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对外文化开放机制研究

上海对外文化开放机制研究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海对外文化开放机制研究董弋欧十八大报告提出,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而后上海开始报文化部来批准一些对方自负费用的演出。上海对外文化参与范围扩大,这个时期社会各界都广泛参与其中。2013年7月19日至21日,由上海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和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第十一届中亚和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沪成功举办。
上海对外文化开放机制研究_都市文化与美丽中国: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长三角研究生论坛论文集

上海对外文化开放机制研究

董弋欧

(上海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十八大报告提出,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1]第33页经济全球化不断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的同时,中外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在共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和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的时代背景下,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对外文化交流十分频繁。上海不仅可以领略中华民族之文化,而且还可以欣赏各种海派文化。上海已经成为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就如2010年上海承办世博会,这不仅仅是一个对外的窗口,最终展示的是我国的整体形象。“各国文化在此相遇、交流和融合,各种观念在此相互激荡、渗透和共生,形成世博文化,使民族精神更丰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文化博览会”。[2]上海世博会是跨文化交流和讨论的伟大平台,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民将共同分享彼此的愿景和目标。

一、上海对外文化开放的运行历程

在日益开放的当今时代,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与世界各种文明的对话。胡锦涛总书记在2009年7月举行的第十一次驻外使节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加强公共外交人文外交,开展各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扎实传播中华优秀文化”。[3]上海在文化“引进来”的基础上逐步推动“走出去”文化战略。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50周年大会指出:“要进一步加大对外文化交流的工作力度,既向中国人民介绍各国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化,也向各国人民介绍中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通过文化交流推动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的相互学习,促进中国文化和各国文化的相互借鉴。”[4]

(一)改革开放初期上海对外文化开放

这一时期,上海对外文化交流的审批权基本集中在中央有关部及其下属单位。上海主要是以执行文化部下达的政府间的文化交流协定和项目为主,接待各国文艺表演团体来访和按全国轮流排队方式派出数量很少的地方文艺表演团体、组及个人赴世界各国演出。“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形势,出现了一些由上海城市自主联系、再报经文化部批准的双向的民间文化交流项目,并率先在全国开启了商

业性演出”。[5]

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上海的对外开放文化基本上都是政府间的交流项目,政府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接待外国团体。而后上海开始报文化部来批准一些对方自负费用的演出。上海的对外开放项目在这个时期很有限。

(二)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上海对外文化开放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新形势下党中央下放了部分对外文化开放的审批权,形成了对外文化开放的多层次、多样性和多渠道。

上海对外文化参与范围扩大,这个时期社会各界都广泛参与其中。上海木偶剧团、上海交响乐团、上海昆曲团、上海芭蕾舞团都参与到了对外开放的潮流中。而且上海的对外文化交流也延伸至了第三世界国家,不再是仅仅与西方发达国家开展交流。

随着范围的扩大,对外开放的内容也日益丰富多样,层次也有了较高提升。例如,时装、旅游文化和饮食方面等生活中的层面也有了对外的发展。既有表现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变革和民间生活风貌,同时又充分展示我国民族文化艺术的灿烂成果的传统剧目,如民族舞剧《凤鸣岐山》、《大禹的传说》、《中华服饰与舞风印象》,越剧《红楼梦》、《追鱼》,京剧《三岔口》、《水漫金山》,昆曲《墙头马上》、《血手印》等,也有反映我国现代社会生活、歌颂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现代或外来艺术样式的节目,如电视剧《秋海棠》、芭蕾舞《雷雨》和大量的摄影、美术作品及英文版《上海画报》等,并且在艺术质量方面充分体现了上海的水平。

(三)当今上海对外文化开放

上海是中国现代产业、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得天独厚的近现代经济、文化和城市文明高度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造就了海派文化大气包容、兼收并蓄的独特个性。2010年,为向上海世博会献礼,同时也把鲜活生动、迤逦多姿的海派文化呈现给世界,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及上海文汇出版社联手,推出了一套33本的中文版《海派文化丛书》。该套丛书内容覆盖了海派文化的林林总总,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2013年7月19日至21日,由上海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和上海社会科学国际关系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第十一届中亚和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沪成功举办。

以上的两个事例可以看出,当今上海对外文化开放程度在各个层面都有了显著发展,为上海经济发展提供了最佳平台。百余年的城市发展,已经使上海具备了许多现代城市功能,造就了向“国际大都市”和“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城市”发展的趋势,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加快了追赶世界潮流的步伐,在经济总量增长和发展速度方面已经引起了世人瞩目,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上海对外文化开放的运行机制

