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分红争吵的根源

分红争吵的根源

时间:2022-03-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分红争吵的根源[1]梁小民[2]克雷洛夫[3]作为一个文学家,当然不关心产权之类的问题,但他对社会现象描述的背后已经无意间证明了产权的重要性。企业分配的原则是贡献的大小。《分红》中几个诚实合伙人的矛盾正缘于此。文章先讲述一个因为分红争吵而导致物毁人亡的寓言故事,然后探究分红争吵的根源,从而引出经济学中的产权问题。

4.分红争吵的根源[1]

梁小民[2]

克雷洛夫[3]作为一个文学家,当然不关心产权之类的问题,但他对社会现象描述的背后已经无意间证明了产权的重要性。他的寓言《分红》就是对产权不明晰后果的绝妙描述。

几个诚实的商人合开了一个店铺,等到赚得许多钱财时,他们便停业分钱分物。但分红哪能不吵架?他们为钱为物吵得一塌糊涂。这时他们的房子着火了,但他们仍在为钱争论。他们争吵得忘了屋子已经起火,以至于他们的财物全被火焰吞没,人被烧死。作者的结论是:“当发生更为重大的事情时,大家全遭不幸的原因往往是:不是团结一致去对付共同的灾难,而是每个人都去争自己的利益。”

我们注意,克雷洛夫说这几个商人都是“诚实的”,表明利益之争尚不是他们人格的原因造成的,这种悲剧的发生是在“合开”商店这种制度上。合开商店为什么会引起这种结果呢?克雷洛夫没有回答。当然,我们也不应该要求克雷洛夫回答。

根据现代经济学的解释,合开商店是一种合伙制。这就是若干人共同拥有,共同经营,他们的权利是平等的。合伙制这种所有制的企业在法律上是无限责任制,即每一个合伙人都要对企业承担全部责任,如果一个合伙制企业破产欠了债务,即便最后只剩一个合伙人,这个人也要承担全部责任。这使合伙制中每个人的风险加大。

在合伙制内部,每个人的产权并不明晰,是一种不分你我的共同所有。在企业建立之始,大家齐心协力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奋斗,相互之间的矛盾并不突出。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由于产权的不明晰,必然引发一系列问题。

首先是利益分配问题,即这个寓言中所讲的分红问题。企业分配的原则是贡献的大小。贡献来自两个方面:为企业贡献的资金和为企业付出的人力资本(才能与努力)。合伙制企业建立之时,资金需求量并不大,往往是几个合伙人分摊,或每个人拿相等的一份,或有多少拿多少。由于这种企业也谈不上什么公司治理结构,所以往往没什么衡量每个人业绩的标准。当收入少时,利益分配的矛盾并不突出,一旦企业做大,收入相当可观时,利益分配的矛盾就突出了。《分红》中几个诚实合伙人的矛盾正缘于此。

其次是决策问题。当企业小时,决策不是问题,但企业做大之后,在如何发展的问题上合伙人之间往往也会发生冲突。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事关重大,每个合伙人都不会不关心。每个人又都有自己的看法,相互之间协商的交易费用亦很高。不能及时做出这种决策轻则会失去商机,重则会使企业解体,甚至破产。

这两个问题的争论会使合伙人忘记房子着火的危险,最后人被烧死,一切都被烧光。克雷洛夫讲的这种危险绝非危言耸听,而是每天都在现实中发生。

那些家族共有的家族企业、每个人股份相同的股份合作制企业都属于这种产权不明晰的合伙制企业。所以,合伙制企业在市场经济国家很少。在美国只有5%的企业是合伙制,而且主要是法律规定必须采用合伙制的律师事务所或会计师事务所。

要解决克雷洛夫所提出的诚实合伙人之间的分红冲突就必须使产权明晰。产权明晰的最好形式是股份制。股份制的实质是实现产权明晰。在股份制企业中,所有者可以很多(股权多元化),但每个人在企业中的产权由他所拥有的股份来确定,股权有具体的所有者。股权的多少决定了每个所有者在企业中的权力、利益和责任,从而也决定了每个所有者应分到的红利和将要承担的风险。如果克雷洛夫那几个诚实商人在商店中的股权明确,他们分红也就不用争吵,以至于最后店毁人亡了。

