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白俄罗斯共和国

白俄罗斯共和国

时间:2023-03-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七章 白俄罗斯共和国国家全称:白俄罗斯共和国。1919年1月1日成立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22年加入苏联。白俄罗斯位于东欧。白俄罗斯的东部与俄罗斯接壤,南与乌克兰接壤,西与波兰接壤,西北与立陶宛和拉脱维亚相邻。国语为白俄罗斯语和俄语,此外还广泛使用波兰语和乌克兰语。白俄罗斯森林中共有28个树种。白俄罗斯有50多种哺乳动物,约200种禽类动物。

第七章 白俄罗斯共和国

国家全称:白俄罗斯共和国(Республика Беларусь)。国家体制:共和国总统制。共和国划分为6个州:布列斯特州、戈梅利州、格罗德诺州、明斯克州、莫吉廖夫州、维捷布斯克州。首都明斯克。白俄罗斯第一次宣布独立是在1918年3月25日,但很快失去。1919年1月1日成立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22年加入苏联。从1945年起成为苏联参加联合国组织的三个成员国之一。1991年苏联解体后,白俄罗斯重新获得独立。1994年宪法(修改与补充宪法)于1996年11月24日在杜马会议上被通过。7月3日为国庆节——独立日。总统(国家首脑)和政府总理(部长会议主席)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立法权属于国会,国会由代表院和共和国院组成。最有影响力的政党有:白俄罗斯统一民主党、白俄罗斯人民阵线、白俄罗斯共产党员。

1992年1月20日与中国建交。

白俄罗斯位于东欧。白俄罗斯的东部与俄罗斯接壤,南与乌克兰接壤,西与波兰接壤,西北与立陶宛和拉脱维亚相邻。边界总长2969公里。总面积207600平方公里。白俄罗斯国土基本上平坦,有无数古冰川活动的遗迹,地质为海洋地垅构造,是波罗的海地垅的一部分。在海的地垅之间是变成沼泽的低地。南部平原地带有一些海拔近345米的白俄罗斯地垅。主要河流有第聂伯河、普利皮亚季河、别列津纳河、西德维纳河、涅曼河、索日河。境内湖泊广布,约有1.1万个湖泊,其中最大最美的湖泊有纳罗奇湖(面积80平方公里,深达25米)、奥斯维亚湖、斯维加湖。除自然湖泊以外,还有许多水库(维列伊卡水库、扎斯拉夫尔水库)。白俄罗斯的钾盐和岩盐蕴藏丰富,物产还有褐煤、石油、铁矿石、泥炭、建筑材料等。

人口:1020万人(1998年。2003年为989.86万人),人口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0人左右。大部分居民为白俄罗斯人,占全体居民的77%,其他少数民族有:俄罗斯人(13%),波兰人(4%),乌克兰人(3%),犹太人(1%)。国语为白俄罗斯语和俄语,此外还广泛使用波兰语(境内以西)和乌克兰语(境内以南)。约70%的居民信仰东正教,20%的居民信仰罗马天主教,其他居民则分别是希腊天主教徒(东仪天主教徒)、犹太教徒、基督教徒。出生率:新生儿为13/1000(1995)。死亡率:为11/1000(儿童死亡率:新生儿中的死亡数为18.6/1000)。平均寿命:男子66岁,女子76岁(1995)。劳动力人口为4887000人(1994),在工业和建筑领域劳动力占40%,农业和林业中劳动力占21%。

白俄罗斯的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白俄罗斯拥有平原,并且缺少高地,这就减弱了来自大西洋气团和来自东方、东北方向的大陆性气团的通入。这些自然条件所引起的结果,一是入冬初始,常常降雪,并伴随反复的解冻天气。二是增强了冬季的严寒和夏季的炎热。但由于海洋气团的影响,无论是长期的炎热,还是持续的严寒,均为少有现象,而为四季不断交替的气候。白俄罗斯的气候在全国基本一样,由北向南气温逐渐上升。由西向东,月平均温度的摆幅在逐渐增大。如果西部的布列斯特的气温是23.2℃,那么东部的戈梅利气温就会是25.5℃。白俄罗斯境内四季分明。冬季暖和的地方在西南部:布列斯特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是-4.4℃,冬季最冷的维捷布斯克一月份平均气温是-7.8℃。夏天最热的地方在东南部,最凉爽的地方在北部。年降水量500毫米(东南部)至700毫米(中央丘陵地带),最大降水量在7月(60~90毫米),最小降水量在2月(25~40毫米)。这里的阴天数量在100~120天范围内,常有雾天(每年50~80天)。

白俄罗斯地处森林带,处于针叶林和阔叶林的混合林带。整个国土曾经被森林覆盖,但现在,森林只占整个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白俄罗斯森林中共有28个树种。其中分布最广的有:松树、云杉、白桦、山杨、赤杨、橡树、鹅耳枥和白蜡树,约有70余种灌木与小灌木。沼泽占国土相当大的部分。上沼泽地多分布于北部的丘陵间的盆地。这里有典型的泥炭藓,长满帚石楠、喇叭茶(杜香属)。下沼泽地分布在南部,占据整个低洼平原——从前的湖泊滩地,普利皮亚季河及其支流的河滩与台地。这里的植物比上沼泽地更加丰富多样,代表性的植物有苔草、芦苇、木贼、柳树、桦树。白俄罗斯盛产多种药草:缬草酊、艾菊、熊果(北极果)、野蔷薇、白菖蒲、和兰芹、草玉铃(铃兰属)、黄花九轮草(报春花)。

