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智慧博物馆与数字博物馆有什么区别?

智慧博物馆与数字博物馆有什么区别?

时间:2022-03-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综合以上各位研究人员的描述,可以看出智慧博物馆是数字博物馆的进一步发展形态,主要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通信等新技术,以人为本,加强“物”与“物”之间、“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以更好地完善和强化博物馆、藏品和观众之间的关系,为公众提供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
名称及概念_数字博物馆研究


智慧博物馆的名称取自IBM的“智慧地球”,因此其相应的英文名称应为“Smart Museum”,也有部分学者使用“I‐Museum”的英文译名,强调智慧博物馆要围绕以人为本,可理解为“我的博物馆”[8]。“Intelligent Museum”的用法也有部分出现。

目前关于智慧博馆的确切定义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表述,但是许多专家和学者都给出了较为直观的描述。Eiji M izushima曾在“What is An ‘Intelligent M useum’?A Japanese View”一文中对智慧博物馆进行了如下的描述[9]:智慧博物馆能够(1)自动控制博物馆的运行、管理和展览;(2)控制博物馆的环境(展览环境和保存环境);(3)具有信息和通信的能力;(4)能够控制计算机和新媒体设施。而Eduardo Viruete等人在“e‐Museum”项目中指出智慧博物馆能够解决观众的需求,观众在虚拟人物的引导下参观展厅并可获得相应的信息咨询服务[10]。Tuukka Ruotsalo1等研究人员在“Smartmuseum”项目中认为智慧博物馆通过自适应的观众分析,来增强观众现场访问数字文化遗产的个性化体验,主要利用现场知识库、全球数字图书馆和观众体验知识,借助数字文化遗产资源,提供增强观众与文化遗产对象交互的多语种服务[11]

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宋新潮认为“智慧博物馆,狭义的是指基于博物馆核心业务需求的智能化系统;广义的则是基于一个或多个实体博物馆(博物馆群),甚至是搭建在文物尺度、建筑尺度、遗址尺度、城市尺度等范围内的一个完整的博物馆智能生态系统。智慧博物馆通过多模态感知‘数据’,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更加全面、深入和泛在的互联互通,使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形成系统化的协同工作方式,从而形成更为深入的智能化博物馆运作体系。”[12]陈刚在《智慧博物馆——数字博物馆发展新趋势》一文中指出“智慧博物馆是以数字博物馆为基础,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构建等以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为特征的新型博物馆形态。”[13]台湾“智慧化居住空间”项目网站上的“智慧化居住空间创新应用案例报到—智慧型博物馆,以故宮及科博馆为例”一文提到“所谓「智慧型博物馆」就是运用无线网络基础建设的完备,让更多人透过行动科技,在任何时间、地点取得博物馆咨询服务;同时,运用互动式数位科技艺术(Installation A rt),活化博物馆之典藏内容,创造新的互动式学习方式。”[14]综合以上各位研究人员的描述,可以看出智慧博物馆是数字博物馆的进一步发展形态,主要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通信等新技术,以人为本,加强“物”与“物”之间、“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以更好地完善和强化博物馆、藏品和观众之间的关系,为公众提供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智慧博物馆是一种发展基调的回归,将信息化过程中的博物馆实际业务需求放置到了主导地位,以观众需要什么、藏品需要什么、展品需要什么等为出发点,进一步提高藏品管理的能力、藏品保护的能力、展览展示的水平、观众服务的水平等。

智慧博物馆与数字博物馆相比,主要体现在:(1)技术不同,智慧博物馆更加倚重于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来实现全面的感知、实时的交互等;(2)侧重不同,智慧博物馆强调以各层面业务需求为驱动,重新梳理和构建博物馆各要素,提供“物、人、数据”三者之间的双向多元信息交互通道;(3)中心不同,智慧博物馆更加突出“以人为中心”,以公众实际需求为出发点,综合分析公众的参观行为、兴趣爱好、通信习惯等,为公众提供随时随地的个性化服务;(4)角度不同,智慧博物馆主要面向整体博物馆系统,优化管理模式和工作机制,整合博物馆信息资源,重建信息交流通道,提升博物馆各业务层面的能力,强调实现智慧管理、智慧保护和智慧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