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做农民的“自己人”

做农民的“自己人”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浙江林学院园林与艺术学院驻泰顺县洲岭乡科技特派员梁立军是这样讲的,也是这样做的。洲岭乡,也就是行政区划调整后的泰顺县罗阳镇洲岭社区,位于泰顺县最南端,与寿宁县交界,总面积5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11亩,林地面积62805亩,下辖8个行政村。目前,苗木高度6至8厘米,数量14万株。按照计划,3年内在洲岭乡发展乡土苗木300亩,增加树种数量到8至10种,苗木出产量约155万株。当时洲岭乡的干部农民都亲切地称他为“自己人”。
做农民的“自己人”_记浙江林学院派驻罗阳镇洲岭社区科技特派员梁立军_钱支援物支援,最好来位科技特派员:泰顺县科技 特派员工作十周年纪实

“作为一个农村科技特派员,除了努力做好自己的科技扶贫项目外,还要深入农村,了解农民,急农民所急,忧农民所忧,为加快农村发展而努力!”浙江林学院(现为浙江农林大学)园林与艺术学院驻泰顺县洲岭乡科技特派员梁立军是这样讲的,也是这样做的。

洲岭乡,也就是行政区划调整后的泰顺县罗阳镇洲岭社区,位于泰顺县最南端,与寿宁县交界,总面积5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11亩,林地面积62805亩,下辖8个行政村。洲岭乡地处偏僻山区,交通不便,资源匮乏,是有名的贫困乡镇之一。

越是贫困山区就越需要科技扶贫,2003年4月8日,梁立军义无反顾地来到了洲岭。几年后,在洲岭,认识他的人,个个都竖起大拇指:“梁老师很关心我们,经常来询问我们的生活状况,水稻收成情况,给我们讲知识,讲科技,是个大好人啊!”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农民最真实的心声。

牵线搭桥,科技扶贫

2003年5月,在当时的洲岭乡成立了以科技特派员为项目负责人,以乡林业站、农技站相关人员为项目实施人的项目小组。浙江林学院组成了洲岭项目专家小组,由范义荣教授、楼炉焕教授、李根有副教授、林夏珍副教授和王小德副教授组成,在梁立军老师的协调下,项目专家小组多次深入洲岭乡调研,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宝贵意见和建议,保证项目正常有序地开展。2003年6月至12月,制订项目实施方案,落实项目前期工作。利用科技厅扶贫项目资金、泰顺县科技局配套资金和农户入股资金,在泰顺县境内采集优良建群树种(作为采种母树)种子种苗。特派员梁立军老师牵头,在建群树种的引种、繁育和产业化上由项目组专家提供技术指导,由洲岭相关人员组织实施,在洲岭乡上庄村、三条桥建立试验示范基地20亩。2003年11月至2004年2月,组织该乡农民采集树种种子,在采种前,梁老师多次对农民进行采种母树选择、采集时间、采集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培训。由农民来承担采集树种的任务,一方面可以让农民接触乡土树种苗木产业,了解乡土树种信息,另一方面又可以为农民创收。由于2003年的干旱期较长,影响到所采种子的数量和质量,因此,主要采到了甜槠、苦槠、南岭栲和东南石栎种子,成品种子数量大约有800公斤。2003年至今,先后举办了关于当地植被资源利用知识、建群树种知识、园林绿化苗木信息、苗木栽培等方面的讲座,以及绿化苗木栽培与管理培训班,累计举办了6期,培训了240多人次。近些年,泰顺苗木主要在县域内销售,还没有拓展到县域外销售,经济效益较差。为了拓展泰顺苗木销售窗口,2003年底至2004年2月,梁立军在浙江林学院的帮助下,多次与温州的苗木公司和杭州萧山园林科技有限公司协商,促成合作意向,与泰顺苗木合作社、苗木公司合作,并联合几个乡镇(尤其是欠发达乡镇)的苗木基地,共同发展泰顺县乡土苗木产业。

2004年,当时的洲岭乡已建成乡土苗木基地20亩,主要品种有甜槠、苦槠、东南石栎、南岭栲和苦槠等5个(所选树种,是在邀请浙江林学院楼炉焕教授、萧山园林工程公司董事长和苗木总监来泰顺实地考察后选定的乡土树种中的其中5个)。目前,苗木高度6至8厘米,数量14万株。按照计划,3年内在洲岭乡发展乡土苗木300亩,增加树种数量到8至10种,苗木出产量约155万株。除了洲岭乡搞苗木生产外,梁立军老师还在司前、罗阳等乡镇指导乡土苗木生产,建立乡土苗木基地近100亩。