但应该强调的是,如果每个所有者的股权相等,即我们说过的股份合作制,仍然会有冲突,而且,多个平等的股东要达成一致所需的交易成本将极高。所以,股份制企业中一定要实现股权相对集中,即要有获得最大利益和决定权的大股东。小股东关心企业的成本远远大于收益,因为关注企业要付出大量时间与金钱收集信息,但从企业中得到的好处极为有限。小股东只会关心分红,当企业不好时可以很容易地用脚投票——卖掉股份走人。只有大股东与企业密切相关,会作为所有者关心企业,并做出决策。在这个“分红”的寓言中,也缺一个大股东。

说起来家族企业或几个朋友合办的合伙企业都属于私人企业,是私有制。但私有制并不一定有效率,关键在于采取什么形式。单人业主制,即由一个人拥有并经营,产权效率最高,但无法实现规模经济。合伙制既做不大(无限责任)又产权不明晰,也不可能成为主要形式。只有股份制既可以无限做大,产权又明晰,因此成为主要形式。在美国这样的国家,GDP中有90%左右是股份制企业生产的。《分红》中的几个合伙人要早知道这点道理就好了。

金明善主编《经济学家茶座》第16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注释】

[1]选自《寓言中的经济学》。

[2]梁小民,1943年出生于山西,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毕业,曾在康奈尔大学学习和研究。著作有《曼昆经济学原理》、《小民读书》、《微观经济学纵横谈》、《宏观经济学纵横谈》等。

[3]克雷洛夫:俄国著名剧作家、寓言作家。一生写了二百余篇寓言,题材广泛,寓意深刻,形象生动,语言幽默。

【助读】

本文是一篇经济随笔。文章先讲述一个因为分红争吵而导致物毁人亡的寓言故事,然后探究分红争吵的根源,从而引出经济学中的产权问题。作者分析了合伙制企业在利益分配方面和决策方面存在的问题,给我们介绍了合伙制、股份制等方面的经济学知识。

经济学源远流长,其学问博大精深。根据研究对象和所要解决问题的不同,经济学可以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经济学的研究涉及国家经济发展、企业合理规划和人们的日常起居,详细的理论和普遍的例证使经济学的发展速度达到了令不少学科望尘莫及的地步,使经济学被誉为社会科学中的“皇后”。

经济学家茅于轼曾说:“无论多深奥的理论,如果透彻理解了它,必定可以还原为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文豪萧伯纳说:“经济学是使人幸福的学问。”我们在购物、经商、求职甚至婚恋等日常生活中都在运用经济学。本文借助一则著名的寓言,把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展示给大家,使读者在阅读风趣生动的寓言的同时了解当代经济学的道理,引发了读者学习和接近经济学的兴趣。

【思考与练习】

1.本文通过一个关于分红争吵的寓言讲述了经济学中的什么问题?

2.就下列经济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1)沉没成本——不要轻易跳槽。

提示:沉没成本是指你过去在某一方面投入的时间、精力、金钱等,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和某件事情上,这些投入并不能给你带来有益的帮助和支持。因此,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要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要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

(2)与其两败俱伤,不如互惠互利。

提示:与人交往时采取合作态度,就能用最低的成本获得最高的回报。

(3)组合投资——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提示:分散投资的基本原理是在风险与报酬间作一个合理的取舍。

(4)比较优势原理。

提示:世界上为什么会有GATT和WTO?因为各国要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中国为什么要加入WTO?为什么要对外开放?因为中国要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例如,两个国家都专门生产本国成本较低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自由贸易实现交换,那两国的获利都增加了。

(5)250定律——顾客就是上帝。

提示:美国著名推销员拉德在商战中总结出了“250定律”。他认为每一位顾客身后,大体有250名亲朋好友,如果你赢得了一位顾客的好感,就意味着赢得了250个人的好感;反之,如果你得罪了一名顾客,也就意味着得罪了250名顾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