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系统科学的认识

对系统科学的认识

时间:2022-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高举反对机械论和还原论的大旗下,系统科学诞生了。有些人对系统学存在异议,认为或许难以建立,甚至不能建立,不需要建立。钱学森提出的系统科学理论框架体系是美妙的,虽然系统学还没有建立,但是这种美妙是需要坚信的。
系统科学的认识_系统涌生原理

现代社会中,人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事物与事物之间密切的关系将呈现“不可分”的系统关系。人类社会合作关系,是人类关系的基础,合作关系使人与人、人与事物之间进入“不可分”的共有系统。现代人类处于系统的时代,个人的能力展现如果不依托家庭、组织和社会系统平台,将是难以想象的;人类改造世界行为如果不以系统的方式进行,不以合作的方式进行,将是不可思议的。合作、系统,已经主导了整个世界。英雄主义、个人主义,将不再有能力与系统的合作发展模式在现实社会展开竞争;因为,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英雄主义、个人主义已经逐步淡出历史舞台,团队和集体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世界已经变成了地球村,国家从以前划地为界的闭关自守到今天经济贸易相互依赖、文化相互渗透……

这个世界除了系统之外,你看不到别的。我们仔细看看身边,不得不承认自己生活在系统之中,每个人个体是一个生物系统,家庭是一个系统,工作的企事业单位是一个系统,生活的城市是一个系统,生活的社会是一个大系统……这一切都显现出了系统模型特性。我们生活在系统之中,就有必要对系统进行研究和了解,了解系统的特征、规律、机制、优缺点、系统运行及走向,认识系统、适应系统、改造系统,达成人作为万物之灵驾驭系统,从而主宰世界。因此,我们需要专门研究系统,懂得系统科学。

也许有人说,历史上很多人不曾学习过系统科学却也做出了伟大的事业,推动人类的发展。其实,这是片面的。在古代,虽然系统科学知识没有以系统科学形式提炼出来,但作为“整体”潜在的思想已经在实践中被不自觉地运用;古往今来的杰出人物具有天赋掌握了系统思想应用,这通常是在具体的应用中掌握的,具有解决某些具体问题的局限性(不能推广或者直接应用在别的领域)。因此,这些杰出人物掌握的是系统科学的某些应用领域的知识,而并没有开创系统科学的一般研究知识。

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是伟大的,但是他们遵循的一个发展趋势是从宏观世界向微观世界进军,沿着把事物分解的方向前进,谁把事物分解得越来越细,把事物的表层还原到深层次,谁就能够抓住传统科学的发现灵感。在高举反对机械论和还原论的大旗下,系统科学诞生了。现在的社会是网络化、信息化、合作化的社会,许多的事物都走向大型化,事物也越来越复杂,传统的科学理论把这些大型的事物系统还原或者划分,越来越不能揭示事物整体系统的功能和意义;因此,需要把它作为系统来研究,建立系统科学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苗东升教授认为,系统科学的发展从“一般系统论”到“协同学”到“系统学”经历了三个里程碑,但系统学这个里程碑还没有真正确立。系统学是系统科学的中国学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系统科学的基础学科,从提出到现在三十多年还未能建立;每个兴趣爱好者,不管能力如何,都可在此方向上开展认识和思索。

有些人对系统学存在异议,认为或许难以建立,甚至不能建立,不需要建立。北京大学朱照宣教授认为,系统学已经处于雏形。苗东升等学者在钱学森开创的中国系统科学学派方向不断努力,希望中国在系统科学研究进程中,能够因系统学的创立而具有第三次综合的核心地位。钱学森提出的系统科学理论框架体系是美妙的,虽然系统学还没有建立,但是这种美妙是需要坚信的。18世纪法国哲学家鲁宾在《论自然》一书中说:“在石头和植物中,可以找到同样的生命的主要原则,和在人类机体所找到的一样;一切差别是在于这些形质的组合,在于各种器官的数量、比例、排列和形状。”姑且不讨论其观点问题;但:从系统角度来探索和研究世界的统一性,具体来说,在唯物辩证法的指引下,探索和研究在物质统一性下的“石头、植物和人类”的系统生成及存在演化的共同原则是值得思考的。浅以为,这是系统科学基础学科(系统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这也是本书探讨的基本内容)。

[1]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7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