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少数民族学会汉语是融入中国文化、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必然选择,也表明对国家的认同。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汉语在功能上有所区分,少数民族语言作为维系情感的纽带,是重要的家庭用语;而汉语在工作领域的作用日益凸显。少数民族对两者的认同并不冲突,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可以得到和谐的统一。我国境内的蒙古族、藏族、朝鲜族、傣族等诸民族都属于语言兼用的民族。语言兼用现象中,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少数民族除了本民族语言和汉语之外,还会使用其他少数民族的语言,在少数民族杂居的地方这种现象非常普遍。据王远新[4]的研究,青海同仁的土族语言使用情况非常复杂,他们使用不同的方言,但对藏语的认同度普遍较高,这主要源于他们生活的环境,以及对佛教文化的推崇。随着外出务工的人员增加,青海同仁的土族开始学习汉语,汉语使用者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逐渐提高。王远新认为,青海同仁土族对汉语的学习主要出于对工具性的认同,对藏语的学习和使用主要源于对藏文化和佛教文化的认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