2011年11月18日中国首个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在上海落成,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说,首个国家文化贸易基地是在“部市合作”框架下,进一步加大国家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提升服务水平,推动国内文化产业发展和开拓国际文化市场的最新体现。据悉该基地位于上海浦东外高桥保税区内,已集聚了中国境内首个文化产权交易中心——上海文交所,以及近80家文化企业和机构。[1]

(一)走出去:通往世界的道路更加宽广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正在成为中国文化“引进来、走出去”的前沿阵地。作为我国实施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的首块“试验田”,上海外高桥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落地”数月间,有了哪些进展,又将如何推动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加速“走出去”?

作为积极落实中央关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指示精神的重大举措,基地下一步要推进的重点项目包括:

在文化部指导下,创建国家文化贸易政策研究中心,为文化企业提供咨询服务,解析“走出去”的政策壁垒,提出有效对策和战略指导。同时依托外高桥保税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寻求文化“引进来”的政策依据,扩大文化服务部门的开放,力求在体制机制、发展方式、政策审批、商业形态、经营模式上有所突破,服务于国内文化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破解文化进出口困境,成为中国文化贸易政策试验基地。

创设国家对外文化贸易信息中心,加强研究和智库服务能力,构建与国家级基地相匹配的,科学合理、多层次的对外文化贸易综合研究和信息发布服务体系。建立中国文化产业资源数据库,通过网站和期刊的方式,发布各类国际文化市场需求,国际文化市场动态和国际文化市场规则变化等重要信息,帮助文化企业了解国际市场,为文化企业及文化产品“走出去”提供战略决策支持。

创立国家对外文化贸易人才培训中心,培养一批符合文化“走出去”需求的,具有金融、贸易、文化、管理等多层次知识结构的文化产业复合型人才,为文化企业开展对外贸易输送专业经营管理精英。同时,培训中心还可以针对不同文化企业的特殊需求,为企业发展定制专项培训服务,成为文化企业“走出去”的专业人才培训基地。

(二)引进来:文化企业成为重要推力

2012年1月21日,中国人传统的小年夜,《中国达人秀》第三季以刷新近6年省级卫视同时段收视率的成绩收官。从2010年《中国达人秀》第一季亮丽登场后,节目收视不断攀高。2011年7月10日的《中国达人秀》第二季达人盛典,在上海收视率达32.6%,市场份额72.6%,全国29城市组收视率5.95%,在全国卫视同时段排名第一,收视率是第二位的2倍。由此,《中国达人秀》在行业内被视作海外电视节目模式本土化改造的一个成功范本。[6]

《中国达人秀》绝非一个突发的、独立的特例。纵观上海电视业对海外节目模式的引进与再造之路可以发现,从引进电视产品到引进节目样式,再到引进制作工艺,上海电视业经历了一条逐步探索、发展与深入的历史路径,而每一步的脚印中,上海独特的城市文化基因都在其中引发了关键性的作用。

2010年,东方卫视引进了《英国达人》的版权,版权方除提供节目的样式外,还专门提供一套节目的制作工艺,即各种节目制作的PPT和制作宝典,并对制作团队进行专门培训和现场督导。

《中国达人秀》虽严格遵循海外的制作工艺,但它仍是地道的上海节目——一场平民选秀,用娱乐性的才艺展示来讲感人的故事。《英国达人》的流程是选手先展示才艺,然后在复赛上挖掘故事。《中国达人秀》有所改变,为了一下子抓住观众的眼球,导演组在分析比赛选手时,特别注重在选手展示才艺之外挖掘其背后的故事。在海选期间的故事编排上,每到晚上十点新闻档期,就会安排一个情感故事,效果出奇的好。参赛选手中故事特别感染观众的,也都得以晋级。无臂钢琴王子、孔雀哥、菜花甜妈等,无不在让人动容中,成为中国式达人。

2011年11月,《财经》杂志刊发了记者明叔亮的长篇报道《梦工厂即将开始中国之旅与迪斯尼逐鹿上海》,在业内引起不同程度的震动。报道透露,美国好莱坞动漫产业巨头梦工厂将登陆上海,在上海成立合资公司——东方梦工厂。[7]梦工厂的进入可以带动中国动漫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培养动漫产业人才。[8]这样一种合作方式无疑会极大提升中国动漫产业的成长速度和产业规模。

