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贴近自己人生的写作

贴近自己人生的写作

时间:2022-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总体看,谢明明的写作既没有领潮流之先的野心,也没有专业作家常有的炫技的虚荣。他从事的是一种更贴近自己人生的写作,也就是说,正是我前面说过的是在用文字制作精神影集。他特别钟爱自己的故乡,以及与故土有关的生命的脉络。我并不熟悉谢明明本人,《心中的高原》却为我刻画出他的立体画像—一个一面认真生活,一面细心品味,一面 真诚记录的人。

序一: 贴近自己人生的写作

刘 华

这世上很少有人不愿照相的。自恋者不仅要照生活照、艺术照,甚至还要去影楼拍昂贵的人体写真集。即便是不太满意自己形象的人,也大抵有本私人影集。无论何时打开,主人的童年、少年、青年、中年等各年龄段的形象就会跃然眼前,让你在意识到时间流逝的同时,也感受到某种满足—你用胶片留住了生命的精彩时刻。

它不仅对你,对你的亲朋好友、后代,都有着私人史实般的价值。

文字也有类似的效果。所不同的是,照片保留的是人的体貌标本,而文字保留的是人的精神标本。更主要的,制作文字标本的难度远远大于按响傻瓜相机快门的难度。你不仅要有驾驭文字的技术,还要有直面内心的勇气和恒心。

所以,这世界上有精神影集的人远远少于拥有形象影集的人。谢明明,则是这少数人中的一个。

不清楚谢明明最初爱上写作的动机,但从他的文稿中可以窥出,作家梦似乎是原因之一,但肯定不是全部。他写作《心中的高原》这本书时,并不拥有专业作家的身份和心态。他的职业身份是政府公务员,这些文章基本上是他在工作之余集腋成裘攒起来的。在文体上看,大多可以算做是散文。

关于散文,可以谈的话题太多,因为散文这概念本身就是一个没有边际的大箩筐:乡土散文、小女人散文、大文化散文、新散文……各种各样的潮流层出不穷,既互相支撑又互相否定。谢明明的散文,肯定不在这些飞速流转的旋涡当中。

从总体看,谢明明的写作既没有领潮流之先的野心,也没有专业作家常有的炫技的虚荣。他从事的是一种更贴近自己人生的写作,也就是说,正是我前面说过的是在用文字制作精神影集。这样的写作,很难给作者带来名与利;甚至,不一定会引起太多人关注。不过,也许正因为摒弃了这些有害于写作的杂念,才使得作品更纯粹、更质朴,更具日常生活的体温了。

本书共分“心灵吟唱”、“生活品味”、“故土情愫”、“城市写意”、“灯下漫笔”五个小辑。“心灵吟唱”侧重对内心世界的探寻和描摹;“生活品味”品味的是日常生活的印迹和情趣;“故土情愫”怀念的是故乡与故人;“城市写意”把目光聚焦在作者栖身的城市里的那些有意味的角落;“灯下漫笔”则主要记录了作者对于世间百态的看法。五个部分,依次代表人生的深度、温度、浓度、宽度和发散度。

印象较深的是前三个小辑的一些文章,它们非常写实地逼近了谢明明的日常形态与精神内核。最令我感动的,是作者精神架构里十分突出的根的意识。他特别钟爱自己的故乡,以及与故土有关的生命的脉络。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个敬重乡土与血缘的人。这个根,使得他无论走多远都有归属感。另一个重要的根,是他对于内心世界和做人尺度的坚守。他文字里许多细节和观点都将这点展露无遗。这使得他无论处在怎样的地位和繁华中,都不会丢掉淳朴迷失方位。

我并不熟悉谢明明本人,《心中的高原》却为我刻画出他的立体画像—一个一面认真生活,一面细心品味,一面 真诚记录的人。这,或许就是文字的高妙之处。

和一些专业作家相比,谢明明的文字还可以向更生动更具个性的方向发展,这当然是一个非常高的期望。其实,这个世界只要有一半人能做到他目前的状态:一面认真生活,一面细心品味,一面真诚记录,那么社会的文明程度可能就要跃进到新的层次。

在我看来,人的一切技能都是业余的:绘画、歌唱、医疗、建筑……人类自古至今最重要的专业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好好生活。

2009年9月4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