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学与真理并不能划等号

科学与真理并不能划等号

时间:2022-03-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9年11月9日,NASA被迫做出公开声明,表示《2012》中宣传的“世界末日”根本不存在。科学家批驳:只是重新计时,开始新时代玛雅历法并没有结束于2012年,玛雅人自己也没有把这一年当作是世界的末日。玛雅文化研究专家、美国科尔盖特大学考古天文学家安东尼·阿维尼认为,玛雅预言中关于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的说法是一种被误解的说法。实际上,科学并不是万能的,它的根基本身就不那么牢固。
科学与真理并不能划等号_玛雅传说与人类未来

前些年在全球各地热映的灾难片《2012》,讲述了一个关于世界末日的故事。根据玛雅文明的记载,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这一天当黑暗降临后,黎明便永远不会到来。影片中更是援引美国国家航空航空局(NASA)的种种“科学说法”来证实末日说。由于对影片中的灾难场景感同身受,再加上玛雅文明的神秘性,一些观众开始相信影片中的故事,他们纷纷登陆各大网站留言,谴责NASA隐瞒第十大行星Nibiru即将与地球相撞的真相。

2009年11月9日,NASA被迫做出公开声明,表示《2012》中宣传的“世界末日”根本不存在。而美国宇航局天体生物学研究所资深科学家大卫·莫里森等人针对神秘的玛雅预言为普通大众一一进行了科学的解读,对某些荒诞的言论进行了批驳。现在我们就将其主要内容摘录如下。

神秘预言1:“世界末日”

“世界末日”预言中提到,根据玛雅文明记载,2012年是第五个“太阳纪”结束的时候,12月21日末日将会到来。

科学家批驳:只是重新计时,开始新时代

玛雅历法并没有结束于2012年,玛雅人自己也没有把这一年当作是世界的末日。玛雅文化研究专家、美国科尔盖特大学考古天文学家安东尼·阿维尼认为,玛雅预言中关于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的说法是一种被误解的说法。那一天是玛雅历法中重新计时的“零天”,表示一个轮回结束,一个新的时代开始,而并非指“世界末日”。阿维尼表示:“在玛雅历法中,1872000天算是一个轮回,即5125.37年。”根据“长历法”,到2012年冬至,只是意味着当前时代的时间结束,即完成了5125.37年的一个轮回。长历法于是重新开始从“零天”计算,又开始一个新的轮回。阿维尼认为:“这仅仅是一个重新计时的思想,与我们每年元旦或周一早上重新开始一年或一周的生活完全一样。”

神秘预言2:两极倒转

某些“世界末日论”的预言者声称,到2012年,地球将会两极倒转,地球外壳和表面将会突然分离,地心内部的岩浆将会喷涌而出,分离的大陆会将整个人类填入大海,地震、海啸、火山以及其他灾难将一起出现。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地质学家马尔卢夫认为,岩石中的某些磁性迹象表明,地球可能发生过这样剧烈的磁场变化,但是这一过程是一个持续数百万年的缓慢过程,缓慢至人类根本感觉不到这种变化。

神秘预言3:天体重叠

一些星象学家认为,2012年可能会出现“天体重叠”,太阳在天空中的线路将会穿过银河系的最中央,会让地球处于更为强大的未知宇宙力量的牵引之下,会加速地球的毁灭。

莫里森解释说:“2012年绝对不会出现这种可怕的‘天体重叠’现象,或者说只会出现一些正常的天体现象。比如每年冬至时,从地球上看太阳就像是处于银河系的中央。一些星象学家或许会对这种现象很兴奋,但对于科学家来说,这种现象毫无特别之处。它不会造成地球引力、太阳辐射、行星轨道等事物的变化,也不会对地球上的生命造成任何影响。没有任何奇怪之处。只有认为世界即将面临末日的人才会把这些普通的天文现象看作是一种威胁。”

神秘预言4:X行星撞地球

有些人预测,一颗神秘的X行星(即Nibiru行星)正在向地球的方向飞来,如果行星正面撞上地球,地球将会因此毁灭。即使只是轻轻擦过,也会造成地球引力变化,引起大量小行星撞击地球。

