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晋书》卷九十七《四夷传》

《晋书》卷九十七《四夷传》

时间:2022-03-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晋书》与《三国志》《后汉书》不同,在《四夷传》中未列“高句丽”和“百济”而有“韩”“倭人”诸传。[137]从《晋书·四夷传》可知,其“三韩”和“倭人”条,盖多取源自更早的陈寿《三国志·东夷传》而翔实不如。并逐一记述了“三韩”各自的方位及“五十余国”的名称,而均为《晋书》阙载。比较《三国志》与《晋书》的记载,显然前者详实明确,而后者仅录如“倭国”的“至魏时有三十国通好”等片语。
《晋书》卷九十七《四夷传》_中国东北与东北亚古代交通史

《晋书》与《三国志》《后汉书》不同,在《四夷传》中未列“高句丽”和“百济”而有“韩”“倭人”诸传。尽管两传比较简略,但亦为了解两晋时代中原幽、平二州与朝鲜半岛及日本的往来提供了简洁的信史资料。其《四夷传》云:

“韩有种三: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曰弁韩。辰韩在带方南,东西以海为限。马韩居山海之间,无城郭。……武帝太康元年、二年,其主频遣使入贡方物。七年、八年、十年,又频至。太熙元年,诣东夷校尉何龛上献。咸宁三年复来,明年又请内附。”[136]

“倭人在带方东南大海中。……至魏时,有三十国通好。……泰始初,遣使重译入贡。”[137]

从《晋书·四夷传》可知,其“三韩”和“倭人”条,盖多取源自更早的陈寿《三国志·东夷传》而翔实不如。如《三国志》记:“韩在带方之南,东西以海为限,南与倭接,方可四千里。有三种,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曰弁韩。辰韩者,古之辰国也。”并逐一记述了“三韩”各自的方位及“五十余国”的名称,而均为《晋书》阙载。

故《晋书》对“倭人”的记载亦实源于前《三国志》记:“倭人在带方东南大海之中,依山岛为国邑。旧百余国,汉时有朝见者,今译使所通三十国。从郡至倭,循海岸水行,历韩国,乍南乍东,到其北岸狗邪韩国,七千余里,始渡一海,千余里至对马国。”以下并详细记载了“倭国”的诸岛国及行程、方位。

比较《三国志》与《晋书》的记载,显然前者详实明确,而后者仅录如“倭国”的“至魏时有三十国通好”等片语。故欲考汉魏晋时代的中原与“幽”、“平”二州与“三韩”和“倭”(日本)的往来交通,必须由《三国志》等厘定如下诸条:

其一,当时由幽、平二州和登莱、辽东至“三韩”和“倭”,必先至“带方郡”,即乐浪郡之南的载宁江(带水)和月唐江流域。然后“循(东南)海岸水行”,即可先抵“三韩”的“马韩”和“辰韩”。然后主要经“辰韩”而至日本北九州的“筑紫”(福冈)等地。

其二,“三韩”之相对方位,“辰韩在马韩之东”,而“弁韩与辰韩杂厝……其渎卢国与倭接界”,“辰韩”和“弁韩”各分“十二国”。从今朝鲜半岛南部的自然地理看,以光州和全州以南的全罗南北道,当时应主要为“马韩”诸部;而以庆州和大邱、伽耶为中心的庆尚南北道,应主要为“辰韩”和“弁韩”诸部。

其三,从《三国志》载,由“(日本海)北岸狗邪韩国”渡海,先至“倭”之“对马国”看,汉魏晋时,由“三韩”海行日本(倭),其最便捷海路,亦应在今釜山海峡和对马海峡之间。所谓“弁韩”的“渎卢国与倭接界”,就是指今庆尚南道釜山、巨济岛一带,与对面日本对马海峡内的北九州、福冈等古“对马国”的跨海交通水路相接(见附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