深入基层,贴心服务

2004年3月,在农科院专家的帮助下,梁立军老师带领洲岭比较贫困的农户试种了18亩甜玉米。种植之前,举办了3期培训班,梁老师和农民一起听专家讲解甜玉米种植管理技术。从4月初育苗开始,梁老师亲自到田头给农户讲解育苗知识和技术、中后期肥水管理知识、病虫害防治技术。7月初,是甜玉米收获时期,梁老师带着部分农民,乘坐装满玉米的拖拉机到罗阳、温州等地进行销售,摆脱全权包办的旧习。梁老师注重真正让农民了解市场,融入市场,树立市场观念的同时也为进一步扩大甜玉米试种范围,增强农民市场风险意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初尝甜头的农民,纷纷表示来年还要再种甜玉米。

从2004年4月开始,为了科学地制订出洲岭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进村入户,跋山涉水,成了梁老师的家常便饭。为进一步了解当地农民的生活生产状况,梁老师亲自制订了一份农村农民增收调查表,挨家挨户,起早摸黑进行摸底调查,光宅里村——一个需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的小农庄,短短半年时间他就走了不下二十多次,通过认真的调研,梁老师对洲岭的情况有了一个充分的认识。同时,他也积极参与与村干部讨论洲岭的发展大计,共同探讨农业产业化的道路。当时洲岭乡的干部农民都亲切地称他为“自己人”。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只有实实在在地办实事。无须渲染,一句“自己人”,道出了所有的真谛!

情系老区,全心奉献

洲岭是革命老区,1934年在洲岭上庄建立了泰顺境内第一个党支部——岭上湾党支部。同年,福寿县苏维埃政府在此建立了泰顺境内第一个红色政权组织——岭上湾乡苏维埃政府。1935年4月下旬,中共福寿县泰东区委在上庄村杨梅垄岗建立。1935年5月,泰东区组建了游击队,队长为潘世龙,队员共70多人。从此,岭上湾党政组织从隐蔽活动转向公开对敌斗争,打土豪、分田地、烧敌碉,成为闽东苏区的可靠后方。1935年10月至1937年2月间,刘英、粟裕、叶飞、范式人等曾多次到岭上湾一带从事革命活动。这里有大量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2003年,梁老师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为岭上湾革命根据地的纪念碑、纪念馆、烈士墙建设作设计,不但当起了设计师,还担任了工程监理。该革命根据地纪念碑、纪念馆、烈士墙工程已于2004年7月竣工。2004年8月3日,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领导(该纪念碑由经贸委捐资建设)、温州市领导、泰顺县领导和当地老红军、当地群众一起参加了岭上湾革命纪念碑揭碑仪式,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2005年7月25日,全国百支大学生农村政策宣传团之一的浙江林学院学生会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在洲岭宣传党的农村政策时,梁老师得知宅里村的李芳同学因为家庭贫困而辍学一年的消息,马上带领小分队同学去该村了解情况。李芳的母亲在李芳四岁时就离家出走杳无音信,继母生下弟弟李俊8个月后也是如此,父亲又患上了肾结石,身体虚弱,无法从事稍重的体力活,家中几乎没有什么经济来源。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李芳因家里实在无法供她上学,在去年小学毕业后就被无情地挡在了中学大门之外。每天,做饭、洗衣、放羊、干农活等繁重的体力活占据了她本该用来学习的全部空间,多少次李芳哭喊着乞求父亲:“我要上学!”然而今年弟弟因为意外伤了头部做了手术,家中又欠下了1万多的外债,让原本贫寒的家庭雪上加霜,李芳继续上学的梦也变得越来越远。

得知李芳的不幸遭遇后,梁老师号召小分队的同学们为李芳重圆上学梦而积极献出自己的爱心。梁老师自己掏出身上仅有的300元钱交给李芳的父亲,嘱托一定要让李芳继续上学,并当场与李芳结成帮扶对子,承诺一直资助李芳完成学业。

梁老师急乡镇所急,急农民所急,扎根农村,服务于农民、服务于农村、服务于农业。他为该乡起草关于“苦槠王”古树保护方案资金申请报告,为泰顺县仕阳镇小学设计校园绿化方案都已落实。

作为省科技特派员,并非挂职干部,但他依然能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正是梁立军几年如一日的辛勤工作,为他在洲岭赢得了“自己人”的好口碑,他无愧于农民嘴里的“自己人”称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