白俄罗斯有50多种哺乳动物,约200种禽类动物。白俄罗斯动物群最典型的代表是驼鹿、野猪,森林中还有马鹿、扁角鹿、熊、狼、貂、獾。在别洛韦日自然保护区栖息有欧洲野牛。属于被保护的动物还有海狸和水獭。在自然保护区常常能见到稀有的沼泽乌龟。

主要工业部门:汽车制造和拖拉机制造、化学工业、仪器仪表工业、无线电电子工业、轻工业、食品工业、军工生产。农业专业化生产粮食作物、马铃薯、蔬菜、肉与奶。1994年国民生产总值达534亿美元(根据世界银行评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5130美元。出口主要是面向独联体国家,提供出口的主要产品有:各类载重汽车、拖拉机、金属切削机床、计算技术手段、化工产品、轮胎、亚麻纤维、马铃薯、肉制品与奶制品、民用必需品。金属轧材、钢管、纺织品占主要份额。货币:白俄罗斯卢布(B R)。铁路总长5570公里,包括电气化铁路。公路总长98200公里(66100公里为硬路面)。白俄罗斯有自己的江河船队,通航河流有:西德维纳河、普利皮亚季河、索日河、第聂伯河。

img26

欧洲野牛

根据白俄罗斯民族的社会政治与文化生活特点,白俄罗斯的历史可以分成五个历史时期:波洛茨克时期、立陶宛—白俄罗斯时期、波兰时期、俄罗斯时期和苏联时期。最早,在当今白俄罗斯土地上开始建国是在9世纪。在各斯拉夫部族建起的各个公国之间,最为出众的一个是强大的波洛茨克公国。在摆脱基辅大公走上独立之后,波洛茨克公国在11世纪初就已开始为波洛茨克土地的独立而斗争了。波洛茨克公国的鼎盛时期是弗谢斯拉夫王公(1044—1101)执政时期。13世纪,由于将波洛茨克土地与立陶宛土地联合起来,开始形成了立陶宛大公国,该国由立陶宛大公统治。在新国家的建设中,波洛茨克公国值得关注的文化主宰了立陶宛大公国发展的最高水平。立陶宛大公国的国语曾经是白俄罗斯的语言。16世纪中叶,迅速成长的波兰王国开始影响立陶宛大公国:1569年签订了立陶宛—白俄罗斯国家与波兰王国合并书,此事导致成立波兰国家(Р е ч ьП о с п о л и т а)。这一事件的结果变成了波兰化:推广波兰文化,实行波兰的社会政治制度,并在立陶宛大公国的领土上普及天主教。由于波兰的衰退,白俄罗斯(在被波兰于1772年、1793年和1795年分别三次瓜分后)逐步并入了俄罗斯帝国。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强制推行俄罗斯化——增强俄罗斯民族文化对于白俄罗斯人民生活的影响。但是,正是在这一时期,在白俄罗斯孕育出民族文化运动,发生了多次重大的农潮。规模最大的一次民族解放运动是1863年卡斯图西·加利诺夫斯基率领下的农民起义。1918年3月25日,俄罗斯帝国坍塌之后,宣布成立了白俄罗斯人民共和国(Б НР),但存在的时间不长。1919年1月1日,布尔什维克党人在斯摩棱斯克宣布成立了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根据1921年里加和平条约,白俄罗斯被分割成波兰与苏维埃俄罗斯之间的东西两部分。于1939年恢复统一的白俄罗斯土地,又于1941年被德国法西斯侵占。在德国人占领期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蒙受灾难的国家当中,白俄罗斯遭遇了最大的人员伤亡。1986年,白俄罗斯经受了另一场大灾难,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一个机组发生核泄漏事件,导致白俄罗斯五分之一的国土发生核辐射污染。共和国最新的历史起始于1991年,正值苏联解体之后,宣布成立了独立的白俄罗斯共和国。

在白俄罗斯领土上有别列津自然保护区,普利皮亚季自然保护区,还有别洛韦日自然保护区。著名的疗养胜地有风景如画的纳罗奇湖,以及共和国北部维捷布斯克州的布拉斯拉夫群湖。在二战期间,许多名胜古迹遭到毁坏。保存下来并恢复原貌的是位于涅斯维日的皇家公园建筑群,位于米尔市的中世纪城堡,位于波洛茨克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明斯克的名胜有:巴洛克风格的彼得巴甫洛夫斯基大教堂,仿哥特式的圣叶列娜与圣西蒙天主教教堂,洛克克式的特洛伊茨基居住区。首都有许多博物馆,其中有艺术博物馆,地方志博物馆,扬科·库巴拉[1](Янка Купала)文学博物馆。在离中国使馆附近有雅库布·科拉斯[2](Якуб Колас)纪念雕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