三、上海对外文化开放的运行策略

未来的上海将在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建设国际性文化大都市的总体发展战略指导下,充分发挥上海在资本竞争力、区位竞争力、文化竞争力、开放竞争力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优势,依托长三角,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坚持走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的产业发展之路;在开放的市场机制下,构建范围广、规模大、层次高、多渠道、多形式的文化开放新格局,使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优秀文化和各种类型的文化产品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展示与交流的空间,真正成为在国内外极具文化竞争力、汇聚效应和辐射能力的国际性文化交流中心城市。

(一)健全和完善上海对外文化开放的机制

1.制订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必须有法律制度作保障,只有健全的法律制度,才能保证整个市场环境与交流环境的公开公正。要形成这种国际性的开放格局,首先必须遵循国际规范,按照国际上通行的WTO的基本准则去指导、规范文化交流与贸易活动,依法行政。当务之急,必须尽快制定与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建立一套有关市场准入、多元化投融资、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引进和培养、技术创新鼓励等方面的法规和制度,简化文化流通领域的审批手续,为文化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提供开放、自由、规范、有序的交流氛围,以增强本地市场的吸引力和聚合力

2.建立信息咨询服务平台

畅通的交流渠道和快捷的信息服务,可以为文化交流与合作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机会。尤其是在当今信息时代,要抢占市场先机,首先必须赢得信息优势。利用互联网的方便、快捷,搭建一个以服务本地文化机构和实体为主、面向国内外市场的文化交流信息咨询服务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可以随时查阅各国有关文化事业、产业的政策、法规,文化产业发展状况、指数和结构,文化贸易进出口的结构、实例和数据,以及主要文化企业、机构和中介组织的情况,获得国内外文化投资、交流与贸易的最新信息。

(二)打造上海对外文化开放的个性化品牌

1.铸造名牌产品,进行延伸开发

对具有上海特色、民族特色,又具有核心竞争力、易于输出的强势文化产业和拳头产品,如媒体、动漫系列产品、高科技电影、歌舞剧、杂技等,应通过建立重奖制度,扶植鼓励各种原创,培植一批有影响的知名文化品牌。在品牌初步形成后,要注重对其进行后续开发,建立产业链接,并不断加以宣传、指认,扩大影响。

2.实施长三角一体化战略

长江三角洲地区同属吴越文化圈,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文化背景都比较相似,因而在文化需求和消费习惯上也较为接近。目前该地区已初步形成彼此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交融的发展态势。进一步扩大和加强上海与该地区各主要城市之间的广泛交流与合作,建立统一的市场体系,不仅可以合理利用有限的文化资源,而且能够借助区域整体文化实力的提升和文化聚合能力的增强,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并逐渐向外扩散、辐射,从区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三)注重上海对外文化开放的长效性

1.重视调研、统计工作,制订科学的发展战略与规划

正确的战略决策和发展规划,对文化交流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上海市委、市府认识到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提出了建立“国际性文化交流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并通过一系列国际性交流项目的开展,正朝着这一目标迈进。必须充分重视行业调研工作,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业人员,对文化交流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定时统计公报,并加以科学分析、研究,及时把握文化发展和交流动态,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发展目标和总体规划,充分利用本地各方面优势,形成综合竞争实力,尽快实现预定目标。

2.倡导深层次学术交流,建立上海国际文化论坛

文化交流,不单是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交流,也包含不同文化思想、文化理念、文化信息、文化机制之间的交融和碰撞。设立上海国际文化论坛,开通固定网站或创办专业期刊,对文化交流开展理论研讨,并定期邀请国际著名文化学者和实业家来上海进行交流、探讨,不断扩大影响,使之发展成为与“财富论坛”、“500强论坛”具有同样影响力的国际文化论坛。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

[2]张燕.从“上海周”看对外文化交流的作用[D].复旦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

[3]胡锦涛.在第十一次驻外使节会议上的讲话[EB/OL]. http://news. xinhuanet.com/politics/2009 07/20/content_11740850.htm,2009/7/20.

[4]胡锦涛.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致辞[N].人民日报,2004.5.21.

[5]黄坚.在探索中开创新格局——1979至1990年上海对外文化交流[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8,11(8).

[6]影视制作编辑部.达人是怎样练成的——解密《中国达人秀》成功秘笈[EB/OL],影视制作,2010,10.

[7]徐佳.《中国达人秀》诞生记[N].第一财经日报,2010.10.22.

[8]明叔亮.梦工厂即将开始中国之旅与迪斯尼逐鹿上海[N].财经日报,2011.11.21.

【注释】

[1]文汇报,2011年11月21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