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杭州市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探索

杭州市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探索

时间:2022-03-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节对杭州医药产业发展情况、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介绍,并提出推动杭州市医药产业发展的对策。杭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资金财政资助项目超100项,年安排资助、奖励总额5000万元左右。
杭州市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探索_2015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报告

生物医药产业是国家大力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杭州市十大重点产业之一。早在2000年,杭州市就做出了实施以“信息港”“新药港”为重点的“一号工程”的战略决策,并开始安排“新药港”资金。2003年,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一号工程”的若干意见》,成立了市“新药港”建设领导小组,并建立了“新药港”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2004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的医药产业发展资金,用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本节对杭州医药产业发展情况、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介绍,并提出推动杭州市医药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杭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概况

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杭州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稳步扩大,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骨干企业实力逐步增强,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和特色。

(一)产业规模稳步扩大

近年来,杭州市医药行业积极贯彻“大力发展生物技术药物,重点发展现代中药、海洋药物为主的天然药物,积极发展新型化学药物,加快发展新型医疗器械”的方针,着力推进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新药港”建设。落实《杭州市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发展规划(2008—2015年)》和《杭州市“十二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跟踪一批新建项目和重点技改项目的建设。杭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资金财政资助项目超100项,年安排资助、奖励总额5000万元左右。2014年1—11月,杭州市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275.5亿元,同比增长16.25%。全市医药产业总量居全省第一,主要经济指标居全省第一,在全国中心城市中处于先进地位。

(二)集聚区块逐步形成

杭州市先后启动了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药港”产业园区、滨江区高新区医药产业园、余杭区经济开发区医药产业园等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其中,经济开发区“新药港”产业园区进驻企业超60家(规上20余家),多为研发和制造生物制剂、多肽药品、诊断试剂基因芯片、动物疫苗等高附加值新产品的企业,对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升级具有明显带动作用。富阳市经济开发区(现代医药)、桐庐县经济开发区(医疗器械)等也逐步发展成具有一定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块。

(三)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近年来,杭州市生物医药企业依靠自主创新和引进国际智力成果,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正朝着由以仿制为主向自主创新迈进。部分领域,项目、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步伐已走在全国前例。如:杭州九源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在国内率先研制成功白细胞特效药吉粒芬(RHG—CSF),国内第一个在生物诊断试剂领域获得美国FDA认证;由中国科学工作者和肿瘤临床专家自主原创,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癌新药凯美纳(盐酸埃克替尼)获国药准字H20110061批准文号。生产企业浙江贝达药业有限公司历经8年研制而成,其第1个适应证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杭州赛诺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波立维,单品种产品销售额达35亿元(2012年),吉粒芬、液体疫苗、食合片、康莱特注射液等30余种产品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

(四)骨干企业实力增强

经过多年培育,杭州市已形成以杭州华东制药、民生制药、赛诺菲制药、默沙东制药等为代表的新型化学药物企业群,以中国杭州青春宝集团、康莱特药业等为代表的现代中药企业群,以艾康生物、九源基因等为代表的生物技术制药企业群,以泰尔茂医疗、眼力健等为代表的生物医学工程企业群。近几年杭州市已有多家医药企业入围中国制药百强排行榜。

(五)国际合作令人瞩目

杭州市外资(合资)生物医药企业成为杭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美国默沙东、安进、辉瑞、法国赛诺菲、瑞士诺华、日本泰尔茂等国际知名公司在杭发展势头良好,为杭州带来了一流的制药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有力地提升了杭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水平。贝达、中肽、艾康、艾博、艾森等留学人员归国创立的生物技术公司,为杭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六)产业科技资源丰富

杭州市集中了全省主要的生物医药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拥有20多所与生物医药有关的高等院校(系),22家涉及生物医药技术研发的国家级、部级重点实验室。不少企业建有技术中心或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建有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如华东医药建有基因研究所和生物研究所,九源基因建有博士后工作站

二、杭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纵向比较,近年来杭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横向比较,杭州市与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发达城市依然存在着相当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5个方面的问题。

