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能力提升心得体会

教育能力提升心得体会

时间:2022-03-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要注重能力培养等。主要内容分为以下三个主要方面。通过上百个案例分析和可操作性建议,针对教育过程中的七种基本态度、十多种重要习惯、十多种通用能力,提出了较为独到的意见建议。(三)主要教育观点摘选教育就是通过“教”的过程实现“育”的目标。实际上,在过程中学生的态度、习惯、思考和学习方法的差异,才是人才培养差异之根本。
内容摘要_云南省第十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获奖成果简介

(一)“钱学森之问”引发的思考

“钱学森之问”将我国的教育推上了风口浪尖,然而,绝大多数的针对性思考却局限于高校教育;提出问题之症结在于:高校的行政干预,高校管理的官僚化、行政化,浮躁之风蔓延,欠缺的个性化教育方式,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离等,并提出“尽快革新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法、改革教育制度、增加教育经费”等举措。因此,大多数的思考及提出的举措皆显得浮于表象,并未触及深层原因,不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其背后是我们对教育缺乏理性、系统的思考和认识。

首先,我们将教育简单地等同为知识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要注重能力培养等。这些本无可厚非,但是,这些举措,包括对“钱学森之问”的思考在内,却都是只讲“做什么”,并没有说明何为态度、何为习惯,更没有指明该如何做,如何“革新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法、加强素质教育、改革教育制度”。

其次,我们通常对高深理论、尖端技术等知识极端崇拜,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乃至研究生,都采用相似的、单一地传授书本知识的教育模式,却对技术发明、应用的过程和方法视而不见,更没有挖掘、分析、学习这些“过程”背后的思维、方法、习惯、态度等。

不管电视、报纸的宣传,还是世俗流行的看法,例如:“知识改变命运”“不能输在起跑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读书无用”等等,这些看法、观念本无可厚非,但却对“做什么、目的意义”说得较多,对“如何做”说得很少,更没有理性地分析这些观点、认识的片面性。

因此,我们对教育的思维普遍地存在理性、系统性的不足。

(二)主要内容

本成果共分七章,除第一章外,第二章归纳总结了个人、社会对教育的困惑;第三章归纳分析了当下教育存在的问题;第四章紧扣西方教育发展历史,归纳分析西方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第五章针对教育问题,设计并提出现代教育工程体系;第六章针对教、学过程,提出具体实施建议;第七章结合成功学经验,针对态度、习惯等软知识培养,提出具体建议。主要内容分为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1.结合作者海外留学、多年教学实践、硕士博士生指导、辅导中小学生的经验,理性且综合地分析了当下人们对教育的困惑、存在问题和世俗观点,深入剖析了对教育思考的局限性和教育的“治标不治本”“近亲繁殖”现象。

2.归纳整理了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近现代众多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并从教育体系、教学过程与方法、教育研究三方面总结了西方教育思想的核心内涵。在此基础上,作者力图站在历史、全球的高度,理性地对比分析了中西方教育发展的轨迹,并从学制、内容、道德、教师、教育研究、管理等体系、教学方式、人文教育等方面,分析了我们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缺失。

3.针对内涵较明确且刚性的书本知识(被称为“硬知识”)教学和内涵不确定且较柔性的道德、价值观、态度等方面(被称为“软知识”)的培养,力图站在人生的高度,采用“自顶向下”的系统工程方法,提出现代教育工程的目标层次“洋葱”模型,依次包括公平正义、道德良知、价值观、理想、基本态度、重要习惯、核心能力、各种方法、各种书本知识等;结合从婴幼儿、幼儿、儿童、青少年到成年等不同时期,明确定位了不同教育阶段划分的沿承关系;提出了纵向包括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硕博士高层次教育等不同层次,横向涵盖书本知识与各种技能、道德、价值观、态度、习惯等诸多方面的综合层次体系模型。该模型不仅诠释了教育和教学的区别,而且有机地将硬知识教学和软知识培养统一起来。通过上百个案例分析和可操作性建议,针对教育过程中的七种基本态度、十多种重要习惯、十多种通用能力,提出了较为独到的意见建议。

(三)主要教育观点摘选

教育就是通过“教”的过程实现“育”的目标。纵观国内一流、国外一流的大学,相同的专业传授相同或相近的知识,甚至采用相同教材,但人才培养质量却差距甚大。因此,人才培养的质量不在于教什么、学什么,而在于如何教、如何学。实际上,在过程中学生的态度、习惯、思考和学习方法的差异,才是人才培养差异之根本。至于教什么、如何教,未必局限于书本、拘泥于课堂教学,更不拘泥于教科书。

理解知识的含义至关重要,只要真正理解知识含义,不需要做很多题,成绩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但如果不理解含义,只靠死记硬背,搞题海战术,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成绩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人们常说读书无用,那是因为很多人读书后不会思考。文化之根本在于“化”,文而不化当然就读书无用,因此,从没有听说过“思考无用”。

道德、价值观、态度、习惯、能力等“软知识”的培养远比书本知识传授重要,可因为其抽象,所以简单地说教既显得苍白,也缺乏渗透力。如果教师具备这样一种“导演”能力,采用“载体法”,通过故事、活动或其他类型的案例作为载体,“寓教于行”“寓教于事”“寓教于活动”,效果就会截然不同。同理,传授任何抽象的东西,只有找寻案例、活动等作为载体,方能理解得入木三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