莫里森批驳:“不可能。可以最直接地讲,本来就没有这个天体存在。”这个关于未知行星撞击地球的预言最早出现于2003年,一位妇女声称她收到了来自宇宙某行星的信息。莫里森强调:“从2003年到现在已经好几年了。如果在太阳系内确实存在这样一颗行星的话,天文学家肯定在过去十年中就已经开始研究它了,我们肉眼也应该能看到了。”

神秘预言5:太阳风暴袭击

在许多灾难预言中有这么一种说法,太阳会于2012年产生致命的太阳耀斑,将地球上的人类烤焦。

事实上,太阳耀斑是有规律可循的,其爆发周期大约为11年。剧烈的太阳耀斑可能会破坏地球上的通讯设施以及其他一些地面物体,但是科学家们从来没有说过太阳释放出强大的太阳风暴足以烤焦整个地球,至少短期内不会出现这种现象。莫里森解释说:“除非是太阳已明显不遵循其活跃周期。我们预计,太阳耀斑这个周期的最顶峰并不是2012年,而在之后的一两年。”

毕竟科学要比不知何处来的传言可靠得多。但是正如前面所言,在结果出来之前,任何可能都是有可能发生的。历史是一位出色的小说家,它给出的结果,往往远远超出人类最大胆的猜测。

实际上,科学并不是万能的,它的根基本身就不那么牢固。现代科学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即便是纯粹的理论,也需要经过不断地验证才会被承认。科学研究的指导原则,就是培根创立的经验归纳法。

弗兰西斯·培根尽管在科学史上声誉颇高,但他本人却从未有过任何令人瞩目的科学成就,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知识。他反对吉尔伯特的磁学理论、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对作为近代科学诞生标志的“日心说”也持否定态度。然而就是他,为后来的科学研究开辟了道路。

1620年,培根的伟大著作《新工具》一书问世。之所以起这么一个书名,就是要与亚里士多德的《工具篇》相区别。他抱着“必须给人类的理智开辟一条与以往完全不同的道路,提供一些别的帮助,使心灵在认识事物的本性方面可以发挥它本来具有的权威作用”的动机,想通过分析和确立科学经验的认识方法,给新科学运动以发展的动力和途径。

培根指出,科学在本质上是经验的,把认识建立在经验基础上,应该是科学的一个鲜明特点。他认为简单的经验是不行的,真正的经验方法是经过适当安排的特定程序和规则进行的实验,才能成为科学知识的可靠源泉。他一再强调:“从事观察,进行试验,重视经验,从个别的东西引出普遍的规律。”为此,培根提出了经验归纳的方法,后被称为“科学归纳法”。其基本内容是:如果大量的A在各种各样的条件下被观察到,而且如果所有这些被观察到的A都无例外地具有B性质,那么,所有A都有B性质。比如,经过大量和长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世界上全部乌鸦都是黑色的,那么从科学上我们就可以认定,乌鸦就是黑色的,并且“天下乌鸦一般黑”。

但是,这里会出现问题,英国大哲学家休谟敏锐地觉察到了这一点。在他看来,人类的一切知识都应该来自于感觉经验,比如,每当烈日照耀之时,我们就会感到石头发热,因此人们就会把阳光的照射说成是原因,而把石头发热说成是结果。我们可以感觉到阳光的照射,也可以感觉到石头的发热,但是,它们两者之间的因果联系却是我们永远感觉不到的。那么,我们有什么根据把前者看作原因,把后者看作结果呢?既然这样,那么我们的因果观念是从何而来的呢?休谟回答:它们都不过是由于经验的重复而在人类心灵中造成的一种心理联想、习惯和信念而已,根本经不起逻辑的推敲。

休谟对因果关系的质疑,引发科学史上一场严重的危机。两百多年来,很多思想家都尝试着对此进行解答,但迄今为止,尚没有一个能够有普遍说服力的解决办法。因此,科学只是对已经存在的事物进行了不完全归纳,这就为可能出现的错误埋下了伏笔。虽然科学是人类为了追求真理而产生的,但是科学并不能与真理划等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