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演讲的信息反馈

演讲的信息反馈

时间:2022-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演讲的信息反馈“反馈”最早产生于电子技术的研究中,指的是把电子放大器输出信号的一部分“回授”到放大器的输入端,并使之对信号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这一方面是说难于了解听众的愿望和需求,另一方面也是说难于理解听众的反馈信息。演讲者的信息传给听众时,听众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立即作出不同反应,表现出愉快、冷漠、反感、支持等等不同的态度。对于听众的反馈信息,演讲者不可回避,要充分重视。

三、演讲的信息反馈

“反馈”最早产生于电子技术的研究中,指的是把电子放大器输出信号的一部分“回授”到放大器的输入端,并使之对信号的再输出发生影响。后来,反馈概念扩大到一切控制系统。凡把给予被控对象的输入信息作用于被控对象后所产生的结果输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的过程都叫反馈。具体到演讲活动来讲,演讲者把信息传递给听众,听众接受信息后就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反应,这种反应信息又被输送给演讲者,并对演讲者的信息再输出发生影响,这种过程就是演讲活动的信息反馈。

信息反馈现象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中,人们越来越自觉地广泛地应用信息反馈方法,来检验决策的正确性,调节和控制计划执行,以及努力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等。演讲要取得成功,就必须与听众建立良好的信息交流关系,充分利用信息反馈,检验演讲决策的正确性,调节和控制演讲计划的执行,以及努力使演讲适应演讲环境的变化等等。韩非子在《说难》中写道:“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意思是说,说话所难之处,在于知道听者的真实思想。这一方面是说难于了解听众的愿望和需求,另一方面也是说难于理解听众的反馈信息。演讲者要善于通过察颜观色、审度举止、留心听众的只言片语、注意现场动态等方法来发现听众的真实想法,获得反馈信息,以调整自己的演讲内容。

反馈一般具有即时性、真实性和连续性等特征。在演讲活动中,听众的反馈同样具备这些特点。演讲者的信息传给听众时,听众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立即作出不同反应,表现出愉快、冷漠、反感、支持等等不同的态度。这种出自听众的本能和下意识的反应,往往能表达出听众的真实意图,而且随着演讲的继续进行,这种反应将连续不断地进行。这一切提示演讲者,在进行演讲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捕捉反馈信息要迅速及时,并且要贯彻始终;同时,要准确地判断听众的真实思想。

当然,对于演讲反馈信息的真实性,演讲者要善于判明。因为听众反馈信息,除本能和下意识的反应外,还受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诸如道德观念、求知愿望、独立意识、从众心理等,因而,这种真实性不一定都直接表现出来,而可能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折射”出来。例如,有的听众端坐会场,眼望台上,俨然专心听讲,但表情呆滞,眼神晦暗,其实是思想开小差,脑子里所想的与演讲可能毫不相干。他或许正在考虑家庭收支或者正在构思文艺作品。这些反馈信息并非不真实,只不过其真实性以较为隐蔽、难于分辨的方式表现出来而已,演讲者要善于识别。如果对于反馈信息作出了错误判断,其直接后果将会导致演讲的目标和方向的偏离。

在演讲活动中,听众的信息反馈,大多是以体态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如面部表情、动作、眼神、坐姿等。从内容上来讲,听众的反馈大致可分为认同式、赞许式、疑问式、否定式、祈求式、回避式等等。这些内容上的不同往往表现为体态上的微妙差别。演讲者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特别是眼睛和耳朵,做到眼观全场,耳听八方,要善于透过表面现象看到实质。

对于听众的反馈信息,演讲者不可回避,要充分重视。初学演讲的人,常常只顾按自己的计划讲,全然不顾听众的反应,有的甚至害怕听众的反应,这显然是对演讲不利的。恰恰相反,演讲者要主动灵活地注意和利用听众的反馈信息,要牢牢地始终掌握演讲的主动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