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22社会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2022社会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时间:2022-03-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拉美地区的“中等收入”陷阱现象来看,需要在经济发展之后全面推进社会发展。浦东从“经济开发小区”到四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等重点开发区建设以及从浦东新区享受国家经济特殊政策来看,浦东发展必然是一个以经济开发为重点的区域。但是经济发展是基础和决定性
经济发展到社会全面发展_边缘化郊区到现代化城区—以浦东基层社会治理探索为视角

浦东开发开放就是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这说明浦东新区是经济开发区,是经济开发区和行政区合一的统一体。浦东新区在开发初期提出的开发模式是“整体开发”,但是从其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来看,仍然是以经济发展为主;从其提出的以“四个中心”核心功能区域建设来看,主要体现以经济开发为主;从浦东设立的多个经济开发区来看,它必然是一个有“重点开发”的地区,因而必然有一个从经济开发区向周围扩散,从经济发展向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过程。

1.经济发展决定社会发展

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我们可以从多方面来理解。首先,按照马克思主义经济与社会的关系:经济在社会全面发展中起着基础和决定作用。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首先要体现在经济方面,只有经济方面发展了其他方面的发展才有基础,才能有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社会发展对经济发展具有反制作用,如果经济领域发展很快,但是社会领域不能得到同时发展,就会导致经济发展缺乏基础、缺乏后劲,最终导致经济发展速度下降,经济发展停滞,甚至经济发展成果丧失。

其次,按照不均衡发展理论,在一个国家中,不是各个方面同时发展,必然会存在一些领域先发展,一些领域后发展。而经济发展,是其他方面发展的基础,因而一般是先有经济发展,再有社会发展和其他方面发展。从不平衡到逐步平衡,从不协调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不能有发展过程中的长期不协调,这样就会影响发展速度和进度,最终导致无法持续发展,所以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未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其中协调理念强调的是多方面、多领域、多层次的协调。[78]

最后,社会中某些因素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尽管从总的方面来看,经济决定社会,但是社会中的某些方面是推进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条件,没有这些条件或环境,经济就不可能持续发展。这是因为推进经济发展的因素来源于社会,经济是社会关系的一部分,因而必须注重在经济发展中通过社会领域的相关要素来推进经济发展,也需要在经济发展之后给社会发展注入动力,使得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最终推动整个社会全面发展。

2.整体开发与全面发展

就浦东开发开放而言,浦东一开始就提出了“整体开发”的理念,强调在经济开发的同时,注重社会整体发展。实际上,浦东“整体开发”同一系列国际国内因素有关。20世纪90年代,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成为人类认识社会发展的共识。联合国在1994年举行了社会发展国际首脑会议,并将1995年定位联合国“社会发展年”。1994年10月,我国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社会发展工作会议。促进社会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迫切需要。

改革开放在一定意义上,是强调经济不平衡发展,强调部分领域、部分地区和部分群众先发展起来、先富起来的发展政策,但是改革开放过程中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诸多社会问题,人们逐步认识到均衡发展、协调发展的重要性。20世纪80年代,我国社会学者开始关注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理论,到90年代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学术界的主流认识。这一理论以社会系统理论为基础,强调社会各个方面的结构和功能的协调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按照这一理论,社会的发展应该是一种各个方面协调的发展,而不能仅仅是经济发展;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尤其需要重视社会方面的发展。当由于改革等外部因素打破了原来的系统平衡后,需要通过相关的社会行动来恢复平衡,以维持社会各个方面的功能协调。[79]而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成为党的决策是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在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提出了“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80]

全面发展理论是与协调发展理论相关的理论。相对于不均衡发展理论,全面发展理论也叫均衡发展理论。在建国以来的几十年里,均衡发展理论占主导,在改革开放一段时期内非均衡理论占主流,近些年来国家又开始强调均衡发展、均衡理论。从状态来说,非均衡是常态;但是过于强调非均衡发展就会影响到可持续发展,反而会造成经济发展速度无法持续。均衡发展是发展的目标,必须通过均衡发展来推进整体发展和快速发展,推进可持续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五个统筹”,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将整体发展、全面发展、均衡发展、协调发展作为追求的目标。这是对过去一段时期内非均衡发展的矫正。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要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81]

全面发展并不是不强调经济优先发展。社会发展离不开经济发展这个重要的基础,但是经济发展不能代替社会的全面发展或者说经济发展并不一定带来整个社会的发展。社会全面发展需要协调发展,共同推进,这就涉及资源配置、各基础方面的建设、社会建设、政治文明发展。我们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认识从经济和政治方面,逐步扩大到文化、社会和环境领域。这一认识的深化体现为人们对社会发展的认识更加完善。这是因为,不仅经济发展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更重要的是没有其他方面的协调发展,经济发展就不会有后劲,就会缺乏持续性。这就是一些地方或国家发展只是经过的短暂的快速发展之后,就停顿了下来的一个重要原因。

拉美地区的“中等收入”陷阱现象来看,需要在经济发展之后全面推进社会发展。拉美地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进入了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但是整个20世纪末期,其经济发展却停滞不前,主要原因是社会发展方面没有关注到公平,社会建设没有相应的跟上,导致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最终拖累了经济发展。浦东从“经济开发小区”到四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等重点开发区建设以及从浦东新区享受国家经济特殊政策来看,浦东发展必然是一个以经济开发为重点的区域。但是经济发展是基础和决定性要素,经济发展最终目的是要推进社会全面发展。要不断关注经济发展中形成的各种社会问题,不断推进社会平衡发展、协调发展、全面发展。

3.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是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体现

浦东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发展是社会全面进步的过程,在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然要注重社会建设,要按照党提出的以民生为重点、创新社会治理、不断加强社会建设的要求,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和发展。

社会建设的重点是民生事业建设。民生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与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相关的方面,包括衣食住行和生老病死等相关要素。民生具有发展性,在人类社会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包括我国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民生主要是吃穿问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民生逐步发展到住行和生老病死的相关福利方面。在基本生存问题即衣食住行和生老病死等方面问题解决以后,安全成为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正如习近平说,“平安也是基本的民生问题”。这一方面说明民生的发展性,同时也说明了社会发展过程中民生内涵的拓展。

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建设的基本方面。从中国传统关于“治理”的内涵来看,“治理”包括“治”和“理”,这两个方面都涉及社会建设的基本方面。从社会治理新内涵来看,社会治理是社会主体共同、协商处理公共事务,推进社会和谐有序发展。这有利于社会建设的有序开展,因而社会治理也可以看作是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尽管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也存在多方面的经济社会不协调,但这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状态。当然,在战略上,中国一直比较注重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理论认识和实践推进总是存在差距。浦东新区开发开放最初就强调“整体开发”的思路和原则,但是在发展过程中,更多强调了经济发展主题,很多经济发展目标得以实现,而社会发展目标却更多的只是受到关注,在原南汇区并入浦东新区后,社会发展问题更加突出,因而要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治理,使社会更加健康、更加协调、更加全面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