(1)产业整体增长速度有待提高。与全国医药产业产值年均20%左右的增长率相比,杭州市有近10个百分点的差距。

(2)产品结构有待优化。以化学药为主且近期地位有进一步强化趋势,以基因工程、疫苗等为代表的生物制药发展则相对滞后,自主创新且临床疗效显著的品种较少。

(3)骨干企业竞争力有待提升。近期国内生物医药产业收购兼并和联合重组活跃,大型企业集团产业链更趋完善、规模不断壮大,杭州市能够跻身全国医药行业百位的企业数量在下降。

(4)市场开拓能力有待增强。除华东医药、民生药业、正大青春宝等为数不多的企业,多数企业重生产、轻营销,缺乏终端消费渠道掌控能力。

(5)发展空间有待扩展。由于土地资源的短缺,使得不少城区的生物医药企业搬迁用地难以满足需要,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实施难度大,对企业发展壮大影响较大。

三、推进杭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建议

杭州市生物医药产业是杭州市十大重点产业之一,同时还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潜力产业。结合多年来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做法经验,提出进一步推进杭州市生物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重视规划实施力度

《杭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杭州市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发展规划》(以下统称“规划”),是杭州市生物医药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实施生物医药“十二五”的发展思路、目标、政策、举措,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具有实质性意义的指导文件。多年来,围绕实施两“规划”,杭州市陆续出台了《杭州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杭州市重点产业(工业和信息化专项)发展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杭州市工业和科技统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杭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等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文件。正是“规划”的实施和配套文件、政策的出台,使杭州市生物医药在不间断的资金、措施保障和支持下得以持续发展。

(二)加大生物医药产品和技术研发力度

多年来,杭州市医药工业企业在药物研发方面加大了力度,如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成立了民生(天津)药物研究有限公司,进军创新药物研发领域;康恩贝成立了新型药物制剂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等。药物新产品研究开发进度也在不断加快,如贝达药业盐酸埃克替尼抗癌新药研制成功并荣获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华东医药霉酚酸菌种专利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等,但在生物医药研发方面仍相对滞后。因此,需进一步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三)继续推进项目建设

经过几年的努力,杭州赛诺菲制药有限公司(滨江)、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下沙)、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余杭)、杭州赛诺菲民生健康药业有限公司(余杭)新工厂已竣工投产。尚需继续做好浙江贝达药业有限公司(余杭)、杭州胡庆余堂药业有限公司(余杭)等企业新建、搬迁工作,协调解决企业新建、搬迁过程中的实际困难,促进新址尽快建成投产达效。继续抓好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南阳药业有限公司江东前进产业园新建项目、杭州龙达新科生产基地建设、杭州桐庐尖端内窥镜有限公司医用内窥镜技改、杭州中肽生化有限公司多肽和诊断试剂产业化,以及世方药业、永济慈药业等一批项目。

(四)继续加强产业合作交流

抓住国际生物医药产业转移的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下大力气招引国际著名制药公司来杭投资建厂,开展资源共享合作。努力营造一流的投资环境,鼓励和支持在杭的国内外大企业增资扩股,加快后续项目建设。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吸引留学归国人员来杭投资创建生物医药企业。积极发挥在杭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发机构的作用,加强与国内外生物医药研发机构(军科院、中科院、医科院等)、大企业(辉瑞、赛诺菲、默沙东、诺华等)的交流合作,以研引产、以民引外,进一步壮大杭州市生物医药产业。

(五)实施增长方式“八个加快”和“八个转变”

一是加快产业多元化,延伸产业链,从传统产业向大健康产业转变。二是加快产业结构的整合和提升,从低、小、散企业结构向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转变。三是加快产业并购重组、上靠下联的步伐,从单一产品经营向产品经营、资本经营双轮驱动转变。四是加快企业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实现风险最小化、成本最低化、利润最大化的扁平化和网络化管理,从传统的高成本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向低成本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转变。五是加快高性价比的化学药、生物药、中药制剂的开发,从化学药为主的产品结构向生物药、中药和创新制剂转变。六是加快药物创新体系的建设,从产品同质化和低水平重复向特色化、差异化、品牌化转变。七是加快商业模式的创新,从传统的商业模式向多元化、新型业态的模式转变。八是加快人才引进和培育的步伐,从对货币资本投资向对人力资本投资转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